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水先生
回到唐玄宗時期,就能明白他是怎么惹下安史之亂這場大禍的了。過去總是說,唐玄宗在早期的開元年間,勵精圖治,是個明君,到了后期的天寶年間,就昏庸糊涂了。其實不是。導致最后結果的,其實是他一直面對的那個根本性的財政困境。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把他緩緩地推到了最終那個地步。
唐玄宗上臺之后,剛開始是很不錯的,任用了一批賢良的宰相。最著名的,姚崇、宋璟、張說(yuè),張九齡這些人。這些宰相治理國家,都是本著儒家的那套理想,為政清廉,輕徭薄賦。
這本來沒啥問題。但是,站在財政的角度一看,其實問題很大。這批賢相可以幫助皇帝節省財政開支,但是不會幫助皇帝增加財政收入。節省開支,無非就是精簡官僚機構、減少軍事行動、杜絕皇家奢侈,這些都是這些賢相愿意做的。但是一旦提到增加財政收入,他們就覺得,這是盤剝民間,這就和儒家的理想相悖了。
后來宋代的時候,司馬光和王安石有一段著名的辯論。王安石說,我要是一個善于理財的人,我就應該能做到“不加賦而國用足。”不增加民間的稅收負擔還是能增加財政收入。這是一種很先進的理財思想。但司馬光這個儒生說:豈有此理,天底下的財富就這么多,不在官就在民。你說不用加賦稅就能增加收入,這就是
4樓 2018-10-20 22:39:05
王朝駙馬書評詳情
全部回復
街道上行人很多,車水馬龍,家家戶戶放起爆竹煙花,爆竹畢剝畢剝響,喜氣洋洋,煙花在半空中炸開,璀...
宋廷騎著白馬,頭上戴著小玉冠,發上插著小玉簪,錦衣修身,看上去也頗瀟灑,從攤前打馬走過。
“火藥...
“你不冷嗎?”宋廷揉了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