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婦人生須,前筆兩見,茲又得三事:宏治六年某月,應山人張本華婦崔氏,生須長三寸許(見《明孝宗實錄》)。又嘉靖癸丑,青浦<;鬼重>;<;鬼因>;ㄠ鎮(按:<;鬼重>;<;鬼因>;二字,各字書所無,不可識,此鎮名絕奇。編者按:<;鬼重>;,的別名。《本草綱目。禽部。囗》:“時珍曰:<;鬼重>;,字韻書無考,當作匈擁切。<;鬼重>;魂,流離,言其不詳也。”<;鬼因>;音未詳),有婦人忽生髭須,時縣差以事攝其夫,從壁間窺之,以為男也。夫亦無獲,攜婦以歸,邑市聚觀甚眾,明年遂有倭變(見《青浦縣志》)。又萬歷二十一年,嘉興包彥平館華亭佘塘宋氏,其鄰有婦人,須長五六寸,二十余莖,時年六十,自三十三歲始生須,拔去仍出,至五十歲而止(見《包彥平集》)。

七律限溪、西、雞、齊、啼五韻,中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丈、尺諸字,《眉廬叢話》所載夥矣。惜諸作或未盡妥帖穩成,茲又得一首,為春明詩社冠軍之作,題為《閨怨》。詩云:六曲圍屏九曲溪,尺書五夜寄遼西。

銀河七夕秋填鵲,玉枕三更冷聽雞。

道路十千腸欲斷,年華二八發初齊。

情波萬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清詞麗句,妙造自然,允推合作。

近人某氏筆記有云:“阮文達撰《金石索》,囑汪容甫輩助之搜羅。一日,汪以片石進,古色斑連,隱約似有款識,篆勢奇古。文達問所自來,汪曰:”是即公所訪求之某石器也。吾竭數月之力,僅乃得此,雖殘破,價兼金矣。‘文達審諦久之,曰:“良是。’竟償容甫巨貲,而據以入《金石索》。它日,容甫又問:”曩為公訪獲之某石器佳否?‘文達曰:“良佳。’容甫曰:”公曷更往求之?‘因相約同詣濱河某茶肆,指臨流亂石問文達:“視曩石器奚若?’文達注視有頃,愕然曰:”奈何戲我?‘容甫笑曰:“庸何傷,留為金石一噱耳。’文達喻其旨,復厚饋容甫,囑秘勿宣焉。”蕙風按:今通行之《金石索》,南通州馮云鵬撰。阮文達亦有《金石索》,未之前聞,某筆記云云,殆未必可信耶。容甫本寒素(《廣陵詩事》:“江都汪明經中,幼年孤貧,家無書籍,于書肆中借閱,過目能記。既而販賣書籍,且販且誦,遂博覽古今文史”),父舸,字可舟,亦工詩,生平坎坷特甚(《廣陵詩事》:“可舟性不諧物,偃蹇貧病,杭堇浦與沈沃田書,盛稱其《和丁隱君貝葉經歌》、《長春觀老子像絕句》,有《歷居山人集》八卷”)。容甫中年已還,處境頗豐,力能收藏金石,羅致賓客。馬氏小玲瓏山館或曰后歸汪雪礓本,或曰歸容甫,且增飾崇麗焉。漢射陽畫像石刻,亦以資致之。蓋遭遇承平,風雅未墜,寒士謀生,未若今日之困難,而其接物涉世,殆亦圓通于名父多矣。

《板橋雜記》:“顧喜,一名小喜,性情豪爽,體態豐華,趺不纖妍,人稱為顧大腳,又謂之肉屏風。然其邁往不屑之韻、凌霄拔俗之姿,則非籬壁間物也。漢武帝《悼李夫人賦》有云:”佳俠含光。‘余題四字顏其室。“云云。當時纖足之風盛行,不圖枇杷門巷,猶有參玉版禪者,則亦不纏足之雅故矣。

托活絡忠敏《囗齋藏石記》中,有非石刻二種:一北齊高僑為妻王江妃造木版,墨跡,字猶朗晰,唯背面稍模黏。一唐麗山府果毅都尉梁君妻李氏墓志磚,朱漆書,未經鐫刻,凡五百九十七字,模黏才僅九字。木版于高僑妻歿,乃曰:“為戒師等所使,與佛取花。”蓋佞佛已甚者。下云:“書者觀世音,讀者維摩大士。”語尤荒誕不經,殆其它石刻所未有。

《楚辭》:“夕餐秋菊之落英。”后人或駁其非誼,謂菊花雖殘不落。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云:“落,始也。”(按:《爾雅。釋詁》:“ㄈ落權輿,始也。”)如《詩。訪落》之落,謂始英也。據此,則屈自不誤。后人誤會為墜落之落耳。又芙蓉雖落不散漫,蓋秋花稟貞肅之氣,非春花可同日語矣(按:宋閨秀朱淑真《菊花詩》:“寧可抱香枝上死,不隨黃葉舞秋風。”亦謂其雖殘不落)。又宋姚寬《西溪叢語》引《宋書。符瑞志》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其食秋菊之葉也。”按:《神農本草》:“菊三月上寅采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葉也。《唐韻》:“葉亦謂之英,于良切,讀若央。”《毛詩本音》:“舜英、重英,俱葉央。”《離騷》“夕餐”句下云:“茍余情其信夸以練要兮,長<;咸頁>;頷以何傷。”政與央葉(按:《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華,花也;英,葉也。下與央葉,是亦一證。)《符瑞志》云云似較羅說為優。總而言之,必非花之墜落者。今人以麥屑裹菊嫩葉,和以鹽菽,入沸油煎極脆而食之。每年重陽前后,宴席間多具此品。

《史記。趙世家》:“武靈王十六年,王游大陵。它日,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詩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命乎命乎,曾無我嬴。‘異日,王飲酒樂,數言所夢。“想見其狀,與楚襄王游云夢之浦,夢與神女遇,以白宋玉事絕類。

《太平廣記》:“隋未有督君謨者,善閉目而射,志其目則中目,志其口則中口。有王靈智者,學射于謨,以為曲盡其妙,欲射殺謨,獨擅其美。謨執一短刀,箭來輒截之,唯最后一矢,謨張口承之,遂嚙其鏑,笑謂王曰:”汝學射三年,吾未教汝嚙鏃之法。‘“此事與逢蒙殺羿絕類。

盼盼有二。《詞苑叢談》:“山谷過瀘,帥有官妓盼盼,帥嘗寵之,山谷戲以〔浣溪沙〕贈之云:”腳上鞋兒四寸羅,唇邊朱麝一櫻多。見人無語但回波。

料得有心憐宋玉,低徊無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麼。‘“此燕子樓外,別一盼盼。鶯鶯有三。《隨隱漫錄》:”錢唐范十二郎有二女,為富室陸氏侍姬,長曰鶯鶯,次曰燕燕。“此雙文外別一鶯鶯。羅虬比《紅兒》詩:”何似前時李丞相,枉拋才力為鶯鶯。“此又一鶯鶯也。

唐歙州李廷,父超,子承浩,以制墨世其家。見晁氏《墨經》。又李義山子,亦名廷,進士及第,以司勛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累遷尚書左丞。朱全忠兼四鎮,廷以官誥使汴,客將先見,諷其拜,廷佯不曉,曰:“吾何德,敢受令公拜。”及見,竟不肯加禮。見《懷慶府志》。

顧亭林有二,見前筆。按:《居易錄》云:“顧野王讀書處,名顧亭林,在華亭,由來邈矣。康熙己未,薦舉博學鴻詞,亭林不肯赴試。常熟吳龍錫詩云:”到底不曾書鶴板,江南唯有顧圭年。‘“亭林原名絳,見《明詩綜。詩話》。漁洋《感舊集》小傳,其一字圭年,則未見著錄,近人罕有知者。

曩撰《蕙風{移}隨筆》有云:“《列子。湯問篇》:”韓娥鬻歌雍門,既去而余音繞梁麗,三日不絕,“(囗麗,或作麗。《莊子》:”粱麗可以沖城。“殷敬順曰:”阜粱也“)今人但云”余音繞梁“,不知下有”麗“字。某說部引之,謂繞梁為樂器之名,尤誤。今按《文選》張景陽《七命》:”音朗號鐘,韻清繞梁。“李善注引《尸子》曰:”繞梁之鳴,許史鼓之,非不樂也。“則但云繞梁,亦自有本,前筆未審,應訂正之(按:許、史二氏,皆漢貴戚,此許史,則善鼓琴者,猶秦之蕭史)。

余本(《玉篇》:“古文本字”)字生生(號鈍庵,四川青神人,有《增益軒草》),閻爾梅號古古(字調鼎,江南沛縣人,有《白耷山人》《囗囗草堂》等集),以疊字為字號,此外殆不多見。

常熟孫扶桑(曙)為諸生時,好仿駢儷為制藝,所選丁亥房書名曰“了閑”,大率妃黃麗白、薰香掬艷之作,家弦戶誦,風氣為之一變。會滿大臣某彈駁文體,乃與進士胥廷清等同被逮,扶桑緣是褫衿,后更名承恩。順冶戊戌,以第一人及第。《了閑》首篇,《學而寸習之全章》題文,雖署名它氏,實扶桑自作,講首云:“且自蕓吹擷古之香,杜隕求聲之草,桂殘招隱之花。”以此三句,括全題三節(見《柳南隨筆》)。惜其全篇,不可得見矣。曩讀王農山(廣心)《莫春者至詠而歸》題文“鄭人芍藥,樂此姬姜。豳女柔桑,言思公子”等句,藻ゼ華,其“了閑”之皇引歟。

《常昭合志槁。物產志》:“蟲豸之屬曰ア。”注云:“大而具五色者,俗呼梁山伯。曰蜻蜓,”注云:“黑而小者,俗名為祝英臺,即北方之黑琉璃。”按:《山堂肆考》:“俗傳大蝶必成雙,乃梁山伯、祝英臺之魂,又曰韓憑夫婦之魂。”《四明志》:“吳中有蝴蝶,橘蠹所化也。婦孺以梁山伯、祝英臺呼之。”今土人呼黑而有纟集彩者曰梁山伯,純黃色者曰祝英臺。是謂梁,祝皆化ア也。《常昭志》以蝶與蜻蜓分隸梁、祝,與舊說異,不知所本。

又《祥異志》引《虞山雜記》云:“順治三年正月,吳中有人面鳥,鳴如鼓鐘,或如牛聲,在蘆葦中,各縣皆然。”注云:“按:光緒壬辰,都城亦有此異,故記之。天津人呼為土牯牛。”蕙風按:都門南下洼,煙水空闊,蘆葦彌望,壬辰春夏間,有異聲略如牛鳴,每江亭宴集,輒聞之(陶然亭,一名江亭)。人皆云在水中,或欲竭澤窮跡之,不云在蘆葦中。亦無知人面鳥、土牯牛之名者(市井人妄繪其形,名之曰大老妖)。

北京午門,門洞凡五,外向者中三門正開,兩邊兩門側開。內向者五門皆正北開,其內向東第二門口石階上,有舊刻仿秘戲圖,大徑二寸強,著筆不多,殊栩栩饒畫意。此必守門將士粗諳繪事者,以錐刀劃成。往來蹴蹋,漸就夷漫,當是明季人所為,亦三百年外陳跡矣。

宋人《貴耳錄》載孝宗朝有川知州某,當陛辭,預結宦者求為地。宦者密奏:“明日有川知州上殿,官家莫要笑。”上問何故,曰:“其人素被口號,有‘裹上幞頭西字臉’之稱,蓋面方橫闊故也:”明日上殿,方陳奏間,上便大笑不已。其人退謂人:“天顏今日大悅,深自慶幸。”宦者遂因以為功。雍正寸,有江位初者,面長方而黧黑,棱層板折,人呼為“舊”字面孔。凡識江面者,每開卷遇“舊”字,無不失笑。此皆以字形容人之面貌也。又有以字形肖人全體者,清制:大挑舉人,相傳以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字為衡,“同”方長,“田”方短,“貫”頭大身直長,“日”肥瘦長短適中而端直,皆中選。“身”體斜不正,“甲”頭大身小,“氣”單肩高聳,“由”頭小身大,皆不中選(按:每屆大挑,欽派王大臣在內閣舉行,每二十人為一班。既序立,先唱三人名,蓋用知縣者,三人者出。繼唱八人名,乃不用者。俗謂之八仙,亦皆出。其余九人不唱名,皆以教職用,自出,更一班進)。

康熙辛未,奉旨開局專修《尚書》。華亭王司空頊齡為總裁,纂協修皆特簡、一時薈萃名流,支給官物,按卷進呈。夏秋則封達熱河行在,東華珥筆,中禁蜚聲,稽古之榮,不可一世。唯《尚書》卷帙無多,竣事易而撤局速。又司空頗蓄姬侍,皆有所出,平日堅持雅操,雖@@躋清要,而宦橐顧不甚豐。其長君圖炳,官春坊庶子,恒以分產不給為憂。或戲為撰聯云:“尚書只恨《尚書》少,庶子惟嫌庶子多。”巧對天然,事實吻合。

康、雍間,蘇州有張氏者,其先富甲一郡,繼而子孫多占仕籍,其富遂衰。一人獨矜有秘術,富轉增益,舉族求其術不已,則大言曰:“若曹宴九賓,陳百劇,吾當授方略。”眾如言畢饗,揖某就座說法。眾環立屏息拱聽,則曰:“吾術只六字訣耳:沒甚不好意思。”眾哄然散,既而思之,實無以易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源县| 来宾市| 繁昌县| 泾阳县| 镶黄旗| 兴山县| 大埔区| 泽普县| 日土县| 岑巩县| 新郑市| 珲春市| 修武县| 怀远县| 山东| 滦南县| 河津市| 温宿县| 伊通| 祁东县| 兴安盟| 铜梁县| 扎鲁特旗| 合川市| 中阳县| 乐山市| 都兰县| 河北区| 全南县| 渭南市| 林口县| 丰顺县| 和平区| 阳谷县| 普洱| 芜湖县| 枝江市| 南丹县| 汕头市| 六枝特区|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