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娛記:100位人物訪談錄(文化藝術篇)
- 小洋樓
- 1945字
- 2019-01-04 04:14:35
一個愛找樂的女人,聽洪晃侃大山

“找一個價值觀不同的人,永遠吃飯吃不到一塊去。至于生活方式,特干凈的人和特臟的人在一起,特干凈的人肯定成阿姨,所以特糙和特精致的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不行。”
洪晃是誰?當她的第一本書《我的非正常生活》出版時,人們習慣用如下身份去介紹她:她是章士釗的外孫女,章含之的女兒,喬冠華的繼女,陳凱歌的前妻,等等。
當她的第二本書《無目的美好生活》出版時,對洪晃的介紹變成了這樣:她最煩把她“歸屬”為某某某的某某……她的正業是出版人,做得有聲有色……
正在杭州度假的洪晃應邀做快樂男聲杭州站巡演“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嘉賓。下午時分,她來到凡人咖啡館,接受我們的專訪。“洪晃太能說了。”這是大家的共識,語速極快,不時蹦達出英文單詞,在這一個下午的時間里,和40多歲的洪晃聊天,感覺和一個個性隨意、張揚自我、喜歡找樂的年輕人沒啥區別。
旅游中找樂——要寫本怎么去國外玩的旅游書
洪晃來過杭州多次,在莫干山還買了房子,這次國慶長假正是帶著家人和幾位朋友一起到山上度假來了。
“度假和旅游不同,度假就是很閑適的休閑方式,旅游卻是要到處走到處看,這次我就是想安靜地在山上呆幾天,享受家庭生活。”洪晃是個喜歡旅游的人,她說自己的方向感特好,拿張地圖就能在一個城市到處轉悠,和朋友到國外旅游,她往往是第一個成為一群人中的導游。“我要寫一本怎么到國外玩的旅游書,中國在這方面太缺。如果我寫,我會把發現的一些東西告訴大家,而不是走馬觀花的景點,比如我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呆倆禮拜,會告訴你巴黎哪個巷子里有個好餐館,莫斯科的百年老店普希金咖啡館特棒……”
說起美食,洪晃更是眉飛色舞。她說真正棒的西湖醋魚做出來是沒有一滴油的,樓外樓的菜做得好不好吃,和誰燒的可是大有關系。高銀街的皇飯兒,菜做得不錯,那里的太雕酒巨好喝,但放了話梅,味道就不好了……
時尚中找樂——要打破時尚的框框
洪晃曾經營著《I LOOK世界都市》《名牌世界·樂》《SEVEN青春一族》三份時尚刊物,對于時尚她有自己的看法:“時尚這個詞在中國是被淘空了東西,被用濫了的兩個字。時尚必須細節化,國外關于時尚的詞匯,每個詞都有不同的時尚含義。”
快男選手里有洪晃喜歡的兩個杰——吉杰和張杰。“吉杰在參賽前我就接觸過,是工作上的關系,后來電視上看到他,我還奇怪他怎么去比賽了?不過這個世界是需要這樣的老二百五吧!阿穆隆我覺得有特別的表演能力。最會和鏡頭調情的人是蘇醒,就像我們的模特一樣,一看到鏡頭就會渾身來勁。張杰這孩子特樸實,我喜歡他唱的搖滾,他在音樂里的自我意識很強,但離開音樂,他的感覺就不如蘇醒。”
博客中找樂——想寫啥就寫啥
那個時候,洪晃博客的點擊率超高,據說排名中國名人的前三。說起博客,她連說了幾次“這真是個恐怖的東西”。其實洪晃一開始對名人博客有點忌諱,還認為它是語言垃圾,結果被潘石屹在博客上引用,引發眾人大罵,不愿意讓別人誤解的洪晃2006年情人節決定開博。正好那段時間陳凱歌和胡戈因為《無極》的“饅頭事件”鬧得不可開交,于是洪晃寫了篇《前夫與饅頭》發到博客上,“那幾天大家都在說饅頭,自己稍微白乎了幾句,沒想到就大發了”。
洪晃把自己定義為“我就是個寫東西的”, “給報紙寫專欄是我的夢想,但很多報紙都是約我寫娛樂的東西,其實我更喜歡關注社會。像我前段時間在報紙上看到湖南一個女企業家資助貧困生,因為對方沒有表示感謝后來就停止資助,我當時看了就覺得特惡心,寫了篇《母夜叉的獎學金不能要》,但沒有報紙愿意登,我就貼上了博客。博客這東西的好處是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特自由。”
洪晃把寫文章歸結為是自我反省的過程,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如果認為是指導別人的生活,那他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傻B”。
愛情中找樂——人與人必須合適才能在一起
洪晃平時會收到很多女孩子的問題,大多是女孩子愛上已婚男子,問她該如何如何辦。“哎呀,瓊瑤小說有點像愛情恐怖分子,讓很多女孩子愛他死心塌地。不是所有愛情都合適,人和人必須合適才能在一起。”
什么是合適?洪晃說了三點,第一是價值觀,第二是生活方式,第三是感覺,“找一個價值觀不同的人,永遠吃飯吃不到一塊去。至于生活方式,特干凈的人和特臟的人在一起,特干凈的人肯定成阿姨,所以特糙和特精致的人生活在一起肯定不行。”
洪晃曾先后嫁過美國人、中國人和法國人,直到遇見了現在的丈夫,她才覺得找對了合適的人。12歲就被送到美國學習、深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她一度被封為“名門痞女”,與傳統背道而馳,但現在她卻深深享受家庭樂趣,“我從來不反對婚姻,做任何事都要有平衡和適度。我是個特隨意的人,喜歡簡單,喜歡和真實的人呆在一起”。
善良,真實,陽光,心態好,洪晃這樣評價自己,同時她也不諱言自己的毛病,“我這人是大嘴,愛胡說八道,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這個德行,呵呵”。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