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諸痛門

  •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 劉完素
  • 3438字
  • 2015-12-29 09:35:52

諸痛總論

夫痛者,經(jīng)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jīng)而稽遲,血泣凝而不行,客于脈外血少,客于脈中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或痛甚而不休,或痛甚不可按,或按之而痛止,或按之而無益,或痛喘動(dòng)應(yīng)手,或心與背相引而痛,或脅肋相引而痛,或腹痛引陰股,或痛宿昔而成積,或卒然而痛,死不知人,而少間復(fù)生,或痛而閉不通者,諸痛各不同形。

經(jīng)曰∶寒氣客于脈外則脈寒,脈寒則蜷縮,蜷縮則脈絀(音督)。急,脈絀急則外引小絡(luò),衛(wèi)氣不得流通,故卒然而痛,得熱則痛止。寒氣客于經(jīng)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血?dú)鈦y,故痛而不可按。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luò)急引,故痛。按之血?dú)馍ⅲ茨酥挂病C{肋痛者,寒氣客于厥陰之脈也。背與心相引痛者,寒氣客于背俞之脈,注于心,相引痛。寒氣客于陰股,血泣在小腹,相引痛。卒然痛死者,寒氣客于五臟,厥逆上壅,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氣復(fù)反則生矣。

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青則為寒,青黑為痛。經(jīng)曰∶感虛則陷下,其留于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則筋弛肉消。但痛癢瘡瘍癰痛腫而聚者,皆屬心火熱也,不可一例傷寒。

凡治痛者,先察本,次明經(jīng)絡(luò)皮部虛實(shí),用藥無誤矣。

辰砂一粒丹 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兩,炮) 郁金 橘紅(等附子,停用)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酸棗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

服罷又服散子。

神圣代針散 治一切心痛不可忍者,心驚欲死者,小腸氣搐得如角弓,膀胱腫硬,一切氣刺虛痛,并婦人血癖、血迷、血暈、血刺、血沖心,胎衣不下,難產(chǎn)。但一切痛疾,服之大有神效。只是要詳疾證用藥。

乳香 沒藥 當(dāng)歸 香白芷 川芎(各半兩) 元青(一兩,去翅足)上為細(xì)末,更研,每服一字,病甚者半錢,先點(diǎn)好茶一盞,次摻藥末在茶上,不得吹攪,立地細(xì)細(xì)急呷之。

茴香丸 治男子?jì)D人臍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

茴香(炒) 良姜 官桂(各半兩) 蒼術(shù)(一兩,米泔浸)上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湯下。

趁痛丸 治一切走注疼痛,婦人經(jīng)脈住滯,水腫腹脹。

甘遂 大戟 芫花 黃牽牛(各等分)上為末,以蕎面同末和作餅子,扦,切為棋子,煮熟服之,得利為度,每服一錢。

加減相虛實(shí)。

六合散 治一切燥結(jié),汗后余熱,宣轉(zhuǎn)不通。(亦名密鑰匙散。)并治小腸氣結(jié),心腹?jié)M,胸中結(jié)痞,走疰疼痛。

大黃(一兩,紙裹煨) 白牽牛(半兩,生) 黑牽牛(微炒) 甘遂(各半兩)檳榔(三錢,生) 輕粉(一錢)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蜜水調(diào)下服。量虛實(shí)加減。

定痛丸 治打撲損傷,筋骨疼痛等。

乳香(一分) 川椒 當(dāng)歸 沒藥 赤芍藥 川芎 自然銅 蒴 根(以上各半兩)上為末,熔蠟為丸,如彈子大,細(xì)嚼,酒下一丸。骨碎者,先用竹夾夾定,三五日,依舊小可與服。如打撲骨損者,先整骨定,用竹夾夾定,然后先用好酒下麻黃三錢,然后服藥。

香殼散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疼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用鹽炒) 枳殼(各一兩) 沒藥(半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zé)峋葡拢挥?jì)時(shí)候,并二三服。

金針丸(亦名陸神丸。) 治陽絕痞氣,心腹痛不可忍者。

丁香 木香 乳香 阿魏 輕粉 骨碎補(bǔ)(去毛) 檳榔 官桂 桂心 巴豆(去皮)杏仁(去皮) 鍛石末 肉豆蔻 陽起石 朱砂(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水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針穿作孔子,小油內(nèi)滾過,燈焰內(nèi)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湯下,不計(jì)時(shí)候,日三服。虛實(shí)加減。

一粒金丹 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嚙。

草烏頭 五靈脂(各一斤) 木鱉子(四兩) 白膠香(半斤) 地龍(四兩,去土,炒)細(xì)墨(一兩) 乳香(一兩) 當(dāng)歸(二兩,焙) 沒藥(二兩) 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面糊和丸,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

神驗(yàn)!沒藥散 治一切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沒藥(乳香別研) 乳香(各三錢) 穿山甲(三錢,炙) 木鱉子(四錢)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一錢,酒大半盞,同煎,溫服,不計(jì)時(shí)候。

痔門

痔總論

夫腸風(fēng)痔病者,所發(fā)手太陰、陽明經(jīng)以應(yīng)。經(jīng)脈謂∶肺與大腸為表里,主為傳道,以行糟粕。腸風(fēng)痔病有五種,其證亦異。蓋因腸氣虛而玄府疏,風(fēng)邪乘而熱自生。風(fēng)溫邪熱,攻于腸中,致使大便澀而燥熱郁,血熱散而流溢沖,浸浚腸里,故以先血后便。熱在下,先便后血,熱在上,先血后便。久而不愈,乃作痔。

《素問》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房室勞傷,腸癖為痔。風(fēng)熱不散,谷氣流溢,傳于下部,故令肛門腫滿,結(jié)如梅李核。甚者而變成 也。

五臟切宜保養(yǎng),勿令受邪。

香殼丸 治濕熱內(nèi)甚,因而飽食,腸癖成痔,久而成 者,服之悉愈。

木香 黃柏(各三錢) 枳殼(去穣,炒) 濃樸(各半兩) 黃連(一兩) 皮(一個(gè),燒) 當(dāng)歸(四錢) 荊芥穗(三錢)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食前,日三服。

藤子丸 治腸風(fēng)瀉血,濕熱內(nèi)甚,因?yàn)橹T痔,久而不治,乃變成 。

黃 枳實(shí) 槐花 荊芥穗 鳳眼草(以上各一兩) 藤子(一對,炙) 皂子(三百個(gè),炙)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酒下,米飲亦得。忌油膩、冷、豬、魚、臭血物等。

烏荊丸 治腸風(fēng)痔疾,大腸 澀。

川烏頭(二兩,炮) 荊芥穗(四兩)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

黃 葛花丸 治腸中久積熱,痔 下血疼痛。

黃 葛花 黃赤小豆花(各一兩) 大黃 赤芍藥 黃芩 當(dāng)歸(各三分) 皮(一個(gè))檳榔 白蒺藜 皂角子仁(炒。各半兩) 生地黃(焙,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湯下,食前,槐子煎湯下亦得。

黃連散 治腸風(fēng)下血,疼痛不止。

雞冠花 黃連 貫眾 川大黃 烏梅(各一兩) 甘草(三分,炙)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溫米飲調(diào)下,日三服,不計(jì)時(shí)候。

乳香沒藥散 治五種腸風(fēng)痔 ,無問久新。

宣黃連 白礬(各一兩) 谷精草(半兩) 酸石榴(一個(gè),用刀子割下蓋子,里面取子三停一停,次將黃連、白礬碎納入石榴內(nèi),用原蓋子合用。)上以濕紙一張裹石榴,裹了后用膠泥拍作餅子,以炭火燒通赤為度,取出,去泥紙,后將谷精草于銚子內(nèi)炒焦黃為度,與石榴研細(xì)后,抄藥末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研細(xì),拌勻,每服一錢,酒小半盞調(diào)下,日三服。

木香濃樸湯 治痔 脫肛,腸胃間冷,腹脅虛脹,不思飲食。

木香 桂心 桃仁 陳皮 濃樸(各一兩) 肉豆蔻 赤石脂(各半兩) 皂角子(三兩,去皮,于醋炙黃) 大附子(三分,炮)上為末,每服二錢,溫粥飲調(diào)下,食前。

瘧疾門

瘧疾總論

《素問》云∶ 瘧皆生于風(fēng),其蓄作有時(shí),何氣使然?夫陰陽上下交爭,虛實(shí)相移也。

陽并于陰,陰實(shí)陽虛,寒栗鼓頷。此皆夏傷于暑,熱氣藏于皮膚之內(nèi),腸胃之外。腠理開,得秋氣,汗出遇風(fēng),得之與衛(wèi)氣并。衛(wèi)氣晝行陽,夜行陰,氣得陽外出,得陰內(nèi)薄,外內(nèi)相薄,是以日作也。其有間日者,氣深,內(nèi)薄于陰,陽氣獨(dú)發(fā),陰邪內(nèi)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作也。其作晏與早者,邪氣客于風(fēng)府,循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大會(huì)于風(fēng)府,其日下一節(jié),先客于脊背,每至風(fēng)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則病作晏也。

夫寒者陰氣也,熱者陽氣也,先傷寒而后傷風(fēng),故先寒而后熱,名曰寒瘧。先傷于風(fēng),后傷寒,故先熱而后寒,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dú)勝,少氣煩冤,手足熱,欲嘔,名曰痹瘧。

有余則瀉,不足補(bǔ)。熱為有余,寒為不足。寒已得火不能溫,熱已冰水不能涼。陰勝并于陽,陽勝并于陰,陰勝則寒,陽勝則熱。故瘧者,陰陽風(fēng)寒虛實(shí)邪氣不常之所作也。

辟邪丹 治嵐瘴鬼瘧食瘧并月頻日者。

綠豆 雄黑豆(各四十九粒) 信砒(半錢,別研) 黃丹(一錢,為衣) 朱砂(二錢)上為末,同入乳缽內(nèi),滴水為丸,分作三十粒,每服一粒,已用東南桃心,取七枝,研汁,將井花水早辰日出不出,向日吞之,醋湯亦得。已發(fā)日服。

斬邪丹 治諸般瘧疾無時(shí)不止者。

綠豆 小豆(各三十粒,口退皮再入) 朱砂 信砒(各一錢)上為末,同研細(xì),滴水和丸,勻分作十丸,每服一丸,已早辰服,夜間于北斗下香水獻(xiàn)至早晨,用新倒流水送下。

斷魔如圣丹 治瘧疾,不問久新。

信砒(一錢) 蜘蛛(大者三個(gè)) 雄黑豆(四十九粒)上為末,滴水和丸,如豌豆大,如來日發(fā),于今晚夜北斗下獻(xiàn)于早晨,已紙裹,于耳內(nèi)扎一丸。

立見愈,神圣!一粒可醫(yī)三人。

辰砂丸 治一切脾胃虛,瘧邪熱毒者。

信砒 甘草(各一錢) 朱砂(三錢) 大豆(四十九粒)上為末,滴水和丸,勻分作四十丸服,發(fā)日早晨日欲出,煎桃心湯下。忌熱物。

瘧神丹 治諸般瘧疾。

信砒(一兩) 雄黃(一錢)上以于五月重五日,用棕子尖拌勻,研三千下,日未出,不令雞、犬、婦人見,丸如桐子大,未發(fā)前一日面東冷水下一丸。

趁鬼丹 治一切瘧疾。神效!信砒(一錢) 大豆(七錢) 雄黃 輕粉 荷葉(各半錢) 甘草(一寸)上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重午日未出,不見雞、犬、婦人修合,每服一丸,無根水下,平日夜視北斗,來日服。忌熱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赤壁市| 唐山市| 石棉县| 甘谷县| 重庆市| 罗江县| 凌海市| 许昌市| 广宗县| 怀安县| 恭城| 墨竹工卡县| 利辛县| 香港| 宝丰县| 吉安县| 察雅县| 丰原市| 娱乐| 抚松县| 桂平市| 金乡县| 涞源县| 韶山市| 陇南市| 永安市| 扬州市| 林甸县| 华蓥市| 望江县| 卓尼县| 行唐县| 海丰县| 平昌县| 常宁市| 会昌县| 河北省| 神木县| 威信县|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