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的考量
作者品以扎實細膩的筆觸,盡態極妍地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與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復雜關聯。其間各色人等于轉型時代的命運遭際無不窮形盡相、躍然紙上,既發人深省、亦教人嘆惋。豐富復雜的故事情節、鮮活生動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語的巧妙運用,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熟稔和敘事的精準、老道。在詩與戲、虛與實、事與情、喧擾與寂寞、歡樂與痛苦、尖銳與幽默、世俗與崇高的參差錯落間,熔鑄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說”。作者上承中國古典文學及思想余脈,于人世的大熱鬧之中,寫出了干秋萬歲之大靜。而經由對一個人的遭遇的悉心展示,讓更多人的命運涌現在他的筆下。憶秦娥50余年的人生經歷及其心靈史,也成為古典思想應世之道的現代演繹的重要參照:即便內憂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塵之思,但對人世的責任擔當仍使她不曾選擇佛禪的意趣、道門的任性逍遙,而是無怨無悔地在儒家式的奮進中覓得精神的終極依托。作者筆下的世界,亦不乏人世的蒼涼、悲苦之音,但其間升騰出的永在的希望、精進的力量,終成為浩浩乎生命氣象的人間大音。
主角(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吧
主角(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吧
西北人必看
中國人必看
其實可讀性還是很好的,尤其讀前半本的時候,幾乎讀著停不下來。但是到后半部分的時候,就感覺文字和情節有些太黏糊了。而且感覺到這本書可以說是比較純粹的小說,一個故事講到底,厚度不夠,沒有留下思考的空間。
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理解,使用感嘆號的文章未免流暢但泄氣;使用句號的文章沉靜平穩;使用省略號的文章則讓讀者反復腦中出現問號,反復地自我拷問,這才可以算最一流的文章吧?
也就是說,好文章對于作者自己來說都是困惑的,對于讀者也使其深思,而往往卻是如何都無解的,無解才永恒。
而把答案都寫出來的文章,會弱一些,尤其是拿著答案來寫的文章。
書中的主角這樣艱難的活著有讀者去心疼去憐惜,有作者的筆讓她堅持,讓她戲曲布道,賦予更多的寓意…現實中如果這樣艱難的“主角”真不敢想象會成什么樣子~最后是不是也就淪為只為活著而活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