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書房游說
- 說好的國師變皇后
- 北北
- 2027字
- 2018-06-04 16:24:12
接不接,全憑章嚴靈一廂意思。
白穆清料準了他不會放過這一次機會。若燕賀瑾敗了,他章嚴靈又憑什么取勝?就算有太子保護又如何,守不住城還不是難逃一死。
“白公子請隨我到書房。”章嚴靈微微思忖,邀請白穆清去商量正事兒的地方。
又側身對管家道:“莫要怠慢了府里的客人,趕緊帶各位將士前去休整。”語氣之溫和敦厚,拿捏得讓人十分舒適,不愧是混跡官場幾十年的老手。
白穆清給了烏朗一個稍安勿躁的示意眼神,讓他先帶疲憊的軍士填填肚子、解解乏。
書房在內院一角,環境清幽、無人打擾,是個談話的好去處。門一關,便隔離了外面的視線。
“章大人,這是燕將軍的親筆信。”白穆清雙手呈上信封,神情嚴肅。
她并未看到燕賀瑾在信中寫了什么,卻可以猜出五六分。果然,章嚴靈端坐于梨花木書桌后,舉信看得十分認真,面色由緊張慢慢變得舒緩下來。
果然沒猜錯。燕賀瑾實在聰明,不僅將牧云三城如今的困境原原本本告知章嚴靈,更將兵敗的后果逐條列舉加重他的負擔,最后才寫出解決之法。
天底下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章嚴靈想安枕無憂,只要付出一點相對來說更簡單的代價——酬糧。
“酬糧?”章嚴靈放下信件,復又眉心緊鎖,“府庫中的屯糧不到危急之刻,萬萬不可隨意挪用啊!”除非他不想要頭上這頂烏紗帽了。
白穆清又氣又好笑,直言不諱:“青夏國危急存亡之際,燕林軍生死一線之間,大人竟覺得還不夠緊急嗎?那白某倒要問問大人,何事才能謂之‘急’?”
“你——”章嚴靈久居高位慣了,此時被個年紀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頂撞訓斥,當下臉色就變得不好看,“黃口小兒膽敢在我面前口出狂言!難道我青夏唯有燕賀瑾一位將軍不成?”
在這豫州府地界,章嚴靈可以說只手遮天;他若不想讓誰活著出去,除非那人插上翅膀,否則便真要命喪與此。
白穆清何嘗不清楚章嚴靈想殺自己簡直易如反掌,但她仍毫無畏懼之色道:“青夏國將軍數不勝數,能擊退狼犸的將軍只有燕將軍一個!”
說這話時,白穆清無比感激燕賀瑾治下神勇無比的燕林軍,讓她能夠擲地有聲、半點不心虛。
“你——”
指著她的鼻子,章嚴靈倒吸一口涼氣。這種話……這種話他怎么敢說出口!
到底擔心行事太狂會給燕賀瑾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白穆清稍稍放軟氣勢,好言相勸:“大人才智無雙,怎么會看不出白某如此說的緣由呢?”
章嚴靈眼神微閃,本以為這俊秀的小后生是個繡花枕頭,卻不想頗有幾分口才,倒小瞧了他。
“那你說說,本官心中作如何想法?”他收回手,往后靠著椅背,威嚴的目光盯住面前年輕人不放。
“小人又不會讀心術,如何會知道大人心中想什么呢?”若自己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才是攤上大事了呢,白穆清微笑,“只不過是分析利弊罷了?!?
“牧云三城有靈龍江作為護城河,是易守難攻的要地,不知為青夏抵擋了多少次侵犯。一旦牧云城破,往下三千里一片平坦廣袤,乃是青夏最為繁榮富庶的魚米之鄉,再無屏障阻礙蠻夷鐵蹄踐踏,可不正合了狼犸王染指青夏國土的狼子野心?”食指輕輕往下一指,“而豫州緊鄰牧云,自然首當其沖?!?
“白某敢言只有燕將軍能擊退蠻夷并非大話?!彼还笆?,聲音鏗鏘悲涼,“試問大人,十年前沙場點兵、叱咤風云的虎威大將軍、濂溪大將軍、鎮國大將軍與里溪大將軍,青夏國四大戰神,如今是何處境?”
驟然聽聞十多年前這能止小兒夜啼、嚇退四方蠻夷五百里外的四個大名,章嚴靈不自覺握緊拳頭,心有余悸,似乎又回想起年輕時的自己站在鎮國大將軍赫連昭面前卑微膽顫的感覺。
他張了張口,發出自己都沒想到的木訥的聲音:“前三位將軍皆被流徙千里,只剩里溪大將軍終年鎮守峒關,不得回京……”
白穆清可不是為了陪他憶昔年的,緊接又問:“如今朝堂上可有武將及四位大將軍十之一二?”
章嚴靈想也不想的搖頭:“如今朝廷文強武弱,除了撫遠將軍、定西將軍,似乎并沒有特別出色的武將?!?
文強武弱,凡是文官無一不喜聞樂見的場面,能得到陛下更多一分的重視與寵信,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平步青云、成為京中權貴!
沒想到的是,會有苦于無人抵擋外敵的一天。
“將軍此言差矣?!闭渲樵谇澳憔巩敵婶~目,怪不得跟了太子多年才爬到府尹,白穆清心中暗自搖頭,娓娓說道,“燕將軍頗有當年四大戰神的遺風。我觀燕林軍軍紀嚴整、上下一心,鎮守牧云之后立即制止了傾頹敗勢,實在是一支良軍?!?
白穆清從前不識燕林軍,領教幾天后就深知他們的厲害之處了。
若章嚴靈知曉在自己面前夸夸其談、風度翩翩的公子其實是位女兒身,怕早就叱咤開來。正是他不知道,才細細回憶起與自己無甚關系的燕賀瑾來。
要說起燕賀瑾,那可就大有來頭——皇帝的皇侄子,醇清王的嫡長子,現如今的邑陽王。
邑陽王自小深受先帝喜愛,長年被帶在宮中教養,一身氣度俊逸不凡,有如麟趾,在當時身份無比顯赫貴重,連皇太孫也難與之相比。
不過先帝逝世后,今皇繼位,醇清王府的身份地位一落千丈,于是在京城中行事越發低調,王府大門總是緊閉。
起初還有朝臣不時登門拜訪,吃了幾次閉門羹,那些人便也識趣地不再上門了。
等“醇清王府”幾字再次進入眾人耳中,竟是因為醇清王甍了……
那時燕賀瑾剛及弱冠之年,便獨自一人扛起整個醇清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