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解讀與問題分析:電氣專業作者名: 張日新本章字數: 9488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04:17:02
第二節 施工圖文件審查要領
一、審查依據
1.配電
見《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2011)。
3.2.14 保護導體截面積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2 保護導體的截面積應符合式(3.2.14)的要求,或按表3.2.14的規定確定:
式中 S——保護導體的截面積(mm2);
I——通過保護電器的預期故障電流或短路電流[交流方均根值(A)];
t——保護電器自動切斷電流的動作時間(s);
k——由導體、絕緣體和其他部分的材料以及初始和最終溫度決定的系數。
表3.2.14 保護導體的最小截面積

注:1.S—相導體的截面積;
2.k1—相導體的系數,應按本規范表A.0.7的規定確定;
3.k2—保護導體的系數,應按本規范表A.0.2~表A.0.6的規定確定。
4.k、k1、k2:系數的計算和確定詳見《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4—2011)附錄A。
6.3.3 過負荷保護電器的動作特性,應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IB≤In≤IZ (6.3.3-1)
I2≤1.45IZ (6.3.3-2)
式中 IB——回路計算電流(A):
In——熔斷器熔體額定電流或斷路器額定電流或整定電流(A);
IZ——導體允許持續載流量(A);
I2——保證保護電器可靠動作的電流(A)。當保護電器為低壓斷路器時,I2為約定時間內的約定動作電流;當為熔斷器時,I2為約定時間內的約定熔斷電流。
見《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 50055—2011)。
2.5.4 自動控制或聯鎖控制的電動機,應有手動控制和解除自動控制或聯鎖控制的措施;遠方控制的電動機,應有就地控制和解除遠方控制的措施;當突然起動可能危及周圍人員安全時,應在機械旁裝設起動預告信號和應急斷電開關或自鎖式停止按鈕。
8.0.6 插座的形式和安裝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6 在住宅和兒童專用的活動場所應采用帶保護門的插座。
2.防雷及接地
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057—2010)。
4.5.4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節日彩燈、航空障礙信號燈及其他用電設備和線路,應根據建筑物的防雷類別采取相應的防止閃電電涌侵入的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無金屬外殼或保護網罩的用電設備應處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
2 從配電箱引出的配電線路應穿鋼管。鋼管的一端應與配電箱和PE線相連;另一端應與用電設備外殼、保護罩相連,并應就近與屋頂防雷裝置相連。當鋼管因連接設備而中間斷開時應設跨接線。
3 在配電箱內應在開關的電源側裝設Ⅱ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其電壓保護水平應不大于2.5kV,標稱放電電流值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5.2.12 專門敷設的接閃器,其布置應符合表5.2.12的規定。布置接閃器時,可單獨或任意組合采用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網。
表5.2.12 接閃器布置

3.防火
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2013)。
3.3.1 報警區域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報警區域應根據防火分區或樓層劃分;可將一個防火分區或一個樓層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也可將發生火災時需要同時聯動消防設備的相鄰幾個防火分區或樓層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
2 電纜隧道的一個報警區域宜由一個封閉長度區間組成,一個報警區域不應超過相連的3個封閉長度區間;道路隧道的報警區域應根據排煙系統或滅火系統的聯動需要確定,且不宜超過150m。
3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的報警區域應由一個儲罐區組成,每個50000m3及以上的外浮頂儲罐應單獨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
4 列車的報警區域應按車廂劃分,每節車廂應劃分為一個報警區域。
3.3.2 探測區域的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探測區域應按獨立房(套)間劃分。一個探測區域的面積不宜超過500m2;從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內部,且面積不超過1000m2的房間,也可劃為一個探測區域。
2 紅外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和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域的長度,不宜超過100m;空氣管差溫火災探測器的探測區域長度宜為20~100m。
3.3.3 下列場所應單獨劃分探測區域:
1 敞開或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
2 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
3 電氣管道井、通信管道井、電纜隧道。
4 建筑物悶頂、夾層。
6.3.1 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處。列車上設置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每節車廂的出入口和中間部位。
6.3.2 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1.5m,且應有明顯的標志。
4.住宅
見《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011)。
8.7.2 住宅供電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2 電氣線路應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設方式配線,套內的電氣管線應采用穿管暗敷設方式配線。導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每套住宅進戶線截面不應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應小于2.5mm2。
5 設有洗浴設備的衛生間應作局部等電位聯結。
見《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
3.9.3 無障礙廁所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0 在坐便器旁的墻面上應設高400~500mm的救助呼叫按鈕。
3.11.5 無障礙客房的其他規定:
3 客房及衛生間應設高400~500mm的救助呼叫按鈕。
3.12.4 無障礙住房及宿舍的其他規定:
4 居室和衛生間內應設求助呼叫按鈕。
見《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貫徹落實光纖到戶國家標準的通知》(建標[2013]36號)。
二、全面實施新建住宅建筑光纖到戶
根據光纖到戶國家標準的要求,自2013年4月1日起,在公用電信網已實現光纖傳輸的縣級及以上城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設施應采用光纖到戶方式建設,同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農村地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實現光纖到戶。
(三)設計單位應按照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要求和合同約定進行住宅區和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設施的設計,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對涉及光纖到戶國家標準的內容進行設計審查。
5.汽車庫
見《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2014)。
消防水泵、火災自動報警、自動滅火、排煙設備、火災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等消防用電和機械停車設備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車輛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電應符合下列要求:
Ⅰ類汽車庫、機械停車設備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車輛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電應按一級負荷供電;
Ⅱ、Ⅲ類汽車庫和Ⅰ類修車庫應按二級負荷供電。
6.中小學校
見《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 50099—2011)。
10.3.2 中小學校的供、配電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3 各幢建筑的電源引入處應設置電源總切斷裝置和可靠的接地裝置,各樓層應分別設置電源切斷裝置。
6 配電系統支路的劃分應符合以下原則:
1)教學用房和非教學用房的照明線路應分設不同支路;
2)門廳、走道、樓梯照明線路應設置單獨支路;
3)教室內電源插座與照明用電應分設不同支路;
4)空調用電應設專用線路。
7.圖書館
見《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38—99)。
7.3.7 書庫照明宜分區分架控制,每層電源總開關應設于庫外。凡采用金屬書架并在其上敷設220V線路、安裝燈具及其開關插座等的書庫,必須設防止漏電的安全保護裝置。
8.檔案館
見《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25—2010)。
7.3.3 特級檔案館的檔案庫、變配電室、水泵房、消防用房等的用電負荷不應低于一級。
7.3.5 庫區電源總開關應設于庫區外,檔案庫的電源開關應設于庫房外,并應設有防止漏電、過載的安全保護裝置。
9.劇場
見《劇場建筑設計規范》(JGJ 57—2000)。
10.3.1 劇場用電負荷分三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一級負荷:應包括甲等劇場的舞臺照明、貴賓室、演員化妝室、舞臺機械設備、消防設備、電聲設備、電視轉播、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等;
2 二級負荷:應包括乙、丙等劇場的消防設備、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甲等劇場觀眾廳照明、空調機房電力和照明、鍋爐房電力和照明等。
10.3.5 樂池內譜架燈、化妝室臺燈照明、觀眾廳座位排號燈的電源電壓不得大于36V。
10.老年人建筑
見《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GB/T 50340—2003)。
5.5.1 以燃氣為燃料的廚房、公用廚房,應設燃氣泄漏報警裝置。宜采用戶外報警式,將蜂鳴器安裝在戶門外或管理室等易被他人聽到的部位。
5.5.2 居室、浴室、廁所應設緊急報警求助按鈕,養老院、護理院等床頭應設呼叫信號裝置,呼叫信號直接送至管理室。
11.體育建筑
見《體育建筑設計規范》(JGJ 31—2003)。
10.3.1 體育建筑電力負荷應根據體育建筑的實用要求,區別對待,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甲級以上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的比賽廳(場)、主席臺、貴賓室、接待室、廣場照明、計時記分裝置、計算機房、電話機房、廣播機房、電臺和電視轉播、新聞攝影電源及應急照明等用電設備,電力負荷應為一級,特級體育設施應為特別重要負荷;
2 體育建筑的電氣消防用電設備負荷等級應為該工程最高負荷等級;
3 1項中非比賽使用的電氣設備及乙級以下體育建筑的用電設備為二級。
12.人防
見《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2009)。
8.1.3 消防用電設備的供電回路應引自專用消防配電柜或專用供電回路。其配電和控制線路宜按防火分區劃分。
8.2.4 消防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沿墻面設置的疏散標志燈距地面不應大于1m,間距不應大于15m;
2 設置在疏散走道上方的疏散標志燈的方向指示應與疏散通道垂直,其大小應與建筑空間相協調;標志燈下邊緣距室內地面不應大于2.5m,且應設置在風管等設備管道的下部。
見《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
7.3.2 每個防護單元內的人防電源配電柜(箱)宜設置在清潔區內,并靠近負荷中心和便于操作維護處,可設在值班室或防化通信值班室內。
7.4.5 各人員出入口和連通口的防護密閉門門框墻、密閉門門框墻上均應預埋4~6根備用管,管徑為50~80mm,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的熱鍍鋅鋼管,并應符合防護密閉要求。
7.4.7 各類母線槽不得直接穿過臨空墻、防護密閉隔墻、密閉隔墻,當必須通過時,需采用防護密閉母線,并應符合防護密閉要求。
7.4.8 由室外地下進、出防空地下室的強電或弱電線路,應分別設置強電或弱電防爆波電纜井。防爆波電纜井宜設置在緊靠外墻外側。除留有設計需要的穿墻管數量外,還應符合第7.4.5條中預埋備用管的要求。
13.加油加氣站
見《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 50156—2012)。
11.2.2 加油加氣站的電氣接地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電氣設備的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及信息系統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應按其中接地電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電阻值確定。
2 當各自單獨設置接地裝置時,油罐、LPG儲罐、LNG儲罐和CNG儲氣瓶(組)的防雷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配線電纜金屬外皮兩端和保護鋼管兩端的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電氣系統的工作和保護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地上油品、LPG、CNG和LNG管道始、末端和分支處的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
14.特殊場所用電安全及防間接觸電
見《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16—2008)。
7.7.10 剩余電流動作保護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下列設備的配電線路應設置剩余電流動作保護:
1)手握式及移動式用電設備;
2)室外工作場所的用電設備;
3)環境特別惡劣或潮濕場所的電氣設備;
4)家用電器回路或插座回路;
5)由TT系統供電的用電設備;
6)醫療電氣設備、急救和手術用電設備的配電線路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宜動作于報警。
12.9.2 浴池的安全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全防護應根據所在區域,采取相應的措施。區域的劃分應符合本規范附錄D的規定。
2 建筑物除應采取總等電位聯結外,尚應進行輔助等電位聯結。
輔助等電位聯結應將0、1及2區內所有外界可導電部分與位于這些區內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的保護導體連接起來。
12.9.3 游泳池的安全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2 建筑物除應采取總等電位聯結外,尚應進行輔助等電位聯結。
12.9.4 噴水池的安全防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2 室內噴水池與建筑物除應采取總等電位聯結外,尚應進行輔助等電位聯結;室外噴水池在0、1區域范圍內均應進行等電位聯結。
見《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GB 50333—2013)。
8.3.4 潔凈手術室必須有下列可靠的接地系統
1 所有潔凈手術室均應設置安全保護接地系統和等電位接地系統。
15.法規
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 2000年1月30日)。
第二十二條 設計單位在設計文件中選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專用設備、工藝生產線等外,設計單位不得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見《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國務院令第530號 2008年8月1日)。
第十一條 國家推廣使用民用建筑節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國務院節能工作主管部門、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布并及時更新推廣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錄。
國家限制進口或者禁止進口能源消耗高的技術、材料和設備。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不得在建筑活動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錄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
①施工圖設計階段,建筑電氣專業設計文件應包括圖紙目錄、施工圖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負荷計算、有代表性的場所的設計照度值及設計功率密度值。
②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敘述建筑類別、性質、面積、層數、高度、用電負荷等級、各類負荷容量、供配電方案、線路敷設、防雷計算結果類別、火災報警系統保護等級和電氣節能措施等內容。
16.電氣節能設計說明
在設計說明中增加“節能設計”內容,用規范性語言概括地說明變配電系統、電氣照明及控制系統、能源監測和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等方面遵照有關節能設計標準所采取的節能措施,以及選用的能耗低、運行可靠的產品、設備。
17.電氣照明節能
見《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
3.2.3 照明設計時可按下列條件選擇光源:
1 高度較低房間,如辦公室、教室、會議室及儀表、電子等生產車間宜采用細管徑直管形熒光燈;
2 商店營業廳宜采用細管徑直管形熒光燈、緊湊型熒光燈或小功率的金屬鹵化物燈;
3 高度較高的工業廠房,應按照生產使用要求,采用金屬鹵化物燈或高壓鈉燈,亦可采用大功率細管徑熒光燈;
4 一般照明場所不宜采用熒光高壓汞燈,不應采用自鎮流熒光高壓汞燈;
5 一般情況下,室內外照明不應采用普通照明白熾燈;在特殊情況下需采用時,其額定功率不應超過100W。
3.2.4 下列工作場所可采用白熾燈:
1 要求瞬時啟動和連續調光的場所,使用其他光源技術經濟不合理時;
2 對防止電磁干擾要求嚴格的場所;
3 開關燈頻繁的場所;
4 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時間較短的場所;
5 對裝飾有特殊要求的場所。
3.3.2 在滿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條件下,應選用效率高的燈具,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熒光燈燈具的效率不應低于表3.3.2-1的規定。
表3.3.2-1 熒光燈燈具的效率

2 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燈具的效率不應低于表3.3.2-2的規定。
表3.3.2-2 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燈具的效率

3.3.5 照明設計時按下列原則選擇鎮流器:
1 自鎮流熒光燈應配用電子鎮流器;
2 直管形熒光燈應配用電子鎮流器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
3 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應配用節能型電感鎮流器;在電壓偏差較大的場所,宜配用恒功率鎮流器;功率較小者可配用電子鎮流器。
7.2.10 供給氣體放電燈的配電線路宜在線路或燈具內設置電容補償,功率因數不應低于0.9。
7.4.2 體育館、影劇院、候機廳、候車廳等公共場所應采用集中控制,并按需要采取調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18.照度及照明功率密度計算
見《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版)。
4.5.7 配電、照明設計圖。
3 有代表性的場所的設計照度值和設計功率密度值。
4.5.7 條文說明:應按《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第6章所列舉的場所,列出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值的實際計算值,以及其他需控制的節能指標。
19.計量
見《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分項能耗數據采集技術導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科2008]114號附件一)。
4.3.2 分項能耗
分項能耗中,電量應分為4項分項,包括照明插座用電、空調用電、動力用電和特殊用電。電量的4項分項是必分項,各分項可根據建筑用能系統的實際情況靈活細分為一級子項和二級子項,是選分項。其他分類能耗不應分項。
(1)照明插座用電 照明插座用電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區域的照明、插座等室內設備用電的總稱。照明插座用電包括照明和插座用電、走廊和應急照明用電、室外景觀照明用電,共3個子項。
照明和插座是指建筑物主要功能區域的照明燈具和從插座取電的室內設備,如計算機等辦公設備;若空調系統末端用電不可單獨計量,空調系統末端用電應計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項中,包括全空氣機組、新風機組、空調區域的排風機組、風機盤管和分體式空調器等。
(2)空調用電 空調用電是為建筑物提供空調、采暖服務的設備用電的統稱??照{用電包括冷熱站用電、空調末端用電,共2個子項。
(3)動力用電 動力用電是集中提供各種動力服務(包括電梯、非空調區域通風、生活熱水、自來水加壓、排污等)的設備(不包括空調采暖系統設備)用電的統稱。動力用電包括電梯用電、水泵用電、通風機用電,共3個子項。
(4)特殊用電 特殊區域用電是指不屬于建筑物常規功能的用電設備的耗電量,特殊用電的特點是能耗密度高、占總電耗比重大的用電區域及設備。特殊用電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廚房餐廳、游泳池、健身房或其他特殊用電。
注: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單體建筑面積20000m2以上的公共建筑。
二、審查機構
1.審查機構的成立
施工圖審查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都非常強的工作,它是一般政府公務員難以完成的,所以必須由政府主管部門審定批準的審查機構來承擔,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公益性中介組織。
按照原建設部所頒發的《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暫行辦法》(建設[2000]41號文)的規定,設計審查機構的設立,應當堅持內行審查的原則。符合以下條件的機構方可申請承擔設計審查工作:
①具有符合設計審查條件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獨立法人實體;
②有固定的工作場所,注冊資金不少于20萬元;
③有健全的技術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
④地級以上城市(含地級市)的審查機構,具有符合條件的結構審查人員不少于6人;勘察、建筑和其他配套專業的審查人員不少于7人;縣級城市的設計審查機構應具備的條件,由省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⑤審查人員應當熟練掌握國家和地方現行的強制性標準、規范。
2.審查機構的審批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如果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暫行辦法》規定條件,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的設計審查機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初審后,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并頒發施工圖設計審查許可證;其他城市的設計審查機構由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并頒發施工圖設計審查許可證。取得施工圖設計審查許可證的機構,方可承擔審查工作。首批通過建筑工程甲級資質換證的設計單位,申請承擔設計審查工作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優先予以考慮。已經過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專職審查機構,按規定做適當調整、充實,并取得施工圖設計審查許可證后,可繼續承擔審查工作。
三、審查責任
1.設計單位的責任
設計單位及設計人員必須對自己的設計文件的質量負責,這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規章制度所明確規定了的,也是國際上通行的規則。因此,設計文件并不是因為通過了審查機構的審查就可以免責或由審查機構來承擔質量責任。審查機構對圖紙和設計文件的審查只是一種監督行為,它對工程設計質量承擔間接的審查責任,其直接責任仍由完成設計的單位及個人負責。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設計單位及設計人員還必須依據實際情況和相關法律的規定,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2.審查人員的責任
(1)設計文件質量責任 設計文件的質量責任,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承擔直接責任,設計審查單位和設計審查人員只負責間接的監督責任。例如,如因設計質量問題而造成損失時,業主只能向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追責,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在法律上并不承擔賠償責任。
(2)工作責任 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在設計質量問題上的免責并不意味著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就不要承擔任何責任。權力和責任總是相對的,社會賦予了審查機構的審查權力,則必須認真、慎重地行使這個權力。也就是說,既不能濫用權力,刁難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也不能放棄權力,對審查工作失職或放棄不管。因此,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也必須承擔自己的直接責任,這些責任可以分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它將依據具體事實和相關情節依法認定。
3.政府部門的責任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政府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施工圖審查中享有行政審批權,主要負責行政監督管理和程序性審批工作。政府主管部門對設計文件的質量不承擔直接責任,但對其審批工作的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個責任具體表現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因此,《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四、審查要求
1.施工圖審查要求
①審查結構在審查結束后,應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書面的項目施工圖審查報告,報告應有審查人員的簽字和審查機構的蓋章。
②審查合格的項目,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收到審查報告后,應及時向建設單位通報審查結果,并頒發施工圖審查批準書;審查不合格的項目,由審查機構提出書面報告,并將施工圖退回建設單位,交由原設計單位修改后,重新報送。
③審查機構在收到審查材料后,應在一定期限內完成審查工作,并提出工作報告。
④施工圖一經審查批準,不得擅自進行修改。如遇特殊情況需要進行涉及審查主要內容的修改時,必須重新報請原審批部門委托審查機構審查,并經過批準后方能實施。
⑤施工圖審查所需要的經費,由施工圖審查機構向建設單位收取。
2.審圖人員要求
(1)勤學苦練 大部分審圖人員最初都是做設計的,審查與設計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審圖偏重于經驗和對規范條文的理解,設計偏重于結構概念和體系、機算(PKPM軟件)和手算;設計需要創新而審查需要保守,因此審圖人員不需要高智商,但必須勤學苦練,與結構有關的強制性條文三百多條,要記熟很難,天天看,天天翻,用時能記起在哪本規范哪一頁,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另外隨著規范的更新加快,新舊知識的更替,需要審圖人員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接受再教育。
(2)吃透規范 規范是行業專家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過去經驗和成熟技術的總結,審圖人員不但要掌握規范,而且要吃透規范,特別是強制性條文,這是審圖人員的準則,要結合條文說明,圖示內容仔細理解條文背后的規定(直接或隱含),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道為什么(這么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在圖紙審查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提出的問題讓設計人員心服口服,設計人員也愿意和審圖人員去交流,共同提高業務水平。
(3)準確判斷 規范是“死”的,圖紙是“活”的,掌握規范不是盲從規范,死摳規范,這就要求審圖人員必須把規范條文和圖紙有機結合,對圖紙中存在的結構安全問題,特別是違反強制性條文的問題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審查圖紙時間不長的審圖人員來說,錯審、漏審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一些高水平的資深審圖專家一眼就能看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這就是差距,需要長期的磨煉和經驗的積累。
(4)提高能力 審圖人員需要加強概念和手算的能力,規范是指導、概念是靈魂、審查是手段、手算是基本、安全是目的。對于審圖人員,一方面要加強手算能力,特別是結構審查人員,在審查計算書的基礎上,能夠通過簡化計算,發現其中的問題,防止有些人修改計算書中的數據,蒙混過關,給工程留下隱患;另一方面要注重概念的學習,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施工圖審查,保證建筑的安全。
(5)誠信為先 最后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一名審圖人員如果缺少誠信,無論其水平多高,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審圖人員,審查機構必須本著為政府把關,替業主負責的宗旨,需要審圖人員不唯上、不唯下、只唯實,對圖紙不敷衍,對設計人員不刁難,誠信為先。
3.書寫審查意見要求
(1)術語的專業性 術語的專業性就是不說外行話,意見盡量采用專業術語。
(2)整體的邏輯性 整體的邏輯性就是避免把意見寫得前后矛盾,給設計人員修改圖紙帶來困惑,另外應注意意見的先后順序,盡量按專業和圖紙編排的順序寫審查意見。
(3)內容的簡練性 內容的簡練性就是指提出的問題要簡練,不要啰嗦,去繁就簡,就問題提問題,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