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課記錄。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心得。《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由姚秦鳩摩羅什于弘始祥譯出,問世之后,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篡要、注解、類頌、重演、義記、采微、集解、科釋、宗通、決疑、大意、直說等注釋達一百多種。
南懷瑾 ·佛教 ·21.2萬字
《心經》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說教法的深廣程度與篇幅之比--不遜于其他經典,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膚淺或庸常。我們已經無法確知它的作者為誰。可以確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優美簡潔的文句與我們分享前輩修行者的境界與心得。《心經》不單是一部教法,其經文本身,已臻藝術的化境。藝術與宗教之間,本無確然的分野;勉為其難,不啻庸人自擾。
(美)比爾·波特 ·佛教 ·9.3萬字
本書是弘一法師晚年將其學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才子、大學者、大藝術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秋、林玉堂等作家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弘一法師 ·佛教 ·4.8萬字
《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是一部佛學經典,歷來被修行者奉為必修的無上圭臬,尤其是對習禪者而言,更是如此。以至有“自從一讀楞嚴后,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說法。但由于其譯文文詞古奧,使佛法義理,愈形晦澀,學者往往望而止步。本書即為南懷瑾先生對《楞嚴經》全本的原文今譯和串講。其講述依文講義,深入淺出,是一部將學術性和通俗性融為一體的別具特色的《楞嚴經》讀本。
南懷瑾 ·佛教 ·22.5萬字
字字珠璣,啟悟世人的大德講演錄——他是個才氣橫溢的藝術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們心目中,他就像一個“謎”,一個難以琢磨的謎。
李叔同 ·佛教 ·5.3萬字
《金剛經心經壇經》為中國佛教史上三部核心經典的合集出版。《心經》、《金剛經》、《壇經》在佛教中擁有崇高的地位,不僅在中國佛教中體現著原典精神和獨有的思想價值,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并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對中國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這三部經是入門基礎,是必須一讀的經典。本次出版的《金剛經心經壇經》由南京大學陳秋平博士與尚榮博士合作譯注,除在三部經典各自的前言部分概要介紹該經內容主旨與翻譯傳播版本外,各品前有題解介紹該品主旨,注釋詳盡,譯文明晰,有助于讀者理解。
陳秋平 尚榮譯注 ·佛教 ·16.5萬字
本書以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經》為原文,進行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通解,讓你輕松理解千余年歷久彌新的大智慧。作為國學經典,《金剛經》窮極宇宙,又關懷日常。文中將經文要義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進行深入淺出的演說,引發對現實生活的理性思考,給你能斷一切執念的智慧。
施青石 ·佛教 ·16.8萬字
觀呼吸,不僅加深對生命本身的認識,還會讓心變得穩定、敏銳和專注。在書中,德寶法師開篇就指明禪修的目的,以及常人對禪修的種種誤解,然后系統地介紹了如何通過單純的覺察與呼吸的掌握,達到正念。按照書中一步步的禪修指導,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進而觀察你所認知的整個世界,最終以覺醒、智慧的心,安詳面對起伏的人生。
(斯里蘭卡)德寶法師 賴隆彥 ·佛教 ·10萬字
《全彩五百羅漢之謎》由云一編著,以羅漢為開端,從介紹羅漢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傳承,洋洋灑灑間。帶出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八百羅漢的相應解釋,最后具化為佛陀、菩薩、僧信、與佛結緣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過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和一個個佛教典故來深入淺出地詮釋深奧佛法的傳布、佛教宗派的發展與傳承。本書對大量的資料進行了篩選,精心構建了一座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橋。
云一 ·佛教 ·15.7萬字
學佛必須要看清自己的心動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歷世煉心即是福慧雙修,守住真心勝過所有法門,激活能量打開心量,沒有過去未來就是當下,每一個當下都能覺悟那就是佛,眾生成就了你,沒有眾生就沒有無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轉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轉。
釋萬行 ·佛教 ·23.7萬字
《楞嚴經》是我國禪宗、凈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經典。自唐以來,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種,至于寺院內外的誦持講習則更為普遍,有名的“楞嚴法會”就是據此建立的。《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譯出。經中主要論述了“根塵同源,縛脫無二”的理論,以及“二十五圓通法門”。明末高僧智旭評價說:“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閱藏知津》卷(十一)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嚴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注釋、今譯和串講(用括號的方式標出)。譯文力求信雅達,推陳出新,化古為今,是一部質量較高的《楞嚴經》白話讀本。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二年三月第二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著述 ·佛教 ·25.4萬字
《六祖壇經箋注》是為佛教、特別是禪宗極為重要的經典《壇經》進行注釋解說的著作,也是《壇經》“箋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書搜集資料豐富,注釋嚴謹,以“字字考其來歷,句句求其證據”的標準,詳細解釋闡述《壇經》本義,使《壇經》奧義清晰可讀。
丁福保 ·佛教 ·20.2萬字
面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佛教典籍,如何選擇,怎樣去讀,這是每個想了解或研究佛教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佛教十三經》收錄了編者精心選擇的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最能體現中國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經——《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圓覺經》、《梵網經》、《壇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維摩詰經》、《楞伽經》、《金光明經》、《法華經》、《四十二章經》,從佛教典籍的“最經典”起步,引領讀者走上佛學的探索旅程。為了方便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經文,我們采用在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線,書名下加波浪線的做法。
(后秦)鳩摩羅什等 ·佛教 ·40.4萬字
《六祖壇經》乃是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六祖壇經解讀》是一本對大乘佛教經典《壇經》進行解讀的哲學、宗教類圖書。作者比爾·波特通過對不同版本之《壇經》進行對比、考證及解讀(如契嵩本、宗寶本、惠昕本、敦博本等不同版本的《壇經》),以一個美國漢學家的視角解讀大乘佛教經典《壇經》,此乃是比爾·波特對《壇經》的嘔心之作,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生死事大,解脫亦然”。
(美)比爾·波特 ·佛教 ·12.6萬字
《觀心:金剛經心釋》乃佛門高僧太虛大師、圓瑛大師和清凈居士憑借深厚的佛學底蘊和慈悲普世的情懷,娓娓闡述《金剛經》中的義理精神。他們不僅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經文的大義,在此基礎上,還根據自身在長期的修持中感悟到的佛理真諦,講述自己對《金剛經》的理解與領悟。《觀心:金剛經心釋》使一部原本艱澀枯燥的經書,變得簡明生動,易于理解。即使是初讀佛經的入門人,也能從太虛大師的講述中獲得人生啟迪,達到釋解人生困惑、平靜心靈的目的。
太虛大師 ·佛教 ·20.3萬字
本書收錄了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一組佛學講演錄。其中,前三篇是有關修習“戒、定、慧”三學的論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觀與參話頭》為南懷瑾的老師袁煥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對《觀無量壽佛經》(凈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以及禪觀、般若正規、觀音法門、凈土法門等所作的通俗的講解。“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學說的三大組成部分。戒,是用來防非止惡的;定,是用來息慮靜緣的;慧,是用來斷除煩惱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佛教人士修學的基本內容。
南懷瑾 ·佛教 ·10.9萬字
釋萬行 ·佛教 ·24.1萬字
釋然是個剛剛經過了成人禮的小和尚,對他來說,佛法和塵世全部一股腦兒擺在了尚未準備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煩惱也就接踵而至。但是釋然要學著去分辨好壞,去從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所以,釋然一直在修行,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合格的和尚。
清虛山人 ·佛教 ·15萬字
《維摩詰經》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凈則佛土凈”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于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本次出版,以金陵刻經處本為底本,全書核校原文,約請專業學者為其出注、翻譯,以為讀者提供閱讀的較好的讀本。
賴永海主編 高永旺 張仲娟譯注 ·佛教 ·13.5萬字
在書中,德寶法師以實際禪修經驗,解說了八正道每個道支的深刻內涵,并分析了人們對此可能產生的誤解或偏見。本書不僅讓人們明白何謂快樂的內在生活,而且還教導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八正道達到快樂。尤其重要的是,他融合了南傳佛教教理的詮釋和現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說,令人耳目一新。其辯證精辟,見解獨到
(斯里蘭卡)德寶法師 賴隆彥 ·佛教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