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毛澤東評起義領袖(8)

在大興土木的同時,太平天國領導人的生活也完全腐化。專門負責洪秀全日常生活的有1500多人,負責楊秀清日常生活的有1700多人。太平天國諸王模仿封建帝王的嬪妃制度,從民間選取大量美女入宮,洪秀全有88個妃子,其他諸王根據地位高低也擁有數目不同的妃子。洪秀全深居宮中,臨朝聽政時只有東王、北王、翼王等少數幾個人可以進去,其他人員只能跪在門外高呼萬歲。朝堂上除楊秀清可以站奏外,余則要跪奏。諸王和各級官員之間上下尊卑等級森嚴,僅坐轎一項就有很多煩瑣規定,天王有轎夫64人,東王有48人,以下諸王丞將有多少轎夫都有明文規定。“凡東王、北王、翼王各王駕出,候丞相轎出,凡朝內軍中大小官員兵士如不回避,冒沖儀仗者,斬首不留;……凡檢點指揮各官轎出,卑小之官兵士,亦照路遇列王規矩,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斬首不留?!逼渖瓏莱潭?,比之歷代封建王朝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森嚴的等級制度,使太平天國領導人高高在上,嚴重脫離群眾,同時也使領導層的關系日益疏遠,互相猜忌,培植黨羽,進行權力斗爭,最后導致了領導集團內部因爭奪權位而自相殘殺,造成了天京內訌的悲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碧教靽苑磳η宄瘮〗y治而興起發展,再到自己因迅速腐敗而滅亡,這是歷史留給人們的一條重要教訓。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毛澤東告誡全黨要以李自成、洪秀全失敗的歷史為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這在當時教育了全黨,而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享樂思想嚴重的當今時代仍然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兩權對立,所以失敗了”

毛澤東很欣賞太平天國前期領袖東王楊秀清,他認為楊秀清是歷史上未讀書但卻是很有才干的領袖型人物之一。

楊秀清(1821年或1823—1856年),原名嗣龍,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在其曾祖父之前,遷居到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隘新村(今東王沖),世代以種山、燒炭為業。他父母早亡,年少而孤。后來他接受了馮云山傳播的革命思想,逐漸成為太平軍有謀略、有膽識的軍事統帥,是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家。太平天國的偉大事業,可以說“成也楊秀清,敗也楊秀清”。

1964年11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就統一領導的問題,曾以太平天國故事為例,指出:“歷史上領導多頭總是要失敗的。太平天國的時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廣西,楊秀清說他到天國了。洪秀全回來時,將領們都是擁護楊秀清的。其實那時楊秀清更年輕有為些,洪秀全應該服從楊秀清的領導。但洪秀全是創教者,是領袖。兩權對立,所以失敗了。”

“兩權對立,所以失敗了”——毛澤東一語道破了后來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江河日下的天京內訌的根源。

這里毛澤東所說的“洪秀全回了一趟廣西”,指在金田起義前夕,拜上帝會重要組織者馮云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為了營救他,離開廣西桂平山區拜上帝會大本營,赴廣東找人疏通關節營救。這樣一來,拜上帝會因為群龍無首,人心有所渙散,面臨分裂和瓦解的危險。為了扭轉這一嚴重局面,時為拜上帝會普通一員的楊秀清急中生智,“忽生啞病,兩月不能言語,會眾均覺奇異,以為是不祥之兆”。兩個月后楊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自己代天父傳言,他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宗教迷信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做了許多思想工作,澄清了拜上帝會中的許多混亂思想,避免了拜上帝會的瓦解,鞏固了革命隊伍的團結,成為太平天國籌備起義階段的一次關鍵性轉折。當洪秀全、馮云山在平南縣花州山村被清軍圍困時,楊秀清迅速派蒙得恩部救援,殺敗清軍,救出洪、馮兩人。此后,楊秀清用代天父傳言為謀略,并輯刻成書,發給太平軍各級屬員學習,從而對太平軍的發展壯大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洪秀全回到廣西,發現拜上帝會組織比前更為壯大,會眾斗志也更激昂,比洪秀全年輕10歲的楊秀清,也因此為會眾擁戴,成為頗有威望的群眾領袖,但他們仍擁護洪秀全為最高領袖。這樣,一個是眾向所望、擁有實權,又可以代上帝傳言的實際領袖,一個是拜上帝會的創立者,最高領袖。天有兩個“太陽”,這就潛伏下難以調和的矛盾,隨著權力和財產的分配再分配,必然導致發生內訌。

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楊秀清作為太平軍的實際統帥,基本上采取保存力量和就地打轉的消極作戰指導方針。公元1851年9月下旬,太平軍攻占了廣西永安州城(今蒙山縣),在討論下一步行動方向時,洪秀全提出了奪取南京的戰略目標,楊秀清對此表示完全贊同,并開始了有明確目標的戰略進軍。公元1852年4月,楊秀清指揮太平軍巧妙地從永安突圍,北攻桂林城。由于桂林城依山傍水,城高且堅,太平軍雖英勇作戰一個月,卻未能攻克。楊秀清及時改變戰役計劃,下令撤回,揮師北上,于6月3日攻占全州,12日占領湖南道州。由于楊秀清采取了避實擊虛的戰略方針,擺脫了內線作戰的被動處境,開始有意識地打到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因此,他提出太平軍今后的進軍方向是:“今日上策……循江而東,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據此,楊秀清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公元1852年7月下旬攻長沙不下就主動撤離,而攻占益陽,越過洞庭湖,占領岳陽。12月攻占漢口、漢陽。公元1853年1月12日,又克武昌。此時太平軍迅速發展到五十余萬人。2月9日,楊秀清下令撤離武昌,水陸并進,順江東下,于18日克九江,24日克安慶。3月8日兵臨金陵城下,經12天的攻打,于3月20日占領金陵。太平軍進軍如此順利迅速,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楊秀清高超的軍事指揮謀略。當時清軍頭領評價說:“審勢度力,如攻桂林不下,則陷全州;攻長沙屢敗,則下竄湖北……夫攻堅則力倍而多損,攻瑕則力省而效速?!闭驗樘杰姳苊饬嗽诰霉ゲ幌碌膱猿侵袄速M時間與消耗兵力,避實擊虛,從而能夠節節勝利。

太平軍勢如破竹,一路打到南京城下,攻下南京后,定都于此,改名為天京。在定都天京之前,由于太平軍經常處在攻城奪地或被清軍圍剿、堵截的險惡環境之中,太平天國領導人雖然接受了封建腐朽思想的一些影響,但其惡果尚未顯露出來,他們還沒有過分追求權力和享樂的條件。

及至定都天京,有了富饒的基地和繁華的都城以后,他們之中就普遍生長起驕傲自滿的情緒,積極的進取精神、與群眾同甘共苦的作風逐漸減退,代之而起的是躊躇滿志和對權勢、奢侈生活的追求。

太平天國的死敵——清朝陣營里的人看出了危機端倪,說他們“為繁華迷惑,養尊處優,專務于聲色貨利。往之倚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睽隔,猜忌日生”。

“彼此睽隔,猜忌日生”正是后來互相殘殺的根苗。

太平天國剛在天京定都,洪秀全當然沒有忘記想方設法鞏固自己的最高統治地位。他旨準頒行了三部文集,即《建天京于金陵論》《貶妖穴為罪隸論》和《詔書蓋璽頒行論》,其內容除各自標題所顯示的以外,都著意宣揚洪秀全為“真命天子”,要人們相信只有他才是“萬民之主”,才應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然而,天王洪秀全只是在主觀上著意加強王權,而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卻又怠于政事,深居簡出。在永安以前,洪秀全曾一度掌握過兵權,布置各軍戰斗任務都由他親自指揮。但到1852年他就收回詔令說“此是前時行營坐營鋪排如是,今宜聽東王將令”。自此洪秀全樂于放棄軍事、政治領導權,專心做至高無上的天王。從永安到公元1856年,洪秀全沒有下過一道有關政治和軍事的詔諭(在清廷的《賊情匯纂》卷七中收集有公元1855年以前洪秀全的詔諭,只有關于地震、冊書、禁稱皇帝和大哥、禁鴉片的詔諭)。今天所見到的太平天國初期號召群眾起義的檄文和布告,沒有一篇是用洪秀全名義頒布的。著名的《奉天討胡檄》等三篇檄文和太平軍下江南后頒布的《誥四民各安常業諭》,都是楊秀清和蕭朝貴以代表最高領導人的身份,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誥諭”字眼發布的。太平天國前期,在對外交涉中正式答復外國列強“一復提報上諭現未頒行”,肯定了天王不頒發上諭。洪秀全“深居簡出,從無出令之事”。只是在楊秀清、石達開、韋昌輝三人的奏折上千篇一律地批上“胞等所議是也”“所議皆是準行”等,甚至對于楊秀清等要求朝見稟報也感到厭倦,亦必請旨“批定日時”,或批示說“勤理天事,便是朝”。凡此種種,就不能不使洪秀全和楊秀清的關系日趨復雜和緊張起來。

洪秀全本來很贊賞楊秀清的才干和功績,在公元1856年以前已在東王的爵職上還加封為“三師一主”(禾乃師、勸慰師、左輔正軍師、贖病主)。洪秀全還依附教義說自己與楊秀清并列為“天國良民之主”,足見洪秀全對楊秀清的倚重。

當然,洪、楊并稱為主,絕非“君臣不別”,因為洪、楊二人所稱之“主”,具有不同的宗教和政治的內涵。洪秀全為“真主”,“天生真主,命作君王”,真主就是君王。楊秀清則不同,“天命扶主降凡塵”,“以身贖病救黎民”,他是輔相,因“以一己之身,贖眾人之病”,故稱“贖病主”。

但是,建都天京以后,楊秀清的個人權威思想也惡性發展,“威風張揚,不知自忌”。他興建的府第,“窮極工巧,聘心悅目”,“土木冠絕天京”。有個地主文人曾賦詩說:“制軍署作天王府,黃泥岡作東王府。東西對峙相抗衡,不辨誰臣又誰主?”楊秀清“自恃功高,一切專擅”。他建立了龐大的東府集團,天朝所有實際事務都是先在東王府商妥,然后才上奏天王。而洪秀全則無不照例批準。清朝陣營中人說:“‘賊’中刑賞生殺,‘偽’官升遷降調,皆(楊秀清)專決之,洪‘逆’畫諾而已。”因此,東王府事實上成了天朝之外的又一個“天朝”。

洪秀全與楊秀清爭奪最高統治權的矛盾,隨著形勢的發展,迅速激化起來。

公元1853年12月,洪、楊雙方進行了一次交鋒。楊秀清假托天父附體,借口洪秀全苛責婦官等小事,要對洪秀全杖責四十。北王韋昌輝和眾官員再三懇請開恩赦宥和代為受杖,均遭拒絕。直到洪秀全俯首聽命,接受杖責,方肯罷休。楊秀清假借“天父”威逼于前,又以“良臣良弟”身份登朝勸慰于后,洪秀全也破格在金龍殿設宴招待楊秀清。雙方都是假戲真做。洪秀全指桑罵槐,說什么:“從前爾兄轉天之時,妖魔侵尚天庭,天父還容得他過,命我暫且容他,他服便罷,何況今日女官有些小過,即令杖責,非量狹而何?”楊秀清看出暗藏殺機,便委婉地警告說:“自古以來,為君者常多恃其氣性,不納臣諫,往往以得力之忠臣,一旦怒而誤殺之,致使國政多乖,悔之晚矣?!边@次事件,實際上是楊秀清爭奪最高統治權的一次預演,最后以雙方相互妥協而告終。洪秀全承認錯誤,夸獎楊秀清為“骨鯁之臣”。楊秀清則確認洪秀全是君,表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公元1856年八九月間,太平軍攻破清朝江南大營,天京城圍暫解。楊秀清在勝利面前飄飄然起來,似乎肘腋之患已去,天下便可太平無事了。他假托天父下凡,公然“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太平天國前期,“萬歲”只有兩位:一位是洪秀全,另一位是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萬歲”稱號,對于洪秀全來說,是作為太平天國最高領袖的代稱。洪秀全在稱萬歲的同時,封幼主洪天貴為萬歲,目的在于維持“一姓一系”和“嫡長世襲”制,保證幼主承繼天王權位,防止“臣下”僭越篡權。楊秀清在金田起義之初,就被封為九千歲,掌握太平天國的實權,真可謂“一朝之大,是首一人”。但是,他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權勢,熾熱地追求著“萬歲”的桂冠。他“逼天王封其萬歲”,顯然是一種僭號侵權的舉動,勢必造成“君臣不別,東欲專尊”的局面。

面對著楊秀清的逼封,洪秀全再也無法繼續“堅忍不怒”了。他鑒于“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就一面佯允其要求,并向軍民宣布:“嗣后均宣稱東王為萬歲,其二子亦稱萬歲”;一面在天王府設防自衛,并分別密詔在江西、湖北督師的韋昌輝和石達開回京“勤王”,“一以保護其自己生命,次則以誅滅謀篡位者”。雙方磨刀霍霍,天京內部一場廝殺火拼就在劫難逃了。

據清方記載,“昌輝曾讀書,小有才,為楊秀清所忌,雖封‘偽’王,事楊‘賊’慎謹”。按照太平天國制度規定,當時軍國大事“皆楊、韋、石三‘逆’議奏施行”。楊秀清要擴大個人權勢,謀取最高領導地位,不能不顧忌和打擊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 汝南县| 元阳县| 雷波县| 会东县| 兴和县| 章丘市| 南郑县| 明溪县| 兴宁市| 朔州市| 大渡口区| 桓台县| 宜丰县| 东港市| 双柏县| 湖口县| 麻城市| 平湖市| 景宁| 崇文区| 巧家县| 梁山县| 洱源县| 辽源市| 三门峡市| 察隅县| 湛江市| 霍山县| 灯塔市| 城市| 徐水县| 库车县| 福海县| 成安县| 武邑县| 土默特左旗| 四子王旗| 喀喇沁旗| 上虞市|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