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悟真直指
- 劉一明
- 3604字
- 2015-12-27 01:16:14
地魄水金,陰中之陽,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陽中之陰,皆靈知之法象。但將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靈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靈知而養(yǎng)真知也。真知,剛,屬陽,為夫;靈知,柔,屬陰,為妻。以夫制妻,妻自順夫,妻順未而夫亦戀妻,夫妻相得,生機(jī)常存。《參同契》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zhuǎn)而相因”者是也。真知靈知,兩而合一,剛?cè)釟w中。變?yōu)榱贾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圣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龍虎伏,德重而鬼神欽,方且壽永齊于天地,更何有煩惱上心乎?
十一
黃芽白雪不難尋,達(dá)者須憑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煉成靈質(zhì)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
欲向人間留秘訣,未逢一個是知音。
上詩言道高德重,龍虎鬼神,俱皆馴順,則是有道不可無德,有德不可無道也。夫至道不繁,大藥不遠(yuǎn),白云近在眼前,黃芽卻生家內(nèi)。若有肯心,順手可得,故曰不難尋。但此道為超凡入圣,起死回生,天下希有之事,雖不難尋,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故又曰達(dá)者須憑德行深。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難尋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氣,并土而為五行。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又上元、中元、下元,亦為三元。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陰陽。乾陽金,兌陰金;坎陽水,艮陰水;震陽木,巽陰木;離陽火,坤陰火。八卦雖配四象陰陽,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為陰土,艮為陽土,五行之氣,亦在其中。五行在人為性、情、精、神、氣之五元,發(fā)而為:仁、義、禮、智、信之五德。三元在人為元精、元?dú)狻⒃?,八封在人即五元五德、剛?cè)嶂浴?傊南笕素?,皆是五行所變,非五行之外別有四象三元八卦也。四象五行金借土者,即仁、義、禮、智,全借信成也。三元八卦豈離壬者,即性、情、神、氣,不離精一也。黃芽者,土之生機(jī),信在于中也。白雪者,水之輕清,精至于一也。仁、義、禮、智歸于信,允執(zhí)厥中,而黃芽漸長;性、情、神、氣歸于一,惟精惟一。而白雷飛空,精一執(zhí)中,修之煉之,念久愈力,道心常振,人心常靜,真知靈知,兩而合一,一粒圓明寶珠,懸于虛空之中。常應(yīng)常靜,色空不拘,顯晦隨時,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人難識,鬼莫侵,豈虛語哉?此道也,至簡至易,約而不繁,知之者立躋圣位,不待三年九裁。但世間少德行丈夫,無真正男子,多執(zhí)柯伐柯,猶以為遠(yuǎn)。仙翁云:欲向人間留秘曲,未逢一個是知音。豈不可悲哉?
十二
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
初開綠葉陽先倡,次發(fā)紅花陰后隨。
常道即斯為日用,真源返此有誰知?
報言學(xué)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亂為。
上詩言德之不可不修。此詩言道之不可不明?!兑住吩唬阂魂幰魂栔^道。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金丹之道,全以陽健陰順為運(yùn)用,陰陽合一,則生丹而延命;陰陽相違,則乖戾而喪命。試觀草木無情之物,始而綠葉陽先倡,次而紅花陰后隨,陰陽兩不相離,類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外乎陰陽而成者,不過常道順而仙道逆。順者順行陰陽也,逆者逆運(yùn)陰陽也。世人只知順行之道,不知逆運(yùn)之道,所以逐于假境,迷其真源,陽極而陰,陰極而死矣。學(xué)者第一著先要識得陰陽二物。識得陰陽,即知的真源。真源者,即玄牝之門,生陰在此,生陽在此,順亦在此,逆亦在此。知常返本,立登圣域。但陰陽不一,有先天陰陽,有后天陰陽,有命中陰陽,有性中陰陽,有真陰陽,有假陰陽;有外陰陽,有內(nèi)陰陽。這些陰陽,俱要追究個了然,方敢下手。若不識真陰真陽,亂作亂為,棄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十三
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里好栽蓮。
牽將白虎歸家養(yǎng),產(chǎn)個明珠似月圓。
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
上詩教人認(rèn)識陰陽,此詩教人究明功用。功用者,顛倒陰陽之法也。不識陰陽顛倒之法,怎知火里栽蓮之妙。顛者何顛,倒者何倒,白虎屬金,即乾宮一點(diǎn)剛健中正之氣,名曰道心,投而為真知之情。因交后天,人心用事,道心不彰,真情昧而妄情生,如白虎自我家出外,走于他家而傷人矣。顛倒者,仍于妄情中返回真情,與真性配合,如牽白虎由他家而復(fù)歸我家養(yǎng)矣。真情既運(yùn),真性即現(xiàn),性情相戀,先天真一之氣,自虛無中來,結(jié)成一粒寶珠,如圓滿之月,光輝照耀,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參同契》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者是也。還丹既結(jié),良知良能,靜則無為,動則自然,從容中道。藥即是火,火即是藥,采取之功無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以造化爐中,陰陽和氣,真火煅盡后天群陰,化為純陽,是謂丹熟。吞而服之,脫胎換骨,跳出凡籠,與天齊壽,長生不死矣。
十四
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歸生數(shù)五,三家相見結(jié)嬰兒。
是知太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圣基。
上詩有顛倒陰陽之理,此詩言攢簇五行之功。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氣渾然。因交后天,各一其性。金木不并,水火不交。真土埋藏,假土張狂。性亂命搖,陽氣盡而陰氣純,個死豈能乎?仙翁提出三五一三字,教人攢簇五行,歸于一家,還我本來良知良能、渾然天理之面目耳。但三五一三氣,古今來不知迷了多少英雄。其間明得者,可數(shù)而知。
夫所謂三五者,即河圖五行之生數(shù)。東三木,南二火?;鹕谀?,木火為一家,一五也。西四金,北一水,水生于金,金水為一家,一五也。中央土自成一家,一五也。修道者能明的三五,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攢簇五行,則性、情、精、氣、神凝結(jié),仁、義、禮、智、信同氣,是云三家相見,在儒名曰:“太極”,又曰:“天理”,又曰:“至善”,又曰:“至誠”;在道名曰:“嬰兒”,又曰:“先天一氣”。又曰:“圣胎”,又曰:“金丹”;在釋名曰:“圓覺”,又曰:“真空”,又曰:“法身”,又曰:“舍利”,又曰:“摩尼珠”,等等名字。總而言之曰:“天良本性”。道復(fù)本性,良知良能還元返本,溫養(yǎng)十月,氣足神全,脫離苦海,身外有身,入于不生不滅之圣基矣。
十五
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
草木金銀皆滓質(zhì),云霞日月屬朦朧。
更饒吐納并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
上詩言攢簇五行,歸于一氣,方入圣基。但攢簇五行,須要識得先天真一之氣,方可下手??仓幸魂?,乃乾家剛健中正之氣,為道心真知,取象為真鉛,乃天一所生。具有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成圣成仙在他,作佛作仙在他,乃圣賢之根本,仙佛之種子,為金丹之正祖宗。所渭“知其一,萬事畢”者即此。若不識真鉛,是無祖宗,則修丹無本。一切休妻絕糧,燒煉草木金銀,吞饗云霞日月,吐納濁氣,存想景象,萬般作用,不是著空,便是執(zhí)相,皆是枉施功力,與金丹之事,有何干涉乎?
十六
萬卷仙經(jīng)語總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在乾家交感宮。
莫怪天機(jī)具漏泄,都緣學(xué)者自愚蒙。
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詩,或言順,或言逆,或分說,或合說;或指藥物,或示火候,辨別真假,是非條陳,細(xì)微層次,散而末整。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難以進(jìn)步,故此詩總結(jié)十五詩之意,示人以至簡至易之道耳。
古來仙真,丹經(jīng)道書,千譬百喻,設(shè)象立言,極力形容,發(fā)明道髓,雖立言有異,而其理總同,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無如后世,書愈多而人愈惑,各執(zhí)己見,趨入旁門,彼豈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離,依坤歸乾之一著乎?
坤位生成體者,即坎中一陽也;乾家交感宮者,即離中一陰也??脖纠んw,故曰坤位;離本乾體,故曰乾家。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剛健也,坤柔順也。因其剛健,故易知而不犯難,因其柔順,故簡能而無勉強(qiáng)。易知簡能,在人即本來良知良能之本性也。人生之韌,健順如一,剛?cè)峄斐?,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圓陀陀,光灼灼,凈倮倮,赤灑灑,只有一個良知良能之本性,并無些子滓質(zhì)。及其二八之年,陽極生陰,交于后天,陰氣用事,理欲交雜,健順不當(dāng),剛?cè)崾Ч?jié),于是陽為陰陷,天真有昧,如乾交坤,乾中一陽,入于坤宮,坤卦實而成坎矣。陰竊陽位,知識漸開,如坤交乾,坤中一陰,入于乾宮,乾卦虛而成離矣。天真昧則道心藏,而惟微;知識開則人心生,而惟危。微者絕無而僅有,陽不勝陰也;危者見景而生情,陰勝于陽也。然雖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猶末全滅,人心猶未全盛。道心末全滅者,以其有時而或黑中生白,是謂真知,但不過旋有旋失耳。人心未全盛者,以其遇事而能隨機(jī)應(yīng)變,是謂靈知,但不過借靈生妄耳。
修丹之道,陰中返陽,取出道心之真知,點(diǎn)化人心之靈知。靈知?dú)w真,真知?dú)w靈,道心剛健,人心柔順;陰陽交感,剛?cè)嵯鄳?yīng);健順相當(dāng),真靈不散;仍還當(dāng)年良知良能乾元面目,是謂取坎填離,又謂依坤種乾。其實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即是取坎填離之義。取坎則坎中所陷之陽出,故仍成坤;填離則離中所雜之陰化,離仍成乾。乾坤體成,元牝立而谷神存,金丹凝結(jié),性命到手,不為后天造化所拘矣。此乃萬劫一傳之天機(jī)。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說破。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詩中,發(fā)古人所未發(fā),可謂拔天根而鑿理窟。結(jié)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機(jī)露泄大盡,若人了悟的詩中妙意,直登圣域,立見三清太上,豈虛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