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
- 佚名
- 4943字
- 2015-12-29 09:28:31
一、禁絕鹽鐵,以困生番。大軍通剿,則生番無暇耕種,不便市易;趁此絕其器用、資糧甚易。蓋深山出產甚少,縱有蓄積亦不多。無事時,全仗通事與熟番——即屯番不時貨售圖其重利,以濟其緩急有無。茲欲禁絕,最宜嚴防,則莫過于鹽與鐵矣。鹽不過令其不耐淡食,小病而已;尚無大損。鐵之一物,為用甚多。有如刀銃、鏢箭種種兵器暨鋤犁、鍋釜日用所需以及零星器件,無不賴乎鐵。此二物,為內山之所無而必用者。其余雖不能一一杜絕,果能于鹽、鐵嚴禁緊防,立條重懲,勿使奸人少有接濟;數月之間,或能盡絕,則必不能持久:亦困生番之一切要務也。此計為生番所不料,幸勿以略而忽之!
一、〔信〕明賞罰,以勵功罪。賞有功、罰有罪,國之要典、軍之常經也。賞以勵其志,懲以警其心;不可不明且信矣。今也,不然。罪因親而免,功為仇而除;罰或有時信,賞則多未明。是以賞罰為報怨酬恩之具,欲其令無不行、禁無不止,烏乎可!當賞而賞,不失為賞;當罰而罰,不失為罰:謂之「明」、謂之「信」。當賞而不賞,當罰而不罰;不當賞而賞,不當罰而罰:則謂之「不明」、「不信」。至于賞其所當罰、罰其所當賞,賞之不知恩、罰之不知畏,不惟難乎其為上,亦難乎其為下矣。微勞亦酬之,有大功,施不次之賞,囗賞者愈思賞以立功;小過則宥之,有大罪行不測之誅,未罰者亦畏罰而遠罪。為將帥者,果能不以恩怨為功罪賞明罰信于其下,為之士卒者而不畏威懷德以囗效于其上,未之有也。況夫兵兇戰危,存亡呼吸;要非高爵厚祿勉于前、嚴刑峻法繩于后,其孰樂與盡心竭力,置死生于不顧乎!由是觀之,則賞罰為有志于報國安民、將兵殄寇者,尤當究心者焉。
以上八條計劃,目前一、二而已。蓋由卑職武人,不學無術,短于文辭;縱心有所能明而言之維艱——尤難筆之于書,故不能周詳至盡耳。
該者,多有屯田一說。夫屯田,固古今來有敵國外患之相持,必因糧于人而欲久于用兵之極要首務。今生番在封域之中,服化仍吾赤子、梗化則滅此朝食;屯田何為!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久也。時勢有不同、人地有相異,安可一概而論!此不過泥讀成書、罔知變法,見其利、不見其害,能為言而不能行;剽竊前人之唾余,自以為武、苴、頗、牧之良策;故卑職不敢贅及者也。
除列條恭陳外,伏祈鑒察!須至條陳者。
九月初八日(公歷十月三十日——禮拜日)
八月分教職單(八月二十六日京報)
……訓導,……福建永福,鄭蘭(臺灣)。
九月十四日(公歷十一月初五日——禮拜六)
劫餉案破獲
臺北煤務局被劫餉銀三千余金一案,已列前報。前月,上憲諭令煤局委員鄧君、淡水縣沈君、奎隆廳徐君三人分賠此款,以免追究;各人賠畢,作為了結。惟淡水縣沈明府心有不甘,暗中購線拿獲劫賊一名,嚴刑審訊,供系煤局工人因鄧委員卸辦在即,賄囑工人三十名入局搶銀,實搶得銀千余元,捏報三千余金耳。得供后,立將工人等拘齊研訊,悉照前供。刻下水落石出,已由淡水縣通稟各憲:各人可免處分。惟鄧委員之事,未知如何過去也。俟有續信,再為錄之。
九月十五日(公歷十一月初六日——禮拜日)
恭錄諭旨
九月初六日,奉上諭:『彭玉麟先后陳奏「請開兩江總督署缺』并「開巡閱江海差使」各一折,覽奏,情詞懇切,自應俯如所請,準開兩江總督署缺。至該侍郎巡閱江海有年,不辭勞瘁;整頓水師,深資倚任。仍著照舊巡閱,毋許推諉。劉坤一,著即開缺;大學士左宗棠,著補授兩江總督兼充辦理通商事務大臣。劉坤一,著俟左宗棠到任后再行交卸,來京陛見。欽此』。
閩撫回轅
福建巡撫岑宮保于閏七月十六日渡臺,已列前報。茲聞十八早,啟行;十九日,抵臺北。即由陸路前赴臺南,沿途察看地方情形;于站上將勒索錢文之夫頭戮于街市,又于半途殺搶犯一名、命犯一名。八月初二日,抵嘉義縣,按站前行;至初七日,始抵郡垣。十三日,往鳳山,閱炮臺;事畢,仍由陸路回臺北。八月二十五日,行至大甲溪;詢悉彼地每逢春水漲發,輒阻行人。因兩岸寬闊,山水迫促;一遇急流,其勢莫遏:故行者無不望洋興嘆。宮保問明,即飭郡札縣,每縣派夫二千五百名,限十月內到齊,興工筑建石橋及開河作路;著隨員卓太守維芳承辦。太守即內渡商辦鐵籠,以備裝載石塊,堵塞洪濤。擬用鐵籠百個,筑橋其上,以濟旅人。約計鐵、石料銀,共須二、三十萬兩云。本月初一日,「永保」輪船由臺北內渡。緣臺北自八月二十五日以后,連日風狂雨驟,山水陡發;房屋間有倒塌,泊船幾瀕于危。查「永保」系八月二十九展輪,初一日抵羅星塔;岑宮保之隨從親兵,已由此船先到。因是日天色不佳、風力過迅,宮保尚未下船;俟至初二早,風色略定,始諭「琛航」輪船啟行。初三午后,即抵羅星塔。沿途風浪大作,海濤倒立;船上各人行李,均遭水漬。搭客等不能安坐,亦不敢成寐。聞宮保于午后由羅星塔登岸,入船政局各廠觀覽。因黎星使日前為其師黃覲庭太尊招去閱墳,在閩縣屬之洪山橋未回;是以宮保不獲晤談。旋即晉省,各文武官員隨從人等皆乘舟銜尾而進;申刻,已俱回撫轅矣。
九月十九日(公歷十一月初十日——禮拜四)
發抄旨一道(九月初七日京報)
何璟奏「臺灣道劉璈飭赴新任」,奉旨:『知道了。欽此』。
九月二十三日(公歷十一月十四日——禮拜一)
發抄旨一道(九月十一日京報)
岑毓英奏「臬司張夢元交卸臺灣道篆、陛見起程北上日期」,奉旨:『知道了。欽此』。
九月二十六日(公歷十一月十七日——禮拜四)
閩督何(璟)奏恭報出省校閱營伍日期折(九月十四日京報)
閩浙總督臣何璟跪奏:為恭報出省校閱營伍日期,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照光緒七年輪應查閱閩省營伍,欽奉諭旨派臣校閱;由部恭錄咨行到閩。臣遵將省城應行囗辦緊要事件,督飭司道分別清理;原定閏七月初旬,親赴上下游校閱各營、慎簡軍實,以仰副朝廷修明武備之至意。時值福建撫臣岑毓英亦定是月十三日渡臺查勘全臺形勢,當念督、撫同時外出,省垣究覺空虛;且兩署日行事件,均委藩司代拆代行,亦覺煩重。其時省垣及沿海地面同被颶風,是否成災?尤須亟委勘辦,以恤民艱:是以暫緩起程。茲據各府廳、縣先后稟報遭風情形,田禾無甚損壞、糧價照常,閭閻均尚安謐;撫臣渡臺查勘將囗,約計八月中囗盡囗內渡。現臣定于八月初十日帶印出省,先赴長、福、興、泉及同安、廈門,由漳到汀、上抵邵武,折從建寧、延平回省,挨次校閱。囗俟全閩閱竣,分別等第,恭折奏報。臣出省后,所有臣署日行事件,照章飭委福建藩司陳士杰代拆代行;遇有緊要公事暨題奏咨案件,仍包囗遞送行次,由臣自行核辦,以昭慎重。其通商事件交涉中外,囗系隨到隨辦;現亦查照舊章,咨交福州將軍會同巡撫督飭該局司道妥為辦理,俾免稽延。
所有微臣出省巡閱營伍日期,謹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閩督何(璟)奏道員渡臺片
何璟片:
再,新授福建臺灣道劉璈,現于本月初六日來閩稟到。當以臺灣地方緊要,撫番綏民、練兵籌餉,尤宜及時經理;即飭赴新任,以重職守。除檄飭并咨商督辦福建船政事宜臣黎兆棠派撥輪船載令東渡外,謹附片陳明,伏乞圣鑒!
再,福建巡撫臣岑毓英在臺未回,因未會銜;合并聲明。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十月初一日(公歷十一月二十二日——禮拜二)
閩撫岑(毓英)奏新授道到臺接印片(九月十九日京報)
岑毓英片:
再,臣正繕折間,新授臺灣道劉璈到臺藹見,即日接篆視事。卸任臺灣道新授福建臬司張夢元,俟將經手事件交代清楚,即遵旨入都陛見。謹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謹奏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閩督何(璟)等奏為臺屬夏季匪犯正法緣由片
何璟等片:
再,閩省光緒七年春季分臺屬拿獲情重匪犯就地正法,業經臣何璟暨前撫臣勒方锜奏報在案。茲查光緒七年夏季分臺灣府屬,據彰化、嘉義二縣先后拿獲匪犯李藝、葉番仔、錢鍾火、廖大篐怕、廖宗喜、張突頭、游時俊、陳瑞、簡將九名,或搶劫拒捕傷人、或伙搶拒殺事主,均屬情罪重大,未便稽誅;稟由道、府委員會同訊明后就地正法,以昭炯戒。據升授福建按察使臺灣道張夢元匯詳請奏前來,臣等復核無異。除開單咨部查照外,謹合詞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刑部知道。欽此』。
十月初二日(公歷十一月二十三日——禮拜三)
內渡遭風
新授福建按察使張廉訪,于八月二十七日由臺灣乘「飛云」輪船內渡;未及澎湖,因風折回。九月初一日,再由臺灣展輪;至澎湖而風仍未息,避留兩日。初四日,始達廈門。初五日,由廈門啟行;甫出口而風又作,旋即折回廈門避泊。迨初九日,揚帆直駛。初十日,始抵馬江,入船局謁見黎星使。十一日,即晉省稟到。夫臺灣之距福州,水程不過兩日夜耳。而風信不順,遂延宕旬余,始獲內渡;亦可知舟行之期殊難逆計,涉大川者其慎之!
舊船試行
福州船局修理「萬年清」舊船及斥去鄭、鄧二管駕,均經列報;現已改派張弁為管駕官。上月初十日,「飛云」輪船抵工;連日招募水手人等,尚未全備。岑宮保欲商派「萬年清」載兵赴臺,故托黎星使飭「飛云」管駕暫借水手過船,以資遣用;于十五日九點鐘,展輪試洋,由馬江駛至館頭而返。四點鐘,仍回工銷差。聞此船鐵板加多,未免笨重;故駛行甚覺遲慢云。
十月十三日(公歷十二月初四日——禮拜日)
趕造鐵籠
福州船局以快船鐵料尚未購到,各廠工程尚松;惟拉鐵廠與水缸廠督造臺灣鐵橋之鐵籠百個,刻下日夕趕工,幾無暇晷。因岑宮保已派委員由香港購到鐵料,期于本月內造完,解往臺灣興筑。并聞臺灣城垣,亦該將修繕也。
十月二十六日(公歷十二月十七日——禮拜六)
閩督何(璟)奏臺灣府屬風災查撫情形片(十月十二日京報)
何璟等片:
再,本年六月十九、二十等日臺灣、臺北兩府屬因被揚風大雨,致鳳山縣之大烏山地方囗水陡漲,淹斃番民十余口;又淡水、新竹兩縣海邊,草寮民房間有吹倒。其外洋內港商、漁船只及滬尾營兵船,均被激壞;水手人等亦有淹斃。又宜蘭縣蘇澳營房倒壞四處,沿海哨勇住屋概被吹塌。又基隆廳海口,草寮民房亦被吹倒十余間。以上各廳、縣,皆幸田禾無礙,經各該地方官分別撫恤在案。詎囗囗月初一日起、至初三日止,復遭揚風大雨,較前次尤為猛烈。臺灣縣之安平地方,民居、營房俱有例塌;旗后中洲沖開河港一道,擊壞民船三號,人口無傷。鳳山、嘉義、彰化、恒春各縣,民房皆有倒塌;惟鳳山一縣,有壓斃淹〔斃〕民人數丁口。各口船只,均有沖擊飄沈。又北路淡水、新竹、宜蘭三縣,民房皆有囗塌,人口間有傷斃。廟宇、考棚、書院、衙署,亦有損壞。幸各該縣早稻俱已登場、晚禾甫經栽種,尚無妨礙。惟澎湖不宜播種禾麥,全望花生、地瓜成熟,藉資口食;茲因猝遭烈風狂雨,藤葉根株俱多霉爛,有礙收成。此外,后山花蓮港暨吳全城等處,于五月二十三日地震數次,震倒營房暨軍裝局營墻,業經分別修整;尚無倒塌民房、壓傷人口。據藩、臬兩司暨臺灣道、府、營、縣具報前來。
伏查臺灣各縣迭遭揚風大雨,民房倒塌甚多,人口亦有傷斃;至澎湖地方,五谷不生,惟種花生、地瓜藉以餬口,今被風雨飄搖,根葉霉爛,百姓更形困苦。臣毓英到臺查明情形,即飭臺灣道、府籌買糧米,由輪船運往賑濟。其各屬被災處所,亦飭地方官妥為撫恤。各處倒塌各項工程,應如何修理?沖開港道,應否填復?亦飭分別查辦,務使民番得安耕鑿,仰副朝廷軫念海隅、子惠元元之至意。
所有臺灣、臺北兩府屬因被揚風大雨查勘撫恤情形,臣等謹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覽奏,臺灣等處被災情形,殊堪軫念!著即飭屬妥籌撫恤,俾免失所。余依該。欽此』
十一月初一日(公歷十二月二十一日——禮拜三)
稟求署缺
臺北擢勝營之右營總帶官傅玉臣副戎(德柯),于夏間已向孫軍門請假卸辦;現因艋舺參將缺出,故于十月初內渡,稟懇黎星便轉求署理斯缺,以便代船局釆辦木料。查臺北木料價值最賤,惟苦于釆伐無人,如傅副戎藉兵力以開山,殊覺公私兩便矣。
十一月十二日(公歷正月初一日——禮拜日)
福州近聞
福州西字報言:閩浙總督何小宋制軍,定于月之初八日操演營伍。又言:閩縣邑尊彭明府近已卸事,代者為繆明府介亨云。又言:福州船政局向有教機器之學堂,刻下聞已停止;其學堂中之教習西人,已束裝回國矣。其所以停止之故,則聞系中國欲裁節此項糜費故也。
發抄旨一道(十月二十日京報)
岑毓英奏「彰化縣大甲溪地方開河筑堤」,奉旨:『知道了。欽此』。
十一月十三日(公歷正月初二日——禮拜一)
臺灣道劉(璈)奏恭報到任日期折(十月二十三日京報)
二品頂戴按察使銜福建臺灣道臣劉璈跪奏:為恭報微臣到任日期,叩謝天恩;仰祈圣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