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經過一段失心瘋般的減肥,蘇蘇終于出落得窈窕有致了,但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停經、脫發、精神恍惚,這些都經過中藥將近半年的調理步入正軌,卻有一個是中藥無可挽回的--高考。
一直都是品學兼優的孩子,從小就是同一輩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正面教材,保送上市重點初中,保送上市重點高中,可是蘇蘇忽然就在高二時醒悟胖是一種罪惡,然后就開始把所有的心智精力都投入在這個偉大事業上,并且把平時好成績的毅力都應用在那些網上或民間流傳的瘦身偏方上,效果可真的是顯著,可身體和成績也因此受到了拖累。
所有的人都覺得蘇蘇是應該穩穩當當上一個大城市的一本名牌學,甚至成績出來后,媽媽還是對難以置信的群眾講說是蘇蘇填錯答題卡了。二本也就算了,還因為志愿沒報好,最后被服從分配到一個偏遠的鎮級市的大學,并且是聽起來就知道毫無前途的專業。復讀?身體剛剛恢復的蘇蘇,再加上高考失利帶來的挫敗恐懼,讓蘇蘇和爸爸媽媽都有了顧慮。去上大學?從小嬌生慣養在一線大城市的蘇蘇真是心有不甘,何況又沒什么前途可言。出國成了唯一的出路。
綜合學校排名、物價、移民率、犯罪率、時差、地域差、人際關系網等眾多因素,最后選擇了一所新加坡的公立大學。雖然是父母用人情和金錢的打理才得到的那所大學的入門考試機會,但蘇蘇終于是不負眾望的通過了,一下子又回到了有出息的孩子的地位,又成了長輩們夸獎的寶貝,父母的驕傲。只有蘇蘇自己再也提不起神兒了,雖然她還像以前一樣乖巧可愛笑容甜美,但仿佛一下子在這么多事以后長大了很多,她陽光的性格里有了陰霾,她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了世事無常和絕望的痛苦無奈。一個人安靜時,她會發呆,后悔、內疚、自卑混合的情緒翻涌著,甚至對自己的大好前途并沒什么喜感,盡管大家都說她是因禍得福,她自己心底覺得比不上那些留在中國上好大學的同學。
蘇蘇真的是幸運的,比起許多去異國讀書的學生,至少爸爸已經拜托那邊的朋友幫她提前找好了住處,媽媽也親自把她送到新加坡并將一切都安頓好。但是,后面的路還是要蘇蘇自己去面對的,誰也不能照顧陪伴誰一輩子,送媽媽走進了機場的安檢,爸爸的朋友把蘇蘇送回家對她說“有什么事打給他”時,她知道那一刻到了。無論如何她要自己處理自己的生活了。不管準備好還是沒有,愿意不愿意。
記得小時候看新加坡的電視劇,當時是從爸爸口頭介紹中初識這個國家,第一印象是全國都是說英語的中國人,但那個國家不是中國;后來上地理課,得知新加坡的國家和首都同名,知道了原來一個城市也可以是一個國家;還有一些諸如街道好像家里的客廳一樣一塵不染,亂丟垃圾要被判坐牢;一個美國男孩吃口香糖被施以鞭刑,即使總統打電話來新加坡求情也不可以通融;還讀過一本青年小說家的作品<<赤道劃過城市的臉>>,知道原來赤道上的國家也是可以有著高度文明的。這個國家在蘇蘇的印象中充滿了傳奇,世事難料,她居然要生活在此四年甚至更長。蘇蘇已經懶得再計劃再構想什么了,因為人生真的是如所說一樣的無常,一個決定,一個差池,人生的軌道就變了。
新加坡雖然在赤道上,卻并沒有想象中的炎熱,房東晚七點后才可以開空調的規定執行起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難挨,甚至深夜有時還需要蓋一個薄被,蘇蘇還聽說許多當地的新加坡人家是沒有安裝空調。第二天去上課時,蘇蘇也會像當地同學一樣,帶一個小外套在書包里,和中國不同的是,外套是在室內穿的,也許是這個只有夏季的國家太單調寂寞了,于是在課室、在商場他們想用極致的冷氣來提醒自己,人類有一種痛苦是覺得寒冷。新加坡也沒有現象中那么一塵不染,地上也是有垃圾的,吃飯的地方也是油油的,公共汽車上的座椅后也會有涂鴉。新加坡的空氣里仿佛漂浮著水蒸汽,蘇蘇常常會覺得自己一直在呼吸著彌漫在溫泉上方的蒸氣,泛濫的舒適感讓蘇蘇覺得喘不過氣,但漸漸也習慣了,隨處都有便宜的食閣和大排檔,食物很辣很甜很油,但是蘇蘇已經不敢再不好好吃飯了,所以也漸漸習慣了。
蘇蘇的生活是安靜的,在新加坡除了爸爸的那個朋友和房東她沒有別人的號碼,她每天去上學,不同的課不同的同學,她自己一個人坐在后面,她不和別人說話也沒有人跟她說話,如果有碰過幾次面的同學狹路相逢,她也會報以微笑或輕輕揮手,但不再多說一句話,下課她就去圖書館或回家。她租住的地方有3個臥室,房東是個單身中年男人,住帶廁所的主人房,只有碰到時蘇蘇和房東會互相微笑點頭,房東偶爾也會和蘇蘇聊天,但通常只是微笑打一個招呼寒暄一下。蘇蘇聽說房東是和自己同一個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很早就來新加坡,然后結婚買房生子,又離婚,現在孤身一人。房東每天坐班車去一個知名大公司上班,拿著不菲的薪水,但穿著普通并且每天都會自己煮營養但制作粗糙的食物,每天看電視看報紙上網,每周和同事去打一次羽毛球時總是很開心。蘇蘇打掃自己房間和現在只有她自己使用的客房廁所之余,總喜歡順手整理廚房和客廳,有時也會將自己煮的銀耳湯或者紅豆粥讓房東一起吃,會把自己的瑜伽光碟借給房東來緩解壓力和失眠。與其說討好,不如說蘇蘇覺得房東可憐,那種同樣獨在異鄉的孤苦伶仃讓蘇蘇有種惺惺相惜和兔死狐悲的感觸。還有一個房間門一直鎖著,房東說也是那所大學的學生,比蘇蘇大三個年級,放假回家還沒有回來。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著,沒有悲傷,沒有驚喜,沒有感覺。一個人去上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睡。自由沒有干擾,平靜的如無風的湖面。新加坡四處都是艷麗飽滿的花,處處都是茂盛得不透陽光的深綠色的樹,早晨的陽光下似乎還泛著水汽,蘇蘇常看著這些景色莫名的感動,覺得新加坡真的是一個適合療傷的地方。這些風景把很久以來如影隨形的自卑自責還有孤獨單調的沉悶都沖得很淡,淡的似乎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遺忘。還記得高三那年天津的冬天很冷,走在風雪交加的路上,擠在去學校的公交車里,想著自己每況愈下的成績、力不從心的身體和即將來到的高考,那種絕望在窗外那些枯枝和灰蒙蒙的天色的渲染下更加放肆的吞沒著蘇蘇,即使現在想起來恍如隔世,但那種痛還是讓蘇蘇有窒息的感覺。終于在這個終年只有夏天的濕漉漉城市,蘇蘇像一只受了重傷的小鹿,終于漸漸的站了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