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開放——打開心門,讓陽光照進心間

農夫告訴男孩:“有一回,我給牛添料,故意把一些草料放在它夠不著的地方,看它會不會把脖子伸過去吃草料。只要它一伸脖子,這小木樁就會被拔起來了。可是,它吃完了夠得著的草料,眼看著旁邊的草,打了兩個噴鼻就耷拉下腦袋了。” 是什么拴住了這頭牛呢,是小小的木樁嗎?不!拴住這頭牛的不是木樁,而是由木樁形成的心理枷鎖。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很多時候,不聽話、叛逆、頂撞,其實就像我們身體偶爾的小恙。身體就像我們的孩子,孩子就像我們的身體。不能善待孩子,可以等同于自虐狂;控制孩子的自然、自由生長,壓抑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可以等同于古代用裹腳布捆住自己的腳,導致腳的畸形。

插秧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擺兩個繩子,然后一顆一顆地插。人很累,腰酸背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退步就是進步”。這種方式在中國可能使用了大概有2000多年,被視為經典的方法。但是現在在廣東福建一帶,大部分人不再使用插秧了,而是使用另外一種方法——拋秧,就是把秧苗培育好了以后,隨便扔。國家科技部和農業部做了一次比對研究,發現拋秧的效能、產量,特別是它的禾苗的分葉能力要比插秧高得多。原來插秧的時候一個青壯年勞動力一天最多能插一畝地,換成拋秧一個十來歲的青少年一天能拋10畝地。不但效能大幅度提高,產量也提高了。其實教育是要從插秧轉換成拋秧的形式,這個叫做依靠。不僅僅是相信,要依靠,依靠學生自己來學,老師的作用變成了引導,變成了協助,變成了激發。

中里巴人說,很多長期被疾病困擾的朋友,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卑微感,僅滿足于蜷縮在陰冷的小屋,搓手跺腳以求得些許溫暖,卻沒有勇氣走到外面去感受陽光。也許擔心陽光太刺眼,也許覺得太陽的溫暖離自己很遙遠,可是要想融化心底的寒冰,要想要脫胎換骨,就必須從黑暗的小屋里走出來,讓陽光直接穿透胸膛,點燃心中的爐火。心中的爐火一旦點燃,我們能自行調節閥門,或讓其激情四射,或讓其溫暖如春,那將是我們自己的四季。

教育者首先要先打開自己的心門,然后用自己的心靈喚醒孩子的心靈。幸福和快樂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情感,才會讓人覺得那是一種享受,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激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都知道,精神上的富裕才是真的富裕,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物質上的奢侈遠遠比不上精神和心靈上的盛宴。

每個人都有感情,孩子也不例外。相比之下,孩子的真善美常常讓大人相形失色。為什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通過情感來達到目的呢?

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斷是什么?”

兒子毫不遲疑地說:“是那個晚上,我參加完童子軍聚會,你來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車幫我捉螢火蟲。”

事情如此普通,這位父親已經不大記得了,卻成為兒子最美好的回憶。兒子當時知道父親很忙,以為不會停車,父親的行動等于在對兒子說:“我愛你。”

教育應該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應該是感動,應該讓孩子在心靈的碰撞中獲得成長。當父親不經意間放開自己與兒子一同嬉戲的時候,這個男孩感受到了愛和快樂。還有一個故事:

友澤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一次,老師準備組織學生去郊游,但是下雨了,因此,這次活動被取消了。

友澤感到很郁悶,他怒氣沖沖地趕回家。一進門,他甩下書包,一頭倒在床上,不說一句話。父親見了,決定和他談談。父親用手拍了一下友澤:“你看上去很不開心,有什么不高興的事嗎?跟我說說吧。”

于是,友澤把郊游的事跟父親說了一下。

父親聽他講完后說道:“這雨什么時候下不好,偏偏這個時候下。”

友澤緊跟著說:“是啊,為什么現在下呢?”

這時,雙方沉默了一會,然后友澤說:“哦,這次不行,可以等到以后再去。”顯然,他現在平靜了許多。在下午余下的時間里,他再也沒有發過脾氣。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受到重視。無聲的行動有時比話語更重要,更能夠體現對孩子的愛和賞識。

愛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知道如何善待和鼓勵孩子,才能讓孩子產生奇跡。

夏季的一個傍晚,天色很好,瑪麗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瑪麗看見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婦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只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陪著他的,應該是他的母親。

小男孩有時能把彈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瑪麗從沒有見過打彈弓這么差的孩子。那位母親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上撿起一棵,輕輕遞到孩子手中。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過一顆……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才打出一彈。瑪麗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

瑪麗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他母親對瑪麗笑了一笑。“謝謝,不用!”她頓了一下,望著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瑪麗怔住了。

半晌,瑪麗喃喃地說:“噢……對不起!但為什么?”

“別的孩子都這么玩兒。”

“呃……”瑪麗說,“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瑪麗沉默了。

過了很久,男孩的頻率逐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的母親并沒有說什么,還是很安詳地撿著石子兒,微笑著,只是遞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瑪麗慢慢發現,男孩打得很有規律,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移一點,然后再慢慢移回來。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傍晚的風輕輕襲來,蛐蛐在草叢中清唱起來,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條發出的“噼啪”聲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聲仍在單調地重復著。不過對于男孩來說,黑夜和白天并沒有什么區別。

又過了很久,夜色完全籠罩下來,瑪麗已經看不清那瓶子的輪廓了。“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瑪麗猶豫了一下,對他們說了聲“再見”,便轉身向家走去。

走出不遠,身后傳來瓶子碎裂的清脆聲響。

黑暗中最容易滋生恐懼。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清,因而引發了害怕與焦慮。現實生活中,需要能穿透黑暗的心靈之光,在愛的世界里,即使黑暗也是光明的,因為有愛,因為有心靈深處的渴望與激勵。做家長的,認識到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父母不僅需要照亮自己的人生,還需要照亮孩子的人生。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于他們住著的臥室窗戶整天關著,屋內太陰暗,他們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可是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里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同樣的道理,點亮人生并不是依靠外界的力量,最重要的一點是先要打開自己的心門。

心靈之門若是關閉的,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黑暗,因而心懷戒備和焦慮,生活就暗淡無光而難以繼續了。

打開心門,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靈充滿陽光吧!我的建議是:

拒絕焦躁,教育者需要先打開心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發脾氣的時候,譬如激烈地反駁家長。面對孩子的激進做法,做父母的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能勃然大怒。這個時候不妨先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情緒激烈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自以為是的判斷是否正確?家長應該在保證自己威嚴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孩子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幫助孩子打開心結,能夠讓孩子心服口服,我們不僅幫助了他,同時也保持住了做家長的威信。

善于和孩子情感溝通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如果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再多一些擁抱或者是撫摸的話,會更加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是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一般只會與孩子進行語言表達,這種交流的方式并不利于交互感情。著名的語言學家艾伯特·美瑞賓經過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有93%的部分都是通過非語言完成的,他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所以,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感情的溝通才是成功的溝通,如果父母對孩子多一些擁抱、撫摸,甚至是親昵的拍打幾下,會使孩子在智力、情感等方面更加健康。

創造合適的機會和孩子溝通

“孩子,來,讓我們談談。”如果你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話,結果往往是說話的只有你一個人。父母可以抓住和孩子一起打球、一起去游園的機會,跟他溝通,這個時候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絕大講特講的時候。所以,多創造適合的機會和孩子在一起,能夠使孩子打開他的“話匣子”。

不要試圖讓孩子害怕自己

如果孩子和你頂嘴,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那意味著他長大了。因此,面對頂嘴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輕易發火動怒,加劇雙方的抵觸情緒。要善于傾聽孩子的意見,耐心聽孩子把心中的觀點講出來,然后,分析一下孩子說的話是否有道理,變頂嘴為討論、探討。如果孩子是正確的,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給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能,展示他們的所長能給他們帶來喜悅和自信。“媽媽,我給你出個腦筋急轉彎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已經忙得團團轉了,也要接受孩子的建議,并且要配合他說:“這個題目出得真好,你當時能想出結果來嗎?”想必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情一定是燦爛無比的。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佛坪县| 武威市| 如皋市| 滨州市| 杂多县| 雷波县| 竹溪县| 讷河市| 内黄县| 蛟河市| 铁力市| 获嘉县| 甘洛县| 凤翔县| 博湖县| 台北市| 九龙县| 金阳县| 汉川市| 波密县| 宜君县| 津南区| 美姑县| 新乡县| 泗洪县| 濮阳县| 阜新市| 鹤峰县| 汉中市| 武威市| 古交市| 高邮市| 盱眙县| 时尚| 精河县| 新泰市| 关岭| 岳普湖县| 朝阳市| 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