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南說北話教育
- 何成江
- 1836字
- 2019-01-01 06:28:49
別樣的風景
2013年12月20日,應宜興掛職校長之約,我們參觀了“航空母艦”式的超級學校——宜興外國語學校及其下屬集團分校小學部的萬石實驗小學、新莊實驗小學和廣匯實驗小學三所村級學校。如果用敘事的方式去寫覺得太平直,分段分點的短評方式也許更能表達我的觸動。
宜興外國語學校
“參與式教學”:鮮活而接地氣,真實而平樸。一節生殖教育課讓幾十位學生、讓在場的一百多位老師對生命產生的敬畏,勝過我們對青春期孩子們三年空洞的理論說教。教育的被動源于我們對教育設計的粗糙和簡陋,而這些我們卻沒有深刻地反思。
午休:午休僅僅一個多小時,4000多人的校本部,居然悄然無息,十來個在教室門前辦板報的學生也是躡手躡腳。安靜好像是一種習慣,沒有人聲喧嘩的校園,連鳥的叫聲都格外好聽。
青春走廊:關于青春期性教育,許多學校退避三舍,在這里卻做成一個長長的、望不到頭的長廊。把性的內容給孩子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性在這里成了科學,青春期因了解和懂得變得淡定和從容。原來,管束和圍堵讓孩子們如此叛逆和抗拒,浸潤和引導使得成長如此健康和自然。
開心農場:校園內很大的菜園子,由一個園藝師管護,由許多班級承包耕種,春夏秋冬生機盎然,食堂蔬菜學校自給。在這里孩子們品嘗勞作的艱辛和收獲的愉悅。勞動也是教育!
希望果園:嫁接栽種、施肥澆灌、呵護生命成了學生的習慣,陪伴成長是樹木無聲的承諾。看花開花落,葉黃葉綠,孩子們與自然同呼吸、共和諧,有愛的世界才有色彩。
宜興萬石實驗小學
一所學校,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以地域文化為參照,從中找到立足點和生長點,它所綻放的色彩一定迷人。
宜興市萬石實驗小學,坐落在華東最大的石材市場萬石鎮,“萬石”的區域優勢和地域文化便是萬石實驗小學發展的文化基點,依托地域資源,追溯與石相關的文化淵源,汲取與石相關的文化營養,在品石與育人之間發掘內在關聯,構想“實小萬石,以石化人”的文化愿景,架構富有石之氣息的校本課程,建設富有石之秉性的學校文化,精心營建屬于自己的文化家園,讓這里的孩子在石的“磊落”間經營他們的童年,提升他們的行為品質,奠基他們的人生幸福。
穿梭在“快樂石間”主題閱讀園、“步履堅實”校史陳列園、悟石園以及石娃苑等場所,覺得萬石實驗小學在石文化方面所做的文章涉及了方方面面,植根石文化演繹出“石頭彩繪”“山石盆景制作”“篆刻”“石拓版畫”“石刻”“石文化攝影”等石文化特色活動項目,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特色文化。特別是在悟石園,看到有關石的磊落、樸素、清白、淡泊的品性,感悟頗深。
宜興新莊實驗小學
人文氣墨香韻的宜興新莊小學。大氣磅礴的校訓石、惟妙惟肖的塑沙雕群、妙筆生花的書法長廊、端莊厚重的碑林、別具一格的青磚習字臺……新莊小學“精心構建墨香校園,打造書法教育特色”的辦學總體思路赫然眼前。行走在曲盡通幽之處,欣賞一幅幅歷代經典碑刻,品味知名書法家作品,駐足臨摹石桌前揮毫潑墨,觀摩行云流水的書法課,你才能真正體悟到整個校園充滿書香、浸潤墨韻,你才能感觸到新莊小學“文化發展學校”的理念,如何實現“一個良好的習慣+讀好書、寫好字、健好體”的培養目標,和“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理念。
如何彰顯書法教育特色,圍繞墨香文化和學生良好品格關系的實踐研究,宜興新莊小學在短短的三年時間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把小學校辦成了大教育。
廣匯實驗小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學校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書。”古人亦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為打造“書香校園”,廣匯實驗小學用閱讀引領成長,旨在讓書香飄溢校園,讓師生親近書籍,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與博覽同行,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從而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走進廣匯實驗小學感受典雅的學習環境,連廊處處可見讀書吧,每個班級專設了圖書角。每年學校還為學生添置了許多圖書,并在每一屆讀書節作為特殊的禮物發放到班級,贈送給每一位學生。這一舉措為的是讓學生時時以書為伴,讓校園充盈著詩意和書香。
廣匯實驗小學創辦近四年的時間,依托國家級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域優勢,在地域特征中開啟了科技教育的精彩初航。學校著眼于教師全員參與、學生和諧發展、學校整體運作的視角,作整體融合,讓全體師生漫步科苑,感受文化、怡情勵志、體驗成功。以競賽促提升,積極承辦各級科技競賽,引領著學生走向科學、走近科學、走進科學,讓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潛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廣匯實驗小學科技教育在和融承聚中走向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