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三
一
奏給發同治六年分臺澎各營俸餉并發還臺灣府雜款銀兩折
奏為給發同治六年分臺、澎各營俸餉,并發還臺灣府雜款銀兩,恭折奏祈圣鑒事。
竊查臺灣各營遞年應領官兵俸餉等銀,向由府、廳、營造冊送司,分別扣抵支給。茲據藩司鄧廷枬詳稱:『臺灣各營同治六年分額支俸餉、馬干、養廉等銀二十一萬四千二百三十八兩零,內除明扣小建并臺灣府請扣暨由司核扣各款共銀十六萬八千二百八十五兩零,實應給銀四萬五千九百五十三兩零。又,發還臺灣府墊給雜款銀二千三百九十兩零。又澎湖左右營額領俸餉、馬干、養廉等銀三萬二千九百九十七兩零,內除明扣小建暨由司核扣各款共銀一萬二千八百八十一兩零,實應給銀二萬一百十五兩零。并請由省雇備商船,解運赴臺交收』。詳請具奏前來。臣查護解員弁有由臺灣委令來省領餉之南安縣典史陳桐、署臺協右營守備徐毓元、署澎湖右營游擊吳文龍等,并由省添委文員候補縣丞陳兆麟、試用從九品沈思正、候補典史蕭啟元會同護解前往;循照成案,毋庸添委水師武職人員。除分飭各該文武員弁小心護運前赴臺、澎分別解交臺灣府、澎湖廳兌收具報外,臣謹會同閩浙總督臣英桂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二
奏遵旨查抄道員財產覆奏折
奏為遵旨查抄道員財產,恭折覆奏,仰祈圣鑒事。
竊臣于六月二十五日承準軍機大臣密寄:光緒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奉上諭:『劉銘傳奏「臺灣道劉璈貪污狡詐,不受節制,劣跡多端,聲名狼藉」一折,本日已有旨將劉璈革職拿問。著卞寶第遴派廉干委員將該革員原籍資財嚴密查抄,毋任寄頓隱匿;并將抄出財產開列清單,據實具奏。將此由五百里密諭知之。欽此』。臣遵即遴派素稱廉謹之岳州府知府文鐍不動聲色,密至劉璈住居處所,帶同署臨湘縣知縣陸承亨、該汛把總安德齡查得劉璈住屋一所,共六十八間。家中祇有劉璈庶母李氏、次媳葛氏及葛氏之幼子三人,其長子劉浤、次子劉濟南、三子劉潪及其余眷屬均在任所。隨于各房、各院詳細搜查,共抄得大小木箱、皮箱計四十七只,內裝男女衣服共四百余件、細布四十六疋、零星服飾二百余件外,磁錫木器雜物一千一百余件,契紙四百余張,核價一萬數百千;現錢一百四十余千,稻榖四百余石,食米二十余石。當將箱只按號加封,并各項器具、錢、榖等物連房屋一并封固,派役看守;契紙交該縣帶回存庫。傳訊鄰佑生員葛鼎新、戶族職員劉笛音、管帳人職員李秀文,僉供并無隱匿、寄頓情弊;取具甘結附卷。由該府將抄存房產、衣物各件開具清單,并將房屋繪圖呈赍前來。
除清單、房圖封送軍機處備查外,所有遵旨查抄劉璈原籍家產緣由,理合恭折由驛覆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三
奏前署臺灣總兵被參各款查明稽核懇恩開復議處折
奏未解臺灣協餉銀兩擬勻六季籌解附片
奏營弁互相稟揭牽扯荒謬請旨革職附片
奏臺灣籌辦海防及開山撫番養船經費收支銀數折
奏部查臺灣登覆各款請如數準銷附片
奏新改澎湖鎮總兵巡洋會哨事宜請飭部復議折
奏購備毛瑟槍子開報價目附片
奏福建巡撫衙門各吏役工食分別裁停折
奏游擊捕賊畏縮請以都司降補附片
奏署滬尾守備貪污無恥請革職永不敘用附片
奏閩省乏船應用將「伏波」輪船調回巡緝折
奏前署臺灣總兵被參各款查明稽核懇恩開復議處折
奏為前署臺灣鎮總兵楊在元被參各款,查案核明,懇恩開復原官,仍交部議處;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照前署臺灣鎮總兵楊在元于光緒十年間經前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張佩綸以「匿報丁憂、脫囚建節及簠簋不飭、輿情不孚」各情,奏奉諭旨『革職,勒令回籍』等因,欽此;轉行欽遵在案。
伏查原奏內稱「楊在元于光緒九年三月間丁父憂、九月間續丁母憂,到閩未報」一節,續經前督臣何王璟咨準兩江督臣曾國荃查案咨復:楊在元兩次丁憂,先后報明咨部有案。是楊在元并無匿喪不報之處,已信而有征。又原參「脫囚建節」一節,查楊在元自前督臣文煜奏參革職后,投效甘肅軍營,剿平邊寇出力;經甘肅新疆撫臣劉錦棠奏準開復原官,由部咨閩有案。光緒十年間,楊在元由江南帶勇渡臺協防;適臺灣鎮總兵吳光亮調省,所遺鎮篆,經前督臣何璟以臺灣防務方殷,奏請不拘成格,委令楊在元暫署。是楊在元于罷職后,因戰功而開復原官、因防務而暫署鎮篆,皆有奏案可稽;與脫囚建節者情形不同。又原參「重蒞臺南,輿情不孚」一節,卷查前督臣楊昌浚飭據臺灣鎮、道、府、縣及臺灣培元局紳僉稱:「楊在元重署臺灣鎮篆并在臺灣中路籌辦防務,未聞有軍民忿詈、不洽輿情之事」。至「初次在臺灣鎮任內被參侵吞營餉、濫委營缺,請旨監追刑訊,將銀兩照繳奏結」一節,卷查楊在元初次在臺灣鎮任內,將應還各營墊餉挪作練兵經費及天津洋案修理槍炮之用;其臺灣大甲汛守備缺出,因接署之葉定國尚未履任,由北路協副將林珠稟經楊在元批準委令六品軍功都司職銜林謙暫時代理。由司提集人證訊明:并無侵蝕情事;飭據楊在元將前項挪用銀兩照數賠繳,奏奉諭旨革職完案。楊在元已在甘肅續著勞績開復,前案應毋庸議。他如被參「私收練兵貼費」一節,卷查原案訊因臺灣道標都司鄧熙林與鎮標中營別有交涉,與楊在元無干;已于前案奏結時,聲請剔出另辦。楊在元屢稟被參冤抑,尚屬可信。據福建臬司奎俊會同藩司張夢元詳請奏復原官,前督臣楊昌浚因卸篆在即,未及核辦;移交前來。臣復加查核,情節均屬相符。惟楊在元二次到閩,未經詳敘履歷,故何璟亦有「未報丁憂」之奏;委署鎮篆,又未力辭:以致人言藉藉,究有不合。可否仰懇天恩,將前署臺灣鎮總兵楊在元開復原官,仍請旨交部議處?出自圣裁。
除咨部查照外,臣謹繕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奏未解臺灣協餉銀兩擬勻六季籌解附片
再,臺灣前因改設行省,一切布置需費浩繁;經前督臣楊昌浚奏準:自光緒十二年四月起,由閩省各庫局每年籌解協餉銀二十四萬兩,以五年為度。業經籌解至十六年六月止,計尚未解本年七月起、至十七年三月止應銀一十八萬兩;亟當按季措解,以清款項。惟閩省餉源以茶稅、貨厘為命脈,本年茶景疲滯,甚于上年;百貨厘金,又因子口單盛行,征數日絀。統計解支各款,出納乘除,不敷甚巨;無米為炊,殊形棘手。擬將未解臺灣協餉銀一十八萬兩勻作六季籌解,每季解銀三萬兩;至十七年冬季解清,藉以稍舒喘息。經臣函商臺灣撫臣劉銘傳,深知閩省竭蹶情形,已允展期勻解。據閩省善后局司道詳請奏咨前來,除飭局將本年秋、冬兩季應勻解銀六萬兩趕籌報解并咨部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圣鑒敕部查照施行。謹奏。
奏營弁互相稟揭牽扯荒謬請旨革職附片
再,前署臺灣北路協標中營都司本任滬尾守備康長慶,于署任內任聽兵丁懇調汛防,收受規費;又將各站跑兵短派一、二名,按月仍舊支銷;又令其弟康廷杰一人兼當三差:經代理北路協副將滕國春稟由護撫臣沈應奎行令鎮、道查覆屬實。并查明該營千總王連恩因向守兵許得貴勒索不遂、擅自開革并朋充招募館收租等事,經該署都司批斥未準,挾嫌稟揭,亦系實情;咨請參辦前來。此案康長慶與王連恩互相稟揭,牽扯多端;均屬荒謬。既據臺灣鎮總兵萬國本、護理臺灣道唐贊袞會查得實,自未便稍涉姑容。除將該千總王連恩另行咨部斥革外,相應請旨將前署臺灣北路協中營都司本任艋舺營滬尾水師守備康長慶即行革職,以肅營政而遏澆風。所遺守備員缺,容俟接準部覆,由臣照章遴補。謹會同護理臺灣巡撫臣沈應奎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奏臺灣籌辦海防及開山撫番養船經費收支銀數折
奏為臺灣光緒八年正月起、至十年閏五月止籌辦海防及開山撫番、養船經費收支各款銀數,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同治三年七月間,欽奉上諭:『本年七月起,一應軍需,凡有例可循者,務當遵例支發,力求撙節。其例所不及,有應酌量變通者,亦須先行奏咨備案」等因,欽此。
伏查臺灣籌辦海防用款,截至光緒七年底止,業經前督臣楊昌浚造冊報部。其自八年正月起、至十年閏五月止并作一次,仍由內地接續造銷,并經奏咨在案。查臺灣孤懸海島,為南洋門戶;澎湖居臺、廈之沖,形勢尤為緊耍:防務未可稍松。九年、十年間,法、越構兵,迭奉諭旨嚴密籌防。經前督、撫臣審度地勢,嚴行整備。內山生番,旋撫旋叛,并須留營鎮壓。所有籌辦情形,均經隨時陳奏;官弁兵勇名數、月支餉數,并經按季造冊咨部。計自八年起、至十年閏五月止,時逾兩載。九年、十年間正值防務吃緊之時,用款較繁。飭據臺灣道造冊報銷,由局逐款勾稽,其不符者,一律刪除;凡款可裁節者,核案雖相吻合,亦經逐加厘剔,切實刪減。計舊管光緒七年底報銷案內留存銀一千四百六十兩四錢三分一厘七毫五絲二忽二微,新收閩省司局撥解臺防、養船經費及臺屬關稅、厘金、鹽課、厘余、戍兵眷米折價發售、煤磺價值并收回前屆報銷案內遵刪追繳銀兩各款、核扣平余等項共銀三百三萬四千七百七十七兩七錢四分三厘九毫二絲七忽八微;除撥還光緒五、六、七等年籌辦海防挪動臺灣府庫銀二萬五千兩外,實管收共銀三百一萬一千二百三十八兩一錢七分五厘六毫八絲。內除臺灣經費項下支給水陸各營兵勇援軍薪糧、公費、夫食、統領大員暨文武員弁鹽糧馱折、教習薪水、各勇未成軍以前小口糧、裁撤行糧、輪船薪費、各項員役鹽糧工食、各社義學、添設正腰站經費、解運軍餉等項盤費腳價、購制槍炮軍械、修建各項工程及一切難支各款、同養船經費項下支給輪船弁勇人等薪費、煤炭價值、學生等贍養飯食、制造號衣等項共銀二百五十四萬六千九百二十九兩一錢八分二厘二毫八絲;或循照例章、或恪遵奏案,均系實用實銷,委無浮冒,應請照數準銷外,實存銀四十六萬四千三百八兩九錢九分三厘四毫,歸入臺灣光緒十年六月起法防案內動用,業經由臺造銷。又本案支給各款扣收六分新平銀一萬七百九十九兩四錢二分二毫,前因防務緊急,隨時支用;請準列收造報,免予解部。又扣收一分平余銀一千七百九十九兩九錢二厘八毫,例得開支書識工食等項,另行造冊報銷。據閩省善后局司道詳請奏咨前來,臣復核無異。
除將送到各款細冊咨部外,謹恭折具陳;并繕清單,恭呈御覽。伏乞皇上圣鑒訓示。
再,閩省內地海防善后用款已造報至光緒十二年底止,復因核辦臺灣前項報銷,內地未及并辦。所有內地用款,擬請自十三年起、截至十四年底止再作一次,飭屬趕辦造銷。合并陳明。謹奏。
奏部查臺灣登覆各款請如數準銷附片
再,準戶部咨「閩省登覆臺灣同治十三年四月起至光緒四年底止籌辦海防報銷由部駁查各款核覆」一折,內復刪除銀三萬八千六百八十三兩零、行查銀四萬五百九十八兩零,又臺防養船經費項下駁刪修理「長勝」輪船工匠銀一百七十九兩零、購買機器洋人中費銀六百七兩零;又「議覆臺灣光緒五、六、七等年籌辦海防、開山撫番暨養船經費收支各款分別準駁行查」一折,刪除銀六萬三千七百三十一兩零、行查銀一十七萬三千四十八兩零:咨閩轉行遵照去后。茲據閩省善后局司道詳稱:『查臺灣海口建造炮臺、購配洋炮、募勇操練,從前本無例章可援;該弁勇等遠隔重洋,不得不酌量優給。且臺灣光緒十年六月起「法防」案內給過炮勇口糧,已奉邀免飭追;則光緒七年以前支款事同一律,應請免予追繳。又調派差遣官兵招募番丁鹽糧,前后亦奉核準有案。修理輪船工匠工食,雖年月與銷案互異;核之前后報銷款項,并無出入。其醫生、藥匠安家行裝,于光緒十四年間始奉文不準支給;此次請銷前銀,系在奉文以前。又煤師、醫生薪水雜費,雖未另立合約,而原立約內已有登明。至楚軍改營為旗所配弁勇,亦系按照營制配用,并無增多。計光緒四年以前奉刪登覆銀三萬三千二百五十二兩零,五、六、七等年奉刪登覆銀五萬六千三百七十兩零,均請照準核銷!又,奉查煤師洋華匠辛工、黔軍弁勇薪糧、差遣文職鹽糧等款,均經逐款造冊登覆;計兩案共行查銀二十一萬三千六百四十七兩零,并請一并如數準銷。尚余四年以前奉刪銀五千二百七十七兩零,五、六、七等年奉刪銀七千三百六十一兩零,業經飭據各員照數完繳,匯入此次臺灣光緒八年正月起「海防報銷」案內列收造報。此外尚有四年以前奉刪銀九百四十一兩零,系刪除練兵加給口糧之項;先已遵照追完,列入「臺防」光緒五、六、七等年報銷案內動用』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合無仰懇天恩敕部按冊核銷,以清款項。
除將登覆清冊咨部外,謹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奏新改澎湖鎮總兵巡洋會哨事宜請飭部復議折
奏為新改澎湖鎮總兵巡洋會哨事宜,請旨飭部復議;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照澎湖左、右兩營所轄汛地除媽宮向設專防外,所有八罩、將軍澳、嵵里、文良港、西嶼、內外塹及北山、吉貝等汛,近則離媽宮二、三十里,遠或八、九十里不等,以前均歸澎湖副將及左、右兩營都司按月出洋巡緝,并無會哨章程。茲新改總兵系與海壇對調,其巡洋似可仿照海壇向章:每年總兵于二月初一日出洋統巡,至九月底撤巡回署;左營游擊于十月十一月出洋、右營都司于十二月正月出洋分巡,照例辦理。所有總兵出洋督巡、撤巡各日期及洋面情形,均應遵照道光二十四年間欽奉上諭隨時奏報一次。惟巡洋事宜,必須周歷所轄汛地及在各汛交界處所會哨,責成巡道當面取結具報。澎湖孤懸海外,南至廣東、北至淡水、東至安平、西至金門廈門,相距水程遠或五、六百里,近亦二、三百里;其與他鎮交界處所,并無適中島嶼可以訂期會哨。由該總兵吳宏洛就洋察看實在情形,咨經署理福建臺灣布政使沈應奎詳請據情奏咨、聽候部議遵行等情前來,臣復核無異。
除咨部查照外,謹會同福建臺灣巡撫臣劉銘傳、福建水師提督臣彭楚漢,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奏購備毛瑟槍子開報價目附片
再,閩省前因臺事未靖,需用毛瑟槍子一項所存無多、亟須先期購備。當委候補知縣臧錫鈞前往上海洋行探明價值、議立合同,定購毛瑟槍子三十萬粒;并將定購緣由咨呈海軍衙門暨咨戶部察照,先后核覆準行在案。茲查臧錫鈞向上海信義洋行議購毛瑟槍子三十萬粒,由輪船裝運到閩;即經派員點驗數目相符、試演子亦合膛,于本年四月二十八日照數收儲軍裝局庫,以備撥用。現據該委員開呈價值,核計毛瑟槍子三十萬粒——每百粒需價庫平銀一兩六錢五分——共銀四千九百五十兩,又運腳、保險等項銀二百一十八兩一錢四分三厘一毫,統合庫平銀五千一百六十八兩一錢四分三厘一毫;均照外洋時價核實開報,并無絲毫浮冒,即在「海防經費」項下動支給領。據閩省善后局司道詳請奏咨前來,臣覆查無異。
除咨呈海軍衙門暨分咨戶、兵、工三部察照外,謹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奏福建巡撫衙門各吏役工食分別裁停折
奏為福建巡撫衙門各吏役工食等銀分別裁停,以節庫款;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準部咨「議覆臺灣巡撫劉銘傳奏臺灣新設撫藩等官應需俸廉役食分別酌增」折內聲明『臺灣巡撫俸廉等項,現既由臺支銷;其福建巡撫事務歸總督兼管,所有該衙門額定俸廉暨吏役人等工食應即行令閩浙總督分別裁停』等因具奏,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咨閩行司遵照辦理。查福建巡撫移駐臺灣,所有巡撫事務歸總督兼管,額編俸廉以及書役工食自應分別裁停。惟各衙門公事,本各有專司;各項書吏管理稿案,亦各有專責。巡撫員缺雖奉裁并,而一切公事仍須照舊辦理。巡撫衙門經制書吏,原設十二名,分為十二房;前經奏明酌留六名在督署辦公,六名赴臺灣供役。現在臺灣辦公不敷,尚請照額充補。福建公事照常,并無減少。于原派幫書中熟諳公事者,仍須挑留充用;即各項人役,亦未能盡行裁撤。查福建巡撫衙門公費項下,歲支書吏心紅紙札銀二百兩、鹽菜飯食銀二千三百九十一兩三錢三分二厘、各役工食銀一千三百四十一兩二錢,又另由閩縣、侯官縣地丁項下坐支門子、皂隸等項工食銀二百三十五兩六錢。光緒十四年分,各款銀兩均已案季支給,造冊奏銷;裁停奉文在后,請自光緒十五年起,分別酌量停減。書吏心紅紙札為辦公必需之款,應仍全給銀二百兩。其鹽菜飯食,留給一半銀一千一百九十五兩六錢六分六厘。各項人役,留給工食銀六十八兩一錢九分三厘:共銀一千二百六十三兩八錢五分九厘,仍照章扣減二成并扣六分新平核實給領。計裁剩書吏鹽菜飯食銀一千一百九十五兩六錢六分六厘、役食銀一千二百七十三兩七厘,共銀二千四百六十八兩六錢七分三厘。又門子、皁隸等項工食銀二百三十五兩六錢,概行停支。至臺灣撫臣劉銘傳支領爵俸,其巡撫俸銀已歸扣缺造報;廉銀支至光緒十三年止,自十四年起并無支銷。并請一并裁停,以節庫款。據署藩司奎俊核詳請奏前來。
除咨部查照外,臣謹恭折具陳。伏乞皇上圣鑒。謹奏。
奏游擊捕賊畏縮請以都司降補附片
再,準臺灣巡撫劉銘傳咨稱:『臺灣北路協標右營游擊翁曦,于臺北府新竹縣城內瑞利號煙鋪被賊強搶,經該縣催請撥兵追拿,該游擊畏縮不前;迨由縣派役會紳先后緝獲贓犯,復以協拿捏稟。該游擊習氣太深,不能整頓營伍;知照核辦』前來。臣查該游擊翁曦于本城盜案臨時畏縮不前,迨聞獲賊,復以協拿捏稟;似此習氣太深,不能整頓營伍,自非量為懲儆,何以肅營政而策將來!相應請旨將臺灣北路協標右營游擊翁曦以都司降補,俾資警省而觀后效。其所遺游擊員缺,容俟部覆到日,另行遴員請補。
除咨部查照外,謹會同臺灣巡撫臣劉銘傳附片陳請,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奏署滬尾守備貪污無恥請革職永不敘用附片
再,臺灣滬尾為通商口岸,華洋雜處;彈壓稽查,最關緊要。署滬尾守備、候補都司黃有忠,于營汛兵丁需索貼差規費每名按月收洋銀一圓,即免當差。其當差者,又多雇替。街市開設賭場,該署備得規包庇:種種貪污,實屬無恥已極!相應請旨將署滬尾守備、候補都司黃有忠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以肅戎紀。
謹會同臺灣巡撫劉銘傳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不足以資差緝。查派駐臺灣差遣之「伏波」兵輪船,系一百五十匹馬力,較為寬大;前經臺灣撫臣劉銘傳奏明該船龍骨軟弱、船身朽舊,于光緒十五年十一月間裁撤另購在案。臣即商允撫臣將「長勝」與「伏波」對調,各歸修理;隨飭「長勝」管駕都司陳紹芳駕赴臺灣,于本年正月二十六日就臺撥換清楚。二月十一日,將「伏波」駛回馬尾,察看該船實系制造年久,艙底均形朽壞;現在將就小修,尚堪行駛。惟「長勝」輪船原配管駕各項人等四十員名,月支薪費銀七百零六兩五錢;「伏波」原設管駕各項人等九十八員名,月支薪費銀一千九百九十兩五錢。雖該兩船馬力懸殊,薪糧自應區別;第當餉糈奇絀之時,必須力求節省,未便仍照「伏波」原額開支。議將該船自本年二月十二日駛抵內地省口起,查照一百五十匹馬力商船,配用管駕人等五十五員名。除原派「長勝」四十員名移調過船外,添募三副、三管輪、管油、管水汽表各一名,頭等炮勇、二等炮勇、頭等升火各三名,二等升火二名;并將原配「長勝」水手副頭目、炮頭各一名改為舵工,頭等水手十四名、二等水手六名改為頭、二等水手各十名。每月大建準支薪費銀一千三百零四兩,小建照扣。其未到省以前,自正月二十六日就臺調換、至二月十一日止所有「長勝」船上之管駕人等四十員名薪費,仍照原數支給;其添募三副以次人等十五名,照修船期內各將應支銀數按五成核給。計現定「伏波」薪費,較之「長勝」每月增支銀五百九十七兩五錢。又,船廠、鎮海水師營炮船七號、哨船十號官弁舵工水勇一百二十七員名月支餉銀七百二十七兩四錢,向由「船工」款內支銷;現因工款無存,自本年五月起,飭歸「善后」案內籌給。連同「伏波」增支薪費,每月應銀一千三百二十四兩九錢,為數甚巨,籌劃無從。惟有移緩就急,將護廠炮臺弁勇一百一十三員名、又克鹿卜炮隊八十一員名——共一百九十四員名,于四月底飭令裁撤回籍遣散,騰出月餉銀一千二百三十兩四錢,以為貼補「伏波」及鎮海水師營支款。所遺炮臺,派令補用總兵彭定太在于福靖前營內分撥駐守。至「伏波」內渡后,先將船底銅板、水缸、煙管及帆索、器具修理添換,共享實銀二千一百余兩。其船底木栓等項,另行飭勘估修。并將「伏波」薪費及鎮海營餉月支細數暨裁撤護廠炮隊弁勇餉銀歸入季報冊內分別造報。據福建善后局司道開折詳請奏咨前來。正在核辦間,接準撫臣劉銘傳咨稱:『「長勝」船質朽舊,鍋爐俱壞,不堪應用。請將在廠修理之「靖海」輪船換赴臺灣』等因;當即照咨更換。
臣查馬江創立船廠二十余年,自甲申戰后,現存「琛航」、「伏波」兩船,修之沈撈之余,既屬朽舊。「靖海」船身尚覺堅好,機器亦久失修;若換回「長勝」,馬力僅與「藝新」相埒而朽壞過之,更屬無可修用。閩省轄洋二千里,要口林立,當江、浙、臺、粵之沖;竟無一只堅利輪船,何以壯聲勢而收實用!此臣所以日夜運籌,亟思補苴者也。
所有換修輪船及裁勇、騰餉情形,除呈報海軍衙門暨清折咨部查照外,臣謹縷晰上陳。伏乞皇上圣鑒。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