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善感”的深層詩意:超越時代的生(續一下上次沒寫完的
黛玉的“哭”絕非無病呻吟,而是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葬花吟》中“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將落花與自身命運、人間無常相聯結,展現的是哲學層面的生命焦慮。在賈府眾人沉迷享樂時,她清醒地意識到“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筵席”,這種“先知先覺”的孤獨感,恰是超越封建女性局限的精神覺醒。
她的詩詞中充滿對自由、真情的渴望(如《桃花行》《秋窗風雨夕》),這些“傷春悲秋”的文字,實則是被壓抑的才華與靈魂的吶喊。在男權社會要求女性“端莊緘默”的規訓下,她的“小性”與“愛哭”反而是對禮教的隱性反抗。
紅樓夢吧
紅樓夢吧
●善哉,善哉!那紅塵中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黛玉和寶釵的判詞總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鴻蒙太空。誰與我游兮,吾誰與從。渺渺茫茫兮,歸彼大荒。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她的詩詞中充滿對自由、真情的渴望(如《桃花行》《秋窗風雨夕》),這些“傷春悲秋”的文字,實則是被壓抑的才華與靈魂的吶喊。在男權社會要求女性“端莊緘默”的規訓下,她的“小性”與“愛哭”反而是對禮教的隱性反抗。
她的悲劇,本質是“靈秀至潔”的靈魂在“泥淖濁世”中的毀滅——正如寶玉為她杜撰的“瀟湘妃子”典故,湘妃竹上的斑斑淚痕,既是愛情的象征,也是理想主義者為純粹情感與精神境界付出的代價。
浮塵世人始覺癡
渺渺茫茫儒釋道
真真假假何時休
阿紫問姐夫“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著她,老是忘不了她?”?0?2
姐夫平靜的答“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
是的,薛寶釵什么都好,什么都強,但是她不是林黛玉。
有人這樣評價她:
她,艷冠群芳。
她文墨不輸黛玉,相貌可比可卿,才能不輸鳳姐,女工可比襲人。
她飽讀詩書,嚴守禮儀,不失大家風范,可以說世間罕見之奇女子。
身居大觀園,在眾姐妹之間可算佼佼者。
襲人說寶姑娘原配牡丹花。此言得之。牡丹,乃群芳之首,寶釵當之無愧。
不過對于薛寶釵而言愛情真的很重要嗎?
這也不見得。
曹雪芹給她的判詞:“縱然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突然想到寶玉生日群芳抽簽占花名,寶釵抽到的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寶釵的無情是真,動人也是真。
細細觀察寶釵的言行舉止,便會發現,溫柔如她,也不過是應對世情的方式罷了。
的確,寶釵的世界感情的水分太少,連一點感觸也不會多起,老成得讓人生畏。
金訓跳井自殺后寶釵安慰王夫人,還有柳湘蓮遠遁時她同薛姨媽說的話。
所以她的詩作含蓄雄渾,她的學問賈政都夸,她的為人處事更是讓是讓人都挑不出理來。
寶釵太完整,太現實,無渴望,無缺失。
她可以是你的良師益友,卻不能成為讓你魂牽夢縈的愛人。
不過一個年紀一部書,再來看【紅樓夢】時,我對寶釵女神有所改觀,哪怕當時她為尤三姐和柳湘蓮一掬同情之淚,甚至寫下傷感的詩篇又有什么用?
死去的人不能復生,遠遁的也不會回來。
寶玉還為晴雯寫過【芙蓉女兒誄】呢!還不是轉臉就和黛玉說笑。
寶釵的善,如同春雨般潤物細無聲,最明顯的便是在郉岫煙剛剛進賈府時,與寶釵沒有任何關系的時候施以援手,實打實的雪中送炭。
這個智商滿分的寶釵,早就一葉知秋的參透,世間沒有永遠的繁華。
面對即將敗落的家業,她不像寶玉那樣有盲目的安全感,也不像鳳姐那樣以為有個法子就可以抱家族基業。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瑕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無暇無癖的寶釵永遠望之儼然,你難以想象她的心會因為你而起一場兵荒馬亂。
所以,愛情對寶釵而言恐怕在生命中占的份量微不足道吧!
但哪怕是從云端跌落到污泥之中,她也依舊散發著清香。命運之輪的轉動,讓她的處境一再下跌,但在這不斷下墜的過程中,她依舊堅持著她自己的本心,依舊散發著屬于她自己的清香。
香菱在經歷了被拐子打罵、希望破滅、被薛蟠搶去做妾等事之后,依舊不放棄讀書,依舊不放棄詩歌。她想要學詩,在被薛寶釵拒絕后,依舊不放棄;她想要學詩,在初次作詩被批評后,依舊堅持;她想要學詩,在再次作詩被打趣后,依舊要學詩。
皇天不負有心人,香菱的堅持最終得到了成果,她的第三篇作品讓大觀園的眾多才女們刮目相看。菱的清香,不論經歷多少磨難,最后還是散發了出來!
命運不公,讓蓮變為菱,讓本該受盡寵愛的英蓮變為了被人呼來喝去的香菱。但不論是蓮還是菱,他們都散發著屬于自己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