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章 智者謹言慎行的裝糊涂心理學

揣著明白裝糊涂,交際場上好生存

實用精要

常言道:“難得糊涂”。在交際場中,很多時候,有些事情是并不需要完全弄明白的,或者說,自己心里明白即可,嘴上還是糊涂些好。

深度透析

縱觀中國歷史,很多帝王將相、大有作為的人都是會裝糊涂的人。

在一次宴會上,楚莊王命令他所寵愛的美人給群臣和武士們敬酒。傍晚時分,一陣狂風把燈燭吹滅了,大廳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是誰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把那人系帽子的帶子扯斷,然后來到楚莊王的身邊,向他哭訴被人調戲的經過,并說那個人的帽帶被扯斷,只要點上燈燭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誰。

楚莊王安慰了美人幾句,便向大家高聲說:“今天喝酒定要盡興,誰的冠纓不斷,就是沒喝足酒。”群臣眾將為討好楚莊王,紛紛扯斷冠纓,喝得爛醉如泥。等點燈時,大家的冠纓都斷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調戲她的那個人,也無從下手了。

三年后,楚國與晉國開戰,楚軍有一位勇士一馬當先,總是沖在前頭。楚莊王很奇怪,問他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說:“末將該死,三年前我在宴會上酒醉失禮,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還為我掩蓋過失,我只有奮勇殺敵,才能報答大王。”

在這一事件中,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得到了應有的報償。他的這種“糊涂”其實是一種富有遠見的精明。

裝糊涂是一門高超的處世藝術、收買人心的策略,對于那些身在職場,尤其是處于管理層的人員就更要懂得運用這一方法,如員工在某一件小事情上做錯了,你就應該原諒他,包容他,給他留個面子,那么這個員工會很感動,會對企業更忠誠。相反,如果你過分批評和懲罰員工,他們反而會為自己的過失找借口。所以,一個成功的管理人員應該做到大事認真,小事糊涂,不與下屬斤斤計較。

其實不光是領導,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我們也需要適時裝糊涂,如老板忘記把材料放到了哪里,我們不需要為自己辯解,裝下糊涂,就說自己記不清了,然后再重新拿一份來,不就萬事大吉了嘛;有時候,同事挨了處分,面子上過不去,我們就不要去安慰,裝作不知道,反而會更好;一個問題,明明你是對的,但同事說錯了,我們不要去說破,裝裝糊涂,在同事知道了正確的答案后,心里會比誰都清楚,無形中你們的關系也會被拉近。

不要點破他人的心思

實用精要

在識人的過程中,如果被對方發現你已讀懂了他的心,那么,他會感覺自己的隱私受到了“侵犯”,從而對你產生戒備。

深度透析

齊國一位名叫隰斯彌的官員,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常的官邸相鄰。田常為人深具野心,后來欺君叛國,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大權。隰斯彌雖然懷疑田常居心叵測,不過依然保持常態,絲毫不露聲色。

一天,隰斯彌前往田常府第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禮接待他之后,破例帶他到邸中的高樓上觀賞風光。隰斯彌站在高樓上向四面眺望,東、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遺,唯獨南面視線被隰斯彌院中的大樹所阻礙,于是隰斯彌明白了田常帶他上高樓的用意。隰斯彌回到家中,立刻命人砍掉那棵阻礙視線的大樹。正當工人開始砍伐大樹的時候,隰斯彌突又命令工人立刻停止砍樹。家人感覺奇怪,于是請問究竟。隰斯彌回答道:“俗話說‘知淵中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別人的秘密,并不是好事。現在田常正在圖謀大事,就怕別人看穿他的意圖,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樹,只會讓田常感覺我機智過人,對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無益。不砍樹的話,他頂多對我有些埋怨,嫌我不能善解人意,但還不致招來殺身大禍,所以,我還是裝著不明白,以求保全性命。”

現代的人心透視術也正強調注意此點,不要讓對方發覺你已經知道了他的秘密,否則就完全失去了透視人心的意義。如果故意要使對方知道你能看穿他心意的話,當然就不在此限之內。

秦朝曾有一位非常能干的宰相,名叫應侯,他擅弄權術,又極具才華。應侯的封地汝南在一次戰爭中被韓國奪走,秦昭襄王同情應侯,問他說:“你失去了封地是否憂愁?”

“我不憂愁。”

“為什么呢?”

“梁國有個叫東門吳的人,他的兒子死了卻不憂愁。他的管家說:‘您這樣疼愛您的兒子,天下少有,如今兒子死了,怎么不憂愁呢?’東門吳說:‘我原是無子之人,沒有兒子時,我不憂愁;現在兒子死了,就和沒生兒子一樣了,我又有什么可憂愁的呢?’我當初是平民之子,為平民之子時不憂愁;現在失去了汝南,也和失子的梁國平民一樣,我為什么要憂愁呢?”

秦王認為這不是心里話,就告訴大將軍蒙傲說:“現在,我若有一個城邑被圍困,就連吃飲也不覺有香味,躺著也不能安眠。現在應侯失去了封地卻說不愁,這難道是真情話嗎?”

蒙傲說:“請讓我試探一下他的真情。”

蒙傲于是去見應侯,說道:“我想死。”

應侯說:“你說的什么話啊?”

蒙傲說:“秦王尊您為師長,天下人所共知。如今我作為秦王的將領率領著秦兵,我原以為韓國是個小國,沒想到它竟敢違逆秦國的命令,奪走了您的封地,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應侯聽后,立即向蒙傲下拜道:“這件事便全拜托給您了。”

蒙傲把應侯的話回報給秦昭襄王。從此之后,應侯每談到韓國的事情,秦王都不聽信,總認為這是他為了奪回汝南的封地所說的話。

可見,與人交往中,當自己看穿對方心意之后,千萬不要露出破綻,讓一切計劃進行得很自然,這樣才能使你的策略實行得圓滿順利。

不要把事情說得太明白

實用精要

在人際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話說:看透別說透。事情說得太白,反而會傷和氣,或顯得太無聊。懂得此術,在交際中自然游刃有余。

深度透析

那些事事追究到底,口無遮攔地說出心中所想的人,在很多時候往往會破壞原本融洽或是可能融洽的氣氛。

在一次會議上,張教授遇見了一位文藝評論家。互通姓名后,張教授對這位文藝評論家說:“久仰久仰,早就知道您對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學家。”評論家半天沒有反應過來,以為是張教授搞錯了,忙說:“張教授,您可真會開玩笑,我是搞文藝評論的,并不研究什么天文現象。您是不是弄錯了。”張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開玩笑。在您發表的文章里,我時常看到您不斷發現了什么‘著名歌星’、‘舞臺新星’、‘歌壇巨星’、‘文壇明星’等眾多的星宿,想來您一定是個非凡的天文學家。”弄得這位評論家尷尬不已,什么也沒說,坐了一會就走了。

為人處世,雖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同時也要做一只“悶嘴葫蘆”,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像故事中的張教授以為自己看得挺明白,于是就對人大加指責;而故事中的老姜則不同,他明白“看透不說透”的道理。這兩種人在處理事情時得到的結果也自然不同了。

誰都會有出錯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泄私憤、橫加批評、講刺話,總是數落對方“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總是這樣”、“你這樣做太不應該了”等,是不太妥當的。

人非圣賢,有時難免做一些不適當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把握好指責他人的分寸,即使看破別人的心思也不要去點破。要保全別人的面子,這是在人性叢林中生存的法寶。因為你不去點破他人的心思,充其量是落得他人的埋怨,卻不至于引發什么危機。

當某人行事真有問題時,在他內心有時會有反省,覺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時如果你再批評指責他,那么他會因為你的譴責而羞愧難過,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無法再樹立自信。如果換種語氣,換個方式,你以后會做得更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等諸如此類的話,對方不僅會感激你對他的信任,同時會感受到你的真誠,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錯誤的信心。

看穿是非得失,心中有數即可

實用精要

雖然說人生如戲,但是真正的高人,不在戲中迷失自己。是是非非、紛紛擾擾不過是過眼云煙,不值得掛懷。面對再多的誘惑,也知道該放棄時則放棄,在混雜中活得清楚明白。

深度透析

什么是看穿是非,說白了就是懂得跳出來,懂得放棄。平日里,我們的心像鐘擺一樣在得失間搖擺,懂得放棄是一種智慧。

莊子提出,人得了道就是真人,真人有真智慧。什么叫真人?“不逆寡”,即順其自然,一切不貪求,擺脫常人貪多的通病。“不雄成”,走出自大的機械心理,得道的人不覺得自己了不起,一切的成功都是自然,看淡成敗得失。

漢代司馬相如所著《諫獵書》有云:“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是說,明理的人在事物還沒有發生之前就預見到了事情的發生,聰明的人可以在危險出現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避免危險的方法。

得失都是一樣,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個人到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是人們非常可憐,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我們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

中國有句古語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偏偏有人就執迷不悟,因此,煩惱都是自找的。

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苦苦執著于自己的得與失、喜與悲,便不會活得那么“屈服”。有人說,人的一生之中只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別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爺的事”。

今天做什么,今天吃什么,開不開心,要不要助人,皆由自己決定;別人有了難題,他人故意刁難,對你的好心施以惡言,別人的事與自己無干;天氣如何,狂風暴雨,山石崩塌,人能力所不能及的事,只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過于煩惱,也是于事無補。人活得“屈服”,離道越來越遠,只是因為,人總是忘了自己的事,愛管別人的事,擔心老天爺的事。所以要想輕松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別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爺的事”。

游戲人間不是玩世不恭,而是讓自己的心境輕松,守住做人的本分,從俗事中解脫出來,不被物質所累。

糊涂裝得要到位

實用精要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做事過于精明,只顧眼前利益,往往會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糊涂一下,也許會有另外一番景象。但要注意,裝糊涂要到位,這樣才能讓人容易接受,即使上當也會感到舒心。

深度透析

在某小區門口的菜市場,有兩個豆腐攤,一個攤主是中年婦女,很精明的樣子,斤斤計較,不肯吃一點虧,少一分錢也不賣;隔著不遠,另一個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一副憨厚、樸實的樣子,他的豆腐不論斤,1元錢一塊,用刀拉一塊就得,而且保證比那位女攤主的1元2角一斤的豆腐分量還要足得多,既利索,又實在。更重要的是,這個小伙子憨厚得非常自然,時常說些“賺夠吃飯的就得”等讓人們覺得有道理又輕松的話。

于是,人們都喜歡買小伙子的豆腐,一天能賣好多屜,而那位精明的女攤主一天最多賣一屜,有時還得剩下……

案例中的小伙子憨厚樸實,吃小虧而贏大利,正是摸準了顧客不在乎那一兩角錢,需要的是賣主的信任和親切感,從而贏得了更多的回頭客,其總體收益可想而知;而那位精明的女攤主,只顧眼前利益,不懂顧客心理,舍不得、也不會以情感人,如果她不改變方式方法的話,就可能很快從這個市場消失。可見,要想輕松于世,為人所接受,就需要我們學會培養自己的“糊涂”意識,把糊涂裝得到位一點。

真正到位的糊涂,不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做人的智慧。既然世上許多事分清對錯不容易,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搞清楚的必要,那么還是難得糊涂比較明智。這也成了當今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和行動指南。

那么,具體如何培養自己的糊涂意識,把糊涂裝得到位一點呢?下面兩個方面要牢記:

無關大局時,盡量不要插手

人活于世,不可避免地要與很多人打交道,也不可避免地發生許多不順心的事情。對這些問題,如果都認真去處理,是怎么也處理不好的。而且,有些問題,處理后又出現新的問題,怎么也處理不完。本來,這些問題無關大局,你不去處理,也會自然消失了。所以,時刻提醒自己,無關大局的問題,盡量不要插手,而要裝糊涂,不把精力放在那些無謂的芝麻小事上。

人際關系中的是非不要弄得太清楚

某些人人緣不好,主要是因為他們處理一些小是小非的問題時有錯或者不夠全面。如果干脆不去處理,不就不存在這類問題了嗎?所以,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必須能帶過的就要帶過,這樣別人就會覺得你是一個能理解和容忍別人缺點、錯誤的人,你就會受到他人的尊重。當然,非追究不可的問題,應當認真追究,以挽回或者減少損失。

實用精要

會裝糊涂才是真精明

與人打交道,聰明一點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太過于表現自己的聰明就不能稱作是真聰明了。槍打出頭鳥,人有嫉妒心。所以,即使你很聰明也要學會裝糊涂,即使你很懂,也不要完全挑明,以免給別人會被你“拍在沙灘上”的恐懼。

深度透析

聰明是一件好事,但聰明是一個帶有限定性的詞,處理不好,即會被聰明誤,所謂物極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游刃職場,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聰明,但一定要把握“度”,過了,倒霉的就是自己。

某公司來了兩個新職員,一個是研究生李全,一個是本科生孫恒。

李全沒有什么過人之處,相貌普通,能力平平,一個研究生連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懂,讓人驚訝的程度不亞于聽說一個高中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于是同事常見他坐在電腦前忙忙碌碌,或者對一些簡單得不得了的問題不恥下問。但周圍的同事對他的評價還都不錯,覺得這個年輕人謙虛肯干,踏實勤勉,一點都沒有研究生的架子。

相反,另一個大學生孫恒,做事風風火火,效率極高。什么事到他手上,他只需留心看看人家的做法,便已熟知工作流程,三兩下就完成了,別人需要三天做的事他可能一天就綽綽有余,所以在大家眼中,孫恒總是無所事事,游手好閑。

年終考評時,李全得到大家一致好評;對孫恒,很多人選擇了語氣虛虛的“也不錯”。看得出孫恒聰明能干的,對他心懷戒備,唯恐他日被“后浪”拍在沙灘上,于是都裝聾作啞,領導賞識李全的勤勉,也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只是職場,商場、談判場等,只要是在需要與他人打交道的環境中,精明過頭都不是件好事,會裝傻才是真精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都县| 苏尼特左旗| 靖远县| 丰镇市| 沅陵县| 景宁| 九龙县| 泸定县| 卢龙县| 清丰县| 蒙城县| 湘潭县| 若羌县| 佛冈县| 通化县| 黎城县| 金寨县| 湟中县| 长子县| 武汉市| 榆树市| 湛江市| 柳州市| 黑龙江省| 于都县| 陈巴尔虎旗| 额敏县| 云霄县| 讷河市| 泽普县| 垦利县| 乐安县| 博客| 黄陵县| 东莞市| 仪陇县| 博爱县| 桃江县| 新田县| 小金县|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