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找朋友也暗藏法則
- 懂的人都不說的社交心理學(書立方·心享悅讀)
- 趙翔編著
- 1926字
- 2016-06-12 15:14:42
常常聽一些青少年朋友說:“愛是沒有原因的,喜歡就喜歡了,很自然。”也聽有人說:“兩人相遇是緣分。”雖然并不是一切事物都能找出原因,但在人際交往的世界里,各種法則也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神秘莫測。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經典實驗:研究者把美國某所大學剛入學的新生招募過來,詳細搜集了每位同學的智力、人格等方面的信息。之后,這些參與者被隨機安排成男女一組,去參加一個大型盲目派對。所謂盲目派對,指的是從未晤面的男女經第三者安排而成的約會。研究者們在派對當晚及隨后跟蹤期間,都要求參與者評價各自的約會對象,并告訴研究者自己還想不想再次見到對方。結果可想而知: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更喜歡那些養眼球的伴兒;相貌比高智商、優秀人品都要重要。所以說,只有那些俊男配靚女的小組才愿意進一步發展。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可看看這個實驗吧,哪個參與者不是在看相貌呢?我們總說不能光看別人的外表美,更要看別人的心靈美。甚至小時候多少都還聽說過:蘑菇的樣子越好看,毒性越大。可是,為什么在心理實驗的照妖鏡下,每個人的社交傾向卻現出了原形?
說來,也怪不得這些大學生,相貌的確是社交的第一大法則。我們認識一件事物不總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嗎?就像哲人說的:“外表的美麗比任何介紹信都更有效。”是啊,看看那些男男女女吧,誰不是在街上看到帥哥美女就放慢腳步,屏住呼吸,巴不得多看幾眼。就算年紀大了,也對俊男靚女更加偏愛。
可見,愛總是有條件的,恨也同樣如此。因此,不要說你無條件地愛一個人或恨一個人,你這么說,很可能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中。
這么一說,不少人要愁懷了。沒有張柏芝的面龐、莫文蔚的身材,是不是就沒有男性搭理了?男人恐怕就更痛苦了,一邊是施瓦辛格那樣的大硬漢,一邊是張睿家那樣的清新小美男,自己在女性眼中難道是史萊克嗎?可惜,無論我們有多愁,在我們的社交中都存在一種的刻板印象:人們認為身體有魅力的人在其他方面也很優秀。這種看法顯然是以點概面,但也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總被外表有魅力的人吸引。
不過,論到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或職業生涯方面,外表的魅力就沒有那么大的作用。我們總不會因為誰長得帥,就認為他會成就一番大事業吧。反而常說某人“繡花枕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來,在事業上做個成功者,還真是相貌平平者的福音啊。
當然,美貌只是交際中的一個方面,與再好看的人時間待久了,還是會審美疲勞。兩個人在一起交往,更重要的還要看性格方面。雖然我們不太清楚何謂“心靈美”,但我們總會與我們覺得心靈美的人在一起相處。這就是俗話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當你和類似的人在一起時,你能獲得一種證實的感覺。
假如你是一個足球迷,當你跟一個不愛足球的人在一起時,你會覺得你們倆格格不入、談不起來;而當你和一個同好者在一起時,侃侃而談間,你會覺得自己所珍愛的東西被認可了。比起和那些愛好不同的人在一起頂嘴、爭論,還不如找個志趣相投的人,起碼可以少產生些矛盾。這就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想讓別人和自己做朋友,必須讓別人覺得你們在某方面有著共同興趣。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要怎么才能做到與別人有共同點呢?一些商談經驗豐富的人士會告訴你這么一個經驗。他們一般在進行一樁大買賣之前,必須進行大約兩天的項目說明,同時還要給對方提供一些文件。而他們在這兩天中,如果能讓客戶親手將相關文件打開,那就說明商談成功了一半。
我們從這里應該發現一點:朋友也好,伙伴也好,有時候并不是因為你們有什么共性所以在一起,這些共性完全可以由你來創造。商談中只不過是讓客戶親手翻開文件,卻在潛意識里讓這位客戶覺得他與商談者在合作——這不就是共性了嗎?如果你打算與一個人合作或者成為朋友,你完全可以使用這種技巧,巧妙地讓對方在無形中卷入你的計劃之中。
網上風靡一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也證實了這個人際法則。它指的是作為人質的被害者,對于綁架自己的匪徒產生了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匪徒的一種難解情結。其實,在這種情境下的人質,不也是把自己認作匪徒的伙伴嗎?這種心理錯覺提示每個人,在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暗暗地“綁架”別人,比如請求幫你修改一下文章,向別人請教一件事情的見解,等等。在這樣一來二去之中,對方已被你悄悄植入朋友意識了。
雖然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樣貌,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社交。天生麗質的灰姑娘一個秋波把王子電到,這樣固然很美好;但對于我們大多數姿色平平的人來說,巧妙運用人際法則,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小TIP
我們更喜歡與好看的人交往,因為我們總覺得樣子好其他也好。不過,交際還暗藏著第二法則,那就是我們喜歡的人都是和我們相似的。要知道,相似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創造。利用合作錯覺,你可以輕松控制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