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風雨中東路
  • 徐景輝
  • 2842字
  • 2019-01-03 21:20:05


沙俄帝國的遠東戰略

跨歐亞大陸,以雙頭鷹為圖騰標識的俄羅斯帝國,本性就是擴張,尤其是對于遠東地區和毗鄰遠東的中國及朝鮮半島,早就有所圖謀,計劃將遠東本屬于中國的土地納歸俄國,并在“白色俄羅斯”之外,建立一個由黃皮膚人種構成的“黃色俄羅斯”。更重要的是,沙俄看到了一天天強大起來的日本,同樣覬覦中國東北,一旦讓日本登上中國東北大陸,對沙俄的遠東戰略和“黃色俄羅斯”計劃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為此,早在1856年,沙俄便加緊控制遠東地區,并將鄂霍茨克區艦隊改編為西伯利亞艦隊。不久,又更名為太平洋艦隊,艦隊司令部駐扎在海參崴。

俄羅斯雙頭鷹

海參崴

來自滿漢混合語。海參是漢語,崴子為滿語,意為“拐彎的地方”或“窩形之地”,比如水崴子、山崴子,就是水灣子和山彎子、山窩子。海參崴就是產海參的海灣子,原是海邊的漁村和曬網場。從清中葉開始,闖關東的直、魯兩省(河北、山東)到這里來定居,沿襲滿族人的稱法,把這里叫做“崴子”,山東人的“跑崴子”指的就是這里。當時,很多跑崴子的人誤認為這里盛產海參,多半到這里來采海參,所以稱之為“海參崴”或“海參崴子”。

世界大事記

1862年美國正處于內戰之中,美國總統林肯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2年以前,海參崴為清王朝吉林將軍轄地。1862年,一位哥薩克匪徒的名字永遠刻在海參崴的土地上,這個人就是馬可羅波。他用穆拉維約夫占領海蘭泡的方式占領了海參崴。從此,沙俄便把這里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控制東方”或“征服東方”。這個持金杖的雙頭鷹,一只鷹頭窺視歐洲,一只鷹頭對東方大陸有著強烈的占有欲。海參崴對俄羅斯來說,是控制東方的支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其太平洋艦隊又駐扎在這里,這就讓沙俄政府對這里不惜血本。可海參崴軍港有著先天不足,每年有長達三個月的結冰期,這對一個龐大的艦隊來說,補給就是個大難題。沒有后方接濟,太平洋艦隊就會成為一支海上孤軍。這一點,俄羅斯是很清楚的。于是,俄羅斯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渤海的大連灣,即旅順口。這也是沙俄西伯利亞大鐵路千方百計要經過中國的原因。最主要目的不在于經過中國,而是要在中東鐵路線上修一條南支線,把鐵路修到旅順口,把太平洋艦隊從海參崴移駐到不凍港旅順口,把戰略觸覺直伸到中國東北的最南端,占領中國東北,用俄羅斯財政大臣維特的話說叫“括遠東于一氣”,既可以牽制日本,又可以虎視朝鮮半島。

太平洋艦隊【十月革命后也稱“紅旗艦隊”】是俄羅斯僅次于波羅的海艦隊的第二大艦隊。1731年始建于鄂霍茨克海峽,至1799年,僅剩數艘護航艦。1850年移到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1871年移到海參崴。1856年該艦隊被改名為“西伯利亞艦隊”。1866年后,日俄關系惡化,沙俄將波羅地海艦隊部分軍艦調往西伯利亞,組成太平洋艦隊。

維特(1849~1915)

全名謝爾蓋·尤利耶維奇·維特,出身于俄國世襲的貴族家庭,1892—1903任財政大臣。他在任期內大力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著手全面的經濟改革,為推動俄國工業化進程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大事記

1862年1月,太平天國第二次進軍上海;5月,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被捕。

此時的沙俄帝國,擴建太平洋艦隊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遏制日本帝國的野心。如果日本登陸亞洲,將極大威脅到沙俄的遠東利益。日本已經是沙俄帝國的心頭之患,如何抵制日本勢力北上亞洲大陸,已經是沙俄迫在眉睫要解決的戰略問題。

這里有一個頗耐深思的歷史問題,即日本北上戰略,防的是俄羅斯;俄羅斯的南下戰略,針對的是日本。夾在日俄中間的中國,是擺在兩國之間的一塊肥肉,只是由誰來吃的問題,根本都沒有把中國政府當一回事。曾經的天朝大國孱弱到了什么程度,已經可想而知了。

俄國的戰略意圖很明顯,一是補給并加強遠東太平洋艦隊,以控制遠東大陸和北太平洋;二是遏制日本登上亞洲大陸的野心,只要遏制了日本,就可以控制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三是在美英等國勢力移向亞洲大陸的時候,要有步驟地實施“建立黃色俄羅斯”計劃,并成為亞洲大陸的主角;四是如何將中國東北大片土地和遠東西伯利亞緊密聯系在一起,“擴遠東于一氣”,并最終納入俄羅斯版圖。實現這些戰略意圖,就需要有一條大鐵路。為此,沙俄王儲尼古拉二世曾親自視察遠東,從布拉格維申斯克【海蘭泡】、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并多次接見遠東太平洋艦隊司令官。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1868~1918)

1894年—1917年在位,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最后一位沙皇。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皆不盡人意。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圣彼得堡發生“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發了俄國1905年革命。一戰爆發,俄國軍隊在前線損兵折將的消息徹底摧毀了皇帝親民形象,反抗浪潮此起彼伏。1917年十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一家被羈押在葉卡捷琳堡,后被殺害,尸體被焚燒。

世界大事記

1866年,日俄兩國關系惡化。

西伯利亞大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Trans-Siberian Railway)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干線。以莫斯科為起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為終點。總長9,33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

西伯利亞大鐵路遠東段

為了控制東方,1862年以后,沙俄將遠東海軍擴充為“北太平洋艦隊”(也稱“太平洋艦隊”)移駐海參崴水域。隨后,西伯利亞大鐵路方案也于1865年始正式立項論證,1872年獲得通過。1890年,歷時25年,沙皇亞力山大三世正式下達命令,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最東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動工興建,1891年,作為王儲的尼古拉二世親臨符拉迪沃斯托克主持動工儀式

中國大事記

1866年2月,清政府派前知縣斌椿及同文館學生鳳儀、德明、彥慧等人出國考察。

出于上述戰略考量,沙俄把戰略目光盯在遠東和太平洋,為了控制東方,補給太平洋艦隊,沙俄需要一條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遠距離大鐵路,沙俄命名為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這樣一條近一萬公里的大鐵路,不僅需要巨額資金,更需要實力。為了盡快修通這條通往海參崴的大鐵路,沙俄急需要修一條過境中國的南支線。沙俄的情報系統和俄國政府的靈敏嗅覺,已經察覺到日本就要對遠東下手,日俄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且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一定要搶在日俄開戰前將鐵路修通;二是經過中國,動員中國政府介入參股,也可以彌補資金的不足。沙俄在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同時,急于修筑中東鐵路,就是為了實現對內開發、對外占領的遠東雙向戰略。兩條鐵路是兩把插向遠東的利劍,一是【西伯利亞大鐵路】實現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一是【中東鐵路】實現對外擴張。

如何向中國開口,沙俄在等待時機。而日本發動的中日甲午海戰,無疑將中國的外交傾向推向俄羅斯,給俄羅斯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中國過境段【南支線】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是日本的野心,碰撞了俄國的野心,催生了《中俄密約》的誕生,并促使中東鐵路的誕生和加速修筑。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戰略地位都不會改變。

太平洋艦隊

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全稱為“榮膺紅旗勛章的太平洋艦隊”,簡稱為“太平洋艦隊”,是俄羅斯海軍的一部分,部署在俄羅斯東部太平洋沿岸,任務是保護蘇聯及后來俄羅斯的東亞邊界。

世界大事記

1866年1月21日,日本薩長同盟成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漳浦县| 招远市| 资阳市| 古蔺县| 孝昌县| 泸州市| 克东县| 中宁县| 凌云县| 礼泉县| 龙南县| 施甸县| 东至县| 双城市| 怀宁县| 临安市| 安西县| 白银市| 绥阳县| 长阳| 重庆市| 甘肃省| 车致| 安丘市| 灵璧县| 临泽县| 双流县| 大竹县| 苗栗县| 泸西县| 海安县| 石城县| 拜城县| 赣州市| 榆中县| 鄂尔多斯市| 巴林右旗| 瓮安县| 望奎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