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又曰:“舊國別多日,故人無少年。”舒王、東坡用其意,作古今不經人道語。王詩曰:“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坡曰:“桑疇雨過羅紈膩,麥隴風來餅餌香。”如《華嚴經》舉果知因,譬如蓮花,方其吐花而果具蕋中。造語之工,至于舒王、東坡、山谷,盡古今之變。(《樂趣》二)
案:此則見《冷齋夜話》卷五,及《墨客揮犀》卷八,亦《樂趣》誤引。
二八八、裴慶余詩
裴慶余,咸通末佐李北門為淮南幕。嘗同游船,舟師誤以船篙水濺侍女衣。公變色。慶余請為詩曰:“滿額鵝黃金縷衣,翠翹浮動玉釵垂。從教水濺羅裙濕,知道巫山行雨歸。”公喜,令歌者傳之。(《樂趣》三)
案:此則見《古今詩話》。
二八九、張祜宮詞
張祜有《觀獵詩》并《宮詞》,白傅稱之。《宮詞》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小杜守秋浦,與祜為詩友,酷愛祜《宮詞》,贈詩曰:“如何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又詩寄祜云:“睫在眼前人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樂趣》三)
案:此則亦見《古今詩話》,惟未全錄。
二九〇、趙倚樓
杜紫微覽渭南《早秋詩》有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因目之為趙倚樓。(《樂趣》四)
案:此則《詩人玉屑》卷十引作《古今詩話》。又《全唐詩話》卷四記載趙嘏此詩,題作《長安秋望》。
二九一、杜詩用方言
老杜《八仙詩》序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船,方言也,所謂襟紐是已。杜詩又有云:“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川峽路民多供事烏蠻鬼以臨江,故頓頓食黃魚耳。俗人不解,作畜養字讀,遂使沈存中自解以烏鬼為鸕鶿也。(《樂趣》六)
案:此則見《冷齋夜話》卷四,疑《樂趣》誤引。
二九二、謝蝴蝶
謝學士吟《蝴蝶詩》三百首,人呼為謝蝴蝶。其間絕有佳句,如“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又曰:“江天春晚暖風細,相逐賣花人過橋。”古詩有“陌上斜飛去,花間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貪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終不若謝句意深邃。(《樂趣》十)
案:此則見《總龜》前集六,《玉屑》十,《名言》六,均作《古今詩話》。又《類說》本《古今詩話》亦有此則,當是《樂趣》誤引。
二九三、論詩讖
人謂富貴不得言貧賤事,少壯中不得言衰老,康強不得言疾病死亡,或犯之,謂之詩讖:是大不然。詩者,妙觀逸相,①豈限繩墨哉?王維作雪中畫②芭蕉,《詩眼》見已③知其神情善④寓于物,俗〔論〕⑤則譏其不知寒暑。荊公方大拜,忽書其壁曰:“霜筠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東坡詩曰:“平生萬事足,所欠惟一死。”豈可與俗論。余作詩曰:“東坡醉墨浩琳瑯,千首空余萬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騏驥略玄黃。”句法欲老健有英氣,當間用方言為妙。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穎脫不可干犯之氣。(《樂趣》十四)
案:此則見《冷齋夜話》卷四。又句法欲老健云云,《冷齋夜話》與前291《杜詩用方言》條合。此蓋由《樂趣》據《總龜》前集卷九所引《冷齋夜話》與《直方詩話》聯綴書之,故有此誤。
①《冷齋夜話》“相”下有“之所寓也”四字。
②《冷齋夜話》“雪中畫”作“畫雪中”。
③《冷齋夜話》“已”作“元”。
④《冷齋夜話》“善”作“寄”。
⑤《冷齋夜話》“俗”下有“論”字。案:此句意義不明,疑有脫誤。
二九四、摩詰荊公小詩得天趣
王摩詰山中小詩曰:“荊溪①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舒王詩:“相看不忍發,慘淡暮潮平,欲別更攜手,月明洲渚生。”此得天趣。(《樂趣二》、《名言》四)
案:此則見《冷齋夜話》卷四,亦《樂趣》誤引。
①《冷齋夜話》“荊溪”作“溪清”,唯《總龜》前集九引《冷齋夜話》作荊溪。知《樂趣》所據即此。
二九五、句意含蓄
詩有句含蓄者,如老杜曰:“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鄭云叟曰:“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有意含蓄者,如《宮詞》曰“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又嘲人詩曰“怪來妝閣閉,朝下不相迎,總向春園里,花開笑話聲”是也。〕①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詩》曰:“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宮怨曰“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是也。〕②(《樂趣一》、《名言》四)
案:此則見《冷齋夜話》卷四,亦《樂趣》誤引。
①《名言》無“又嘲人詩曰”云云數語。
②《名言》無“宮怨曰”云云數語。
二九六、籜 龍
舒王有詩云:“籜龍將雨繞山行”,而周次元有《游天竺觀》詩亦云:“竹籠駐水轉山鳴。”余以為當與秦少游同科。(《總龜》前七)
案:據《總龜》前集卷七所注當為《古今詩話》。然考《總龜》于此文前后所引諸條,均為《直方詩話》,如191《至寶丹》條見《類說》本,239《半夜鐘》條見《叢話》前集,即264《周知微》條,《總龜》注明《古今詩話》者,亦為《總龜》之誤,見前案語。且此條中有與秦少游同科之語,蓋指128《少游詩學東坡》條言,益足證此為《直方詩話》中語。
二九七、巧匠斵山骨
荊公過東坡,見案上有石研,甚愛賞,因曰:“當集句賦之。”唱曰:“巧匠斷①山骨”,沉吟久之,不能成,因命駕去。(《總龜》二十)
案:此節據《總龜》所注似應出《玉局遺文》,然考前后所引皆《直方詩話》中語。《總龜》于此頁前似有脫文,疑此亦出《直方詩話》。又此事亦見《童蒙詩訓》,參閱第14《集句二則》條。
①案“斷”當作“斵”。
二九八、可遵詩
高致虛云,東坡言過溫泉壁上見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混常流。”問人云何①遵作。因作一絕云:“石龍有口口無根,自在流泉誰吐吞?若得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何遵緣此知名。后來京師,每有賓客必出數十篇,讀者無不絕倒。(《總龜》二十)
案:此條據《總龜》所注似應出《玉局遺文》,然稱東坡言云云,則似非東坡語。疑此與前節均出《直方詩話》。
①案《東坡集》“何”當作“可”;又“可”上有“長老”二字。
二九九、山谷詩言用人
山谷嘗有①詩云:“人材包新舊,王度濟寬猛。”〔至〕②建中初,又曰:③“閉奸有要道,新舊隨宜④收。”又云:“不須要出我門下,實用人材是至公。”〔大抵言朝廷用人也〕。⑤(《山谷詩內集注》二、《外集注》十七)
①《山谷詩集集注》“嘗有”作“元祐初”。
②《外集注》有“至”字。
③《外集注》“又曰”作“復有句云”。
④《山谷詩外集》七七《再作答徐天隱詩》“宜”作“才”。
⑤《外集注》無此語。
三〇〇、梅詩如橄欖回味
歐陽公謂梅圣余詩,始讀之則嘆莫能及,后數日,乃漸有味,何止橄欖回味,久方覺永。(《山谷詩內集注》二)
三〇一、消 梅
消梅,京師有之,不以為貴;因余摘遺山谷,山谷作數絕,①遂名振于長安。(《山谷詩內集注》十一)
①案《山谷詩內集》卷十一有《戲答晁深道乞消梅》二首。
三〇二、駕鵝詩
古人有詩:“駕鵝引頸回,似我胸中字。右軍數能來,不為口腹事。”①或曰山谷詩,非也。(《山谷詩外集注》十五)
①今此詩見《山谷詩外集》卷十五。
三〇三、小兒拳
案:《山谷詩內集》卷一《贛上食蓮有感詩注》云:“公詩有‘蕨芽已作小兒拳’之句,張閣見之,云:‘此忍人也。’時閣為河內推官,與通判葛繁皆蔬食誦經,故有此語。王直方云:‘今此亦云么荷拳如小兒手,兩用皆有妙處。’”是此亦《直方詩話》中語,伹不能知其原文。
三〇四、山谷游籍田詩
案:《山谷詩內集》卷三《次韻曾子開舍人游籍田載荷花歸詩》:“美物有佳實,翦房助加籩。珠宮紫貝闕,足此水府仙。郁郁冠蓋宅,追奔易雕年。能從物外賞,真是區中賢。仍聞載后乘,籠燭照嬋娟。”《注》云:“《王立之詩話》載此詩。一本云:‘令君誠重客,食前頗加籩。西漢足膴仕,東觀多臞仙。何時載尊俎,坌入觀少年。及此歸沐早,少休從事賢。傳觴定可醉,下箔出嬋娟。”
三〇五、山谷送秦少章詩
案:《山谷詩內集》卷十一《送少章從翰林蘇公余杭詩》:“斑衣兒啼真自樂,從師學道也不惡。但使新年勝故年,即如常在郎罷前。”《注》云:“言少章儻從蘇公問學日新,即所謂以志養志者,何必以不遠其親為孝哉!《王立之詩話》謂山谷此句蓋有深意。”是《直方詩話》中當亦有論此詩者。
三〇六、韓愈鼾睡詩
案:《韻語陽秋》卷一謂“《歸叟詩話》載《鼾睡詩》一篇,以為韓退之遺文,其實非也”。則《王直方詩話》當有論韓此詩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