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玉機微義
免費

五十卷。明徐用誠撰。劉純續增。徐用誠名彥純,字用誠,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學術上宗朱震亨,兼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王海藏等諸家醫說。精于醫術,擅長本草,著有《本草發揮》等書。劉純,字宗厚(一作景厚),為當時名醫,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寧(今陜西西安一帶)。著有《醫經小學》、《傷寒治例》等書。此書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1368),題名《醫學折衷》,立論以《內經》為宗,同時亦兼采張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諸家之論,尤參考金元醫家劉河間、李東垣、朱震亨之說,并以朱氏之論為準。劉純其后又增補若干病證,對原書中諸證亦有所附論,并改其名為《玉機微義》,成書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風、痿證、傷風、痰飲、滯下、泄瀉、瘧七門。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熱、火、暑、濕、燥、寒、瘡瘍、氣、血、內傷、虛損、積聚、消渴、水氣、腳氣、諸疝、反胃、脹滿、喉痹、淋秘、眼目、牙齒、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門。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頭痛、頭眩、咳逆、痞滿、吐酸、痙、癘風、風癇、破傷風、損傷十門。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黃疸、霍亂、厥、痹、婦人、小兒七門。共五十門。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為徐氏原撰內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為劉氏增補內容。搜羅廣泛,以內科雜病為主,亦涉及外、婦、兒、五官等諸科。論述精詳,旁征博引,頗有學術價值。卷八至卷五十為劉氏續增內容,共三十三門,與徐氏同出一轍。為后人所重視。有明初刻本、正統四年(1439)姑蘇陳有戒刊本、日本寬文四年(1664)刊本、《四庫全書》本。

(明)徐彥純 ·國學 ·27.4萬字

最新章節 第54章 灸癖積法 2015-12-27 08:55:38
宋朝事實類苑
免費

又稱《事實類苑》、《宋朝類要》。類書。南宋江少虞輯。63卷。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屬浙江)人。政和進士,調天臺學官,歷任建、饒、吉三州太守。因見北宋朝野事跡散見于諸家記錄者甚多,然零散不聯貫,難于稽考。遂采輯稗乘、野史、筆記等50余種,選擇類次,以太祖至神宗約120余年史事,編為是書。分祖宗圣訓、君臣知遇、名臣事跡、德量智識、顧問奏對、忠言讜論、典禮音律、官政治績、衣冠盛事、官職儀制、詞翰書籍、典故沿革、詩歌賦詠、文章四六、曠達隱逸、仙釋僧道、休祥夢兆、占相醫藥、書畫伎藝、忠孝節義、將師方略、知人薦舉、廣智博識、風俗雜志等24門。匯錄浩博,足見當時風政。所引諸書,皆全錄原文,不加增損,各以書名注條下。許多后世亡佚之作,賴此得以略存其概。但間有引書誤注及引文失注。是書纂集歷時14年,成于紹興十五年(1145)。紹興二十三年,麻沙書坊出版刻本。國內流行及《四庫全書》著錄皆傳鈔本,有作者原序及紹興二十八年自序。另有日本木活字本,稱《皇宋事實類苑》,省稱《皇朝類苑》,78卷。較63卷本多談諧戲謔、神異幽怪、詐妄謬誤、安邊御寇四門,凡28門,與自序合。有少虞門生汪俁序。清宣統三年(1911)武進董康據以重刻。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參校二本,標點出版。

江少虞 ·國學 ·48.1萬字

最新章節 第80章 2015-12-26 22:22:30
醫經原旨
免費

六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掃葉山人、磨劍山人、槐云山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自幼好學,博學多才,工詩文,擅繪畫,因母病鉆研醫學,博覽醫書,精于醫術,與當時名醫葉天士齊名,為吳縣兩大醫家。薛氏深研《內經》,頗有心得,臨床經驗豐富,善治濕熱病。著有《濕熱條辨》、《一瓢詩話》等書。此書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對《內經》部分原文進行分類并注釋。共分為九類,為攝生、陰陽、臟象、脈象、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分類多取張介賓《類經》之說,而有所刪并。因針灸之法另有專書,故此涉及內容甚少。注釋上于諸家之說廣集約取,采張志聰之說為多,對其義理未盡者,又參加己義加以申說,旨在推求《內經》之意蘊,故名。其分類及選文雖不若李中梓《內經知要》簡要精當,然對若干條文的注釋、闡發,確有獨到之處。其疾病一類,居全書之半,發揮最詳。于注釋經文之外,薛氏往往綜論歷代醫家諸證治法,經義合與不合,為之折衷。此書見解頗有獨到之處,可供學習、研究《內經》參考之用。張介賓《內經》和陳念祖《靈素集要》,所引經文皆著其篇目,此書則不然,是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掃葉山莊刻本,清寧郡簡香齋藏版本,1928年千頃堂書局石印本。

薛雪 ·國學 ·2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64章 胎孕(9) 2015-12-27 08:40:12
閱藏知津
免費

中國佛教經錄。四十四卷。明智旭著。智旭(1599—1655),俗姓鍾,名際明、字蕅益,號八不道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習儒學,誓滅釋老,曾撰《辟佛論》。后讀蓮池《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悟己非,取所著《辟佛論》燒毀。二十四歲從憨山弟子雪嶺出家。此后遍學各宗教義,尤重天臺宗。主張諸宗融合,佛、道、儒三教一致。曾住安徽九華山,晚年移住浙江孝豐(今浙江安吉)靈峰寺,弘揚臺教,注釋經論。與憨山、紫柏、蓮池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著作除此書外,尚有《楞嚴玄義》、《楞嚴文句》、《彌陀要解》、《靈峰宗論》、《法華會義》、《大乘止觀釋要》等四十余部。今人輯有《蕅益大師全集》行世。《閱藏知津》系對《大藏經》所收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佛典一一錄目,并加以扼要解說,以備后人閱藏。全書分為三部分:一、經藏,分大乘經、小乘經;大乘經按天臺宗五時判教之順序分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五部;方等部又分“顯說”(顯教)、“密咒”(密教)兩部。二、論藏,分大乘論、小乘論;大乘論中又分釋經論、宗經論、諸論釋三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土”(中國)之別。三、雜藏,包括經疏、論疏、紀傳等,分為“西土撰述”、“此方撰述”。另于卷首有總目錄四卷。此書在編撰上有三大特點,一是部類的劃分,二是重譯的編次,三是提要的制作。此書首次改變自唐代智昇《開元釋教錄》以來的佛典編錄分類方法,對后來大藏經類的編輯發生了相當的影響。如日本弘教書院排印的《縮刷藏經》、中國楊仁山居士手訂《大藏輯要目錄》以及上海排印的《頻伽藏》,都依照了此書的分類方法。收錄于《大正藏》“法寶總目錄”第三冊。

佚名 ·國學 ·30.9萬字

最新章節 第44章 2015-12-27 08:39:31
中國史學史
免費

中國史學史專著。金毓黻撰。194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1957年重印。金毓黻(1887—1962),原名毓璽,字謹庵,又字靜庵,室號靜晤。主要著作還有《遼東文獻經略》6卷、《東北通史》上編、《宋遼金史》、《中國史》1冊,合編《太平天國史料》、主編《五千年來中朝友好關系》等。本書敘述中國史學,原起自上古,迄于近代,共分10章。后來以近代史學內容復雜,必須更端另述,將最后一章刪去,迄于清代而止。第1章古代史官概述;第2章古代史家與史籍;第3章司馬遷與班固之史學;第4章魏晉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第5章漢以后之史官制度;第6章唐宋以來設館修史之始末;第7章唐宋以來之私修諸史;第8章劉知幾與章學誠之史學;第9章清代史學家之成就。導言稱:“本編所述,首以史官,繼以史家,史籍,于官修、私修之史,分章闡述,以明私家成就殊勝于史官。”認為:回溯清代以往史學成就,綜以兩端,一曰撰史,始以編史,繼以紀傳,“隋志以下,以紀傳為正史,而編年體降居次位,即以史學進步之征”。二曰論史,“劉氏史通創作于前,章氏通義嗣響于后”,“是則于史學向前發展之中更獲新績”。所以,“本篇榷論史學,止取馬、班、劉、章四氏,以樹二者典型”。作者認為:撰史途經于魏晉南北朝啟其機緘,于唐宋以后拓其境界,總的方向是分門別類由簡趨繁。全書將中國史學史分為3期:古代;漢魏南北朝迄唐初;唐宋至清。論述簡要,資料豐富,自成一家之言。為中國現代學術界價值較高、影響較大的史學史著作之一。

金毓黻 ·國學 ·24.3萬字

最新章節 第58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13) 2015-12-27 08:23:11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兰溪市| 资中县| 麦盖提县| 桂阳县| 谷城县| 双鸭山市| 千阳县| 岳西县| 正定县| 固原市| 九江市| 邛崃市| 汤阴县| 双鸭山市| 丹寨县| 土默特左旗| 天祝| 阆中市| 响水县| 黎城县| 潼南县| 集贤县| 叶城县| 营口市| 中牟县| 临高县| 从化市| 封开县| 桐梓县| 宣化县| 浮山县| 望谟县| 靖边县| 沐川县| 姚安县| 金川县| 铅山县| 嘉善县| 陈巴尔虎旗|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