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 張榮華
- 1331字
- 2019-01-03 12:58:05
流 星
太陽系擁有行星、衛星、小行星、人造衛星以及空間站,可真是個熱鬧的地方。再者,還有前面剛剛提到的那些彗星,它們帶有非常細小的微粒。雖然這些微粒只相當于沙粒大小,但是它們能在夜空中產生出最壯觀的景象。如果這些微粒碰巧飛來跟地球的大氣層來個短兵相接,就會燃燒殆盡,結果我們會看到它們燃燒留下的遺跡在天空中像彩帶一樣劃過。這種現象被稱為流星。
很多人想必都曾經在看到一顆流星后許下了一個愿望,因為他們相信流星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天文現象。事實上,這些細小的微粒每時每刻都在撞擊著地球的大氣層。太空中有很多這種物質飛馳而過,因此如果我們凝望一下清澈的夜空,不論時間長短,都會有所收獲——可以看到流星。
這些細小的微粒在太空中飛舞的時候被稱為流星體。它們撞擊到地球大氣的外層,然后轉變成流星,速度高達74千米/秒。我們所看到的流星軌跡位于我們頭頂上方80~160千米之間,持續時間通常不到1秒。
那么,我們每天晚上可以看到多少顆流星?在清澈的夜空并且較低的地平線以上,平均數字是每小時5顆。前面說過每時每刻都有很多微小的顆粒撞擊大氣層,實際上每天高達1億顆,但它們絕大部分都太小,不能變成看得見的流星。當然,也有很多是在白天發生的,那時候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看到它們的。
一些這樣的流星痕跡是由微粒引起的,這些微粒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飛舞,有的飛到地球上來,“嘭”的一聲響,一顆流星誕生了。我們給這些東西取名叫做偶現流星,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它們什么時候在哪里出現。但是,也有一些成群結隊的微粒,它們在太空圍繞太陽公轉,每年都要定期光顧我們,我們能夠預測它們,它們被稱為流星雨。
在流星雨發生期間,我們看到流星的數量每小時都在大量增加。這些流星雨看上去好像是出自天空中同一個地點,這一地點被稱為輻射點。簡單地說,每一群流星雨的名稱都取自于它的輻射點所處的星座名稱。例如,4月份天琴座有一個輻射點,那么這群流星雨就被稱為天琴座流星雨。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知道流星雨什么時候出現,以及它們將在什么地方出現,那么就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
說到流星雨,我們自然會聯想到彗星。這是因為,隨著彗星從太空飛過,它們會遺留下一些殘骸繞太陽公轉,這些殘骸就是流星體。當地球公轉到這些殘骸中間時就會產生流星雨。我們需要動用觀測人員在不同的地點觀測,并使用雷達計算出這些流星的軌道,以防止它們撞擊地球。結果就是,因為這些流星的運行軌道與周期彗星相似,所以有力地證明了流星體是在這類彗星的衰變過程中產生的。
歷史上最強有力的證據來自于1966年11月17日的獅子座流星雨(來自獅子座),在高峰期的時候,每分鐘有2 000多顆流星出現。這個流星群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有關,這顆彗星每33年繞太陽公轉一周。最近一次它飛越地球是在1998年2月,當時只有使用雙目鏡才勉強看得見。在它那里,流星體都被串成一串,擠在緊貼著彗星軌道的一角,這就是為什么它每33年才綻放一次。獅子座流星雨在1999年11月復歸的那一次,人們都懷著極大的興趣進行觀測。有記錄顯示,當時的流星暴高達每小時5 000顆。在接下來的年份,人們看到數量更多的獅子座流星雨,但是還沒有哪一次能接近1966年的水平。的確,蝕刻畫上顯示的景象是歷史上早期流星雨的壯觀景象。

1833年的獅子座流星暴把一個觀測者嚇得直喊:“世界著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