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際交往心理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鄭秀編著
- 5774字
- 2019-01-03 02:38:38
第?章 略施小計、令其心服口服的心計心理學
恩威并施,才能賢佞皆服
實用精要
對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交際策略,因為每個人的處世心理都不相同。對待明理之人就該施以恩惠,對待無理之人則施之以威,這樣才能在交際場中無往不利。
深度透析
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因此,一般情況之下,只要我們能以誠相待、將心比心,多為對方考慮,就很容易說服他按照我們的意思辦事。但當我們需要說服的對象無理取鬧、頑固不化時,我們不妨施之以威,采取恩威并施之策略。唯有如此,我們的說服效率才會更高。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定之時,西南少數民族并不完全歸服,一則天高皇帝遠,中央勢力鞭長莫及;二則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族素有隔閡,因此,對此邊遠之地維持有效統治并非易事。
當時,朝廷駐貴州鎮守的都督馬燁趁水東、水西兩邦改換首領之機,想“改土歸流”,廢掉水西、水東土司,改制郡縣。因此,他將水西的女土司奢香抓來,鞭撻凌辱,欲以此挑起云南水東、水西諸邦怒氣,來制造出兵借口。
此事一出,水部四十八部彝民都紛紛欲反,這使明太祖認識到武力并不能解決問題,對待云南各部還要采取撫慰政策。
這樣一來,可借機讓土司交出部分權力,去除各部與內地交通之屏障;二來可成就仁君之美名,收買人心,得到百姓擁戴。
盡管馬燁也一片忠心,但這回不得不成為明太祖政治手腕的犧牲品。
明太祖接待了水東土司劉淑貞,聽其訴說馬燁的劣跡和世代守土之功。馬皇后也召見了劉淑貞,并傳喚設宴進京入朝,予以撫慰。這使劉淑貞和奢香很是感動。明太祖進一步問:“汝誠苦馬都督,吾為汝除之,然何以報我?”明太祖已打算用馬燁的性命換取二位土司的歸順。奢香說:“愿世世代代皆諸羅,令不敢為亂。”
明太祖斬馬燁的同時,冊封奢香為順德夫人,劉淑貞為明德夫人。可謂極盡恩賜之能事。但明太祖心中有數,過于親近厚待必定會使其得意忘形,不服管教,并以為朝廷懦弱。因此,朱元璋仍留了一手。
當奢香、劉淑貞歷經回歸時,明太祖命令沿途官府在兩路中央陳設兵力,緊張武備設施,以震懾二女,讓其明白朝廷并非軟弱可欺,而是具備相當實力,若舉兵反叛,下場將不會很好。
明太祖的這種恩威并施的做法可謂明智至極,效果也極佳,對其冊封厚待,使二位邦主領略了中央愛民之仁德;對其耀武陳兵,又使他們明白朝廷的威德。奢香等回去后,將朝廷兵力告知各部,于是眾部心中頓生敬畏之情,歸順之心日強。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使用恩威并施的方法之時,一定要注意考察對手的相關情況。如果對方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且整個說服的形勢對自己不利而對對手有利,那么,恩威并施的方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之,在整個形勢對己有利而對對方不利的時候,特別是對方缺乏足夠的經驗,或者對方對達成某項協議心情較為迫切的情況下,效果會更佳。
分散小權才能獨攬大權
實用精要
對于大事,領導要抓準抓好,一抓到底。一般說來,大事只占百分之二十,處理好這一部分大事,管人就會事半功倍了。
深度透析
領導并不意味著什么都得管,應該大權獨攬,小權分散,做到權限與權能相適應,權力與責任密切結合。什么都干的領導是什么都干不好的。
《韓非子》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魯國有個人叫陽虎,他經常說:“君主如果圣明,當臣子的就會盡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君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應酬,甚至心懷鬼胎,但表現上虛與委蛇,然而暗中欺君而謀私利。”
陽虎這番話觸怒了魯王,陽虎因此被驅逐出境。他跑到齊國,齊王對他不感興趣,他又逃到趙國,趙王十分賞識他的才能,拜他為相。近臣向趙王勸諫說:“聽說陽虎私心頗重,怎能用這樣的人料理朝政?”趙王答道:“陽虎或許會尋機謀私,但我會小心監視,防止他這樣做,只要我擁有不致被臣子篡權的力量,他豈能得遂所愿?”趙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陽虎,使他不敢有所逾越。陽虎則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終使趙國威震四方,稱霸于諸侯。
趙王重用陽虎的例子給我們現代管理者的一個啟示就是,領導者在授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控制。這樣既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才,又可以避免因下屬異心而導致管理上的危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領導者要做好授權,就應當放手讓下屬去干,不隨意干預下屬的工作,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激發出下屬的潛能。
領導者在用人時,要做到既然給了下屬職務,就應該同時給予其職務相稱的權力,放手讓下屬去干,不能大搞“扶上馬,不撒韁”,處處干預,只給職位不給權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中也不能只“講人情”。當我們在工作中出錯時,我們的同事、上司、朋友沒有指出我們的錯誤,沒有告訴我們它的危害,反而拍著我們的肩頭說沒事,為我們隱瞞了事實,這就是“講人情”。“講人情”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許的,它會讓員工受到蒙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真正成效,不了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長此以往,只會使員工自滿自大、不思進取。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卻是最不壞的。”遠大空調董事長張躍說:“有沒有完善的制度,對一個企業來說,不是好和壞之分,而是成與敗之別。沒有制度是一定要敗的。”在今日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社會,制度才是克敵制勝的根本之道。對于任何企業管理者而言,要創一番大業,成一代企業家,一定要多琢磨一下那句老話:“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定要“完善制度和標準”,鍛造企業制勝的“秘密武器”。
氣勢奪人,從心理上震懾他人
實用精要
真正的強者,震懾的是人的心理,而不是肉體。注重內心的修行,鍛造自己的氣勢,也能不戰而勝。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大的勝利。
深度透析
古代,有一位專門訓練斗雞的名手叫紀渻子。一天,君王讓他代為訓練一只斗雞,10天過后,君王詢問訓練情況:“進展如何?近日是否能用?”紀渻子回答道:“時機尚未成熟,它殺氣騰騰,一上場即橫沖直撞。”
又過了10天,君王再度詢問,但紀渻子還是回答說:“不成!它只要一聽到斗雞的叫聲,便馬上斗志昂揚,無法控制自如。”
又過了10天,君王又來詢問此事,說:“怎么樣了?現在該可以了吧!”紀渻子仍然搖頭,說:“還不行,它只要看見斗雞的身影,便立刻來勢洶洶,火暴蠻斗。”
又有10天很快過去了。君王走到紀渻子面前時,終于得到了滿意的答復:“大功告成!如今它置身競技場,不論其他的斗雞如何挑其怒氣,煽其斗志,它都如木雞一樣,無動于衷。這就是內心充滿‘德行’的證據。現在,無論什么樣的斗雞遇見它,莫不落荒而逃。”
軍事上講究“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說的就是心理博弈在競爭中的重要性。一個真正的強者是不會將威嚴流于表面的,他震懾的是人的心理,給人一種高不可測的“距離感”,使人無法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認為聽從他也許是最好的選擇,讓人不得不屈服、跟隨。強者不聲張,不傲氣,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神秘兮兮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彰顯了他們的人格魅力,讓人心甘情愿地敬畏、崇拜。內心沉穩、不怒自威才是真正的內心氣勢。
紀渻子不愧為一個斗雞高手,他將斗雞培養成大智若愚的木雞,鍛造了斗雞的內心氣勢,讓別的斗雞充滿恐懼,不戰自敗。人也應該同斗雞一樣,不要稍微有點能力就四處賣弄、不可一世,這樣只會流露出無知的本質。自我魅力的修養要靠長時間的鍛煉才能形成。
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不要急于與對手搏斗,而要注重氣勢的培養。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競爭,而且會讓我們一敗涂地。韜光養晦、隱而不發,培養自己內心深沉、淡泊名利的品質,當我們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時候,內心的威懾力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不需要激烈的競爭,我們的對手便會甘拜下風,失去了反抗的心理。
如今,很多企業的領導者都屬于“木雞”型,他們在團隊中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這是因為這類人平時雖然話語不多,可一旦出口則句句都很在理。所以他們說話總是“惜墨如金”,要么不說,要說一定說到點子上,并產生效果。
做一個強者、智者,不需要豪言壯語,只需要不怒自威的氣勢。
適實施“苦肉計”,將狡猾的他制伏
實用精要
“苦肉計”是中國歷史潛規則中不可忽視的一條。在面對狡猾的對手時,唯有多付出一些代價,才能將之制伏。
深度透析
闔閭是派人暗殺了吳王僚后才登上王位的,僚的三個兒子逃亡在外,吳王闔閭以為大患,日夜難安。
一日,闔閭對大臣伍子胥說:“僚的三個兒子,以慶忌最為剛烈勇猛,聽說他在外網羅部屬,發誓要為父報仇,打回吳國,此人不可不除啊。”
伍子胥于是把要離舉薦給吳王闔閭,說他能幫助吳王建成大業。闔閭見要離身材短小,形象丑陋,與他想象的志士相去甚遠,不禁大為失望。要離不卑不亢地對闔閭說:“善于殺人者靠的是智慧而不是體力,善于謀叛者依仗的是騙取信任而不是明斗,我若能親近慶忌,讓他引為心腹,殺他豈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闔閭被要離的話打動,馬上以禮相待。三人計議多時,終于商定了謀刺慶忌的方案。
次日,在朝堂上,伍子胥上奏吳王請求派兵伐楚,并且推薦要離擔任伐楚將領。吳王闔閭故意不屑地說:“要離手無縛雞之力,豈可為將?他這個人無德無能,寡人只是可憐他才將他留在朝中。何況吳國剛剛安定,如果出兵打仗,寡人還有安穩的日子可享嗎?此議決不可用。”
群臣啞言,這時要離卻仗義直出,他指著吳王闔閭的鼻子大罵吳王連一個承守信諾的百姓都不如。吳王闔閭大怒色變,當即命令力士砍斷了要離的右臂,將其打入死牢。要離的妻小也被吳王拘拿。幾日后,伍子胥密令獄中看守放松對要離的看管,讓要離乘機逃出。闔閭把要離的妻小殺死,焚尸于吳國的鬧市,使這件事人人皆知。
要離逃出吳國,他一路趕奔衛國投靠慶忌。慶忌見了要離,聽他哭訴之后,慶忌還是不肯相信他,他對心腹說:“闔閭恨我不死,誰知這是不是他主使的苦肉計呢?”
但后來他得知要離的妻小被殺之事,慶忌疑慮頓消,認為要離舍棄妻小性命,只為騙他信任于理不通。于是視要離為心腹,讓他為自己謀劃歸國大事。要離見自己和闔閭、伍子胥謀定的計策成功,于是趁熱打鐵,力勸慶忌及早發兵,奪回王位。慶忌對他言聽計從,出動全部兵卒,順江而下,向吳進軍。
慶忌在指揮船上,要離手持長矛侍立其旁。慶忌指指點點,得意非凡,要離趁其不備,一矛刺透了慶忌的心窩。闔閭的心腹大患解除,吳國的局面最終安定下來。
雖然把自己的真實用心掩藏起來,有時要付出一些的代價,但不做必要的犧牲,狡猾的對手就難以消除疑慮。采用這種辦法欺騙敵人,在對手意想不到之處打動他,用最忠心的人也難以做到的事觸動他,任何人都會失去理智,也就是順應著他那柔弱的性情達到目的。
因勢利導,嫁接成功
實用精要
人們在辦事時,要想爭取對方應允或幫忙,就應該設法引起對方對這件事情產生積極的興趣,或者設法讓對方感覺到辦完這件事后會得到自己感興趣的利益。很顯然,人們對什么事情有興趣或認為什么事情有滿意的回報,就會樂于對什么事情投入感情,投入精力,甚至投入資金。這種辦事方法就叫做情趣誘導法。
深度透析
我們在求人辦事特別是陌生人時,對方能不能答應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幫助你把事情辦成,關鍵是什么?關鍵在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怎樣想一件事情完全是外在情趣和利益誘惑的結果。比如他對A問題感興趣或者想獲得A,他就會說對A有利的話,也會做對A有利的事;反之,他便具有原始的不自覺的拒絕注意的心理。也就是說,人們要想求人辦事就需要利用情趣誘導激發對方的興趣。
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情趣誘導法必須讓對方感到自然愉悅,深信不疑,大有希望,只有利用情趣或利益把對方吸引住時,對方才肯為你的事情付出代價。
有位車夫拉著車上橋,橋很陡,走到半路實在拉不動了。他急中生智,用力頂著車把,放聲唱起歌來。他這一唱,前面的人停下來看他,后面的人想看看發生了什么事。快走著追上他,而車夫則乘機央求大家幫著推車,大家一齊用力,車就推上了橋。
車夫了解人們好奇圍觀的心理,所以他不靠蠻力一個人拼死拉車,而是靠在車把上唱歌,如果他沒有辦法召集人來推車,就算他用盡力氣也不能把車拉上橋。
這位車夫的求人策略堪稱高超過人,無與倫比。本來是求人幫忙,結果卻成了別人自覺自愿的行為,求人求得不露聲色,渾然無跡。
這就告訴我們在求人辦事時,有時“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要想誘導,首先就要引起別人的興趣,讓對方帶著一份興趣來為你盡力。
現實中,我們在請人幫忙時,如可以通過對工作的介紹,激發對方的好奇和興趣,誘導其深入地了解工作的原理,和目前所面臨的困難,那么,就很可能使對方暫時忽略利益上的得失,從而慷慨解囊。
需要注意的是,利用這種方法讓其達到最終目的,還應懂得一個訣竅,就是要學會循序漸進。對人有所請托,應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淺及深,由輕加重才是,如果一開始就有太大的請求,一定會遭受對方斷然拒絕。
可見,學會循序漸進,因勢利導,既是求人辦事的小技巧,也是嫁接成功的大原則。
忽略面子上的事,交際才能無障礙
實用精要
臉皮太薄恐怕是影響人開拓交際圈的主要障礙。如果從交際的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把握好度,就能在交際場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深度透析
小王是一位初學寫作的文學青年,花了半年時間寫了一篇小說。他信心十足地來到編輯部,沒想到一個編輯看后直搖頭,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你這寫的是什么?連句子都不通,哪兒像小說!……”說得小王滿臉通紅,很想回敬一句:“你仔細看了嗎?”可是,他忍住了,反而以請教的口氣說:“我是第一次寫小說,還希望老師給予指正。”從編輯部回來他沒有泄氣,反而更加奮發,寫完后又厚著臉皮去找這個編輯。真是不找不成交,這一次編輯的態度也變了,提了一些修改意見。后來小說發表了,他和編輯還成了朋友。
所謂臉皮,不過是人的自尊心的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心理學認為,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尊嚴不容冒犯。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從一定意義上說,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現實生活中,自尊心的強弱程序因人而異。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把面子看得高于一切,其實是虛榮心在作祟。
臉皮厚一點,并不是不要個人的尊嚴,而是說要把握適當的角度,當然,在一些特定的問題、特定的場合,為了維護尊嚴,必須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至于有人極力維護的自尊,實際上是在維護自己的虛榮心,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所以,要對自尊心進行分析,要維護真正的積極的自尊,不要維護虛偽的消極的自尊。這樣,當我們出現在社交場上,才能恰當地把握自尊的彈性,成為交際的強者。
古往今來,從東方到西方,有許多利用厚臉皮獲得成功的事例。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不是那么在乎面子,保護著他們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