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北洋時期的基層司法
最新章節: 內容簡介
北洋時期,多種因素影響著司法與行政的分離。大部分地區的訴訟規模不大;結案率較高、案件標的小,表明案件可能并不復雜而且容易審理;地方廳刑事案件的上訴率并不高,而且各縣上訴案件數量也不是特別多,說明當事人多傾向于接受原判決與決定。故司法改革的內在動力不足。收回法權作為一種外在的誘因對中國法制改良的推動力并不夠強大。從清末籌建府廳州縣城治各級審判廳到許世英推行司法計劃,甚至到1920年代實施“添設廳監分年籌備計劃”,法政畢業生在數量都難以滿足籌設審判廳所需。中央財政無能力負責籌集司法經費,只好由地方執行,并仰仗司法收入以補充司法經費之不足,司法對行政的依賴加強。以上因素在司法制度變遷的各個環節形成不同的組合,并對司法制度變遷產生影響。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上架時間:2019-08-21 13:20:2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