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齊太公世家第二

姜太公封齊

姜太公,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在堯、舜時代做過大官,后來又因為和大禹一同治水,立了大功,被舜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此后家族便以封地為姓。到呂尚這一輩的時候,呂家家勢已經敗落,淪為平民。為了維持生計,呂尚曾經賣過酒、肉,做一些小生意。但他始終胸懷大志,經常研究治國安邦的道理,希望有朝一日能大展宏圖,為國家效力。

呂尚70多歲的時候,正值強大的商王朝走向衰亡之時。當時的商紂王昏庸殘暴,荒淫奢侈,老百姓們怨聲載道,社會秩序極其混亂。這時,周國的國君西伯姬昌廣施仁義,大力發展經濟,國勢漸漸強大,百姓們開始傾心于周的統治。壯志未酬的呂尚聽說周西伯仁義愛民,正在招賢納士,就離開商朝,投奔周國。呂尚來到歧山腳下,四處打聽,聽人說周西伯經常到渭河北岸打獵。他天天來渭河邊釣魚,希望有一天能見到周西伯。

這天,周西伯游玩打獵路過渭河,遇見了正在釣魚的呂尚。二人隨即交談起來,而且談得十分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周西伯見呂尚知識淵博,通曉國事,就向他討教治國安邦的良策。呂尚說“:要想成就大業,首先要以賢為本,要學會用人。”文王聽了高興地說“:我說呢!來這之前有人給我算卦,說有圣人要來周國。周國會因此而興盛起來。你大概就是那個圣人吧!我已經等你好久了!”周西伯就把呂尚扶上自己的馬車,帶他一起回宮。回宮后,立即封呂尚為太公望,讓他做軍師。這下,懷才不遇的呂尚有了用武之地。

商紂王聽說民眾很崇拜周西伯,擔心西伯會跟自己爭天下,就派人把他抓來,關進監獄。太公找了幾個人商量對策,又派人去尋找天下的奇珍異寶和美女,一并獻給紂王。紂王龍心大悅,就放了周西伯。西伯回來后,就暗中和太公謀劃討伐紂王、推翻商朝的事情,還讓太公教他一些用兵方面的策略。因此,后人都稱太公為兵家始祖,并稱姬昌為文王。

⊙漁樵問答圖

山中樵夫看到姜太公用直鉤釣魚,不解地詢問。

后來,周的勢力越來越強,天下2/3的諸侯國都誠心依附。這些成就的取得,多半來自太公謀劃。

文王死后,武王姬發繼承文王的事業,太公繼續掌管著周國的朝政。武王想討伐商紂王,就先試探一下其他諸侯的意思,于是召集各路兵馬,在盟津集合。隊伍臨行前,呂尚左手持黃鉞,右手持著白旄,莊嚴誓師。隊伍到達盟津后,諸侯們的軍隊也紛紛前來匯合。武王認真察看形勢后,覺得討伐商紂時機還不成熟,就命令各路軍隊撤回。

兩年后,商紂王的統治更加殘暴,不但囚禁了大臣箕子,還殺死了王叔比干,武王決心去討伐紂王。臨行前,武王找人算了一卦,卦辭說暴風雨即將來臨,不太吉利。眾大臣有些遲疑,只有太公堅決支持武王立即出兵。于是武王聽從了太公的意見,率領軍隊前進。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正月,紂王的軍隊和武王的軍隊在牧野展開大戰,紂王的軍隊大敗。紂王被逼無奈,登上鹿臺,自焚而死。第二天,武王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太公牽著牛羊等祭品,史官朗誦詩文,向上天講述伐紂的原因和經過。隨后,武王散發了鹿臺的存錢,把儲存的糧食發放給民眾;重新修繕了比干的墳墓;又把被囚禁的箕子放了出來。武王還把象征天子權力的九鼎遷到別處,重新整頓周朝的政治。所有這些,都是由太公主持策劃的。

武王平定了商朝,稱王于天下,把太公封在齊國的營丘。呂尚前往自己的封國,一路上走走停停,行進緩慢。這時旅館里有人對他說:“我聽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您這樣不緊不慢,宛如一個悠閑的過客,一點都不像前去就封的官員。”太公聽了這話,連忙起身整理行裝,招呼人馬,連夜啟程。天剛剛亮,就趕到了封國。太公還沒有坐穩,探軍來報,說萊侯帶兵來攻打營丘。太公立即出兵,擊退萊侯。萊侯是東夷人的首領,趁著西周滅商的混亂時機,前來搶奪太公的國土。

太公就任后,開始整頓政治。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減少禮節,大力發展農工商業,積極倡導漁業發展,很快就安撫了當地的百姓。很多人都前來投奔齊國。沒多久,齊國就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太公活了100多歲后才去世,死后他的兒子丁公繼位。

昏君齊襄公

齊襄公,姓姜名諸兒,是齊釐公的兒子,齊桓公的哥哥。他是春秋時代齊國第14位國君。齊襄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和宗室的后代公孫無知之間產生了矛盾。襄公繼位后,公報私仇,降低了公孫無知的職位,公孫無知更加仇視他。

齊襄公四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帶著夫人來齊國拜訪齊襄公。魯夫人文姜是齊襄公同父異母的妹妹,年輕時她和齊襄公就交往甚密,關系曖昧。這次來到齊國,兩個人剛一見面,又舊情復燃,結果被魯桓公知曉。魯桓公十分生氣,大罵夫人不知羞恥,魯夫人就向齊襄公哭訴了這件事,齊襄公頓生歹意。

第二天,魯桓公就派人前去向齊襄公辭行,想要回魯國。齊襄公執意挽留,并宴請魯桓公,說是為他們餞行。魯桓公憋了一肚子的火,卻不好發作,只好客隨主便,讓夫人文姜留在驛站等候,自己應邀前往。酒席上,魯桓公心里有事,悶悶不樂。而齊襄公卻很有興致,殷勤地端著酒杯,一再勸魯桓公多喝幾杯,大臣們也輪流前來敬酒。魯桓公本來心情就不好,再加上他們人多,沒多會兒,就被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齊襄公讓武士彭生把魯桓公抱上車,送回驛站。臨走前,齊襄公給彭生使了個眼色,低聲說道:“就按我原來說的辦!一定要把魯君送到家,路上不得有絲毫的差錯,明白嗎?”彭生會意地點了點頭,上路了。走到一個偏僻的小路上,彭生看看前后左右無人,就下了車,遵照齊襄公的密令,殺死了魯桓公。等到了住處下車的時候,魯桓公的尸體早都僵硬了。

齊襄公一邊派人把魯桓公的尸體厚殮入棺,一邊派人去魯國報喪,說魯桓公得了急病突然死去,通知他們來人迎回靈柩。魯國的使臣來到齊國,請求齊襄公處死彭生。此時齊襄公正想殺人滅口,就處死了彭生。

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連稱等人去守衛邊疆地區葵丘,說好瓜熟蒂落時節就派人去接替他們。可是期限已經到了,齊襄公也沒派人來去替換。于是朝中有人提醒齊襄公應派人前去接替連稱等人,齊襄公不肯。連稱等人見齊襄公不守信用,也沒有個說法,就找到公孫無知,想和他一起圖謀叛亂。當時連稱有個堂妹,是齊襄公的妃子,不太得寵。連稱就讓她在宮中偷偷地打探消息,物色合適的時機殺掉齊襄公,還向妹妹許諾說:“事成之后,你就會成為公孫無知的夫人。”

這年冬天,齊襄公出去游玩,來到沛丘打獵。在荒野上碰到了一只野豬,隨從的人說這只野豬是“彭生”。齊襄公聽了非常憤怒,剛想拔箭射殺,野豬突然站起來號叫。齊襄公驚恐萬分,嚇得從車上摔了下來,扭傷了腳,鞋子也丟了,弄得狼狽不堪。回到王宮后,他立刻就把管鞋的官員叫來,狠狠地打了他三百鞭子。這位官員很委屈,強忍著疼痛,忿忿不平地走出王宮。公孫無知和連稱等人得知消息,就帶人趁機襲擊齊襄公的宮廷。一行人剛到宮門口,就見到管鞋的官氣呼呼地走出來。管鞋的官一看他們的架勢,知道要謀反,就對他們說:“千萬可別驚動了宮中衛隊,否則想進去就很困難了!”無知對他的話半信半疑,管鞋的官員撩起衣服,讓他們看自己的身上還帶著血漬的鞭痕,無知這才相信了。于是就讓他先進去探路,自己的人則在門外把守。管鞋的官員進去后,立即湊到齊襄公的耳邊說了幾句話。襄公聽后大驚失色,哆哆嗦嗦地躲到門后面藏了起來。無知等人在門外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見里面有什么動靜,擔心有什么變故,就帶人直接闖了進去。管鞋的官員和襄公的親信前來阻擋,結果全都被殺掉了。無知到處找襄公,也沒見著個人影,這時有人看到門后面露出一只腳,把門推開一看,正是齊襄公,于是就把他殺了。

公孫無知自立為齊君。繼位后沒多久,齊君無知去雍林游玩,結果被和他有舊仇的雍林人給殺了。這些雍林人事后通知齊國的大臣們說:“無知殺害襄公,自立為國君,實屬大逆不道。如今他已經被我們殺掉了,請你們在公子們中間另選君主,我們一定會服從。”

當初,齊襄公和魯夫人通奸,又殺死醉酒后的魯桓公,道德淪喪,受到人們的強烈的譴責。后來他又誅殺無辜的民眾,沉湎于女色,還凌辱朝廷的重臣。他的兩個弟弟一看苗頭不對,怕有一天自己也會招災,就逃亡到國外去了。二弟公子姜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公主,他就逃到魯國,管仲、召忽輔佐他。三弟姜小白逃到莒國,鮑叔牙輔佐他。后來聽說公孫無知死了,兩個人都想回國即位,于是兩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管仲相齊

管仲,春秋時期潁上(今安徽省潁上南)人,名夷吾,字仲。管仲本是名門之后,只是到了他這輩,家道已經衰落了。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做過馬夫,做過小商販。后來,認識了鮑叔牙,兩個人結拜為兄弟,共同經商。管仲成人后,曾經顯赫的家族遺留給他的另一面開始逐漸顯露出來,他超凡脫俗,胸懷大志,總想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為了實現抱負,他追隨公子糾,并跟他流亡魯國。

自立為齊君的公孫無知被殺后,君位空缺,齊國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齊國的大臣們商量著擁立新君。這時,有人暗中來到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讓小白回國繼位。此時,公子糾所在的魯國探聽到這一切,也派兵護送糾回國,還讓管仲另外帶一批人馬埋伏在小白回國的道路上。管仲看見小白的人馬走近,就下令放箭,箭矢射中了小白腰帶上的小鉤子。小白假裝中箭落馬,騙過管仲,快馬加鞭,趕回齊國。

管仲以為小白真的死了,連忙派人回去向魯國人報喜。魯國人這下松了口氣,覺得沒有人再和公子糾爭奪王位了。公子糾也不再著急趕路,不慌不忙,6天后才到齊國境內的。此時的小白早就搶先一步,登上了王位,緊接著就發兵前去阻擊魯國護送公子糾的隊伍。

這年秋天,齊國和魯國交戰。魯國敗退,又被齊軍堵住了后退的道路。齊桓公派人給魯君送去一封信,說:“家無二主,國無二君。公子糾是我的親兄弟,他想與我爭奪王位,可我不忍心殺害他,請你們代我把他殺了吧!管仲、召忽等人和我勢不兩立,是我的仇人。請把他們交還給我,讓我處置,我要把他們剁成肉醬,以解我的心頭大恨。你們要是不答應,我就繼續出兵圍攻你們。”魯君很害怕,就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而死,管仲則甘心坐囚車回到齊國。

⊙齊桓公與管仲畫像磚

出土于山東嘉祥,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受到當政者的推崇與重視。

齊桓公被管仲射中衣帶鉤后,裝死才得以逃命,因此對管仲恨之入骨,發誓要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勸他說:“這件事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我能跟隨您,實乃三生有幸。您雖說貴為君王,威嚴無比,卻依然尊崇我。如果您只想把齊國治理好,那有我和高傒也就夠了;若是想成就霸業,我們這些人就微不足道了,只有管仲才能幫您實現。管仲這個人非同小可,他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會因為他的存在而興盛起來。所以我希望您能以大局為重,把他留下來輔佐您!”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鮑叔牙的話說得句句在理,就按照他的建議,假意說報仇雪恨,實則召管仲來齊國。

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管仲,一見面就卸去了他的手銬和腳鐐,洗完澡換好衣服后,就帶他去拜見齊桓公。齊桓公非但沒有治管仲的罪,還用非常隆重的禮儀熱情地接待了管仲,任命他為大夫,讓他管理國政。

后來,管仲、鮑叔牙等人一起輔佐齊桓公。管仲擔任國相,整頓政治,發展商業,提高魚鹽生產,接濟貧苦民眾,選舉任命了大批的賢能人士。在他的治理下,齊國上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齊國消滅了郯國,郯國的君王逃亡。當初桓公逃亡的時候,經過郯國,郯君對他十分傲慢無禮,所以桓公現在討伐他。

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齊國又攻打魯國,魯軍戰敗,魯莊公請求講和,并答應把遂邑割讓給齊國。齊桓公答應了他的條件,雙方決定在柯地訂立盟約。誰知魯君剛要簽約,魯國大夫曹沫就把匕首駕在桓公的脖子上,威脅說:“趕緊把你們侵占魯國的土地交出來,不然我就殺了你。”桓公見形勢危急,連忙答應了他,曹沫扔掉匕首,臉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桓公說完就后悔了,不想退還魯國的土地,就想殺了曹沫。管仲看出桓公的意思,上前勸說:“您已經答應人家了,就不要再違背諾言。只為暫時出一口惡氣,就要以在眾諸侯面前失去誠信為代價,哪個輕,哪個重?千萬不能這樣做!”齊桓公聽了他的話,就歸還了先前占領的魯國土地。四方諸侯聽說了這件事,都夸齊桓公守信用,重名譽,都愿意前來歸附他。七年(公元前679年),眾諸侯和齊桓公在甄地會盟。從這時起,齊桓公就開始稱霸天下了。

管仲輔佐齊桓公差不多有40年,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當時齊國國富民強,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霸主,百姓們都爭相稱頌管仲的德行。

公元前645年,管仲逝世,齊國的朝野上下萬分悲痛。人們把管仲安葬在都城臨淄南面的牛山上,又為他樹立了高大的石碑,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后來,孔子曾贊嘆說:“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挽救了周室家族,使國家日漸興旺,讓百姓享受恩惠直到現在。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大概都得左開衣襟,披頭散發,如今早就淪為蠻夷統治下的老百姓了。”

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眾諸侯和齊桓公在甄地會盟,齊桓公做了天下霸主。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進攻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派出援軍,與燕軍一起擊敗山戎。接著乘勝追擊,前鋒到達孤竹,山戎軍逃遁,齊軍班師。燕莊公十分感激,率眾臣送桓公回國,依依不舍,不覺進入齊國境內。按周禮規定:諸侯之間相送不能出自己國境。齊桓公為表示對燕君及禮法的尊重,就把燕君所至的齊國領土劃歸燕國,并勸說燕君重新臣服于周朝。諸侯聽說這件事,對齊桓公敬佩之至。

二十九年(公元前657年),齊桓公和夫人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就故意搖晃船只嚇唬桓公。桓公十分害怕,就央求夫人停下,夫人正有興致,不理桓公的話,繼續搖晃。下船后,桓公一怒之下就將她趕回了娘家。蔡君見女兒被趕回來,十分生氣,就把蔡姬嫁給了別人。桓公知道后,大怒,立即發兵攻打蔡國。

⊙寧戚販牛圖軸 明 周臣 紙本

寧戚,春秋時衛國人,滿腹韜略,且胸懷大志,但家境貧困,便為商旅趕車來到齊國,夜晚睡于城門外,待齊桓公夜出送客之時,擊牛角,發悲歌。桓公聞聽甚覺奇怪,于是召見他,寧戚便將胸中治天下之道說與齊桓公。桓公大悅,便任命寧戚為大夫。此圖即繪寧戚為商旅趕車前往齊國途中,歇息喂牛的情景。

三十年(公元前656年)春,桓公帶領諸侯的聯軍又去攻打蔡國,蔡軍潰敗。桓公又乘勝攻打楚國。楚國在南方地區,向來和中原諸侯不相來往,中原諸侯也把楚國當“蠻子”看待。楚國人開墾疆土,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變成了較大的國家,自稱楚王。楚成王集合人馬準備抵抗齊國的聯軍,并派去使者責問齊桓公:“齊楚兩國素不往來,彼此無怨無仇,為什么要侵犯楚國的國土?”管仲回答說:“我們兩國雖然是相隔遙遠,但是從前召康公曾經授權給齊太公,說:‘天下要是有誰不肯服從天子,齊國就有權力去征討他們。’你們楚國本來每年都要按期向周王交納貢品,為什么現在不進貢呢?如今影響了周王的祭祀,因此來拿你們問罪的!”楚王說:“貢品沒有獻上去,是我們的錯,以后一定按期進貢。”可是齊軍仍然進兵楚國。后來,楚王派大將屈完去抵抗齊軍,齊軍撤退到召陵。楚成王派屈完見齊桓公,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觀看自己的軍隊,并趾高氣揚地說:“你看看,如此強大的兵馬,還擔心打不了勝仗?”屈完看軍隊整齊,兵強馬壯,淡淡一笑說:“真是不錯!可是就算如此,你也得講道義,扶助弱小的國家,這樣才更令人佩服。要是光憑武力,我們可能打不過你,要是用方城山作城墻,把長江和漢水作為壕溝來阻擋你,你就是有千軍萬馬,也未必能打得勝。”齊桓公見他態度強硬,說的話也有點道理,就跟屈完簽訂了盟約,然后帶兵離去。隊伍經過陳國的時候,有個陳國人欺騙齊軍,讓他們從東邊繞道走,結果被齊軍發覺,稟告了齊桓公。齊桓公很生氣,這年秋天就進兵陳國。

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和眾諸侯在葵丘會盟。周襄王派宰孔把祭祀用的肉、紅色的弓和箭還有天子使用的車駕賜給桓公,還說不讓他跪在地上接拜了。桓公剛想答應,管仲湊到他耳邊小聲說“:這樣不合適!”桓公跪在地上,接受賞賜。秋天,諸侯們再次在葵丘會盟,桓公越發顯得傲慢無禮。周國的宰孔也來參加會盟,這時諸侯中間有人開始叛離桓公。晉國的君王生病了,來得稍微晚一些,路上正好碰見了宰孔。宰孔一邊搖頭,一邊擺手對晉君說:“哎!齊侯簡直太傲慢了,不用去了!”聽了這話,晉君就返回去了。當年,晉獻公去世,秦穆公送晉國的公子夷吾回國繼位。桓公借口平定晉國內亂,出兵晉國,到了高梁后,派人去扶立晉君,然后率軍回國。

這時,周王室力量微弱,齊、楚、秦、晉這四個諸侯國實力強盛。晉獻公剛剛去世,國內無君主,秩序混亂。秦穆公身處偏僻邊遠的西部地區,沒來參見會盟。而楚王又剛剛征服荊蠻地區,自認是個夷狄國家,也沒去參加盟約。所以當時只有強大的齊國能主持中原諸侯的會盟,而且桓公廣施德政,諸侯們都愿意服從他。桓公很自豪地發表演說“:我向南討伐到召陵地區,曾經遠望熊山;向北打到山戎、離枝和孤竹一帶;向西到了大夏,涉足流沙;還栓牢車馬,登上了太行山,又到了卑耳山才返回來。諸侯們誰也不敢違抗我的命令!我無數次地主持諸侯之間的軍事會盟、和平會盟。哪個國家有事,都得我親自前去主持公道,就是以前的夏、商、周承奉天命時,也沒法跟我比啊!我要封泰山祭天,禪梁父祭地。一切都按天子的規格辦!”管仲極力勸阻,桓公就是不聽。沒辦法,管仲只好想了一個主意,欺騙桓公說要祭祀天地,就必須擁有遠方的奇珍異寶,否則天地就會怪罪下來。桓公這才善罷甘休。

管仲年邁病重,齊桓公問他:“眾大臣中,誰有能力接替您的職位?”管仲說:“沒有誰比您更加了解自己的手下!”齊桓公說:“你說易牙怎么樣?”管仲說:“易牙為了討好國君,不惜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不符合人之常情,不能勝任!”齊桓公問:“那開方呢?他怎么樣?”管仲說:“開方為了迎合國君,背叛自己的親人,這種人很難接近,人們不會服從他!”齊桓公接著問:“豎刁怎么樣?”管仲說:“豎刁為了迎合國君,閹割自己的身體,更是不在情理之中,這種人難以親信。”管仲去世后,齊桓公就把管仲的告誡忘得干干凈凈,不但重用了這3個人,還讓他們包攬了齊國的所有大權。后來齊桓公生病了,在易牙和豎刁等人的挑唆下,他的五個兒子拉幫結派爭做太子。

齊桓公去世后,幾個公子相互攻擊。宮中一片混亂,誰也不敢來裝殮桓公的尸體。桓公的尸體一直在床上放了67天,腐爛不堪,上面的蛆蟲都爬到了門外。后來,公子無詭在易牙和豎刁的全力幫助下,登上君位。無詭繼位后,才收殮父親的尸體,告示天下,并舉行了簡單的葬禮。齊桓公去世后,齊國的霸權衰落。

崔杼、慶封之亂

齊頃公死后,兒子姜環繼位,也就是齊靈公。齊靈公的夫人生下公子姜光;妃子仲姬生下公子姜牙,公子姜牙由另一個妃子戎姬撫養。

公子光被立為太子后,由高厚輔佐。這時,戎姬依仗自己深受齊靈公寵愛,就提出要立公子牙為太子。仲姬認為這樣不太合適,可是靈公已經下定決心,就把公子光發配到遙遠的東部邊疆地,之后公子牙被立為太子,仍讓高厚輔佐。

后來,齊靈公病了,大臣崔杼就把太子光接回來,擁立他為國君,太子光就是齊莊公。太子光回到國都,先殺了曾主張廢他太子之位的戎姬。接著又殺死了太子牙。后來,崔杼又殺了輔佐太子牙的高厚。晉國乘齊國發生內亂之機,出兵討伐,大軍到了高唐。

崔杼的妻子曾經是棠公的妻子,長得十分漂亮。棠公死后,崔杼就娶了她。后來,齊莊公和她私通。齊莊公不但明目張膽地到崔家,還把崔杼的帽子偷偷地拿去送人。崔杼敢怒不敢言,就想趁著晉、齊兩軍交戰的時候,和晉國合謀,偷襲齊國,但始終沒有找到機會。齊莊公曾經用鞭子毒打過宦官賈舉,打完后又讓他侍奉自己。賈舉因此懷恨在心,表面上恭恭敬敬,暗地里卻在尋找機會報仇。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莒君來朝見齊莊公,齊莊公設宴款待他,讓崔杼來陪客人。崔杼假裝生病,沒來赴宴。事后,齊莊公親自登門,探望崔杼的病情,實際上是想借機見見崔杼的妻子。莊公看望了崔杼后,便去追嬉崔杼妻子。崔杼的妻子跑進內室,與崔杼關上屋門。齊莊公進不去,就倚靠在門柱上哼起歌來。崔杼的屬官賈舉把齊莊公的隨從攔在大門外,緊閉大門,隨后,率領家丁仆人們拿著兵器家伙朝著齊莊公蜂擁而上。齊莊公嚇得四處逃竄,他爬到高臺上,對著下面的人說“: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別動刀槍,我請求和解。”眾人們都不答應。莊公又說:“我跟你們簽訂盟約還不行嗎?”眾人還是不答應。莊公又說:“那我只好到祖廟里自殺了!”眾人還是不允許。家丁們說:“你的手下崔杼生病,不能前來聽從你的命令。我們是崔杼的家人,只知道奉命捉拿淫賊,別人的命令我們一概不聽!”齊莊公心知不妙,想翻墻逃跑。誰知剛爬上墻,就被下面的人用箭射中了大腿。齊莊公重重地摔在地上,被崔杼的家兵們殺死了。

當時,有個叫晏嬰的大臣就站在崔杼家的大門外,慨嘆說“:唉!你說國君要是為了國家的江山社稷而死,那么臣子也應該跟著一起死;國君為了國家而四處流亡,那么臣子也應該跟著一起流亡;可國君要是為了一些不能見人的私事或者死或者逃亡,除了他的死黨,誰還愿意跟著去送死呢?”大門打開后,晏嬰走進去,伏在齊莊公的尸體上痛哭起來。后來他又慢慢站起身,使勁地跺了三下腳,然后走出崔家。有人走到崔杼的跟前,小聲說:“把他也除掉算了!”崔杼搖搖頭說:“晏嬰是個很有名望的人,殺了他就會失掉民心。”

后來,崔杼又立齊莊公同父異母的弟弟杵臼為君。杵臼就是齊景公。齊景公登上王位后,任命崔杼為右丞相,任命慶封為左丞相。兩位丞相就位后,怕國內的大臣不服,就警告說:“凡是不與崔氏和慶氏合作的人,一律處死!”晏嬰不肯合作,仰天長嘆道:“我晏嬰立誓效忠于英明的君主和對國家有利的人,這個愿望恐怕今生都難以實現了!”慶封聽后建議殺了他。崔杼則說:“如此俠肝義膽的忠臣,還是放了吧!”晏嬰又免于一死。

齊國太史記載國家的變故,這樣寫道:“崔杼殺了國君齊莊公。”崔杼很生氣,就殺了太史。太史的弟弟還是接著這樣寫,崔杼又把他殺了。太史的小弟弟繼續這樣寫,崔杼無奈,只好放了他。

崔杼的長子崔成和次子崔強是一母所生。崔成的母親去世后,繼母東郭女又生了崔明。東郭女讓她和前夫所生的兒子無咎和自己的弟弟東郭偃去輔佐崔氏。后來崔成犯了罪,無咎和東郭偃借手中的權力,狠狠地懲治了崔成,然后立崔明為太子。崔成請求回崔邑的老家養老,崔杼答應了他。可是無咎和東郭偃一致反對,說:“崔邑是祖先起家的地方,不能讓他去那里!”崔成、崔強兩兄弟十分憤怒,就找慶封來告狀。慶封本來和崔杼就明合暗不合,恨不得崔杼家敗人亡。于是就唆使崔成和崔強殺了無咎和東郭偃。崔杼知道后,非常憤怒,就讓宦官駕車,氣勢洶洶地來找慶封算賬。慶封狡辯說“:崔成和崔強真是太不像話了,來央求我替你殺了無咎和東郭偃。你現在又來找我,弄得我兩頭不是人!”崔杼無言以對,只好作罷。可是慶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到處尋找和崔杼結仇的人,暗中指使這些人去攻擊崔家,殺了崔成和崔強,幾乎滅掉了崔氏所有的人。崔杼的妻子東郭女傷心欲絕,自殺而死。崔杼看家破人亡,無家可歸,自知慶封也不會放過自己,含恨自殺。

把崔杼一家斬盡殺絕后,慶封做了相國。他獨攬大權,日益專橫跋扈。他整天四處游山玩水,吃喝享樂,不理政事。為了應付差事,慶封讓兒子慶舍替他管理政務。時間長了,父子之間就有了隔閡。這時有人談論說“:看來齊國就要大亂了!”果然時間不長,田氏、鮑氏、高氏、欒氏四家聯合起來攻擊慶封。慶舍派甲兵保護慶封的宮室,田氏、鮑氏、高氏、欒氏又前來圍攻,打下了慶封的宮邸。慶封回來,進不了家,就逃往魯國。齊人紛紛譴責魯國,不應該收留慶封。慶封無奈,又逃往吳國。吳國分給慶封一塊地方,并把慶封的宗族后代遷過來居住。此時的慶封比在齊國的時候還富有。

后來,齊國人遷葬了齊莊公。齊人為了祭奠齊莊公的亡靈,又把崔杼的尸體挖了出來,擺在大街上,供人們嘲笑取樂。

田氏代齊

春秋之初,陳國發生了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投奔齊國。齊桓公任命他為工正,掌管百工和官營手工業。陳完又稱田完,是田成子田常的祖先。從那時起,田氏開始在齊國扎根,并得到齊國幾代國君的寵信。

齊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天上有彗星出現。于是,齊景公坐在柏寢臺上,唉聲嘆氣地說:“唉!宮殿再富麗堂皇,也是身外之物,有誰能夠長久享用它呢?”大臣們見君王很郁悶,就都假惺惺地陪著掉眼淚。晏子在旁邊見狀,忍不住笑出聲來。景公很生氣地看著晏子,晏子解釋說:“我沒笑您,我是笑這些大臣們,他們可真會奉承您!”齊景公稍稍消了點氣,問晏子:“彗星在齊國的地域上空出現,可不是什么好兆頭啊!我正在為這件事情發愁呢!你還有心笑!”晏子說“:您是君王,住在深宮豪宅中,不去體察民情,只知道加重賦稅。這樣下去,比這還可怕的現象都會發生,彗星算得了什么?”齊景公說“:你說我要是虔誠地祈禱,能不能免去災禍呢?”晏子說:“要是祈禱能夠召來神靈,那一定也能將神靈趕走。數以萬計的百姓心存怨恨,你一個人祈禱,怎能抵得過他們的詛咒呢?”當時的齊景公十分奢侈,各種珍奇異寶應有盡有。百姓的賦稅繁重,刑法也十分苛刻。晏子這樣勸誡他,是想讓他勤儉持政。

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齊景公與魯定公舉行友好會盟。隨從梨勸齊景公說:“孔丘精通禮法,就是太膽小。您可以借此機會,讓萊人演奏樂曲,趁機抓住魯君,逼他滿足我們的要求。”齊景公怕孔丘受到魯國的重用,魯國因此稱霸于天下,采納了這個建議。可是后來,萊人演奏樂曲的時候,還沒等齊景公的人動手,孔丘就命人把萊人殺掉了,還用禮法狠狠地教訓了齊景公。齊景公很慚愧,就歸還了從前侵占魯國的土地,以此表示道歉。這一年,忠臣晏嬰去世。

齊景公五十五年(公元前493年),晉國的范氏和中行氏發動叛亂,急缺糧草,就來向齊國求救。此時的田乞也準備在齊國叛亂,為了能聯合各國的叛逆臣子,增加自身的力量,田乞就前來對齊景公說:“范氏和中行氏曾經對齊國有恩,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啊!”齊景公就派田乞前去救援,還帶上許多糧草。

齊景公年老時,特別忌諱別人說繼承人的事。他想讓寵妾芮姬的兒子姜荼當太子,可芮姬出身貧賤,姜荼品行不端。所以齊景公雖有想法,始終無法說出口。大臣們一問起此事,齊景公就不耐煩地說“:管這么多的事干什么?你們盡情地去享樂吧!國家還愁沒有君主嗎?”這年秋天,齊景公病了,他把別的兒子都趕出都城,立最小的兒子姜荼為太子,讓重臣國惠子、高昭子輔佐。姜荼就是晏孺子。齊景公死后,還沒等下葬,眾位公子都因為怕被殺害,紛紛逃亡到其他國家去了。

晏孺子繼位后,田乞表面上十分敬重齊國的重臣高氏和國氏。上朝的時候,田乞為他們駕車,趁機說:“你們得到國君的重用,大夫們都感覺處境危險,正要陰謀叛亂呢!”然后回頭又對大夫們說:“高昭子太可怕了,打算除掉我們,趁他還沒動手,我們應先下手為強。”眾大夫聽信了田乞的話,就和他一起謀劃叛亂,同時帶領士兵闖入宮中。高昭子得知消息后,就和國惠子聯合起來,派兵營救晏孺子,結果被打敗了。

后來,田乞又派人去魯國,召回逃亡的齊國公子姜陽生,把他藏匿在自己的家中。田乞向大夫們請求說:“我想為兒子田常的母親舉行一個菲薄的祭禮,希望各位能夠賞光,來舍下小坐,共飲幾杯。”宴席上,田乞把早已裝著姜陽生的袋子,放在座位的中央,然后解開袋口,對著大家說:“這才是齊國真正的君主!”眾人面面相覷,愣了一會兒后,都很識相,紛紛跪倒拜見。田乞想讓大夫們和他一起盟誓,立姜陽生為國君。他看著鮑牧喝得醉醺醺的樣子,對眾人說:“我和鮑牧早就商量過,都想立陽生為國君。” 此時鮑牧倒還有點清醒,結結巴巴地說:“你忘了景公說過的話了?”大夫們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點后悔。這時,姜陽生連忙上前叩頭說:“你們覺得我行就立我,不行就算了,別難為大家!”其實,鮑牧剛說完前面的話,就已經后悔了。他怕給自己惹來麻煩,連忙改口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有什么行不行的?”眾人就一起盟誓,擁立姜陽生為太子。姜陽生就是齊悼公。齊悼公進入宮中后,命人把晏孺子遷往駘城。隨后,又派人將他殺死在帳幕中,還驅逐了晏孺子的母親芮姬。

后來,吳國和魯國攻打齊國,和齊悼公有仇的鮑子趁著戰亂,殺了悼公。齊國人擁立悼公的兒子姜壬為國君,姜壬就是齊簡公。

齊簡公和父親陽生在魯國逃難時,監止一直跟隨在身邊。齊簡公繼位后,就讓監止主持國政。田成子擔心監止對自己不利,每次上朝都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后來,田鞅看出點苗頭,就對齊簡公說:“君王,田常子和監止不能并用,您認真考慮一下,必須在他倆之間作出選擇!”齊簡公不予理會。后來,田逆殺了人,恰好被處理政務的監止撞見。監止令人逮捕了田逆,并關進監獄。田氏家族十分和睦,家族的人就一起想辦法救田逆。于是田逆便裝作有病,讓家人前來探視。家人拿來酒菜,把獄卒灌醉后殺了,田逆借機逃跑了。監止知道后,來到田家,和他們盟誓和解。

田豹曾經給監止做過家臣,很受監止器重。監止對田豹說:“我想把田氏的其他人都趕走,讓你當族長,怎么樣?”田豹說:“我是田氏的遠房子孫,沒有資格當族長。何況,違背你的只是田氏家族中的幾個人,何必都給趕走呢?”田豹把這些話告訴了家族中的人。田逆說:“國君寵愛監止,我們要是不治他,他就會害我們!”田逆設法進入宮中居住,伺機殺監止。

簡公四年(公元前481年)夏,田成子和兄弟們乘坐馬車,來到宮中。監止出來迎接,結果兄弟幾個走進去后,便關上了宮門。宦官發覺情況不對,便拿起武器抵抗,田逆殺死了宮中宦官。此時的齊簡公正在和妃子們飲酒作樂,田成子將他們通通趕到寢宮。齊簡公剛想拿起兵器攻擊田成子。太史子余制止說:“不能那樣做,他們是來為你除害的!”田成子聽了這話,就邁步走出宮外,住進了兵器庫。聽說齊簡公還在發怒,田成子準備逃走,說:“哪里還沒有國君?”田逆抽出寶劍,阻止他說“:遲疑,是成功的大敵。你難道不是田家的子孫嗎?你敢不顧全家逃走,我要是不殺你,我就對不起祖宗!”田成子只好留下來。

監止離開宮室回家,召集軍隊家兵來攻打宮中大大小小的門,結果哪個也沒攻進去,只好往后退。田氏族人緊追不舍,最后殺死了監止。后來,田常抓住了逃到徐州的齊簡公。齊簡公十分后悔,說:“當初我要是聽了田鞅的話,就不至于落到這個下場了!”田常殺了齊簡公,又擁立簡公的弟弟姜驁。姜驁就是齊平公。

齊平公繼位后,由田常輔佐。事實上田常已經包攬了國家大權,還分割大片的土地給田氏作封地。齊平公去世后,他的兒子宣公繼位。齊宣公當政51年后,兒子康公繼位。

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常的曾孫田和成為諸侯,他把齊康公放逐到海濱。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去世,田和自立為國君,姜氏齊國的歷史就此結束。

田氏取代姜氏的政權后,仍然保留“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电白县| 肇庆市| 两当县| 邵东县| 无棣县| 通辽市| 宝丰县| 颍上县| 宁城县| 孝昌县| 绩溪县| 靖远县| 安吉县| 元谋县| 沧源| 龙游县| 北流市| 黎平县| 时尚| 社会| 剑川县| 兴业县| 龙井市| 武平县| 永定县| 都兰县| 建平县| 黔江区| 鹤岗市| 南投县| 永州市| 普陀区| 乐业县| 南溪县| 大厂| 肇庆市| 柘荣县| 上犹县| 云浮市|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