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9章 獸部(3)

至俱言其入足厥陰者。緣心包絡主血。與肝相表里。肝固藏血之臟也。由肺陰之下降。而主血者不病。入心生血。則火息風平。而金媾于木。即藏血者亦不病矣。抑血病有順逆。而此無不治者。由能和膻中之氣化以歸命門。又達真陽之化醇以歸血海。舉生血和血之功。皆其從金生水以為還元之助。即從陰益陽以為化生之地耳。(阿膠由益陰而陽得化。故益氣不同于參 。仁齋謂其疏利積熱。誠窺其所始也。至于粘滯。乃其質如是耳。非性味也。)至其除風。本于益肝之陰氣。而金能媾以平之。非概治天表之風。其化痰。本于陰氣之潤下。能逐炎上之火所化者。非概治濕滯之痰。其治喘。但治炎上之火屬于陰氣不守者。非概治風寒外束。及濕滯上壅之喘。其治血痢。止如傷暑熱痢之血。非概治濕盛化熱之痢。其治四肢酸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淫所傷之痛。即治吐衄。亦止奏功于虛損。若暴熱為患。或外感郁抑。及怒氣初盛者。俱弗混 陳阿膠光如 漆。色滯油綠。折之即斷。不作臭氣。夏月亦不甚濕軟者。為真。調經(jīng)丸藥中用。宜入醋重湯燉化。和藥。 胃弱作嘔者。弗烊化服。打碎同蛤粉蒲黃牡蠣粉炒。隨宜。

骨氣味辛。微熱而平。(其肉酸) 主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追風健骨。并止驚癇。療溫瘧。 方書治中風虛勞痹痿。鶴膝風譫妄。腰痛香港腳。 風所以從虎者。

風木也。虎金也。木受金制。焉得不從。(宗 ) 西方金獸。而反司東方甲膽乙木。此所謂制則化也。無制則亢。亢則害矣。(之頤) 凡辟邪疰。治驚癇溫瘧瘡疽頭風。當用頭骨。

手足諸風。用脛骨。腰背諸風。用脊骨。(瀕湖) 虎之強悍。賴于脛。雖死而 立不仆。

故治腳脛無力用之。(石山) 同牛膝木瓜地黃山藥山萸黃柏枸杞麥冬五味。治腰膝無力。

筋骨疼痛。或痿弱不能步履。 同萆 獨活防己蒼術牛膝首烏薏仁木瓜刺蒺藜。治風寒濕邪著于經(jīng)絡。以致偏痹不仁。 同當歸白芍甘草續(xù)斷牛膝白膠麥冬地黃。治遍身骨節(jié)痛。 治白虎風痛走注。兩膝熱腫。用虎脛骨酥涂炙黃。黑附子炮裂去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

溫酒下。日再。 歷節(jié)痛風。用虎脛骨酒炙三兩。沒藥七錢。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日三服。 筋骨急痛。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覆臥少時。汗出為效。切忌熱食損齒。

小兒不可與食。恐齒不生。 肝腎氣血不足。足膝酸痛。步履不隨。虎脛骨一兩。醋炙沒藥乳香另研各五錢。附子炮去皮尖二兩。蓯蓉(洗凈)川牛膝木瓜天麻各一兩半。余為末。將木瓜蓯蓉搗如膏。加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休息痢經(jīng)年不愈。

虎骨炙黃焦。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取效。 閱上方治。不盡屬風。當益明于金木相媾之義。

經(jīng)云。至陽盛則地氣不足。惟虎骨能奏厥功。蓋金媾于木則風升之陽際于天表者。陽中有陰。

此正 虎司風木。厥肖惟寅。其氣特鐘肅殺。得金之專。而風木并從之以化。取其骨。

味辛散通行。治諸風證。宗 謂木受金制。之頤謂木從金化。夫制者金猶為木用。化則木俱從金用。是以風之太過不及。投此咸宜。蓋靜木之風者。必藉于金。非漫取其相制也。人身如肝木從陰而達陽于天。不有肺金從陽而致陰于地。何以裕肝之陰。令其右旋。俾返于所始。

而升降不息乎。經(jīng)曰。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此可以悟金木相媾之義矣。(中風危篤之證。只因升降息耳。此義最為吃緊。前人俱未及發(fā)。)虎骨之功。似乎專在氣分。而就氣分。即有為益血之主者。以從肺而媾于肝。肝固血臟也。方書如中風虛勞攣痹香港腳腰痛之用。此皆以療筋為治。夫筋固肝所主。而于益血之義尤切。血正所以養(yǎng)筋也。至于行痹有風毒風虛之異。

一皆以虎骨主之者。緣人身風木之初氣。稟于陰中之陽。有升即應有降。而陰卻御陽以為升降。如風毒之走注。固由陰微不能為陽之化。而風虛之走注。亦以陰微不能為陽之使也。惟虎骨有能為陽之化且使者。此木從金化之實際也。即彼不病于風。若腰痛著痹痿證。非亦如風毒之治。暢陰以和陽乎。即彼主療香港腳。非又如風虛之類藉之育陰。而更助氣以達陽乎。

總之。肝司地氣之升。肺司天氣之降。由升而得降以運育于地者。肺為肝之用也。由降而得升以還暢于天者。肝又為肺之用也。肺為肝之用。故陽和于陰以化血。肝為肺之用。故血和于氣以化精。正內經(jīng)所云。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如不思風木為元氣出地之始。不悉其履端于始者。乃能升降相因以妙于生化。而漫然止謂其治風。不幾同于說夢乎。

凡虎身數(shù)物。俱用雄虎者良。虎頭及脛骨。色黃白者佳。前掌腕中骨。形圓扁似用狗肉。包裹一夜。投所嗜以回其靈。諸骨并捶碎去髓。涂上酥。或酒或醋。柳灰火炙黃脆。研如飛塵。否則粘著腸間為癥積。

睛凡虎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獵人候而射之。弩箭才及。目光即墮入地。記其處。

掘下尺余。方得狀如白石子琥珀。此其精魄淪入地下者。 主治癲疾瘧病。鎮(zhèn)心安神。療小兒驚癇啼悸客忤疳氣。

附方 虎睛丸。治癇疾發(fā)作。涎潮搐搦。時作譫語。虎睛一對。微炒。犀角屑大黃遠志肉各一兩。梔子仁半兩。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溫酒服二十丸。 地龍散。通治小兒諸癇。

發(fā)遏無時。干地龍半兩。焙虎睛一對。炙人參二錢半。金銀箔三十片。天竺黃朱砂代赭石煨醋淬鐵粉各二錢半。雄黃一錢半。輕粉半錢。為末。每服半錢。紫蘇湯調。不拘時服。

虎睛治癇。屬于肝心二臟者居多。此正木從金化之義。又雖專于氣分。而即有為益 多偽作。須自獲者乃真。入藥。酒浸炙干用。

肚治反胃吐食。取生者弗洗。存滓穢。新瓦固 存性。入平胃散末一兩。和勻。每白湯服三錢。神效。(瀕湖)

犀角

犀似牛。舌上有刺。好食棘刺。出西番南番滇南交州諸處。有山犀(居山林。易得。)水犀(出入水中。最難得。并有二角。鼻角長而額角短。)兕犀(亦作 。即沙犀。止有一角在頂。為獨角犀。其紋理細膩。斑白分明。作器用佳。不堪入藥。)三種。又有毛犀似之。

(即旄牛)味苦酸咸。性甚走散。氣寒。可升可降。陽中之陰也。入足陽明兼入手少陰經(jīng)。(升麻為之使。惡烏頭烏喙。) 清胃解毒。瀉肝涼心。治百毒。辟中惡氣毒。解瘟疫寒熱諸毒瓦斯。

鎮(zhèn)心神。療時疾熱如火。煩毒入心。狂言妄語。主風毒攻心 熱悶。中風失音。治吐血衄血。傷寒蓄血。(上焦蓄血用犀角地黃湯)及發(fā)狂斑黃。療小兒風熱驚癇。并瘡疹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亦化瘡腫癰疽膿血。 方書治卒中暴厥。與中蠱毒。咳嗽諸見血證。痰飲消癉。耳鼻唇舌面病。螈 攣痙。行痹痛痹。頭痛眩暈。淋及溲血。滯下香港腳。 犀屬南方獸。似得火化之正令者。飲則污濁。清之也。食則毒棘。消之也。故曰犀利。(之頤) 小兒驚癇不知人。嚼舌仰目者。濃磨犀角服之。立效。 痘瘡稠密。不拘大人小兒。用新汲水。

磨生犀于澀器中。冷凍飲料濃汁。 同丹砂琥珀金箔天竺黃牛黃鉤藤鉤羚羊角真珠麝香。治大人小兒風熱驚癇。 磨汁。同生地紅花子麥冬紫草白芍鼠粘子。治痘瘡血熱。初見點紅艷壯熱。

躁渴狂語。多服可保無虞。 磨汁。同郁金童便生地麥冬甘草白芍蘇子丹參白藥子。治吐血衄血。 入紫雪。治大人小兒癲狂瘟疫。蠱毒邪魅。一切煩熱為病。 入抱龍丸。治小兒恍惚驚悸。痰涎壅塞。 入至寶丹。治中風不語。中惡氣絕。一切神魂恍惚狂亂等證。下利鮮血。犀角地榆銀花各一兩升麻五錢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五合。去渣溫服。此熱毒伏于心經(jīng)故也。宜加丹砂滑石末。以金銀藤花熬汁煎藥。更效。 鼻衄。犀角磨汁。生地芍藥丹皮。水煎服。熱多者加黃芩。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無熱也。不用黃芩。 溲血亦用上方。但空心服。(心系于肺。而小腸為心之腑以行水化。故二證可用一方。) 犀茹百毒食眾棘。凡毒入此獸之胃而悉化。其角屬陽。性走散。潔古謂為陽中之陰。大抵入胃而效心之用者。(觀其能涼心解熱療煩毒治譫狂可見) 夫心為陽中之太陽。

又為手少陰經(jīng)。以其火中宅水也。此味屬陽而氣寒。寒在陽中。陽至寒化。其酸苦涌泄。不同苦寒之降折。所以散氣毒者在此。所以散火結者即在此。(心原不受邪。凡受邪者。皆包絡也。包絡與胃口緊相應。惟犀角能散包絡之熱毒。故治種種血證。以包絡固主血者也。) 故又能治中風。蓋風火陽也。心為火主。風逐火焰。火散而風自平。且肝脾之系。俱連系于心。

是方書用茲味。主治中風證居多。(皆見恍惚悶亂。昏煩不語。及謇澀譫錯顛倒。舌強失音等證。)夫風屬肝所司。而子母禪受。絕無等待。且風火相煽。類屬熱毒。非屬陽中之陰如此味者。不克靜受病之主臟也。觀于治風之次。即屬治驚。其義不更顯然乎。惟血虛而有火者。最宜酌投。(是以孕婦多服則損胎氣)大約火實欲空者。宜之。火空欲實者。仍忌之耳。

痘證氣虛無大熱者。不宜用。(仲淳) 或以血虛而燥熱發(fā)者。用之禍至。(丹溪)傷寒陰證發(fā)躁。勿誤用。妊婦多服。能消胎氣。(仲淳) 文如魚子形。謂之粟紋。紋中有眼為粟眼。黑中有黃花者為正透。黃中有黑花者為倒透。花中復有花者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烏犀純黑無花者為下。(瀕湖) 未經(jīng)湯火煮制者為生犀。始可用。角尖尤勝。以紙裹置懷中一宿。則易研。(人氣粉犀)入丸散。屑之。尋常湯藥。磨汁沖服。

膽氣味苦寒。微毒。 主明目。(能去塵膜。與熊膽同功。)治疳。能殺疳蟲癆蟲。兼除臟腑一切熱結。(入肝脾二經(jīng)。肝熱則目不明。脾家郁熱則成疳積。苦寒除二經(jīng)之熱。故主諸證。) 同獺肝蘆薈干漆胡連青黛鬼臼丹砂。入滋腎藥內。治傳尸癆瘵。 內障目翳。用象膽半兩。鯉魚膽七枚。熊膽一分。牛膽半兩。麝香一分。石決明一兩。為末。糊丸綠豆大。

每茶下十丸。日二。

膽極苦寒。凡疳證脾弱者。目病血虛者。不宜多服。(仲淳) 其干者。上有青竹文斑光膩。須細識之。其味微帶甘。入藥須先搗成粉。乃和眾藥。

皮治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主金瘡不合。入膏散。為長肉合口之要藥也。(性易收斂。以鉤刺皮。其瘡旋合。)牙氣味甘寒。 主心肝風癇迷惑邪魅之疾。(宜生屑入藥)拔惡瘡毒。去漏管。(以其善蛻)長肉生肌。 同明礬黃蠟牛角 鉛花金頭蜈蚣 皮豬懸蹄。治通腸漏去管。 痘疹不收。象牙屑銅銚炒黃紅色為末。每服七八分或一錢。白水下。

熊膽

春近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埤雅) 色通明者佳。

氣味苦寒。 涼心平肝。為手少陰足厥陰陽明藥。 點眼。去翳開盲。涂惡瘡痔 。療蟲牙蛔痛。治小兒風熱驚癇。殺疳蟲。療時氣熱盛黃膽。暑月久痢。

附方 赤目障翳。每以膽少許化開。入冰片一二片。銅器點之。絕奇。或淚癢。加生姜粉些須。 腸風痔 。熊膽半兩。入片腦少許研和。豬膽汁涂之。 小兒鼻蝕。熊膽半分湯化抹之。 驚癇螈 。以竹瀝化兩豆許服之。去心中涎。甚良。 諸疳羸瘦。熊膽使君子末等分。研勻。瓷器蒸溶。蒸餅丸麻子大。每米飲下二十丸。

熊為陽獸。繆氏謂其性溫。能通行經(jīng)絡。凡諸膽皆苦寒。而熊膽之用較殊者。

或此之故。試以半粒投水。旋轉如飛。(余膽亦轉。但緩耳。) 水面有凝塵者。豁然而開。

可知此味點目去翳。與涂久痔。固不徒以苦寒清火見效。或亦秉陰中之陽。陽中之動。故能開散其氣血之為邪結者。(熊每升木引氣。或墮地自快。俗呼跌 。即莊子所謂熊經(jīng)鳥申也。

冬月蟄時不食。饑則舐其掌。觀此引氣。并蟄時亦能食氣。是熊之于氣也有殊性殊功。所謂得陰中之陽。陽中之動者當不謬。) 方書又每以治喉痹。夫喉痹本毒熱結閉。治之之故。

正與此義相合。凡清肝膽之味。而能暢肝膽之用者。則周身氣血。皆可通其經(jīng)絡。而開其結邪。明者當識之。

有痼疾者。食熊肉則終身不愈。戒之。(仲淳)〔用膽總論〕 凡膽皆極苦寒。能走肝膽二經(jīng)。瀉有余之熱。小兒疳積。多致目生翳障者。以肝脾邪熱壅滯。二臟之氣血日虛。閉塞日甚故也。用此散肝膽脾家之熱。則內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證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閉者。多因肝腎兩虛。宜滋陰養(yǎng)血清熱為急。諸膽皆不得用。

羚羊角

秦隴龍蜀山中皆有之。其角細而圓銳。長四五寸。多節(jié)。帶黃色者良。 羚羊 羊(即山羊)山驢三種相似。羚似羊而青色。毛粗角短小。 似吳羊。角長大。山驢驢身羚角。但角大而節(jié)疏慢耳。

味咸。氣寒。入厥陰肝經(jīng)甚捷。(羊火畜也。而羚羊則屬木。同氣相求也。)并入手太陰少陰經(jīng)。 主治明目益氣。起陰。安心氣。定肝魄。療驚邪魘寐。癲癇狂亂。治一切熱毒風攻注。及濕風注毒伏在骨間。中風筋攣骨痛。去惡血注下。并熱毒血氣疝氣。小兒卒熱驚搐。

婦人產(chǎn)后惡血攻心。煩悶。子癇痙疾。 羚之性靈。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惡。解諸毒。碎佛牙。而燒煙走蛇虺也。(瀕湖) 羚羊角具二十四節(jié)。內有天生木胎者。此角有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平邑县| 银川市| 新安县| 大悟县| 岗巴县| 郯城县| 肥东县| 辽阳县| 马山县| 大渡口区| 阿巴嘎旗| 伊通| 龙江县| 棋牌| 凯里市| 开阳县| 巴青县| 周口市| 宝坻区| 三台县| 东莞市| 阿荣旗| 鹤山市| 临桂县| 光山县| 五莲县| 江山市| 合肥市| 霸州市| 长武县| 崇左市| 辰溪县| 分宜县| 梁山县| 澄迈县| 舞阳县| 濮阳县| 海安县| 宝清县| 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