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我不是教你?;ㄕ小诵詤擦稚嫘睦聿呗?/h1>

第?章 知曉方圓、掌握分寸的方圓心理學

心方人圓方能縱橫于世

實用精要

不管是處世為人,還是人際交往,都需要講求方圓之道,這樣不僅能使自己的內心坦蕩豁達,也能讓他人心中圓滿從而達到人際順暢。

深度透析

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是為人的因果定律,又是大自然的法則。在這里,圓,象征著運轉不息、周而復始的天體;方,象征著廣大曠遠、寬厚沉穩的地象。

晚清重臣張之洞就是一位善用方圓之道處世交際的人。

張之洞少年時很聰慧,身形似猿,傳說為將軍山靈猿轉世;榜中探花,歷任湖北、四川學政,山西巡撫,兩廣、湖廣、兩江總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

張之洞可算是一位性格剛烈、鐵骨錚錚的人,然而他辦事十分圓融。在他就任山西巡撫時,當時泰裕票號的孔老板表示要送一萬兩銀子給他。張之洞婉言謝絕了孔老板的好意。當他考察了當地的情況之后,發現山西受罌粟的荼毒很是嚴重,于是決心鏟除山西的罌粟,讓百姓重新種植莊稼。而改種莊稼需要一筆費用,但山西連年干旱、歉收,加上貪官污吏的中飽私囊,拿不出救濟款發放給老百姓。這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他想,如果說服孔老板把銀子捐出來,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銀子換美名,他或許會同意。經過商談,孔老板表示愿意捐出五萬兩銀子,但必須滿足他的兩個條件:一是讓張之洞為他的票號題寫一塊“天下第一誠信票號”的匾,二是要捐個候補道臺的官銜。

剛開始張之洞覺得孔老板的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答應,因為自己對他的票號一無所知,又怎么能說它是天下第一誠信票號呢?第二,他認為捐官是一樁擾亂吏治的大壞事??墒遣淮饝桌习?,又到哪里去弄五萬兩銀子呢?

經過反復思考,張之洞決定采用折中迂回的手段,答應為孔老板的票號題“天下第一誠信”的匾,這六個字意味著:天下第一等重要的美德就是誠信二字,并不一定是說他們泰裕票號的誠信就是天下第一。

至于孔老板的第二個要求,張之洞最后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一來,捐官的風氣由來已久,不足為怪;二來,即使孔老板做了道臺也不過是得了個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規定,捐四萬兩銀子便可得候補道臺。于是,張之洞以這種退讓的方式為山西百姓募來了五萬兩銀子。

《易經》中反復強調“天圓地方”,眾人為天,天圓就是處世要圓融,要有智慧;心田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

柔綿里面藏鋼針,收效往往更顯著

實用精要

先說軟的,可以在強敵面前取得進一步論辯的機會;再說硬的,就可以顯示一些威脅的力量。軟的為綿,硬的為針,是為綿里藏針。

深度透析

春秋時期的晉靈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的樓臺,群臣勸說阻攔。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勸阻建九層臺者斬首。這樣一來,便沒人敢說話了。

有一個叫荀息的大臣很討靈公喜歡。他告訴靈公說他能把九個棋子摞起來,上面還能再摞九個雞蛋。靈公聽了,覺得這事兒挺新鮮,立即要荀息露一手讓他開開眼界。荀息也不推辭,就把九個棋子摞在一起,接著又小心翼翼地把雞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個,第二個……

荀息自己緊張得滿頭大汗,戰戰兢兢,看的人也大氣不敢出一口。如果荀息不能把雞蛋摞好,就犯了欺君大罪,是會被殺頭的。

這時,靈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險!”荀息卻從容不迫地說:“這算什么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哩!”靈公也被勾起了好奇:“還有什么比這更危險?”

荀息便掂掂手中的雞蛋,慢吞吞地說:“建九層臺就比這危險百倍。如此之高臺三年難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國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織,老百姓沒有收成,國家也窮困了。而國家窮困了,別國便會趁機打進來,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說這不比往棋子上摞雞蛋更危險嗎?”

靈公嚇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荀息讓晉靈公看了場不成功的雜技表演,更受了一次形象生動的批評。正在氣頭上的人,是難以與他正面爭辯的,何況他還有無上的權威支持。然而,“綿里藏針法”每每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能起到逆轉乾坤的作用。

莊重顯力量,風趣顯風度。在論辯中做到既莊重又風趣,可以叫對方無力招架,自嘆弗如。莊重為綿,風趣為針,是為綿里藏針。

一般來說,綿里藏針,話里藏話,總體上有一個基本功能:那就是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話要說得很藝術,讓聽話之人心領神會,明白你話中的鋒芒所在。

所以,在日常的交際、辯論時,如果不方便直接使用剛的策略,不妨將剛置于柔中,采用綿里藏針的策略,往往收效更顯著。

剛柔并濟,方能賢親佞畏

實用精要

剛柔相濟是一種順暢處世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種處理人際關系、拿捏人際心理的方圓之道。它可使激烈的爭論停下來,也可以改善氣氛,增進感情;可以使賢人親近,使佞人畏懼。

深度透析

在我國古代,極具智謀的軍師諸葛亮,就深諳剛柔并濟的成功之道。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四川后,諸葛亮在協助劉備治理四川時,立法“頗尚嚴峻,人多怨嘆者”,當地官員法正提醒諸葛亮,對于初平定的地區,大亂之后應“緩刑弛禁以慰其望”。諸葛亮認為自己的做法并沒有錯,他對法正說:四川的情況,與一般不同。自從劉焉、劉璋父子守蜀以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奉承,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現在如果我用在他們心目中已失去價值的官位來拉攏他們,以他們已經熟視無睹的“恩義”來使他們心懷感激,是不會有實際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嚴法來使他們知道禮義之恩、加爵之榮,“榮恩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

這正如曾國藩所指出的:人不可無剛,無剛則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強,不能自強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業。剛就是使一個人站立起來的東西。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由于有了剛,那些先賢們才能獨立不懼,堅韌不拔。剛就是一個人的骨頭。人也不可無柔,無柔則不親和,失和就會陷入孤立、四面楚歌。柔就是使人站立長久的東西。柔是一種魅力,一種收斂。總之,只有剛柔并濟才可左右逢源。

以“內韌”縱橫人際場

實用精要

外柔內韌的人往往能在人際場上游刃有余,因為外表柔能夠降低別人的防備系數,容易被人所接受,而內心強韌又是成事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助于事業的發展。

深度透析

人要想成事,就要注意培養外柔內韌的性格。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這是社會的需要,性格剛強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你外表柔弱,內心卻韌性十足,則既可以不得罪人而辦成很多事,又能很好地把握和堅持自己的辦事原則,降低別人的“防備系數”。

自古以來,高明的政治家都會選擇用這種手法來從政,從不因為一時的氣憤而自斷生路。

宋朝開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宰相趙普,曾在太祖、太宗時期為相數十年。這個人的性格非常堅韌,在舉賢能一方面也頗有作為。

宋代初年,太祖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趙普擬名,趙普擬定一人,但太祖不喜歡這個人,因此拒絕了。哪知道接連幾天,趙普每日都舉薦這個人。太祖一怒之下,把這名紙撕了,擲在地上,顯然是無聲地罵趙普多事。趙普臉不紅、心不跳,也沒有羞憤不已,而是無聲地把地上的廢紙撿起來。

過一兩天,太祖又要趙普擬,趙普早把前日撿起的破紙用糨糊粘貼了攜帶身邊,太祖一開口,趙普馬上把這紙送上,立在那里一動不動。太祖驚訝地問道:“為何還是此人?”趙普遂解釋這人的優點,太祖終于被說動了,起用了此人。

趙普勸太祖納賢,雖然被太祖拒絕了,但他并沒有氣餒,也沒有選擇用“據理力爭”的方式來頂撞太祖,因為畢竟生殺大權在太祖的手里。他采取的是軟磨硬泡、無聲抗議的方式,既顯現了自己的堅決,又達到了讓太祖納賢的目的。他這種韌性十足、堅持不懈的心理素質,的確是我們應該培養的。不過運用這種“軟磨硬泡法”也要注意分寸,以免傷害對方的情感,收到反效果。

好的心理素質,能讓你成功地控制情緒,以適應各種生存環境,對于辦事的成功與失敗,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鍛煉心智,做到處變不驚,遇變不形于色,才能更好地縱橫于生活的各種圈子當中。

好事做盡,人緣也到頭

實用精要

如果你總是在幫別人,使人感到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的時候,愧疚感就會讓受惠的一方選擇疏遠。因而,留有余地,好事不應一次做盡,這也是平衡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深度透析

小惠有位很好的朋友小莉。小莉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她在家經常與婆婆產生摩擦,從而導致了與丈夫的關系也不和諧,夫妻倆經常吵架。每次聽小莉聲淚俱下地控訴完婆婆與丈夫的不是之后,感覺到小莉那份難受時,小惠的心中也一樣難受萬分,卻沒有辦法來解決。眼看自己幫不了好朋友的忙,小惠也悶悶不樂,心情差到極點。

小惠也曾在心里一遍遍勸誡自己:小莉有困難她自己會解決的,自己沒必要也跟著痛苦不堪。然而,一遇到小莉有什么事,小惠卻又煩躁不安。

這種過度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響的心理情緒,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卷入程度過高”。心理卷入程度過高是指個人在心理上與環境信息的關聯程度過高。例如,在人際交往中,有人會過分地關心朋友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難了,他比朋友還憂心忡忡;朋友辦事出現失誤,他比朋友還內疚和自責。

心理卷入程度過高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總是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聯系在一起,導致情緒波動大,行為控制不當,進而出現心理問題或人際關系障礙。

心理卷入程度過高,主要是因為當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別在乎別人的議論、擔心遭到別人的否定和排斥等。此外,由于個體心理獨立性發展不完善,個人的狀況和心理狀態易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再者,是因為缺乏必需的社會知覺和人際交往技巧,不會恰當地判斷事件與自己的關聯程度以及自己的行為可能給對方造成的影響。

解決心理卷入程度過高的問題,一是要信任別人,相信別人能為自己的事負責、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不要越俎代庖,負自己不該負的責任。二是加強自信和獨立性,有自我價值觀與生活支撐點。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對他人的依賴,才能駕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許多初涉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事一次做盡”,以為自己全心全意為對方做事會使關系融洽、密切,事實上并非如此。因為人不能一味接受別人的付出,否則心理會感到不平衡?!暗嗡?,涌泉相報”,這也是為了使關系平衡的一種做法。

“過度投資”,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會讓對方的心靈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如果你想幫助別人,而且想和別人維持長久的關系,那么不妨適當地給別人一個機會,讓別人有所回報,不至于因為內心的壓力而疏遠了你。

不爭才是上爭,共生才能安生

實用精要

要想在人際場中做到靈活應對、游刃有余而無憂無患,就必須與世無爭,與世共生。因為不與人爭才能無憂,與人共生才能得到安生。

深度透析

在風景如畫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年輕的海洋生物學家布蘭姆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察實驗。一天,他潛入深水后,看到了一個奇異的場面:一條銀灰色大魚離開魚群,向一條金黃色的小魚快速游去。布蘭姆以為,這條小魚在劫難逃了。然而,大魚并未惡狠狠地向小魚撲去,而是停在小魚面前,平靜地張開了魚鰭,一動也不動。那小魚見了,便毫不猶豫地迎上前去,緊貼著大魚的身體,用尖嘴東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將半截身子鉆入大魚的鰓蓋中。幾分鐘以后,它們分手了,小魚潛入海草叢中,那大魚輕松地追趕自己的同伴了。

此后數月,布蘭姆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觀察研究,他多次見到這種情景??磥?,現象并非偶然。經過一番仔細觀察,布蘭姆認為,小魚是“水晶宮”里的“大夫”,它是在為大魚治病。

布蘭姆把這條魚“大夫”捉住,剖開它的胃,發現里面裝滿了各種寄生蟲、小魚以及腐蝕的魚蟲。為大魚清除傷口的壞死組織,啄掉魚鱗、魚鰭和魚鰓上的寄生蟲,這些臟東西又成了魚“大夫”的美味佳肴。這種合作對雙方都很有好處,生物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共生”。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了生物之間彼此依靠、共棲共生的生存事實,特別是魚“大夫”與其他魚類之間那種溫情脈脈的共存關系,不由得讓人感到一絲溫馨。與人相比,人類的種種行徑卻顯得非常丑惡,為了一時的名利爭得你死我活。合作是維持秩序、克服混亂的重要法則,一旦要各自居功、互不相讓,這個法則必然遭到破壞,世間的秩序將無從談起。

老子說:“只有無爭,才能無憂?!崩司蜁萌?,利物就會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從來沒有聽說過獨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萬民的人,如同水滋潤萬物而與萬物無爭,不求所得。所以不爭之爭,才是上爭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樂與相安;明白人知道,卻也不怎么樣。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事事強出頭,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累。當你同別人爭名奪利時,你也成了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未到出頭時能而有度

實用精要

人的心理是很難把握的,在人際場中,如果一個人能力太弱就不會被重視,但是如果表現得太強又會遭人妒忌而受到打擊。因此要講求方圓之道,未到出頭之時,即使再有能力也要把握表現的尺度。

深度透析

眾所周知,帝王在選擇太子時心理是很矛盾的。太子仁弱一點吧,怕將來繼位后缺乏駕馭眾人的能力;太子賢明一點吧,又怕眾望所歸會危及自己。宋太宗見到自己的太子頗得人心,就曾酸溜溜地說:“人心都歸向太子,欲置我于何地?”皇帝既有這種心態,太子委實難處:不能不得人心,也不能太得人心;不能太不及父皇,也不能太勝過父皇,這中間的尺寸確實是很難把握的。

隋煬帝的兒子楊暕就因為把握不好這個度,而與父皇產生隔閡??傮w來說,造成他們父子失和的主要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為了一個美女。

有一次,樂平公主告訴煬帝,有個女子十分漂亮,但不知為什么煬帝聽后無所表示。過了一段時間,樂平公主以為煬帝對此人不感興趣,就把她推薦給了太子楊。楊 馬上把她納入后宮。后來煬帝忽然記起這事,就問樂平公主:“你上次說過的那個美人現在哪里?”樂平公主回答說:“已經被太子收用。”

這件事本身是不能全怪楊暕,他不可能每得到一個美女都先請示一下父皇是否感興趣。樂平公主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按理煬帝問起,她滿可以將始末和盤托出。但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引起煬帝對她的不滿。所以,當煬帝再度問起這件事,她意識到自己捅了簍子,只好含糊地說一句“在太子那里”,似乎與自己無關。

第二件事是因為打獵。

煬帝去狩獵,命令楊柬率領一伙侍從參加。狩獵的結果是楊暕獵獲頗豐而煬帝一無所得。煬帝龍顏大怒,認為自己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一問左右,左右侍從害怕煬帝遷怒,推說是獵物被楊暕手下一伙人阻擋,所以打不到了。煬帝因此猜忌起楊柬來,認為他是為了想出風頭,于是處處尋楊 的不是。

俗話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結果太子的名號也就無法保留了。煬帝父子間從此結怨,直到后來宇文化及起來謀反,派人分別去囚禁、殺害煬帝父子時,煬帝還認為是楊 派人來抓自己的,而楊 也認為是煬帝派人來殺自己的,父子至死不能消除誤會。

其實,不只是太子繼承王位,在職場、商場等現實環境中,“未出頭時能而有度”處處都需要。因為能力太強,容易招人妒忌;處處出頭,更容易受到打擊。但做人做事又不能太過于羸弱,顯得太無能也會危及自己的生存。所以,我們必須把握能而有度的方圓之道,特別是在個人力量沒有達到強大之時。

虛與委蛇,在形勢不利時全身而退

實用精要

智者曾告訴人們:跟君子相處平平淡淡,跟小人相處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跟壞人相處應該見機行事,想得越周到越好。其實,這句話的精髓即是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懂得虛與委蛇的圓熟之道。

深度透析

東晉明帝時,中書令溫嶠備受大將軍王敦的妒忌。王敦請明帝任溫嶠為左司馬,歸王敦所管理,準備等待時機除掉。

溫嶠為人機智,洞悉王敦所為,便假裝殷勤恭敬,綜理王敦府事,并時常在王敦面前獻計,借此迎合王敦,使他對自己產生好感。

除此之外,溫嶠還有意識地結交王敦唯一的親信錢鳳,并經常對錢鳳說:“錢鳳先生才華能力過人,經綸滿腹,當世無雙?!卞X鳳聽了這贊揚心里十分受用,和溫嶠的交情日漸加深。透過這一層關系,王敦對溫嶠戒心漸漸解除,甚至引為心腹。

不久,丹陽尹辭官出缺,溫嶠便對王敦進言:“丹陽之地,對京都猶如人之咽喉,必須有才識相當的人去擔任才行,如果所用非人,恐怕難以勝任,請你三思而行?!?/p>

王敦深以為然,就請他談自己的意見。溫嶠誠懇答道:“我認為沒有人能比錢鳳先生更合適的了?!蓖醵赜忠酝瑯拥膯栴}問錢鳳,因為溫嶠推薦了錢鳳,礙于面子,錢鳳便說:“我看還是派溫嶠去最適宜?!?/p>

這正是溫嶠暗中打的小算盤,果然如愿。王敦便推薦溫嶠任丹陽尹,并派他就近暗察朝廷中的動靜,隨時報告。

溫嶠接到派令后,馬上就做了一個小動作。原來,他擔心自己一旦離開,錢鳳會立刻在王敦面前進讒言而讓王敦召回自己。于是,他在王敦為他餞別的宴會上假裝喝醉了酒,歪歪倒倒地向在座同僚敬酒。敬到錢鳳時,錢鳳未及起身,溫嶠便以笏(朝板)擊錢鳳束發的巾墜,不高興地說:“你錢鳳算什么東西,我好意敬酒你卻不敢飲。”

王敦以為溫嶠真的喝醉了,還為此勸兩人不要誤會。溫嶠去時,突然跪地向王敦叩別,眼淚汪汪。出了王敦府門又回去三次,好像十分不舍離去的樣子,弄得王敦十分感動。

溫嶠剛上任,錢鳳真的晉見王敦說:“溫嶠為皇上所寵,與朝廷關系密切,何況又是皇上的舅舅庚亮的至交,實在是不能信任的?!?/p>

王敦以為錢鳳是因宴會上受了溫嶠的羞辱而惡意中傷,便生氣斥責道:“溫嶠那天是喝醉了,對你是有點過分,但你不能因這點小事就來報復嘛!”

錢鳳深自羞慚,怏怏退出。

溫嶠終于擺脫王敦的控制,回到建康,將王敦圖謀叛逆的事報告了明帝,又和大臣庚亮共同計劃征討王敦。消息傳到武昌王敦將軍府,王敦勃然大怒:“我居然被這小子騙了?!比欢?,畢竟無可奈何,鞭長莫及,更無法挽救失敗的命運了。

溫嶠在處理與王敦、錢鳳等人的關系中,運用一整套嫻熟的處世技巧,不但保護了自己,而且在時機成熟時,對敵人又主動出擊,絕不手軟。

做人固然需要正直,但是如果不知變通,就有可能碰釘子,甚至會遭不測。人的工作環境,有時候是無法選擇的,在危險或尷尬的環境中工作,頭腦一定要靈活,遇事該方則方,不該方時就要圓熟一些,尤其在遇到將要對己不利的形勢時,應將剛直不阿和委曲求全結合起來,可隨機應變,先保護自己以屈求伸。

等距離交往才能在夾縫中生存

實用精要

所謂“等距離外交”,就是指無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與所有的人都大致保持相同的距離,大都處于關系均衡的狀態。因為你處在夾縫中得罪不起人,不采取這種方圓策略,你就將面臨危險。

深度透析

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清稗類鈔》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清朝末年,陳樹屏做江夏知縣的時候,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湖北巡撫譚繼洵(“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的父親)關系不太融洽,多有矛盾。

有一天,張之洞和譚繼洵等人在長江邊上的黃鶴樓舉行公宴,當地大小官員都在座。后來,有人談到了江面寬窄問題,譚繼洵說是五里三分,曾經在某本書中親眼見過。張之洞沉思了一會,故意說是七里三分,自己也曾經在另外一本書中見過這種記載。

督撫二人相持不下,于是張之洞派人把當地江夏縣衙縣令招來斷定裁決。知縣陳樹屏聽來人說明情況,急忙整理衣冠飛騎前往黃鶴樓。他剛剛進門,還沒來得及開口,張、譚二人同聲問道:“你管理江夏縣事,漢水在你的管轄境內,知道江面是七里三分,還是五里三分嗎?”

陳樹屏對兩人的過節已有所耳聞,聽到他們這樣問,當然知道他們這是借題發揮。但是,張、譚二人他誰都得罪不起,所以肯定任何一人都會使自己陷入困境。他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語平和地說:“江面水漲就寬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時便是五里三分。張制軍是指漲水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兩位大人都沒有說錯,這有何可懷疑的呢?”張、譚二人本來就是信口胡說,聽了陳樹屏這個有趣的圓場,撫掌大笑,一場僵局就此化解。

與之類似,我們有時也會無端地被卷入對立的兩派之間,而兩邊又都得罪不起。于是,這時候就得用點博弈的智慧:在博弈中能否獲勝,不單純取決于彼此的實力,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博弈方實力對比所形成的關系。也就是說,等距離外交,誰也不得罪。這是夾縫中求生存的高招。

也許你會認為,這種等距離、誰也不得罪的策略是一種墻頭草的行徑,直起腰桿兒做人應敢于挺身入局,表明自己的立場。其實,等距離策略不過是一種博弈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在沖突的最初階段更好地保護自己,并且在將來挺身入局的時候能夠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所以,它不是墻頭草的行徑,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實用精要

少言多思,做行動上的巨人

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光說不做、只會說話不能付諸行動,久而久之,只會讓人生厭。多說話比起多做事往往給人以夸夸其談的印象,倒不如少說話,踏踏實實地多做實事則讓人感覺勤奮踏實,值得信任。一個人只有做行動上的巨人,少言多思,才能取得成就。

深度透析

當你想用言辭來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時候,說得越多,你這個人看起來就越是平淡無奇,你所能控制的也就越少。這是因為,你說得越多,說出更多愚蠢的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很多時候,如果你能把話說得隱晦一點,神秘一些,多給人留一點遐想,那么即使你是老調重彈,別人也會覺得你的見解獨到。

提起“劉羅鍋”——劉墉,人們腦海里立刻出現了一個聰明機智、正直勇敢、不失幾分幽默的人物形象。他憑著自己的正直和聰明周旋于危機重重的封建官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但很少有人知道,劉墉也曾遭遇重大轉折,受到乾隆皇帝的申斥,本該獲授的大學士一職也旁落他人。究其原因,不過是劉墉守口不密,說話不周,釀成了禍患。

一次乾隆談到一位老臣去留的問題,說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乾隆也不忍心不答應。劉墉便將這話泄露給了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請辭。乾隆大為惱火,認為這是劉墉覬覦補授大學士的明證,是“謀官”的明證,因而訓斥一通,將大學士一職改授他人。

可見,言語謹慎對于一個人立身、處世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處世戒多言,多言必失。說話犯了隨便胡扯的毛病就會聽起來荒誕不經;說話犯了煩瑣啰唆的毛病就會使人感到支離破碎,不得要領。說話不小心會招致禍患,行動不謹慎會招來侮辱,君子處世應當謹慎。

“言多語失”,說話應謹慎,舍棄那些不可說的話,即使是可以說的話也應該按需要的程度,能省則省。要知道,雖然有時你說話并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傷及他的自尊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苏州市| 景泰县| 彰化市| 乌苏市| 榆树市| 长白| 武定县| 荆州市| 彭州市| 肇源县| 呼玛县| 新闻| 来凤县| 宁远县| 明星| 政和县| 巴林右旗| 威远县| 星子县| 顺平县| 同心县| 泰安市| 永昌县| 明星| 勃利县| 尼勒克县| 威海市| 清远市| 清镇市| 焉耆| 松桃| 肥东县| 五常市| 浙江省| 始兴县| 长沙县| 德兴市| 廉江市| 沈丘县|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