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口湯
(蘇[廣<異]茶品)載十六湯。第十曰纏口湯。猥人煉水之器。不暇深澤銅鐵訛錫。取熱而已。是湯辛苦且澀。飲之逾時。惡氣纏口不得去。(按)此言茶也。今俗亦以名酒。
軟飽
(冷齋夜話)北人以晝睡為黑甜。南人以飲酒為軟飽。故東坡詩曰、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余。
殘杯冷炙
(顏氏家訓雜[(花-化)/執]篇)人不可見投勛貴。處之下座。取殘杯冷炙之辱。(杜甫詩)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又(太平御覽引郭子)王光祿曰、正得殘盤冷炙。
杯盤狼藉
(史記滑稽傳)杯盤狼藉。堂上燭滅。(杜甫詩)勅廚倍常羞。杯盤既狼藉。(蘇軾賦)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盡盤將軍
見(元曲選)殺狗勸夫、小尉遲二劇。其說云、有人請我到席。且不吃酒。將各下飯狼餐一頓。以此號盡盤將軍。
獨呑
(史記范雎傳)中山之國。趙獨呑之。
生呑活剝
(唐詩紀事)有棗強令張懷慶。好竊名士文章為詩。時為語曰、活剝王昌齡。生呑郭正一。
呼湯呷醋
(女論語)莫學他人。呼湯呷醋。醉后顛狂。遭人所惡。
呼姜呷醋
(老學庵筆記)臨安人評尚書省二十四曹語。
頭醋不酸。二醋不[酉+嚴]
見(元曲選)氣英布劇。
鹽筋醋力
(留靑日札)引諺。
五葷三厭
(涌幢小品)俗有五葷三厭之說。厭字義殊不解。后讀孫眞人歌。謂天厭雁。地厭狗。水厭鳥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鳥魚有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開葷
(表異録)東昏侯喪潘妃之女。閹豎共營肴羞。曰為天子解菜、猶今云開葷也。(按)古但謂之解素、開素。不云開葷。白居易詩、解素盤筵后日開。又月終齋滿誰開素。須[言+尼]奇章置一筵。
為口忙
(陸游詩)舉世知心少。平生為口忙。
餬口
(左傳)隱十一年、餬其口于四方。又昭七年、[食+亶]于是。鬻于是。以餬余口。
可口
(莊子天運篇)柤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合口
(漢書揚雄傳)美味合口。工聲比耳。
無下箸處
(晉書何曾傳)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無下觜處
(寒山詩)蚊子上鐵牛。無渠下觜處。(傳燈録)藥山儼、招慶匡、[シ+為]山佑倶嘗舉揚此語。
不識酥
(稗編)唐皇謂安祿山曰、信是胡兒只識酥。(按)俗譏闇味者。乃云并此不識。
刀頭蜜
(佛說四十二章經)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且有截舌之患也。(張良臣詩)世味甜于刀上蜜。人心苦似蓼中蟲。
味如嚼蝋
(楞嚴經)當橫陳時。味如嚼蝋。
畫餅充饑
(三國志魏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似畫餅、不可啖也。(史通)鏤冰為璧。不可用也。畫地為餅。不可食也。(傳燈録)智閑被[シ+為]山問。尋一句酬對不得。自嘆曰、畫餅不可充饑。
翻燒餅
(唐宋遺事)太宗北征。咸曰、取幽薊。如熱[敖/金]翻餅耳。呼延贊曰、書生之言。未足盡信。此餅難翻。后果無功。(按)俚俗以田產同贖轉售。曰翻燒餅。或亦言其易耶。
薄餅從上掲
(靑箱雜記)劉曄未第前。娶趙尚書晃女。早亡。而趙氏猶有七九二妹。皆未適人。既而劉登第。晃捐館。夫人復欲妻之。劉意擇九姨。夫人曰、薄餅從上掲。劉郎纔及第。便揀點人家女耶。
巧新婦。做不得無麺[食+不][食+(托-言)]
(陳龍川集)答朱元晦書引此諺。(鶏肋編)陳無己詩、手莫為無面餅。即俗語云云也。
冬[食+昆]飩。年[食+(傅-イ)][食+(托-言)]
(陸放翁詩自注)郷俗歳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食+昆]飩。年[食+(傅-イ)][食+(托-言)]。(武林舊事)冬至享先。則以[食+昆]飩。故有斯諺。
重羅白麺
(束皙餅賦)重羅之面。塵飛雪白。
一鍋麺
(癸辛雜志)眞西山負一時重望。時楮輕物貴。民生頗艱。于是為諺曰、若欲百物賤。直待眞直院。及入朝。數陳之際。首以尊祟道學為義。愚民無知。乃以為不切時務。復以俚語足前句云。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鍋面。(按)一鍋面。葢謂胡涂。
麺醉
(教坊記)有蘇五奴者。其妻善歌舞。亦有姿色。遇邀[(辺-刀)<牙]者。五奴輒隨之前。人欲其速醉。多勸以酒。五奴曰、但多與我錢。雖吃[食+追]子亦醉。不煩酒也。(按)鄙俗以吃面食致醉為詈辭。初不解何義。觀此。知其詈殊丑矣。
發酵
(齊書禮志)太廟四時祭薦。用起面餅。注云、發酵也。(按)酵字。古通作膠。見鄭康成周禮醢人注。又作教。見漢書李陵傳注。
酸餡氣
(調瘧編)子瞻贈惠通詩。氣含蔬筍到公無。常語人曰、頗解蔬筍語否。為無酸餡氣也。(按)餡字從[啖-口]。不從有誤書者。歐陽公歸田録。嘗譏之。
碗頭店
(夢梁録)相行都酒肆有碗頭店。
茶湯會
(耐得翁都城紀勝)此會毎遇諸山寺院作齋。則往彼以茶湯助縁。供應會中善人。(按)杭人至今有此風。
撮泡茶
(禪寄筆談)杭俗用細茗置甌。以沸湯點之。名為撮泡。(按)故人飲茶。皆搗末為團餅。投湯煎之。撮泡、但起于一方。今則各處行矣。
繍茶
(武林舊事)進茶試新。禁中以五色韻果、錯[食+丁]龍鳳、花卉之類。謂之繍茶。不過悅目。亦有専其工者。(按)今立夏節新婦送茶。侈靡者尚或如此。
兩盤飯間
(十洲記)火浣布衣服垢污。以火燒之。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按)今人約言時候。猶有一頓飯間。一杯茶間等語。
用飯
(禮記射義)先有志于所事。然后敢用谷也。飯食謂也。(韓非子外儲說)孔子御坐于魯哀公。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孔子先飯黍而后[啖-口]桃。
攤飯
(陸游詩)攤飯橫眠夢蝶床。自注、李黃門謂午睡為攤飯。
朝飯、晩飯
(杜詩)晩飯越中行。(蘇詩)卻到龜山未朝飯。
中飯
(王維詩)中飯顧王程。離憂從此始。(李頻詩)向野聊中飯。乘涼探暮程。
白飯
(晉書五行志)昔年食白飯。今年食麥[麥+孚]。謂白飯美而麥[麥+孚]惡也。
[車+尞]飯
(劍南集自注)呉人謂飯不炊者、曰[車+尞]、音勞。
水飯
(周禮漿人注)涼今寒粥。若[米+臭]飯雜水也。(按)今江北所謂膏梁水飯。即此。
飯粘
(晉書殷仲堪傳)食常五椀。盤無余肴。飯粘落席間。輒拾以[口+敢]之。(按)飯之狼藉者曰粘。
鍋底焦
(徐廣孝子傳)呉人陳遺母。好食鍋底焦飯。遺毎取焦者奉母。
魯酒
(戰國策)楚朝諸侯。魯共公后至而酒薄。楚怒伐之。(莊子)魯酒薄而邯鄲圍。
干[酉+窄]酒
(酒譜)張籍詩、讓酒愛干和。即今人不入水酒也。并汾間以為貴品。名之曰感[酉+窄]酒。
花露酒
(野客叢書)眞州郡齋。舊有酒名花露。姚合詩、味輕花上露。色合洞中泉。得無取此意乎。(陸游詩)三升花露春壺滿。八尺風[シ+猗]午枕涼。
三白酒
(宋伯仁酒小史)有顧氏三白酒。
燒酒
(白居易詩)燒酒初開琥珀光。(按)東坡言、唐時酒有名燒春者。當即燒酒也。元人謂之汗酒。卞思義有詠汗酒詩。李宗表稱阿刺古酒作歌云、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當十味且濃。
白肉
(晉書陸納傳)問桓溫食肉多少。溫曰、白肉不過十臠。(齊書禮志)太廟四時祭薦。用醤炙白肉。(都城紀勝)市食有誤名之者。如呼熟肉為城肉是也。葢白肉是以砧壓去油者。
東坡肉
(東坡集)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毎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莫管。(按)今俗謂爛煮肉曰東坡肉。由此。
熟食
(鹽鐵論)古不市食。其后市脯魚鹽而已。今熟食[彳+扁]列。[肴+殳]施成肆。
客食
(齊書五行志)永明中、宮內坐起御食之外。皆為客食。世祖以客非家人名。改呼為別食。(按)子史精華、録此于當談卷中。據言鯖云、思澤為克什。凡頒賜之物皆謂克什。不獨餅餌然也。則齊書所云客食者。與今異矣。
茶食
(大金國志)金人舊俗。壻納幣。戚屬偕行酒饌往。次進蜜[米+羔]。人客一盤。曰茶食。(按)此語至今因之。
小食
(說文)[口+幾]小食也。(梁昭明太子別傳)京師谷貴。改常饌為小食。(搜神記)管輅謂趙顏曰、吾卯日小食時。必至君家。
點心
(唐書)鄭[イ+參]夫人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傳燈録)徳山鑒于[シ+豊]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婆子曰、我有一問。若答得。施與點心。(河東記)板橋三娘子。置新作燒餅于食床上。與客點心。(鶏肋編)宣和間有孫賣魚者。館竇[竹/録]宮道院、上至陰、微覺餒、孫出懷中蒸餅云、可以點心。(揮塵録)童貫謂賈[言+黨]云、忽忽未能小欸。翌午朝退。幸見過點心。(癸辛雜志)阜陵謂趙溫叔曰、聞聊健啖。朕欲作小點心相請。
下飯
(過庭録)王子野羅列珍品。謂水生曰、何物可下飯乎。生曰、惟饑可下飯耳。(朱子語録)文從道中流出。文只如吃飯時下飯耳。(貴耳録)劉岑未達時。貧甚。用選官圖為下飯。饑時以水沃飯。一擲舉一匙。(夢梁録)和寧門賣細色異品。菜蔬諸般下飯。
過飯
(齊民要術)鯉魚脯、過飯下酒。極是珍美。
饅頭
(東皙餅賦)三春之初。陰陽交至。于時宴享。則饅頭宜設。(初學記)引作[日/(楞-木)]頭餅。夏以薄夜代[日/(楞-木)]頭。(夢梁録)又作饅[食+殳]。
[食+昆]飩
(演繁露)世言[食+昆]飩是虜中渾氏屯氏為之。(按)方言餅謂之飩。或謂之[食+長][食+昆]。則其由來久矣。博雅作[月+昆][月+屯]。
不托
(又)湯餅、一名[食+(傅-イ)][食+(托-言)]。亦曰不托。李文正刊誤曰、舊未就刀[金+占]時。皆掌托烹之。刀[金+占]既具。乃云不托。言不以掌托也。俗傳[食+(傅-イ)][食+(托-言)]字非。予讀束皙餅賦。知李氏之有本也。皙曰、火盛湯涌。猛氣烝作。攘衣服。振掌握面。彌[シ+離]于指端。手[(螢-蟲)/纟]回而交錯。則當晉之時。其謂湯餅者。皆手搏而[辟/手]置湯中煮之。未用刀幾也。
裹蒸
(南史齊明帝紀)大官進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余充盤食。或亦云蒸裹。(杜甫十月一日詩)蒸裹如千室。焦糖幸一盤。
波波
(升庵外集)[食+畢][食+羅]、今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謂之磨磨。(按)波當[食+畢][食+羅]二字反切。或云、盧仝詩、添丁郎小小。脯脯不得吃。脯脯猶今云波波。或云本為[食+孛][食+孛]。北音讀入為平。謂之波波。皆未確。磨磨之磨。據集韻作[麻/食]。又一作[食+磨]。
河漏
(王楨農書)北方多磨蕎麥。為麺。或作湯餅。謂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細如粉。(按)今山右人多為此食。
見風消
(淸異録)韋巨源拜尚書令。上燒尾宴。其家故書尚存。食帳有見風消。乃油浴餅也。(按)俚俗猥兒有以此諢語者。不知古實有此食品。
胡蝶麺
(演繁露)齊高帝所嗜水引餅。今世猶或呼之。俚俗亦名為胡蝶麺也。(陳達叟蔬食譜)有水引胡蝶麺。
燒餅
(齊民要術)引食經作燒餅也。
雪[米+羔]、[米+(磁-石)][米+羔]
(夢梁録)御街早市。買雪[米+羔]、米+(磁-石)][米+羔]。
[米+團]子
(干[月+巽]子)竇又制造煎餅[米+團]子。召小兒擲瓦礫。撃標中者。以前餅[米+團]子啖之。(按)白居易、有寒食日過棗[米+團]店詩。鄒浩有水[米+團]粽子卻登門句。[米+團]字皆從米。
春盤
(四時實鏡)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武林舊事)春前一日。后苑[辛+刀+辛]造春盤。翠縷紅絲。備極精巧。
燒割
(釋名)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食。(按)此則漢時有燒割矣。
灌腸
(齊民要術)有灌腸法。細[坐+リ]羊肉及蔥鹽椒[豆+支]。灌而炙之。與今法了無異也。
咸圓子
(輟耕録)今人以米湯和入鹽草灰以團鴨卵。謂之咸[木+元]木皮淹漬。故名之。若作圓字寫、則誤矣。
水龍
(夢梁録)食次名件。有二色水龍、蝦魚水龍、白魚水龍、江魚水龍、素水龍、肉水龍。
事件
(又)御街早市賣羊鵝事件。食次名件。有十色事件、糟鵝事件。其豬羊頭蹄肝肺則稱四件。酒肆賣[(払-ム)+竄]四件。
麺筋
(夢溪筆談)凡鐵之有鋼者。如麺中有筋。濯盡柔麺。則麺筋乃見。錬鋼亦然。(老學庵筆記)仲殊性嗜蜜。豆腐、麺筋、皆用蜜漬。
油麩
(陶歇庵集)有百衲羮詩。自注云、杭僧碧暉。集蔬果為油麩甚美。以其多物而成于僧手。故號曰百衲羮。
蜜漬
(三國志孫亮傳注引呉歴)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按)今謂之蜜煎。煎、音餞。或遂書餞字。非。
蒜囗
(三國志華陀傳)人病咽塞。誤之曰、向道邊賣餅家。蒜囗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續仙傳)宋元白嗜酒。或食[彑/(上+矢+ヒ)]肉五斤。以蒜囗一盆。手撮吃之。畢即飲酒。
倒纛菜
見說郛(中(食+貴))。
羅漢菜
(鮮于樞詩)童烹羅漢菜。客禮國師衣。
沫[食+孛]
(陸羽茶經)凡酌置諸件 ([(怨-心)/皿]。令沫[食+孛]均。沫[食+孛]者、湯之浮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食+孛]。(陸龜蒙詩)茶器空懷碧[食+孛]香。(按)今人讀之若乏音訛也。
肥膩
(白居易和錢華州詩)自笑亦曾為刺史。蘇州肥膩不如君。又油膩、見(東坡集)與蔡景繁尺牘云、情愛著人。如黐膠油膩。急手解雪。尚為[シ+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