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構(gòu)思 “二扣”:
1.緊扣材料主題。文章主題一定要明確突出,這是寫出優(yōu)秀作文的首要條件。不論是寫哪種文體的文章,主題最好與所給材料有直接聯(lián)系。所以在構(gòu)思時“點題”的設(shè)計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重心,明確文章的亮點。文章的亮點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選擇、情節(jié)構(gòu)思還可以是語言表達、修辭的運用等等,不管是哪個方面,一定要在突出主題的時候,將亮點呈現(xiàn)出來,這樣作文才會出彩。
解題指導
真題示范
考題1:給甜甜同學寫封信(2009年天津卷)
真題回放:2-8
滿分佳作欣賞:
痛苦也是一筆財富2-10
夢醒時分迎朝陽2-13
我想要去流浪2-9
考題2:留守兒童(2009年湖南懷 化卷)
真題回放:1-260
滿分佳作欣賞:
孤獨時我渴望愛1-263
我不再裝哥哥1-265
單翅的翅膀也能飛翔2-171
陪伴她成長的照片2-173
考題3:盡力就好(2009年湖北省武漢卷)
真題回放:2-139
滿分佳作欣賞:
溫馨的回憶2-140
不朽的豐碑2-142
做最好的自己1-269
考題4:低頭看路(2009年遼寧沈陽卷)
真題回放:2-235
滿分佳作欣賞:
天與地的距離1-251
低頭是一種智慧2-236
柔韌人生2-237
考題5:續(xù)寫(2009年山東德州卷)
真題回放:1-253
滿分佳作欣賞:
清爽夏日1-255
念你如初1-259
瞬間的永恒2-77
重拾記憶力那份美好2-78
第二輯作文創(chuàng)意技法篇
本章節(jié) 版塊 有:【名師講技法】【范文欣賞】【立意(或選材、構(gòu)思、文體……)一點通】
立意標新——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一、立意技巧點撥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便是作文立意的真實寫照,不同的立意折射出不同層次的文章。作文時,立意的高下,往往直接決定了文章的成敗。
古人有語“文以意為主”、“意在筆先”,就是告訴我們,在寫作文之前,首先要考慮好立意問題。認真思考自己以怎樣的角度切入主題,如何確立一種深刻、新穎的思想,做到胸有成竹。
近年來,隨著開放式題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為一種潮流,但不少學生任意而為,結(jié)果使文章立意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譬如,有的學生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立意太淺,有的學生則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則選擇多個角度來立意,結(jié)果貪多必失,更有學生劍走偏鋒,本想一鳴驚人,結(jié)果卻危言聳聽。
那么,怎樣立意才能準確、集中、深刻、新穎呢?這里給同學們介紹幾種立意技法,幫同學們突破立意難關(guān),使文章立意達到“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的最佳效果。
1、反彈琵琶
反彈琵琶是指逆向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所謂逆向思維,即思考問題時,不是從常規(guī)思維的方向思考,而是有意識地從反向進行思考。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作文立意上,就是反彈琵琶。
科學地“反彈”可使人在思維品質(zhì)上升到較高檔次,會給人一種創(chuàng)新的感受。那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好與壞逆反。即把好的說成壞的,把壞的說成好的。比如,“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其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而華羅庚卻主張“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意義就深刻了。只是變換了一個角度,好與壞就可以逆反。
大與小逆反。即把大的說成小的,把小的說成大的。端木蕻良的《老鞋匠》寫老鞋匠一刻不停地為人修鞋,“鞋子修得稱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節(jié)省多少時間,多做多少事呢!”“他不只是個修補鞋子的人,他倒是一個為人們修補了流去時間漏洞的人。”把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看得極為重要,這就是大與小的逆反。
前后反差鮮明的逆反。即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有時又叫它情節(jié)逆轉(zhuǎn)。記敘文中特別是小小說常用此法。結(jié)局往往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給人一個驚喜,留下深深的印象。
2、高屋建瓴
所謂“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作文要高屋建瓴,離不開寫作者的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形成獨立的見解,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chuàng)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zhàn),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
才識是限制文章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有的學生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他們的寫作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風有些平淡。那么如何做到立意高遠呢?
首先,在寫作時我們必須勇于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價值取向和情感訴求;必須把現(xiàn)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放眼關(guān)注社會,用長遠的目光去審視生活,關(guān)愛生命,關(guān)注人生。
要超越自我,拓展視野,可以遵循由低級到高級、喜怒哀樂、榮辱得失的記錄上,即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等。
其次,多運用發(fā)散思維,縱談古今中外。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考的實質(zhì)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lián)想。它由過去、現(xiàn)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lián)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技法3:避實就虛
“避實就虛”詞典上的意思是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攻擊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或指談?wù)搯栴}回避要害。作為作文技法,指的是由眼前的實在事物、景象或具體的事情寫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的手法。
“實”指的是提供的題目,材料是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實寫,重在刻畫事物的形像,或正面描寫,或直接記敘,它總是按照客觀事物的實際面貌進行具體的描寫。
“虛”指抽象地寫。虛寫,重在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或側(cè)面烘托,或間接墊襯,多為抽象的表現(xiàn),它能跳出現(xiàn)實的束縛,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為讀者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如由真實的腳印聯(lián)想到人生的足跡;由腳下的道路聯(lián)想到成長的歷程;由房屋的窗戶聯(lián)想到對外的開放;由山澗的橋梁聯(lián)想到感情的溝通;由竹之有節(jié)聯(lián)想到人的節(jié)操;由葉落歸根的景象聯(lián)想到思鄉(xiāng)的情懷;由登高望遠聯(lián)想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等等。
技法4:大題小作
所謂大題小做,就是將抽象、寬泛、能表現(xiàn)多個主題的范圍較大的話題從小的角度、小的側(cè)面切入,把話題落實到具體的人、事、物和具體場景上,然后打開思路,構(gòu)思成文。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細化話題法。構(gòu)思時,將話題切分為小的子話題,從中篩選出最拿手的寫。如以“變化”為話題,可立足于“路”的變遷,“燈”的變化,寫出時代的巨大變化;可以“昔日野菜無人問,而今野菜待嘉賓”為題折射出時代的巨變;可寫“電話進農(nóng)家”凸現(xiàn)出農(nóng)村的新變化;可用老太長跳起巴山舞”、“奶奶們穿紅又掛綠”寫出老人新觀念、新時尚。
2.添加成分法。在話題前、話題后或話題前后,添加修飾性的詞語,從而使文章選材范圍指向更明確、更集中。如以“幸福”為話題,可在前面添,如“游子思歸是幸福”;可在后添加,如“幸福是一種感覺”;可前添后加,如“享受幸福,享受生活”。
3.多方設(shè)問法。它指對話題進行審思,多問為什么,以此使話題明晰,縮小選材范圍。如“理解”話題不妨發(fā)問,什么是理解?彼此間為什么要有理解?你理解別人嗎?……這種方法能迅速激活思維,誘發(fā)真情實感,鎖定寫作的切入點和激情點,并使思維逐漸深入,寫出美文華章來。
技法5:書寫熱點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同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通,關(guān)注那些熱點元素,才能不斷激出對生活的新鮮感受,寫出時代感強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鮮活的文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1.當代熱點
這就要求我們觸角敏銳,深入生活,關(guān)心時事,從電視、報紙、網(wǎng)絡(luò)、校園之聲中獲取時代活水。
2.當代新風
每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均在走進我們的一些優(yōu)秀作文中,不少同學滿懷深情地謳歌他們給社會帶來的清風和溫馨,當然,也有贊美無數(shù)的科技工作者深入廣大農(nóng)村,給當?shù)剞r(nóng)村帶來先進的技術(shù),帶動著一方鄉(xiāng)親致富的。
3.當代科技
科技高度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征。作文如能寫出高科技帶來的現(xiàn)代文明,也是選材新穎的表現(xiàn)之一。
4.當代改革
當代改革大潮涌動著創(chuàng)新的靈魂,在作文中引入改革題材,能給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
5.當代理念
如作文能著眼于當代新理念構(gòu)建的選材視角,那么它將會是獨特而富有啟迪意義的。
6.當代名人
當議論需要例證或者敘寫需要旁及某一內(nèi)容時,選擇的眼光應(yīng)多向當代名人掃描,這是一個嶄新的素材,有新意,有說服力。
當我們苦于作文難有創(chuàng)新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對創(chuàng)新只有一種理解。但是當你熟練地掌握了以上五種方式,你在同一時間就有了五種選擇,你便可以根據(jù)考題具體的要求,來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種或者幾種寫法來操作了。
二、經(jīng)典范文展示
1、反彈琵琶
感謝挫折
小草如果因為沒有樹的偉岸而感到痛苦,那我們就不會見到遼闊的草原。
貝殼如果因為心中的一粒沙而感到痛苦,那它永遠孕育不出閃亮的珍珠。
流水如果因為前方的殘崖而感到痛苦,那我們永遠不會目睹奔流直下的壯觀。
成長,如果因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將不會出現(xiàn)希望、成功和幸福。挫折是成長之路上必經(jīng)的岔道口。一個人沒有了挫折的支撐,那他永遠也不會面臨選擇,去決定他下一步該踏上何種旅程。張海迪如果沒有經(jīng)受挫折,那她也就不會成就她偉大的事業(yè);馬克思如果沒有經(jīng)受挫折,那他也就不會成為革命的領(lǐng)頭人。
挫折是痛苦背后的曙光。如果你認為挫折是你的絆腳石,卡住了你的咽喉,凝固了你的血液,那么你錯了。在挫折中,蘊涵了巨大的財富,你潛心挖掘,那么它送給你的便是成功的密匙,引領(lǐng)你打開擋在你面前的每一扇大門。如果你棄之于不顧,那么它回報你的將是一望無際的黑暗。挫折阻擋了荊棘鳥尋找的道路,它不斷地給荊棘鳥以狂風、暴雨、海浪,而荊棘鳥并沒有為此而恐懼,在穿過烏云之后,令它欣喜的是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的荊棘刺!它成功了!而令它成功的因素,人們不一定會想到挫折。
不少人嗟嘆自己財富微薄,其實挫折便是財富。我們需要挫折,需要它帶給我們無盡的思索,因為曾幾何時挫折也阻擋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小時候,我們跌倒了,為什么大了不會再跌倒?因為我們站起來了,我們克服了生命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挫折。長大時,我們失敗過,為什么有些人在失敗面前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怕了,怕再去經(jīng)受另一個挫折。
成長之中,我們都需要挫折來磨煉。因為經(jīng)歷過挫折的生命,便是那絢麗無比的彩虹。
名師點評:
本文立意新穎,反彈琵琶寫作方法的應(yīng)用大談挫折帶給我們的好處,觀點新穎。所謂反彈琵琶就是大膽創(chuàng)新的運用逆向思維行文,我們在作文可以提出的與眾不同觀點,例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異想可以天開”等等,同時要合理、現(xiàn)實。切記不能反科學,有悖于現(xiàn)實人情。準確的運用這種寫法,能使作文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2、高屋建瓴
告別——一種膽魄
佚名
魚兒告別池塘,你認為她會沒命?不,她在追求屬于自己的江河。鳥兒告別竹籠,你認為她會餓死?不,她在追求屬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別高山,你認為他會孤獨?不,他在追求屬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萬物都在嘗試告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追求。我不得不說:告別是一種膽魄。
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為樂,吟唱為趣,似乎無意于征戰(zhàn),但他常自比管仲、樂毅,可見他早有出將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劉備不上演三顧茅廬,諸葛亮也終會登門自薦。因為他告別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艱苦卓絕的政治斗爭,不失為一種膽魄。
陶淵明本為朝廷官員,但他厭棄官場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棄官隱居,放棄了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但他告別權(quán)貴,摒棄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懷,絕對是一種膽魄。
魯迅本來一直投身醫(yī)學,希望用治病來救中國,但他后來發(fā)現(xiàn)在中國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靈與思想的病魔,因此他棄醫(yī)從文,拿起筆桿這把利劍為中國人剔除心靈的傷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節(jié)也從筆尖中向外四射,因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華。他告別醫(yī)學,走上了文學這條無止境之路,無疑是一種膽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場上,應(yīng)該說是戰(zhàn)場上,只是一個追求——盡力一戰(zhàn)。我告別一切雜念,置身于這戰(zhàn)場上,似乎看見了勝利的希望之光,這難道不是一種膽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