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孟子晚年退居講學,與弟子萬章等人著《孟子》七篇,即“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與《論語》一樣,《孟子》也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但它比起《論語》又有明顯的發展。《論語》的文字簡約、含蓄,《孟子》卻有許多長篇大論,氣勢磅礴,議論尖銳、機智,長于雄辯。《〈孟子〉讀本》分原文、注釋、譯文、解讀等部分,對《孟子》的主要內容做了全新解讀。
解光宇 劉艷 丁曉慧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16.3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較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較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充分表現了兵家的哲學,原文共六千字左右。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三十六計》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漢族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漢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春秋) 孫武 ·國學普及讀物 ·16.3萬字
《孔子家語》是中國古代記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內容是自漢朝以前到漢朝早期不斷編纂而成,后來王肅對其進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現存十卷。《孔子家語》的爭議很多。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孔子家語》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王柏《家語考》首先提出《孔子家語》是偽書,清代姚際恒《古今偽書考》、范家相《家語證偽》、孫志祖《家語疏證》,還有崔述、皮錫瑞、王聘珍、丁晏也都認為是偽書。
王盛元通解 ·國學普及讀物 ·16.1萬字
本書是一部國學普及讀本,撰寫者均為有著深厚學養的大學教授。中華典籍浩如煙海,“弱水三千”可取一瓢飲:本書上篇有“為什么要讀唐詩宋詞”、“為什么要讀《周易》”、“為什么要讀《論語》”等十二講,恰如打開國學寶庫的鑰匙;下篇九講解讀《春江花月夜》、《西江月·遣興》、《醉翁亭記》等古典文學作品,相信也會給您帶來輕松愉悅的讀書體驗。
李強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6萬字
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道學思想的經典。以自然無為之說,解釋了天地萬物產生,發展,滅亡的自然規律。并相應的告訴人們如何認識自然,對待自然。后來成為許多思想流派的基石。
老子 ·國學普及讀物 ·16萬字
《宋詞三百首》共收錄宋代八十余位詞人的作品,選詞約三百首。詞對于宋朝來說,便如詩對于唐朝一樣,正處在“陰陰夏木囀黃鸝”的全盛時期,現在可考的宋代詞人有一千四百余家,以千余種調式,共計作品兩萬余首。上彊村民朱孝臧在這樣海量的作品中,憑借自己的詞學底蘊,“以混成為主旨,并求之體格、神致”,作為收錄到此書中詞作品的原則。本書以作者為主線,編排總體按時間順序,但將皇帝排在最前面,比如宋徽宗趙佶的詞在第一位,同時把僧人和女詞人排在最后,如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清照,以女性詞人身份排在最后。
(清)朱孝臧選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國學要義精講讀2》依托高水平學術講壇,集結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講解魏晉文學、李白詩歌、古典小說、傳統美學等,溯本清源,揭示國學要義;探討歷史上中國文化對別國哲學研究、宮廷禮儀、民間文學、風尚潮流的影響,以及跨文化視域下的中西文學互鑒等,開枝散葉,展現國學生命力。傳承國學精粹,普及人文通識。展卷而讀,掩卷而思。
錢婉約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大學中庸全集:經世致用的修養絕學》實為經世致用的修養絕學。《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春秋)曾子等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荀子》不僅僅是對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更兼采了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諸家學說中的思想成分,郭沫若將《荀子》與《孟子》、《莊子》、《韓非子》并列,稱為先秦文學的“四大臺柱”。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荀子 ·國學普及讀物 ·15.9萬字
吳楚材、吳調侯選的《古文觀止》,與蘅塘退士(孫洙)的《唐詩三百首》一樣,流播廣泛,歷久不衰,可謂詩文選集中的雙壁,發蒙養正,初學寫作,尤為實用。為配合新時代的閱讀需求,《古文觀止》從原書中精選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釋及語譯,展示現代視野,帶出新觀點、新思維,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鑒賞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學生學習古文的入門參考書,進而拓展語文的使用空間,做到馭文有術。
饒宗頤 黃坤堯 ·國學普及讀物 ·15.8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親身經歷闡述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使得該書一問世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家訓之一,風行四百多年。時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鮮活。本次以1922年佛學推行社發行,上海中華書局承印的《袁了凡先生四訓》中的原文為底本進行校勘、注釋、翻譯、評注,并附錄《袁了凡居士傳》《云谷大師傳》《功過格》。全書不出校記,注釋力求詳盡,翻譯盡量直譯,評注立足原文并結合歷史事例進行解讀和闡發,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凡四訓》。
張景 張松輝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8萬字
《輪扁制輪:“道”不可言說》齊國的制輪高手輪扁有一次和齊桓公分享自己的制輪心得,他說:“我做的輪子非常好。可每當我把訣竅說給兒子聽時,他要么感覺我說得很淺,要么感覺我未說全。哪怕我每次說的是同樣的心得,都和前一次有差別。后來我明白了,真正的心得是無法說出來的。‘道’也一樣,一旦形成文字和言語,就會產生謬誤和偏差。”《推恩令:“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避免采取有敵意的行為》推恩令的內容很簡單:將原本只能由諸侯嫡長子繼承的封地,分給諸侯的所有孩子。久而久之,封地被切割,大諸侯變成了小諸侯,大諸侯的威脅消解于無形。這就是“無為”——避免采取讓對方感覺到有敵意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解決問題。
度陰山 ·國學普及讀物 ·15.7萬字
《國學常識:你不可不知的文學典故》介紹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從上古時代的神話到先秦諸子散文,從兩漢辭賦到魏晉風骨,從大唐盛世到元代戲曲、雜劇和明清小說。古代文學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本書旨在普及國民的文學常識,尤其是培養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增加國學知識。本書系統地匯編了課本內外的文學常識,緊緊圍繞中高考的需要,在擴展學生閱讀的同時,又可作為輔助閱讀語文教材的簡易工具手冊。
文淵 ·國學普及讀物 ·15.7萬字
莊子是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莊子》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15.5萬字
《易經全集:最神秘的處世哲學》是最神秘的處世哲學。《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儒家四書五經之一。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河圖》、《洛書》演繹并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于“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劉喬周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5萬字
《傅禹集》為“義烏往哲遺著叢編”之一種。傅禹字服水,浙江義烏青巖人,生于明清易代之際,康熙年間任宣州衛守備。本書收錄了傅禹的兩部著作《武備志略》與《地理捷訣》。《武備志略》即明茅元儀《武備志》之抄略,將二百四十卷的《武備志》抄略為了五卷的《武備志略》,方便攜帶與閱讀。《地理捷訣》為風水之書,主要內容包括地理形法、論向及擇日等,主要抄撮明徐善繼、徐善述之《地理人子須知》、坊間傳本《夾竹梅花》及一般風水文獻乃至通書。
(清)傅禹輯 關長龍 邢文芳點校 ·國學普及讀物 ·15.3萬字
本書除緒論外,下設三個主題儒家思想智慧、道家思想智慧和佛教思想智慧。教材編寫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國學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可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高職學生德育工作,引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身體力行,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健全人格。
宋婕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本書旨在論述許慎的生平事跡及其《說文解字》一書的內容概要。書中特別注重許慎的仕宦經歷與經學思想的考證,漢代的六書之說,以及《說文解字》一書的敘文、部首的詮釋與分析。此外,本書還講述了六書次第、若干部首的取舍,條理分明、解說詳盡,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許慎其人,以及了解六書之說,明白造字之法。
吳宏一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本書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名著、文學經典。《史記》共130篇,五十二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經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計兩千多年的歷史。本版本由馬彪進行導讀及注譯,注釋力求簡練,譯文通俗貼切,部分段落附有“賞析與點評”,對經典進行適當引申,啟發讀者思考。書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讀者檢索參考。"
馬彪導讀及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它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在思想和內容上有著獨有的特色,和唐宋詩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特此精心策劃了國學經典——《元曲全鑒》。該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對幫助廣大讀者閱讀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著極好的幫助。
東籬子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