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頃接伊藤十八日午正覆電:『臺灣業經按照「馬關條約」交接清楚,聞之實深欣悅。林董將來赴任辦公,承貴大臣允許遇事幫助,曷勝感謝。如此幫助,于兩國邦交必深為有益。現當此時,應以重結邦交為第一要議。日皇特簡林董,委之以此重任;故宜徑赴北京,愈速愈妙。林董赴京并到任一切事宜,仍求貴大臣賜予幫助為荷!其按照「馬關條約」應議事宜,現在林董尚無此等權柄;因當其起程之時,中國政府所有主見,日本政府未及周知。至林董到任之后,再由日本政府予以權柄,以便與貴大臣暨王大臣會議一切,原無不可』云。鴻查以前電聲明赴任,照常例須到任后乃能辦公議事;現雖遵旨款留,勢難堅阻。聞兩日后可到,俟晤商再陳。請先代奏!效辰。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二十日到)

滬局電:『洋報橫濱來電:五月十四日樺山報稱:已在基隆設立總督衙門。該處文武均逃走,土人四處掠劫。西人深恐被害,親到日人處請兵催進臺北府;臺民饋禮呈物,以迎王師。北方全境已為日人所有,大約南方尚須戰云』。鴻。哿。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二十一日到)

滬局電:『洋報接香港午后來電:「駕時」已到廈門,該船身有彈子所穿之洞。當臺撫乘該船離淡水時,有兵十名被炮臺擊死,其尸俱載至廈。該船在淡水,系德兵船「伊爾地士」送出海。該船上有亂兵一千五百名要去廣州,不肯回廈上岸。臺北基隆、滬尾營兵只五百人踞守;臺北災害甚大,日人施救甚勇云』。頃楊提督岐珍來電:『潰勇來廈六、七千,一無所有;閩給遺貲一元,鳩形鵠面,凄慘已極』!核與洋報大略相同云。鴻。馬。

閩浙總督邊寶泉來電(五月二十一日到)

效兩電悉。臺灣潰勇紛紛渡廈,尚無嘩亂情事。已于十七派員前往,會同楊提督妥為貲遣,派輪分送回籍;粵勇送粵、湘勇送湘,并電兩江、粵東接遞護送。頃聞倭裝勇二艘來閩,到時當續遣;閩口俟潰勇遣畢即撤封,以便茶運。惟聞臺北基隆、滬尾倭均派兵營,紳民俱服;華官均內渡,海關掛倭旗。惟臺中、臺南消息不通,將來戰事恐尚不免。寶泉。哿。

閩浙總督邊寶泉來電(五月二十二日到)

失守澎湖總兵周振邦、通判陳步梯,經署臺撫先后奏奉電旨解閩審擬;當委司道委解親訊,據供倭由后路登岸,統領朱上泮約往劫營,周振邦與陳步梯被倭迎截,眾寡不敵,先后退守東衛金龜集,陳步梯回城,各處炮臺被毀、土城亦陷等供。查周振邦疏于籌備,被賊登岸,節節退守,失陷城寨,陳步梯職司守土;俱照守邊將帥失陷城寨,應斬候。陳步梯因土城兵少不支,可否援法防成案,乞恩末減?因系奉電旨審擬,謹先電請代奏!詳細情形,另折奏聞。寶泉肅。個。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二十四日到)

滬局養電:『「駕時」昨夜到,停商局北棧江中。遣人到該船詢據水手說:唐由此船來,昨夜即上岸,不知何往。至倭之入臺,由土人引從基隆后荒僻之徑搭橋渡一小河而進,又由某秀才等自基隆引到臺北;倭兵僅二百名。先時,兵勇搶掠;及倭兵到,即不搶。「駕時」自淡水開駛,由撫署抬來銀三萬五千兩;為大炮臺所見,即向「駕時」開炮。該船系掛德旗,改名「益達」,德商經理;德兵船遣人到炮臺詢以何故?炮臺答以「三個月無餉,現忽有銀裝出,故擊之」。德兵船即飭將銀送交炮臺,半途已搶數千。旁有一土炮臺,仍未得銀,復向「駕時」連擊五炮;中二,傷數人。倭送粵勇到廈,「琛航」裝往廣東』云。鴻。敬。

大學士李鴻章來電(五月二十四日到)

密紅。鴻章假期屆滿,日使林董于本日已正來謁,會同文韶接晤。寒暄數語后,詢其接伊政府電信否?林云:『昨到津,始接伊藤等電稱,中堂與王大人已奉派全權大臣,會商事件。惟照通例,駐京使臣應先赴京到任,呈遞國書觀見』。答以『中朝向無一定辦法,有公使到任數年或數月始覲見者。現值天氣炎熱,未知我大皇帝接見方便否。兩國既經和好,早遲必準覲見;何必急急』!林云:『我奉朝命,不敢違;必須先進京,往總署請示。倘令我回津商議公事,我可再來』。鴻等詢及遼東何時退還?日本兵何時撤盡?林云:『我啟程時,三國正議此事。遼東已踞各處之兵,已逐漸撤回;但一時尚難撤完』。詢以我前敵各軍探報海城、營口尚添兵?林謂:『必是各營間有調換,誤報;添兵,斷無其事』。林又商及『照約兩國俘虜應各送還廣島、海城;有華兵俘虜一千六百人,當即分送。惟照通例,應由華籌給送費;但為數無多,俟其行文到日分別辦理』。問:『臺灣有信否』?林云:『久未接樺山信,只知已到基隆,余無他言』。詢其何日進京?云『俟酌定水陸路程,再告知』。以上各節,無甚狡強;鴻等不便徐留,致失和氣。俟其抵京,鈞署再妥酌。請先奏!鴻、韶。敬午。

閩浙總督邊寶泉來電(五月二十五日到)

馬電敬悉。廈門貲遣散勇,派輪分送;裝滿三船,均已開行。尚余六、七百名候船,昨電調浙輪來閩幫送。現又有倭船三艦裝勇二千余至平潭,由省城內外及興、泉一帶均有散勇,即當妥為貲遣,不令逗遛滋事。閩口定于閏五月初二撤封,即知照各領事。請代奏!寶泉肅。敬。

——以上見原書卷四十五。

吏科掌印給事中余聯沅奏報傳聞臺灣劉永福與倭擊戰情形片(六月初二日)

再,中國自交臺灣而后,倭人即將電線割斷,不通音信;且厚賄中西各報局,不許登錄。蓋恐中國知之,無所肆其要挾也。臣等昨得廈門商人私信,證以近日傳聞,敬為我皇上縷陳之:一、倭以十五艘火船攻雞籠,先到者十二艘為劉永福誘之入城,悉數殲除;計戮倭軍二千人及降倭淮軍四千人。一、倭奴取臺北府,被劉永福伏兵海邊,轟毀其七船、奪獲其五船,僅余三船逃免。先是四月間,劉永福知臺灣必有戰事,乃從閩、廣豫購火油,用竹筒盛之;乘風傾入,故有此捷。一、倭中大將七名,悉為劉永福擒獲;其余將弁,不計其數。倭人愿輸貲續回,劉永福故索銀數百兆以難之。其兵丁之登岸者,又為劉永福設計坑殺。一、臺北、澎湖,現經劉永福收回。前丁汝昌私降于倭,倭人為之易名;現在澎湖,亦為劉永福拘獲。一、倭愿將全臺讓與劉永福,只求雞籠兩炮臺;劉永福不允,只準通商、不許有兵船保護。案倭之伎倆如此。李鴻章前則主和忌戰,至此又密禁報局不許宣傳,故朝廷有所不知,得遂其虛聲恫喝之計。應請旨再飭下閩浙督臣探確速奏,俾該倭懾于威聲而斂其驕縱,亦未始非國家之利也。

臣等竊以中國物力如此艱難,賠款萬難如數;幸此時款尚未交,倭現與俄購釁,萬不可遽借款與之以資其強。至朝鮮久為藩封,而倭強以為自主之國;俄與之爭,此誠難得之機會。況俄與我通好二百余年,正好資其兵力制倭人、收朝鮮,以泄中國之憤而快天下之心。乃聞李鴻章尚欲我出兵助倭以攻俄,益信外間傳其父子通倭,并非苛論。想圣明深識遠慮,洞燭各國之情偽;必不至為莠言所惑,棄好而崇讎也。

為此合詞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謹奏。

翰林院侍讀學士準良請明諭將劉永福革職片(六月二十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水市| 剑川县| 苍梧县| 桓仁| 甘洛县| 邳州市| 盘锦市| 桂平市| 台湾省| 浦城县| 胶南市| 木里| 施秉县| 白城市| 万盛区| 伊宁市| 达尔| 平阳县| 勐海县| 辽中县| 枣庄市| 章丘市| 岗巴县| 应用必备| 高雄县| 大港区| 晴隆县| 泌阳县| 周口市| 磐安县| 通辽市| 成安县| 松滋市| 宁国市| 岫岩| 遂平县| 张家口市| 安龙县| 新疆| 邢台市|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