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章 用人情抓住對方的人情心理學

開個人情戶,日后儲蓄多

實用精要

沒有地基怎么會有高樓大廈?做人情亦是如此,想儲蓄人情,首先就要開一個“人情賬戶”。在人際交往中,見到給人幫忙的機會,要立馬撲上去,給人情開個戶,到需要的時候才能夠左右逢源。

深度透析

有人把人情比做是一種資源,應該在最需要的時候用;有人把人情比做是“消防隊員”,救急不救窮。無論是哪一種,人情都可以幫助你暢行于復雜的人際社會。因此,為自己開設一個“人情”賬戶是非常必要的。

在某招聘網站做編輯的李萌,一早就接到一位半生不熟的朋友的來電,請求李萌幫她找工作。

這位朋友說:“您好!我在貴網站看到您是負責這個網站的編輯,不知道貴網站現在是否還招聘編輯?我有兩年網站編輯的經驗,非常希望能夠加入咱們這個團隊。”

李萌知道自己的網站目前沒有空缺職位,也不招聘新人。按理說,這種情況直接拒絕那個人非常容易。不過李萌覺得,沒必要說得太直接,于是她婉轉地說:“很遺憾,我們網站目前還沒有招聘計劃,不如您到A或B網站去咨詢一下,說不定那里有適合您的選擇。”

雖然本質上未能如愿以償,但這位朋友聽了李萌的話仍然感覺很溫暖,說:“那給您添麻煩了,我再去其他地方試一下吧!謝謝您!”

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李萌壓根也沒怎么放在心上。但一個月后的某天,李萌開始感謝那次偶然的邂逅。

領導讓李萌負責自己的網站和A網站進行友情鏈接。由于A網站比自己所在網站受關注度高很多,李萌擔心對方的負責人可能會拒絕。但她還是硬著頭皮撥通了A網站上顯示的相關負責人的電話。

電話剛接通,李萌先自我介紹道:“您好,我是××網站友情鏈接的負責人李萌。不知道能否打擾您一下,想和您談談關于邀請貴網站與我們進行友情鏈接的事情。”

孰料,對方聽完用很愉快的聲音回答道:“哦,原來您是××網站的李萌啊。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一個月前我們其實通過電話的?正是聽了您的指點,我來A網站應聘,才有幸得到今天的工作……”

李萌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會與那個偶然邂逅的人再次相遇,而且還是在工作上。后文自然就是李萌很成功地完成了領導交予的與A網站進行友情鏈接的任務。不僅如此,她后來還與那個偶然邂逅的朋友成了真正的好朋友,而且兩人還是業務上的合作伙伴。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不要小瞧一個偶然的邂逅,說不定你的人情儲蓄就是從這個偶然邂逅的“開戶”上開始的。

要建立好人情賬戶,一定要讓自己有人情味。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系術的。這種人只會用“互相利用,互相拋棄,彼此心照不宣”來推擋,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奧秘之處,所以無法達到人情操縱自如的境界。

從現在開始,無論是與某人邂逅,還是與某人頻頻相遇,趕快去建立你的人情賬戶吧,只有先“開戶”,你日后才能在此基礎上不斷儲蓄。

分人一杯羹,日后落難有幫手

實用精要

一個人做事千萬別做絕,好處全部得盡,這樣的話,到頭來自己說不定就會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所以有好處時一定要分人一杯羹,這叫“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深度透析

常言道,“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很少有人能在這江湖是非之地叱咤風云而又全身而退,如果有的話,一來可以認為他運氣太好,沒有碰到厲害的角色;二來太會做人,達到了無懈可擊的程度。

清朝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他發達期間,縱橫官場與商場,黑白兩道,上下通吃,做人真正地做到了“人精”的地步。其中,他做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便是“利益均沾,資源共享”。他對于金錢的看法是有他獨到見解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分他人一杯羹,互惠互利。

胡雪巖做生意,永遠會把人緣放在第一位。“人緣”,對內指員工對企業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對外指同行的相互扶持、相互體貼。

有一次,胡雪巖打聽到一個消息說外面運進了一批先進、精良的軍火。消息馬上得到進一步的確定,胡雪巖知道這又是一筆好生意,做成一定大有賺頭。他立即找外商聯系,憑借他老道的經驗、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軍火界的信譽和聲望,胡雪巖很快就把這批軍火生意搞定。

正當春風得意之時,他聽商界的朋友說,有人在指責他做生意不仁道。原來外商已把這批軍火以低于胡雪巖出的價格,擬定賣給軍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在那位同行還沒有付款取貨時,就又被胡雪巖以較高的價格買走了,使那位同行喪失了賺錢的好機會。

胡雪巖聽說這事后,對自己的貿然行事感到慚愧。他隨即找來那位同行,商量如何處理這事。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巖在軍火界的影響,怕胡雪巖在以后的生意中與自己為難,所以就不好開列條件,只好推說這筆生意既然讓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飯給他們吃。

事情似乎就可以這么輕易地解決了,但胡雪巖卻不然,他主動要求那位同行把這批軍火“賣”給他,同樣以外商的價格,這樣那位同行就吃個差價,而不需出錢,更不用擔風險。事情一談妥,胡雪巖馬上把差價補貼給了那位同行。那位同行甚為佩服胡雪巖的商業道德。

如此協商一舉三得,胡雪巖照樣做成了這筆好買賣;沒有得罪那位同行,博得了那位同行衷心的好感,在同行中聲譽更加高了。這種通達的手腕和高超的做人“心機”日益鞏固著他在商界的地位,成為他在商界縱橫馳騁的法寶。

不乘人之危搶人飯碗是胡雪巖圓融的處事方式的具體體現。他一直恪守這一準則,使得他在商界中獲得了極好的名聲。

聰明人都懂得,人際場上,無論做什么事情,好處不能自己都占絕,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吃干抹凈,一定要為他人著想,有好處時分給他人一杯羹,這樣不僅不會與他人結下怨仇,而且還為自己儲蓄了人情,等你失勢時別人才不會落井下石,而且還會出手相助。精通人情的“心機”,才能避開可能出現的人際關系陷阱。

關鍵時拉人一把

實用精要

“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這話大家都不陌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面臨困境的情況,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然而,一旦這個時候你伸手相助,這種幫助會讓對方記憶一生,日后對方更會對你加倍報答。

深度透析

所謂患難,主要是指個人遇到的困難,遭到的不幸。擺脫困難,戰勝不幸,不能完全依賴別人,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要借助友誼的力量。

人情儲蓄,不僅僅是在那歡歌笑語中和睦相處,更是要在那困難挫折中互相提攜,相濡以沫。有的人在無憂無慮的日常生活中,還能夠和朋友嘻嘻哈哈的相處,可是一旦朋友遇到了困難,遭到了不幸,他們就冷落疏遠了朋友,“友誼”也就煙消云散了。這種只能共歡樂不能同患難的人,不僅是無情的,更是愚蠢的。因為他們的自私,會讓自己的人情儲蓄負債,會讓自己日后的人際關系道路越走越窄。

所以,當朋友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援助的雙手。當朋友生活上窘迫困頓時,要盡自己的能力,解囊相助。對身處困難之中的朋友來說,實際的幫助比甜言蜜語強一百倍,只有設身處地地急朋友所急,幫朋友所需,才體現出友誼的可貴,讓這份交情細水長流。

當朋友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要用關懷去溫暖朋友那冰冷的心,用同情去安撫朋友身上的創傷,用勸慰去平息朋友胸中沖動的巖漿,用理智去撥散朋友眼前絕望的霧障。

當朋友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表示理解并盡可能地給予幫助。一般來說,朋友犯了錯誤,自己感到羞愧,臉上無光。但有些人,常擔心繼續與犯了錯誤的朋友相交會連累自己,因此而離開這些朋友,其實這種自私的行為很不可取。要知道,友誼的價值之一,就是在于幫助犯了錯誤的朋友一道前進。

當朋友遭到打擊、孤立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友誼的雙手,去鼓勵對方,支持對方。如果在朋友遭到歪風邪氣打擊的時候,為了討好多數,保持沉默,或者反戈一擊,那我們就成了友誼的可恥叛徒。正如巴爾扎克的《賽查·皮羅多盛衰記》中所說的:“一個人倒霉至少有這么一點好處,可以認清楚誰是真正的朋友。”一個好朋友常常是在逆境中得到的。假如有人在遭到打擊、孤立的時候,即使你與他并不是摯交,但你卻能夠理解他、支持他,堅決同他站在一起,那他一定會把你視為一生的摯友,會為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感到高興。更重要的是,將來某一天如果你需要他的幫助時,他會心甘情愿地去為你“兩肋插刀”。

總之,友情的贏得往往在關鍵的時刻,即當別人處于困頓的時刻。這個時候是放人情債的絕佳時刻,只要你在這關鍵時刻伸出你的手拉他一把,你就獲得了他的好感,為日后儲蓄了一筆人情“資金”。

感情常聯絡,日久自生情

實用精要

人情通達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就要求我們重視日常感情聯絡。“聯絡”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但它們卻是一門社交藝術,只有善用心思的人,才能達到聯絡感情的目的。

深度透析

關于感情聯絡一點,卡耐基為我們講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議大家去慶賀,你也樂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發現,這么多的人,偏偏來為他賀歲,他們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時候也來熱鬧一番?

這就是問題所在,這說明你的人情做得還不到家,你的人際關系還有欠佳的地方。要扭轉這種內心的失落,你不妨積極主動一些,多找一些借口,日常與大家多聯絡聯絡感情。

比如,你新領到一筆獎金,又適逢生日,你可以采取積極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門的同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請大家吃頓晚飯。敬請光臨,記住了,別帶禮物。”在這種情形下,不管同事們過去和你的關系如何,這一次都會樂意去捧場的,你也一定會給他們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

重視日常感情聯絡,可以學習入鄉隨俗。以職場為例,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職者有愛請同事的習慣,那等到你升職的時候就不要破例,趁這個機會可以和大家好好溝通一下感情。同時,如果人家都沒有請過,而你卻獨開先例,同事們會以為你太招搖。所以,要按約定俗成的規定來辦。

重視日常感情聯絡,還有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對于深交的朋友,有求必應,關系密切,無論何種境況,都能肝膽相照。對于淺交之人,平時聯絡感情起初都遵循禮尚往來的原則,隨著交往次數的頻繁,逐漸再把關系推向深入。

不過,日常聯絡感情也需要適度,能聯絡時聯絡,不方便聯絡或很不情愿聯絡時就千萬不能勉強。比如,同事間的送舊迎新,由于工作的調動或退休等原因,要分離了,可以去送行;來新人了可以去歡迎。

做好人際關系中的日常感情聯絡,還需把握一些必要的技巧:

第一,對于聯絡感情的話題內容應有專門的知識——當你和對方談到某一件事時,你必須對此確有所認識,否則說起來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讓對方感興趣。

第二,充分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真理——有許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變的,這種“永不能改變”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里。

第三,要培養忍耐力——切忌凡事小氣。經驗證明,小氣常使自己吃虧。

第四,能夠利用語氣來表達你自己的愿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為態度模棱兩可是一種技巧,其實是相當拙劣的。真正懂得運用感情聯絡技術的人,都會讓本身的立場迅速公開。

第五,人多時,若不同朋友之間發生分歧,自己最好保持中立,保持客觀——按照經驗,一個態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爭取更多的朋友,否則很容易得罪其中的一方。甚至對于你的“死黨”,也不必口口聲聲去對他表明,只要事實上是“死黨”就行。

第六,對事物要有衡量種種價值的尺度,不要死硬地堅持某一個看法。

第七,對事情要守密。雖然朋友間聊家常無話不說,但一個人不能守住秘密,會在很多時候出現過失,包括在親近的朋友面前。

第八,對人親切、關心,竭力去了解別人的背景和動機。

此外,沒有經過準備而進行一次感情聯絡,不但不能成功,反而會遭受無可挽救的失敗。如電話聯絡,預先準備好別人說有時間或沒空時你應如何應對,就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煩惱。

只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感情聯絡,我們才能給自己拉出一個良好的人際交際的網絡。

雪中送點炭,人情常相伴

實用精要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真正懂得博弈智慧的人都明白: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要少一些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多結識一些朋友,他們將成為你生活中忠實的朋友,事業上得力的助手。

深度透析

在社會生活中需要感情投資,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如何進行感情投資卻沒有多少人清楚。其實,感情投資的最佳策略就是雪中送炭,擴大感情投資的性價比。

在《水滸傳》中,有這樣精彩的一幕:

話說宋江殺了閻婆惜后,逃到柴進莊上避難,碰上了武松。當時武松因在故鄉清河縣誤以為自己傷人致死已躲在柴進莊上。但因為武松脾氣不太好,得罪了柴進的莊客,所以柴進也不是十分喜歡他。“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后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烈,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里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所以,武松在柴進的莊上一直被大家孤立,找不到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只能一個人天天喝悶酒。

宋江知道到武松是個英雄,日后定可為自己幫忙,因此,他到了柴進莊上一見到武松馬上拉著武松去喝酒,似乎親人相逢。看武松的衣服舊了,馬上就拿錢出來給武松做衣服(后來錢還是柴進出的,但好人都是宋江做)。而后“卻得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這飲酒的花費自然還是柴進開銷的。臨分別時,宋江一直送了六七里路,并擺酒送行,還拿出十兩銀子給武松做路費,而后一直目送武松遠離。

正因為這樣,武松一直對宋江忠心耿耿,為宋江出生入死。

宋江所費之錢可以說是小成本,他不過花了十兩銀子和餞行的一頓飯,卻讓英雄蓋世的武松對他感恩戴德。而柴大官人庇護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來有所怠慢,也不會少他吃喝用度的,在武松身上的花費豈止區區十兩銀子。相對于宋江而言,柴大官人真是得不償失。這位宋大哥在武松心目中的分量恐怕要遠遠超過柴大官人。為什么柴進名滿江湖、出身高貴,卻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卻可以?因為宋江更懂得如何通過雪中送炭而收買人心。

在他人處于困境中的時候,我們能不打折扣地給予幫助,有朝一日,他們飛黃騰達了,就會第一個要還你人情。那是找他們幫忙,他們便會毫不猶豫。

當然,我們說要雪中送炭,并不是說逢人便送,遇人則結,而是“放出眼光,擇其有資望者,或將來必有騰達高就者”。如果你認定某個不得勢的人將來必定是個成功人物,那你該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言,指出他失敗的原因,激勵他改過向上。如果自己有能力,更應給予適當的協助,甚至給予物質上的救濟。而物質上的救濟,不要等他開口,要采取主動。有時對方很急著要,又不肯對你明言,或故意表示無此急需。你如果得知此情形,更應盡力幫忙,并且不能有絲毫得意的樣子。一面使他感到受之有愧,一面又使他有知己之感。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全力回報。

拉攏人心要耐心,細水長流情才深

實用精要

搞定人心就要善于鉆營,有孔必鉆,無孔也要入。有孔者擴而大之,無孔者,取出一個“鉆”字,新開一孔再鉆進去。但與人相處要遵循“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的規則,拉攏人心不可操之過急,這樣才能為你自己辦事做好鋪墊。

深度透析

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尺度才能在社會中如魚得水,為辦事做好鋪墊。保持平靜的、持續的接觸,這樣拓展出來的人際關系才是可以信賴的。

張軍參加了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卻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幾天后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幾天前見過面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么特別目的,只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兩人已經很熟了那樣。

張軍不大高興,因為他和那個人沒有業務關系,而且也只見了一次面,這樣打電話聊天,讓他有被侵犯的感覺,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以張軍的“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張軍的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于什么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系是必需的,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還必須注意,才能不致弄巧成拙。

這個法則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

因為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名人、富人或有權勢之人,更是如此。聰明者自會不動聲色留點“心計”。

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而且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面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急于接近對方,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以便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讓自己容易受到傷害。做人要留一手,做事時要有點“心計”,拉攏人心不可操之過急。

收獲人情,借不如送

實用精要

每個人都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每個人都吝惜金錢。當親戚朋友借你錢時,是借還是不借?這是現代人所常常要遇到的問題,錢只要離開自己的口袋,就有回不來的可能,尤其是把錢借給自己的親人或是朋友。這個時候,與其整日盤算著如何把錢要回來,不如放寬心,把錢送給他們。這樣,雖然可能在錢財上蒙受損失,卻收獲了人情。

深度透析

現實中,很多人碰到他人向自己借錢的問題時都很困擾,因為借他錢,有可能這一筆錢要就不回來了,要么就一再拖延,到最后才拿回一小部分。親朋需要才會來借錢,如果時間一到便去催債,好像自己太沒人情味,更怕一開口,就傷了彼此的感情。不借的話,自己的錢固然是“保住”了,但他們有難,不出手幫忙,道義上似乎也說不過去,也擔心二人的感情恐怕從此要變質了……

借不借人錢,就是這么讓人傷腦筋!

當然,也是有“有借有還”,甚至還本金也還利息的朋友。不過說老實話,這種借款行為還是潛藏著危機——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借款,表示他的財務有問題,總有一天會連本金也還不出來!

可是,橫在面前的人情、感情與道義,怎么辦呢?聰明人的做法是:給他錢,而不是借他錢!

所謂“給他錢”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第一,在心理層面上的意義是:表面上是“借給”他,也言明歸還期限和利息多少,但在心理上卻抱著這筆錢是“一去不回頭”的想法,他能還就還,不能還就當做是“送給”他的!這種態度很阿Q,卻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是不會影響兩人的感情,你也不會因為對方還不起錢或不還錢而難過;第二個好處是顧到了朋友間有難相助的“道義”;第三個好處是在對方心中播下一粒“恩與義”的種子,這粒種子或許會發芽、茁壯,在他日以“果實”對你做最真誠的回報。

第二個層面的意義是真的“給”他錢。也就是說,他雖然是向你借用的,但你卻表明是給他的,是要幫他解決困難的,并不希望他還錢。這樣子做也有很多好處。第一個好處是他不大可能再來向你“借錢”,不好意思了嘛!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盡所能”,將對方開口的數目打折給他,萬一對方真的“還”不起錢,或根本不還錢,你則可以降低“損失”。第二、三個好處和前面一段說的一樣,兼顧了“情與義”,同時也在對方心中種了一粒“恩與義”的種子,而這“人情”,他總是要擔的。

如果“借”或“給”都覺得很難,那么就狠心拒絕吧!不過,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不要那么斤斤計較于錢能否再回到你的口袋中,因為錢畢竟不等同于幸福,人生的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是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系及友情中的。

打好雙贏牌,讓別人欠你人情

實用精要

如果一個人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只顧自己贏利,勢必會讓別人心生不快。所以,人要在得到東西的同時付出東西,打好“雙贏牌”,讓別人也有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人家欠了你的情,日后自會鼎力報答你。

深度透析

三人打牌,雖然互為對手,但假若兩方合作也能贏牌,出牌時不如就讓對方一分,對方才可能在關鍵的時候,讓你一分,使雙方獲益。正如作家劉墉所說:“合作失敗的人常拆伙,因為彼此責難。合作成功的人,也常拆伙,因為各自居功。直到拆伙之后,發現勢單力薄,再回頭合作,關系才變得比較穩固。”

隨著科學技術向縱深方向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人通常難以成為全能型的人物,因此就需要與他人合作,并在合作中尋求取勝之道。

很久以前,有一個有錢的員外,他有五個心不齊的兒子。他們做事的時候都自己管自己,從來不互相幫助。

后來,老員外得了重病,臨死之前,他把五個兒子叫到床前,又叫人拿來一大把筷子,分給五個兒子。他分給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每人一根筷子,把剩下的一大把筷子都給了老大,然后說:“你們把手上的筷子都折斷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沒費多少力氣就折斷了筷子,老大使出了全身的力氣,都沒把筷子折斷。老員外說:“你們看,一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斷,一把筷子就不容易被人折斷了。如果你們不齊心合力,就會像一根筷子一樣很容易被人折斷,如果你們齊心合力,就會像一把筷子一樣,不容易被人折斷,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五個兒子都懂得了這個道理,從此以后,做事齊心協力,把事情做得很成功。

在人生牌局中,你必須學會與別人合作,彌補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從而達到雙贏。

有這樣一個生意人,他收購玉米再賣給別人,從中賺取差額,第一年賺了一大筆錢,嘗到了甜頭之后,第二年還做收購玉米的生意,但是第二年的生意很冷清,一方面是由于很難找到愿意將玉米賣給他的農民,另一方面是找不到愿意買他的玉米的客戶。原來第一年做生意的時候,他不但對那些賣給他玉米的農民在價錢上克扣、短斤少兩,讓農民賺得很少,而且在向那些客戶賣玉米的時候也非常刁鉆。所以打過一次交道后,不論是農民還是客戶都不愿意再跟他合作了。

雙贏是現代社會所倡導的一種合作方式,做事情的時候,多考慮別人的利益,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僅能夠贏得對方的信賴和好感,還能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礎。如果處處為對方著想,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自己今后的發展之路就會更寬。

以“禮”相待,才能被以情相還

實用精要

所謂“有‘禮’走遍天下”,又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都是在強調“禮”的重要性。時時不忘以“禮”示人的人,人際關系才能良好。

深度透析

一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女孩,接到一家大企業的面試通知,她在興奮之余又非常緊張。面試那天,盡管做了充分的準備,她還是沒能夠表現出自己應有的水準,她實在太緊張了,說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對面的幾個考官都皺起了眉頭。這時,一位中年男士走進辦公室和考官耳語了幾句,在他離開時,女孩聽到人事主管小聲說了句“經理慢走”。那位男士從女孩身邊經過,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女孩非常感激,立刻站起來,畢恭畢敬地對他說:“經理您好,您慢走!”她看到了經理眼中些許的詫異,然后他笑著點了點頭。等她再坐下時,她從人事主管的眼中看到了笑意……一個星期后,她竟然獲得到了這份寶貴的工作。就是因為她對經理那句禮貌的稱呼,讓人事部覺得她對行政客服工作能夠勝任,所以對她的印象非常好,才給了她這份工作。

禮貌為女孩贏得了一次難得的機會。這是一種無形的“禮”。還有一種物質形態的禮物,忽略了它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少麻煩。

在寸土寸金、繁華的慕尼黑,最好的安身立命之地就是學生宿舍了,而這其中竟也大有文章可做。一開始,小張是被告知要排隊等半年到兩年才能住進宿舍,她也就信了。直到一個比她遲申請宿舍的同學都拿到了房子的鑰匙,小張才大吃一驚,當時的她還四處顛沛流離,為住房發愁,而那位同學卻享受到了德國政府資助的學生宿舍。原來,有“禮”走遍天下,大家都懂得要送禮給房管,比如中國結之類的小東西。于是小張也決定送點禮物,她給房管送了一小罐福建的鐵觀音,不料真有奇效,早上送的禮,當天下午房管就打電話給她了。過去搬家的艱辛涌上心頭,由于舍不得坐出租車,幾十公斤的行李都是小張一個人拖著,從城南搬到城北,從城東搬到城西。其實這個禮,無非是個小禮,卻讓小張折騰了這么久。

“禮”不是溜須拍馬,而是人際交往中的必需品。正是“禮”,長期規范和維系著人與人的交往。禮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情,禮少了,情也就淡了。當然,這里的禮,既有表示人文素質和修養的禮貌、禮儀,也包括能傳情達意的現實的禮物。到底該送何禮,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給人好處莫張揚

實用精要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于人,盡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面的后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深度透析

人都是愛面子的,你給他面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面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愿意。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顏面,為了面子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面子,你將會獲得天大的面子。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面子。后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后,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面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面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么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面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面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還會上門,你把面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美舉吧,拜托了。”

郭解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還能顧及其他士紳的面子,這樣想必又拉攏了一批人心,為他在當地更好地立足、拓寬人脈創造了有利條件,可見其為人的圓融。

所以,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第一,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里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和想法都不要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對他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對于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總之,人際往來,幫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地,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要講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別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沒用處,肯定會被一腳踢開!”

另外,幫助別人原本是“施恩”,莫把“施恩”當“施舍”,這樣的幫助會傷人面子。

以德服人,以情感人

實用精要

道德總是體現了人性的溫暖,欲俘獲人心,最好的辦法是感動對方。

深度透析

羅剛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一次事故中喪生,年幼的他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他先到一個磚場去運沙,又為一家石膏公司推銷產品,后來又成為一個小鎮上的公務員。就是在那幾年中,他建立了一套記住別人姓名的方法。

他每次新認識一個人,就問清楚他的全名、職業、家庭概況、政治觀點,然后想辦法把這些資料儲藏在大腦里,當第二次碰到那個人,即使是事隔一年后,他還是可以拍拍對方的肩膀,清楚地叫出他的名字,并向他的太太和孩子問好。他的這個方法幫他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朋友,正是憑借這一本領,羅剛在事業的道路上一路順利,結交了許多對他有幫助的朋友。

他每次回家之后,就馬上把他所到之處談過話的人的名單列出來,給每人寄一封信。那些信都以“親愛的方蒙”或“親愛的劉慶”開頭,結尾署名“羅剛”。羅剛就是用這種方式,深深地感動了別人,并且常常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助。

在感動別人以俘獲人心方面,歷史上有很多人也都非常善于此道,吳起就是一個。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時卻哭了。有人奇怪地問道:“你的兒子不過是小小的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吸膿血,你為什么哭呢?你兒子能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家的福分啊!”這位母親哭訴道:“這哪里是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他父親格外賣力,沖鋒在前,終于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待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也活不長了!”

禮賢下士,給下屬以細心的照顧,讓人有尊嚴感,最易獲得人心。尊嚴,對一個人存活世間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此,在人際交往中,無論對上級還是對下屬,時時處處照顧到他的尊嚴,看似無形,卻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人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淮阳县| 东丰县| 林周县| 静乐县| 井陉县| 辽宁省| 巢湖市| 利津县| 辽阳市| 乐清市| 大安市| 大名县| 和平区| 南皮县| 古浪县| 巴南区| 丰镇市| 鹤壁市| 社会| 开江县| 尚义县| 定远县| 麻城市| 大埔区| 惠东县| 镇宁| 清流县| 鹤庆县| 榆社县| 建阳市| 无锡市| 兴化市| 唐河县| 南木林县| 六枝特区| 宣威市| 颍上县| 甘德县| 石首市| 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