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吳祖光
一連兩個夜晚,在燈下讀完程硯秋先生對自己的“檢閱”,以及他的生前友好追懷這位當代京劇藝術大師的紀念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豐神俊爽,襟懷坦蕩,有如光風霽月的程硯秋先生似乎又重新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使我感到,偉大的藝術家是不朽的,他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
舉世無雙的傳統戲曲藝術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京劇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劇種。一個世紀以來,曾經產生過許多卓越的、優秀的京劇演員。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異軍突起的程硯秋先生以他豐富多彩的表演和獨具風格與魅力的唱腔,名列“四大名旦”之中最年輕的一個,受到萬千觀眾的崇拜和傾倒,特別是他所創造的程派唱腔,達到了京劇音樂空前的高度和深度,并將遠遠影響于一代又一代。在這方面,程硯秋先生的造詣至今應當仍是京劇旦角聲腔的最高水平,也應當是有志氣、有作為的青年一代演員理所當然的趕超目標。
至今中年以上的廣大京劇觀眾大都知道程硯秋先生的錚錚鐵骨和高風亮節。從他的這些生前友好的回憶當中,我們會知道程硯秋先生如何在黑暗的舊社會嚴格要求自己,并勇敢地面對邪惡堅強戰斗;一身清白,纖塵不染。對師友伙伴的衷心尊重和無限深情,尤其是在他長時期領導自己的劇團時,他對經年合作的演員們平等相待和生活上的關懷照顧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凡這一切都是他的為人處世品德高尚的體現。
更加值得稱道的是程先生一生追求進步,九死無悔的精神。他在一九三一年二十七歲時發表在《北平新報》上《檢閱我自己》一文,鮮明地提出舞臺實踐必須結合社會上移風易俗的主張。檢查演出的二十個自編劇目的社會意義,并且從提倡婚姻自主、反抗強權壓迫,發展到對當時政府軟弱外交政策的抨擊和反對內戰祈禱和平。文中明確指出:“戲曲是人生最真確的反映”,還說:“我的個人劇本,歷來只討論社會問題,到此則是具體地提出政治主張來了。”
程先生幼年家貧失學,“寫字七年”學戲,“寫字”實際就是典身契,七年之內把生死交給師父,全無自主之權,這是舊時大多數戲曲演員的普遍經歷。這樣的一個苦孩子,卻能堅持上進,頂著逆風惡浪永不倒退,真是難能可貴。他在二十六歲那年創辦中華戲曲學校,一改舊式科班的陳規,除為年輕學生安排專業課程之外,還增加大量的文化課,把戲曲學校辦成一個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學校。他一生堅持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學習,甚至計劃以幾年的時間學習西方的戲劇藝術來對自己作進一步的提高和充實,這都一開風氣之先,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和學習的。
四大名旦中最年輕,并且看來也最健康強壯的程硯秋先生卻出人意外地因病最早離開了人世。如果天假以年他會給我們留下更多的藝術財富,但是另一方面,他沒有趕上人類歷史上最丑惡最骯臟的“四人幫”肆虐的十年浩劫,這卻是程先生最大的幸運。
一九五六年我曾為程硯秋先生改編、導演京劇《荒山淚》影片,和程先生有半年時間的共事之雅,對這位不世的藝術大師曾留下永難忘懷的美好回憶,如今讀了這么多的珍貴資料,我覺得我過去對先生的認識還是失之于膚淺了,所以今天在這部《御霜實錄》[1]即將問世之際,讓我寫這篇向讀者、觀眾推薦介紹的文章,我是感到極大的光榮的。
一九八〇年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