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把判斷和分析發揮得恰到好處——把握分寸心理學(7)

人際溝通學認為傾聽和聽見并不是一回事。因為聽到只是你的聽覺系統接收到了聲音。很多人都能聽見聲音,但他們根本不能“傾聽”,也就是聽到并理解。比如,當你看書的時候,周圍會有各種聲音,你的聽覺系統會接收到聲音,但你未必會注意到這些。有時人們聽到聲音,并且“看起來”是在傾聽,而實際上他們只是對內在的聲音感興趣,這種現象就是“假聽”。

當然,傾聽的第一步就是聽見——聽覺器官接收聲音,然后人們注意這些聲音并將聲音組織為有意義的形式,也就是開始理解。

我們并不經常理解注意到的聲音,比如人們聽到自己不了解的語言,就不能理解語言的含義。不過人們普遍認為只要聽到了聲音也就理解了聲音,這就是我們要談到的第二個誤解。

有的人認為注意聲音自然就會理解聲音。不過,想想你在聽到電影中的外語對話時,你就會明白,聽到并不意味著理解。你可以關注所有的聲音,但并不一定理解。“理解”就是將聲音重組為有意義的模式。

交談中須徹底明白了對方想表達的信息,才能順利進行。應在坦誠交談并表示了解后,才陳述自己的意見。倘若不遵守這個原則,可能會造成各說各話的情形,以至于談話不投機,影響人際關系。

然而,我們常因熱衷于談話而忽略了這個原則。雖然完全沒有惡意要搶先,卻會發生打斷對方講話的情形。比方說,對方正在提問題時,你打岔說:“是啊,我也正想提這點呢。”

像這樣的談話方式,不僅容易引起對方不滿,更重要的是,你根本沒有掌握最主要的信息。正確的方法是等候對方說完,再正式提出自己的意見。在表達本人看法前,必須用心體會言談之間的真實含義。

在工作上普遍受人歡迎的人,多是了解傾聽技巧的人。

在改變他人想法前先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實用精要

戴爾·卡耐基說過:“要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將他視為理性的動物,而應該將他視為感情的動物,他是充滿偏見與先入之見而與人處事的。”因此,要改變他人的想法,就要做一個傾聽者,讓對方暢所欲言,然后再做有針對性的說服。

現實生活中,有時我們認為合理的事物,在對方的深層心理卻不認為如此。如果不先進行說服工作,就無法突破這層障礙,而說服之前則需要耐心的傾聽。

有兩位奔波在商業大潮中推銷床的推銷員,其中A推銷員是屬于能說能干型的,而B推銷員則是少言寡語型的。然而,B有時會以讓A吃驚的方法成功地進行推銷。例如有一次,任何推銷員都無法說服的某肥料公司的老板,B竟然讓他一下子買了6張床。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說服這位老板的呢?

原來,這位老板患有嚴重的耳病,一般推銷員發現他聽力有困難之后,便放棄了。但是看上去少言寡語的B卻不一樣,他放棄了口頭交談而改用筆談。筆談雖需要耐性和時間,卻說服了這位老板一次買了6張床。

B以外的其他推銷員可能都有“既然是聾子,說了也沒用”這種先入之見。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位耳聾的老板也會有“要警惕健康人,尤其是推銷員……”這種意識。因為耳聾,平日可能會有“我是個聾子,別人不會理我”,或“別人可能會利用我的缺陷來欺騙我”等猜測。也就是說,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很多推銷員沒有消除這位肥料商人的先入之見和偏見,也沒有想到消除的辦法。但是,B推銷員在發現對方是耳病患者之后,沒有采取通常的推銷辦法,反而積極地采取了筆談的特殊方式,這不僅解決了向對方推銷產品的問題,而且還消除了對方可能持有的偏見或猜測之心。這種辦法對于說服那些有先入之見或偏見的人是很有效果的。

與此相關,要說服持有先入之見的對方的第二個重要問題,就是像B推銷員那樣采取特殊的、對方喜愛的交流方式或者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對方暢所欲言。

我們往往會以適合自己的方式說服對方,但對于已經有先入之見的人來說,這種交談方式的效果就不明顯。不僅如此,反而會使對方的態度變得生硬。這時應該放棄這種通常的說服方式,只有了解了對方的心理,才有可能消除他的先入之見,使他接受你的說服。

人們往往是通過自己的體驗或周圍的環境來判斷事物的好與壞、是與非的。因此,即使指出他的不對之處也很難消除他的先入之見。這些先入之見和偏見與有科學根據的判斷不同,它們在形成過程中常會加入自己的主觀認識,因此,在理論上多半靠不住,這也就使得這些觀念可以動搖。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敘述的那樣,先入之見或偏見是由每個人狹隘的個人經驗所產生的,因此,如果能巧妙地讓對方感覺到這一點,讓他認識到“原來還有這樣的人”、“原來還可以這樣認為!”等,讓他具有寬廣的視野,那么,就可以說說服工作已經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須讓對方說出先入之見,并對此進行客觀的認識。

一位經驗豐富的記者曾說過,采訪的成功秘訣是“自己盡量少開口”。的確,對于初次見面的人,尤其是你不知道對方有什么樣的先入之見和偏見,萬一說得不當,將會一無所獲。對有偏見的人進行采訪的技巧是讓對方說出先入之見的內容。可是說服工作和采訪又有不同之處,如果只讓對方說出心里話,并不等于說服。你必須不動聲色地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先入之見為什么是錯的、錯在何處,要讓對方對其先入之見有客觀認識,最根本的事情是:要讓對方暢所欲言。

聽完對方的基本主題再插話

實用精要

插話是一件很難做的事,稍微把握不好時機,就會堵了別人的話頭,這樣很容易遭人厭惡。所以,最好先注意聽別人說話,等到他說的一個主題基本完了,這個時候再插話。

在別人說話時,我們不能只聽到一半或只聽一句就裝出自己明白的樣子。我們提倡在聽別人說話時,要不時做出反應,如附和幾句“是的”,這樣既讓說者知道你在聽他說,又讓他感覺你在尊重他,使他對你產生濃厚的興趣。

但是,萬事都有忌,有需要把握分寸的地方。許多人過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能力,往往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中途插嘴,這種急躁的態度,很容易造成損失,不僅弄錯了問話意圖,還有失禮貌。當然,在別人說話時一言不發也不好,對方說到關鍵的時刻,說完后,你若只看著對方而不說話,對方會感到很尷尬,他會以為沒有說清楚而繼續說下去。

老張在鎮上蓋了一套三層的樓房,當該房子的第三層剛封頂時,幾個朋友在他家吃飯。席間,突然來了一位專門安裝鋁合金門窗的個體戶,與老張一見面就遞了張名片。其實這位個體戶的店鋪門面也在本鎮,雖和老張平時見過幾次面,但因沒有業務往來,他們都不認識。經過交談,他們彼此覺得非常熟悉。輪到老張做決定是否將鋁合金門窗的業務讓這位個體戶做時。老張說:“雖然我們以前不認識,但通過我們剛才的一席話,得知你對鋁合金門窗安裝的經驗豐富,假如我房子的門窗讓你來安裝,我相信你能安裝,也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但是在你今天來之前,我們廠里一名下崗鉗工已向我提起過,說他下崗了,門窗安裝之事讓他來做……”

老張的話還未說完,那個體戶便插話了:

“你是說那東跑西走的小李吧?他最近是給幾家安裝了門窗,但他那‘小米加步槍’的做法怎能與我比?”

哎!這話不說還好,一說便讓老張頓時改變了主意,接著說:

“不錯,他盡管是手工作業,沒有你那先進的設備,但他目前已下崗在家,資金不夠豐厚,只能這樣慢慢完善,出于同事之間的交情,我不能不讓他做!”

就這樣,那個體戶只得怏怏離開了。

之后,老張說:“那個體戶沒聽懂我的意思,把我的話給打斷了。本來,我是暗示他,做鋁合金門窗的人很多,不止他一個上門來請求安裝。我已打聽到了他做門窗已多年,安裝熟練,且很美觀,但他的報價很高,我只是想殺殺他的價格,可他的一番言說甚至攻擊了我同事小李的人品,我寧愿找別人,也不要讓他來安裝我的門窗。”

一個精明而有教養的人與人交談,即使對方長篇大論,也絕不會插嘴,這說明打斷他人的言談,不僅是不禮貌的事,而且什么事也不易談成。

恰到好處的沉默勝于雄辯

實用精要

在生活、工作中,有些時候確實是沉默勝于雄辯。與得體的語言一樣,恰到好處的沉默也是一種語言藝術,運用好了常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人際交往中,恰到好處的沉默往往能收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比如,親人依依惜別,知己久別重逢,在這種悲歡離合、百感交集的時刻,他們往往不是萬語千言,互訴衷腸,而是“默默無語兩眼淚”,似乎只有沉默才能表達出他們當時的百轉柔腸。再有,熱戀中的情人,花前月下,相依相偎,深情繾綣,彼此卻默默無語,只能聽到戀人的心跳,此刻是兩顆心兒在互訴衷情,任何甜言蜜語的表白只能是多余的和蹩腳的。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得手后,盡管美軍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在一些美國議員之中,還有為數不少的議員反對美國向日本宣戰。

當時羅斯福已經將局勢分析得十分明朗,他明白如果不趁日軍立足未穩時對日宣戰,將來會變得異常艱巨。同時,他也明白那些持反對態度的人的想法。美國一旦參戰,國內經濟必受影響,同時戰爭的勝負很難預料。如果戰事對美國不利,到時如何收場?

羅斯福明白這些人的憂慮,但他以政治家的眼光覺察出這些擔憂是毫不必要的,所以他決定:美國必須參戰。

在一次會議上,當大家為戰還是不戰而爭論不休時,羅斯福突然要站起來,因為他雙腿殘疾,所以平常總以車代步。當他掙扎著要從車上站起來時,兩名白宮的侍從慌忙上前想幫他一把,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羅斯福憤怒地將他們推開。

于是,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羅斯福搖搖晃晃地掙扎著,從椅子上緩緩地站了起來。然后他滿臉痛苦卻倔犟地堅持站著,默默地看著周圍的人,一言不發。

全國的電視觀眾都看到這一畫面,他們感動了,是呀,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于是,國會很快作出決議:對日宣戰。

有些人說話態度很積極,但發表意見時不免有失偏頗,令人難以接受,若直截了當地駁回,又易挫傷其積極性,循循誘導又費時,精力也不允許,最好的辦法便是毫無表情的緘默。

沉默是金并不是說人應該閉口不言,而是要言默得當,當說則說,不當說則三緘其口。懂得說話藝術的人非常明了這一點,真正做到了言默自在心頭。這是因為他們掌握以下三條原則:

第一,該說的對象便說,不該說的對象則不說。如有需要求人之事,遇到肯熱心幫忙的人則說,否則便不能說;有些事遇到有性格沉穩之人可以說,遇上是非多的人則不能說;對于性格靦腆的人不要亂開玩笑;對于有生理缺陷的人不要涉及相關的話題;對于妒忌心強的人不要談論自己和別人的成就;對于異性不要有容易引起誤會的措辭。

第二,該說的事情便說,不該說的事情則不說。可以談眾所周知之事,不能談別人的隱私;背后可以談別人的優點,不可談別人的過錯;可以談既成的事實,不可空談今后的打算;可以談對方感興趣的事,不可談對方忌諱的事。

第三,該說的時候便說,不該說的時候則不說。在對方心情舒暢時可以談求助之事,在對方心煩意亂時則不談;在對方情緒低落時可以談令對方振作之事,遇對方興致很高時不可談令對方掃興之事;在對方喜慶的日子不談不吉利之事,在對方哀傷的時候不談惹人歡笑之事。

第6章 把握尺度、拿捏分寸的人性心理學

讓一步海闊天空

實用精要

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和忍讓,缺少這兩樣便什么事也干不了。不要斤斤計較、小題大做,在給對方設一道墻的時候,其實也把自己堵在了墻外。

兩個人在一架獨木橋中間相遇了,橋很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兩人都想著讓對方給自己讓路。

一個說:“我有急事,你讓我先過。”

另一個人說:“我們誰也不愿讓,那就同時側身過橋。”

兩人一想也對,就側過身子臉貼臉地過橋。

這時一個人暗暗推了另一個人一把,另一個在掙扎中抓住了他,兩人同時掉進了水里。

墨子說:“戀人者,人必從戀之;害人者,人必從害之。”構建平和的心境,爭一步不如讓一步,這也是自己得到方便的根源。

做人是一生的學問,凡是在爭來爭去中度過時光的人,都算不上真正懂得做人底線的智者。與之相反,“求讓”則是保證能夠安心做事的重要的做人底線。

“爭”與“讓”的區別在于:“爭”在于不失分寸,“讓”在于敢舍一切。有時用“讓”的方法,收獲會比預期的高出許多。

承認自己有錯讓你有些難堪,心中總有些勉強,但這樣做可以把事情辦得更加順利,成功的希望更大,帶來的結果可以沖淡你認錯的沮喪情緒。況且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你先承認自己錯了,別人才可能寬容大度,認為他有錯。這就像拳頭出擊一樣,伸著的拳頭要再打人,必須要先收回來方有可能。

遇到爭論時,首先做出讓步,這是有禮貌的表示,而不是傷面子的行為。如果執意爭吵,只會對雙方都造成傷害。因此,快速、真誠地讓步,承認自己的錯誤,你與對方的距離拉近了,在他覺得你真誠的情形下,他也會真誠地待你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和龙市| 苏尼特右旗| 和硕县| 化德县| 宁晋县| 开原市| 阿坝| 渝北区| 临沧市| 皮山县| 易门县| 桂阳县| 绥芬河市| 汽车| 桐庐县| 永靖县| 西华县| 临洮县| 神池县| 都江堰市| 滕州市| 武平县| 乌兰县| 秦皇岛市| 九龙城区| 惠州市| 安龙县| 中牟县| 额济纳旗| 林甸县| 邮箱| 潢川县| 七台河市| 平遥县| 建昌县| 长治市| 宣威市| 南木林县| 栖霞市|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