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0章

  • 景岳全書
  • 葉天士
  • 4951字
  • 2015-12-28 09:41:21

木香 舶上茴香(炒) 青皮 陳皮 白芷 甘草 貝母(去心) 穿山甲(炙)漏蘆(等分) 一方有玄胡索、白牽牛(炒用)無白芷、漏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

當歸散(五三) 通經絡,行血滯。

當歸 穿山甲(灰炒) 蒲黃(炒,各半兩) 辰砂(一錢) 麝香(少許)上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如不飲酒,薄荷醋湯亦可。

方脈流氣飲(五四)治瘰 流注,郁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咽塞不利,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秘。

當歸 川芎 芍藥(炒) 茯苓 黃 (炙) 炙甘草 紫蘇 青皮 烏藥 半夏(制)桔梗(炒) 枳實(麩炒) 防風 陳皮(各一錢) 木香 大腹皮 枳殼(麩炒) 檳榔(各五分)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瘡科流氣飲(五五) 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氣結腫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搏于經鉻,致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木悶無頭。

人參 當歸(酒拌) 黃 (鹽水炒) 芍藥 官桂 濃樸(制) 甘草 防風 紫蘇枳殼 烏藥 桔梗(炒,各七分) 檳榔 木香 川芎 白芷(各五分)上水煎服。

(陳氏)獨圣散(五六) 凡患瘡瘍,皆因氣血凝滯,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

如瘡初作,便宜以此入茶飲之。

香附子姜汁浸一宿,焙干研末。

上無時,以白湯調服二錢。潰后以《局方》小烏沉湯為尤妙。

乳香定痛丸(五七) 治瘡毒損傷,血凝氣滯,壅腫拘攣,筋骨疼痛。

乳香 沒藥(各另研) 羌活 五靈脂 獨活(各三錢) 川芎 當歸 真綠豆粉 肉桂白芷 白膠香(各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或酒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舉動,加草烏五錢,鹽湯送下。

消毒散(五八) 治乳癰吹乳并便毒,如憎寒壯熱,或頭痛者,宜先服人參敗毒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此藥三二劑;或腫不消,宜服托里散。

金銀花 青皮 天花粉 柴胡 僵蠶(炒) 貝母 當歸(酒拌) 白芷(各二錢)水二鐘,煎一鐘。食遠服。如治便毒,加大黃一二錢煨用,空心服。

清熱消毒散(五九) 治一切癰疽陽證腫痛,發熱作渴。

黃連(炒) 山梔(炒) 連翹 當歸 甘草(各一錢) 川芎 芍藥 生地(各一錢半)金銀花(二錢)上水煎服。

(東垣)黃連消毒散(六十)治腦疽背疽, 腫疼痛,或麻木。

黃連(炒) 羌活(各一分) 黃芩 黃柏 桔梗 本 防己(各五分) 歸尾 連翹防風 獨活 知母(炒) 生地(各四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黃 蘇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上水煎服。

連翹消毒散(六一) 治癰疽實熱諸證。亦名清涼飲。亦即《局方》涼膈散。

連翹(一兩) 梔子 大黃 薄荷 黃芩(各五錢) 甘草(一兩半) 樸硝(二錢半)上每服一兩,水煎溫服。

加味解毒湯(六二) 治癰疽實熱,大痛不止。

黃 (鹽水炒) 黃連(炒) 黃芩(炒) 黃柏(炒) 連翹 當歸(酒拌,各七分)甘草(炙) 白芍藥 梔子(炒,各一錢)水二鐘,煎服,痛即止。

解毒防風湯(六三) 治斑疹或癢或痛。

防風(一錢) 黃 芍藥 地骨皮 枳殼(炒) 荊芥(各二錢)水煎。徐徐服。

(陳氏)解毒防風湯(六四)方在痘疹五六。治痘疹毒瓦斯熾盛。

散腫潰堅湯(六五)治瘰 堅硬,氣血無虧,宜用之。

柴胡 黃芩(各四分) 白芍藥(炒) 升麻 連翹 黃柏(酒炒) 蓬術 三棱(酒拌微炒)干葛 歸尾(各三分) 知母(酒炒) 龍膽草(酒炒) 天花粉 桔梗 昆布(各五分)炙甘草(二分)上水煎服。

栝蔞托里散(六六) 治瘡瘍毒盛者,未成則易消,已成則易潰,既潰則生肌。

黃栝蔞(一個,杵碎) 忍冬藤 乳香(各一兩) 蘇木(五錢) 沒藥(三錢) 甘草(二錢)上用酒三碗,煎二碗。空心、日午、臨睡分三服。或以此為末,酒糊丸,彈子大,朱砂為衣。細嚼用當歸酒送下,治打撲損傷尤妙。

萬金散(六七)一名內托散。治癰疽已潰未潰者,有消毒破血之功。

栝蔞(一個,杵碎) 沒藥(一錢,研) 大甘草節(二錢)上用酒二碗,煎一碗,去 ,后入沒藥服。

制甘草湯(六八)治懸癰不拘腫潰,亦治癰疽。

用大甘草一兩,切三寸長,用澗水一碗浸透,以慢火炙干,仍投前水浸透,再炙至水干為度,卻銼鈿,用無灰酒二鐘煎七分。空心服。嘗有人患此已破,服兩劑瘡即合。一、國老膏方:用大甘草二斤,以河水浸取漿汁,去 ,用銀石器熬成膏,瓷罐收貯。每服一二匙,酒調服,或水亦可,尤解丹藥之毒。一方治癰疽,用生甘草為末,酒調服二錢,連進數服自消。

梅花飲子(六九)癰疽初起,服之可防毒瓦斯內攻。

川芎 干葛 天花粉 黃 烏梅 甘草 蘇木(各一兩) 忍冬藤(四兩)上作四劑,水煎服。

牛膠飲(七十)治癰疽使毒不內攻,不傳惡證,有益無損。

牛皮膠(廣中明者,四兩)上用酒一碗,重湯煮化,加酒服至醉,不能飲者加白湯。

明膠飲子(七一)治一切癰疽癤毒。

明廣膠(蛤粉炒珠) 粉甘草(各一兩) 橘紅(五錢)上作二劑,水煎服。

護心散(七二) 解金石砒硫發疽之毒。

綠豆末(一兩) 明乳香(半兩,研細)上以生甘草煎湯調。時時與呷,務使藥氣常在膈間。

清心內固金粉散(七三) 一名金花散。解毒清心,流行氣血,散滯清火,凡 腫熱痛,飲食如常者,大宜用之。

綠豆(四兩,研末) 朱砂(另研) 人參 甘草 白茯苓(各三錢) 樸硝(另研)白豆蔻(各五分) 麝香(另研) 雄黃(各一錢) 冰片(五分)上為末。每服一二錢,蜜湯調下。

蠟礬丸(九四) 一名黃礬丸。治金石發疽,一切癰疽,托里止疼痛,護臟,神妙,不問老少皆可服之。

黃蠟 一兩,黃色佳者,溶開,離火入礬末。一方止用七錢。

白礬一兩,明亮凈者,研末。

上二味和勻,眾手急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漸加至四五十丸,熟水或鹽湯送下,日進二三服,服至三四兩之上,愈見其功矣。如服金石發疽,別用白礬末一兩,作三五服,溫酒調下尤效。有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名曰蛇頭瘡,尤宜服之。治蛇蝎毒蟲咬傷,熔化熱涂傷處,痛止毒出,仍服兩許。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而已,其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及內癰排膿托里之功甚大。

千金化毒丸(七五)治諸惡毒。

用白礬三錢糊丸。以蔥頭七莖煎湯送下,則腫痛俱退。再用仙方活命飲二劑以去其余毒。

此本方原用礬末,以蔥湯調服,因湯難服,故易為丸。一方主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三服,后用消毒藥,甚效。常治萏蕘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里藥亦愈。若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蓋礬能解金石之毒也。一方用礬末五錢,朱砂五分,熱酒下亦效。此藥托里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此方。

或蟲尤所傷,溶化熱涂患處,更以熱酒調末服,皆效。

五福化毒丹(七六) 治咽喉牙口瘡毒腫痛,并小兒一切熱毒瘡癤,驚惕煩躁,口舌生瘡,夜臥不寧等證。

玄參 桔梗(各二兩半) 茯苓(三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各一兩) 甘草(七錢半)麝香(少許) 金箔(二十片)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若痘毒上攻,口齒生瘡,以生地黃汁化服,及用雞翎掃敷患處。

奪命丹(七七)治疔瘡發背等證,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此藥服之,不起者即起,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蘇,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有奪命之功,乃惡證中之至寶也。

蟾酥(酒化) 輕粉 麝香(各五分) 枯礬 寒水石( ) 銅綠 乳香 沒藥(各一錢)朱砂(三錢) 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可)上為末,用蝸牛或酒糊搗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溫酒、蔥湯下。或用蔥白三四寸,病者自嚼爛吐于手心,包藥在內,用熱酒和蔥送下,如人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或外用一丸入瘡孔內,以膏藥貼之。

飛龍奪命丹(七八) 治一切疔瘡毒瘡,出汗則愈,神效。

干蟾酥(二錢,乳化) 沒藥 硼砂 寒水石( ) 雄黃(各三錢) 乳香 朱砂血竭(嚼成餅者真) 枯礬(各一錢) 輕粉 冰片(各五分) 蜈蚣(一條去頭,酒浸焙干)蝸牛(四十九個,研為膏,或無亦可)上各研為細末,取蝸牛、蟾酥研勻,入諸末熟杵丸,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四五丸,嚼蔥白一口,吐在手心,將藥包蔥內,用溫酒吞下,須臾汗出,或少吐瀉,毒即解。

立齋曰:前回生丹乃 悍攻毒之劑也,蓋無經不至,無氣不動者。后奪命丹尚緩。若食一切禽畜毒物,及瘡脈浮緊細數,毒蓄在內,并惡毒證,凡宜汗吐者,當用前丹有神效。

若老弱之人,或瘡毒稍輕者,宜用后丹,或更以隔蒜灸之為良。

回生丹(七九)李頤顏先生口授,非泛常之藥,萬寶之秘,專治一切疔毒,并有神效。

金腳信 明 砂 明乳香 半夏 上紅丹(各五分) 巴豆肉(不去油) 明雄黃 大南星南硼砂(各一錢) 大斑蝥(十五個,去頭足翅)上為細末,旋取蟾酥和丸,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五丸,好酒下,看瘡生上下,食前后服,能飲者至醉為佳。凡腫毒失治,毒瓦斯入腹,用此藥能起死回生,服藥后吐瀉俱作乃蘇。

通氣散(八十)治時毒腫甚,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玄參(一錢半) 牙皂 川芎(各一錢) 藜蘆(五分,一方無此) 羊躑躅花(二錢半)上為末,用紙捻蘸少許入鼻內,取嚏為度。按:此方止用皂角、川芎、北細辛三味即可,亦不必藜蘆躑躅之毒品也。總不若通關散為妙,方在因陣九十八。

梔子仁湯(八一)方在寒陣十九。治發熱狂躁,咽喉腫痛。

六味梔子仁湯(八二) 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脈沉數。

山梔(炒) 枳殼 大黃(煨) 升麻 牛蒡子(炒) 郁金(等分)上水煎服。或為細末,每服三錢,蜜水調下。

清肝益營湯(八三) 治肝、膽、小腸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耳項胸乳脅肋作痛,并一切肝火之證。

山梔 當歸 木瓜(不犯鐵) 茯苓(各一錢) 柴胡 芍藥(炒) 川芎(各七分)龍膽草(八分) 白術(二錢) 熟地(一錢半) 炙甘草(五分)上姜、水煎服。

清心湯(八四) 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上方即防風通圣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用一兩,水煎服。方在攻陣十六。

濟陰湯(八五)治瘍毒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二錢) 山梔(炒) 黃芩(炒) 黃連(炒) 甘草(各一錢) 芍藥(一錢半) 牡丹皮(一錢二分)金銀花(三錢)水煎服。大便若秘,量加大黃。

地骨皮散(八六) 治瘡瘍氣虛內熱,煩渴不寧。

人參 黃 生地黃 地骨皮 柴胡(各一錢半) 白茯苓 石膏( ) 知母(各一錢)水、姜、煎服。

一味苦參丸(八七)治一切癰疽毒瘡, 腫作痛,或煩躁。

苦參不拘多少為末。

上用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溫酒下。

(陳氏)苦參丸(八八)治遍身瘙癢,癬疥瘡瘍。

苦參(四兩) 玄參 黃連 大黃 獨活 枳殼 防風(各二兩) 黃芩 梔子 菊花(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食后茶酒任下三四十丸,日三服。

五利大黃湯(八九)治時毒 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而數。

大黃(煨) 黃芩 升麻(各二錢) 芒硝 梔子(各一錢半)水一鐘半,煎六分。空心熱服。

清涼飲(九十) 治癰瘍熱毒熾盛,大便秘結。此即前連翹消毒散。

連翹(一兩) 大黃 山梔子 薄葉 黃芩(各五錢) 甘草(一兩半) 樸硝(二錢半)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宣毒散(九一)治一切癰毒,其功不可盡述。

大黃(煨) 白芷(各五錢)水二鐘,煎一鐘。食前服。

立齋曰: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若脈沉實,便秘者,毒在臟也,宜服之,其功甚大。若臟腑調和,脈不實者不可用。《醫林集要》方用大黃一斤,白芷六兩,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更用茶清調搽患處,名曰萬金散。蓋因其功而珍之也。或用水跌為丸,以便于服亦可。吳江申僉憲兄患背疽堅硬,脈沉實,乃毒在內,用一服,大小便下污物,再服而消。

恐患者忽此二藥,故以此嘗驗者告之。

拔毒散(九二) 治一切癰疽腫毒,其功不可盡述。

乳香 沒藥 當歸 穿山甲(炮) 木鱉子 連翹(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栝蔞仁(八分)牙皂(炒) 貝母(各七分) 忍冬藤(二錢) 大黃(生熟各一錢半)上水、酒各一鐘,煎一鐘。食前服。此方攻毒止痛化膿之良劑也,屢用屢驗。若膿成或已潰者,大黃可不用,恐泄其真氣,則膿者難潰,潰者難斂也。亦有膿雖潰,脈仍洪數,或沉實,喜冷者,火邪尚在,又所宜用。

內疏黃連湯(九三) 治瘡瘍發熱而嘔,大便秘結,脈洪而實。

黃連 芍藥 當歸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錢) 連翹大黃(各一錢半)姜、水煎,仍量虛實治之。

桃仁湯(九四)逐瘀血。

桃仁 蘇木(各一兩) 生地黃(五錢) 虻蟲(去足翅,炒) 水蛭(炒,各三十個)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空心服。

漏蘆湯(九五) 治腦疽、癰疽毒盛實者。

漏蘆 黃 甘草 連翹 沉香(各五錢) 大黃(一兩,微炒)上每服四五錢,姜、棗、水煎服。

千金漏蘆湯(九六) 治癰疽發背,丹疹時行熱毒,赤腫 痛。

漏蘆 黃芩 白蘞 連翹 枳殼(麩炒) 升麻 粉草 麻黃(去節) 大黃(濕紙裹煨)樸硝(各一兩)上每服五六錢,姜、水煎,去 。空心服。下惡物為妙。

漏蘆升麻湯(九七)治時毒頭面紅腫,咽嗌堵塞,水藥不下,若臟腑素有積熱,發為腫毒疙瘩,一切紅腫惡毒。

漏蘆(二錢) 升麻(一錢半) 黃芩(酒洗) 生甘草 玄參 牛蒡子(炒研) 苦梗連翹(各一錢) 藍葉(如無,用青黛) 大黃(酒浸,量輕重用之)水煎服。大利之結者,加芒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肇州县| 芮城县| 金华市| 偏关县| 保康县| 九江市| 枝江市| 区。| 尤溪县| 屏边| 萨嘎县| 沙雅县| 全椒县| 曲松县| 灯塔市| 乾安县| 万山特区| 鄂州市| 宁德市| 盐边县| 托克逊县| 湘潭市| 洛扎县| 尼勒克县| 嘉荫县| 综艺| 沾益县| 新河县| 喀喇沁旗| 罗田县| 西和县| 台前县| 岐山县| 柘荣县| 叙永县| 武邑县| 高唐县| 汾西县| 遵义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