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紀事
- 明倫匯編皇極典法祖部
- (清)陳夢雷
- 2976字
- 2015-12-27 00:24:33
漢書匡衡傳衡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時元帝好儒
術文辭頗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進見人人自以為
得上意衡上疏曰臣聞治亂安危之機在乎審所用
心蓋受命之王務在創業垂統傳之無窮繼體之君
心存于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昔者成王之嗣
位思述文武之道以養其心休烈盛美皆歸之二后
而不敢專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篤佑焉其詩曰
念我皇祖陟降庭止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
佑助其治也陛下圣德天覆子愛海內然陰陽未和
奸邪未禁者殆論議者未丕揚先帝之盛功爭言制
度不可用也務變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復復之是
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無所信臣竊恨國家釋樂成
之業而虛為此紛紛也愿陛下詳覽統業之事留神
于遵制揚功以定群下之心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
厥德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傳曰審好
惡理情性而王道畢矣能盡其性然后能盡人物之
性能盡人物之性可以贊天地之化治性之道必審
己之所有余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于太
察寡聞少見者戒于壅蔽勇猛剛強者戒于太暴仁
愛溫良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后時廣心浩
大者戒于遺忘必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后
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唯陛下
戒所以崇圣德
后漢書明帝本紀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夏
四月丙辰詔曰予小子奉承圣業夙夜震畏不敢荒
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于上下懷
柔百神惠于鰥寡朕承大運繼體守文不知稼穡之
艱難懼有廢失圣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公
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不逮
明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敢違者后宮之家不得封侯
與政
魏書任城王澄傳肅宗沖幼朝野不安侍中崔光等
奏澄為尚書令詔曰今后內外之事嘗經先朝者不
得重聞澄奏曰臣聞堯懸諫諍之鼓舜置誹謗之木
皆所以廣耳目于芻蕘達四聰于天下伏惟太祖開
基化隆自遠累圣相承于今九帝重光迭照污隆必
同與奪隨時道無恒體思過如渴言重千金故稱無
諱之朝邁蹤三五高祖沖年纂歷文明協統變官易
律未為違典及慈圣臨朝母儀縣爰發慈令垂心
滯獄深枉者仰日月于九泉微屈者希曲照于盆下
今乃格以先朝限以一例斯誠奉遵之本心實乖元
元之至望在于謙挹有乖舊典謹尋抱枉求直或經
累朝毫厘之差正之宜速謬若千里駟馬弗追故禮
有損益事有可否父有諍子君有諫臣琴瑟不調理
宜改作是以防川之論小決則通鄉校之言擁則敗
國矧伊陳屈而可抑以先朝且先朝屈者非故屈之
或有司愛憎或執事濁僻空文致法以誤視聽如此
囗塞彌在可哀僭之與濫寧失不經乞收今旨還依
前詔詔曰省奏深體毗贊之情三皇異軌五代殊風
一時之制何必詮改必謂虛文設旨理在可申者何
容不同來執可依往制
唐書李絳傳絳拜監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學士
俄知制誥帝嘗稱太宗元宗之盛朕不欲庶幾二
祖之道德風烈無愧謚號不為宗廟羞何行而至此
乎絳曰陛下誠能正身勵己尊道德遠邪進忠直
與大臣言敬而信無使小人參焉與賢者游親而禮
無使不肖與焉去官無益于治者則材能出斥宮女
之希御者則怨曠銷將帥擇士卒勇矣官師公吏治
輯矣法令行而下不違教化篤而俗必遷如是可與
祖宗合德號稱中興夫何遠之有言之不行無益也
行之不至無益也帝曰美哉斯言朕將書諸紳
令狐绹傳绹入翰林為學士他夜召與論人間疾苦
帝出金鏡書曰太宗所著也卿為我舉其要绹擿語
曰至治未嘗任不肖至亂未嘗任賢任賢享天下之
福任不肖罹天下之禍帝曰善朕讀此常三復乃已
绹再拜曰陛下必欲興王業舍此孰先詩曰惟其有
之是以似之
遵堯錄太宗初即位謂宰相曰朕嗣守基業邊防專
大萬機至重當悉依先朝舊規無得改易
咸平元年張齊賢李沆入相帝諭之曰國家之事務
在公共審謹而后行之則無失矣況先帝所行之事
各著規程但與卿等遵守而已
明道中宰相欲除親舊二人為正言司諫帝謂祖宗
法制臺諫官須自宸選今不可壞弛祖宗法度臺諫
自大臣除則大臣過失無敢言者執政等恐懼稱死
罪流汗浹背再拜下陛
五朝名臣言行錄韓琦雖在外然其心常系社稷至
身老而心益篤雖病不忘國家或有時聞更祖宗一
法度壞朝廷一紀綱則泣血終日不食
唐介治平元年召為侍御史中丞英宗面諭曰卿在
先朝有直聲今出自朕選非由左右言也公言先帝
在位四十余年天下安樂惟仁治而已愿恢圣度廣
恩德則為善繼四海蒙福矣
宋史孫甫傳甫授秘閣校理是歲詔三館臣僚言事
甫進十二事按祖宗故實校當世之治有所不逮者
論述以為諷諫名三圣政范
孫傅傳傅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
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
惠國崇觀法惠奸時謂名言
山堂肆考孝宗謂講官曰進講三朝寶訓幾時終篇
朕樂聞祖宗謨訓雖日盡一卷亦未為多
宋史鄭清之傳清之拜少師封越國公進讀仁皇訓
典謂仁祖之仁厚發為英明故能修明紀綱而無寬
弛不振之患孝宗之英明本于仁厚故能涵養士氣
而無矯勵峭刻之習蓋仁厚英明二者相須此仁祖
孝宗所以為盛也帝褒諭之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五月帝御大安閣見太祖
世祖遺衣皆以縑素木綿為之重加補綴嗟嘆良久
謂侍臣曰祖宗創業艱難服用節儉乃如此朕焉敢
頃刻忘之
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九月中書省臣言今國用不
繼陛下當法世祖之儉勤以為永圖臣等在職茍有
濫承恩賞者必當回奏帝嘉納之十一月庚子陜西
行臺中丞姚煒請集世祖嘉言善行以時省覽從之
明昭代典則洪武元年夏四月命工畫身所經歷艱
難起家戰伐之事為國以示子孫上謂侍臣曰朕家
本業農祖父皆長者世承忠厚積善余慶以及于朕
今圖此者使后世觀之知王業艱難也詹同頓首曰
陛下昭德垂訓莫此為切上曰富貴易驕艱難易忽
久遠易忘后世子孫生長深宮惟見富貴習于奢侈
不知祖宗積累之難故示知之以此朝夕覽觀庶有
所警也
名山藏典謨記洪武六年五月御制祖訓成凡三十
篇序曰自古國家建制立法皆在始受命之君夫其
備嘗艱苦閱人多而歷事熟比長深宮甚相遠也朕
起孤貧委身行伍繼而收攬英俊并驅群雄勞心焦
思慮患防微近二十載乃能剪除強敵統一海內人
之情偽亦頗知之蓋自平武昌以來即與群臣議定
律令損益更改不計遍數茲復為祖訓一編開導后
人首尾六年七更乃定豈非難哉俗儒是古非今奸
吏舞文弄法自非博采眾長即與果斷莫就是書凡
我子孫無作聰明亂我成法
大政紀永樂元年正月己卯朔囗諭內外文武群臣
曰上天之德好生為大人君法天愛人為本我皇考
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為天下主政教修明近古鮮
此朕纘承大統思承付托之重爾文武群臣共遵成
憲悉力一志敬之慎之
名山藏典謨記永樂元年八月禮部言鹵簿中宜有
九龍車一乘又舊有鉦紅鼓各四面囗燈紅油紙各
三對今闕請增上曰先朝審禮精矣子孫遵用當自
朕始豈可輒益以啟后奢蓋闕者增補無者如故
明昭代典則仁宗昭皇帝恒念祖宗創業艱難每事
必問祖法又曰循祖宗之法者當明祖宗之心嘗錄
太祖皇陵碑文授諸子俾熟讀
大政紀宣德元年五月上御左順門諭侍臣諸司事
謹守皇祖舊典上曰朕祇奉祖宗成憲所以諸司事
有疑礙而奏請者必命考舊典蓋皇太祖肇建國家
皇祖皇考相承法制詳備況歷涉世務練達人情謀
慮深遠子孫遵而行之猶恐未至世之作聰明亂舊
章馴至敗亡往事多有可鑒古人云商周子孫能守
先王之法至今猶存此誠確論
宣德七年七月上賜群臣御制祖德詩上序曰昔元
之季上天厭之眷求圣德俾作民主我仁祖皇帝有
純粹之性誠一之德蘊至德而弗矜篤大義而不衒
體仁而養和履醇而抱潔循乎自然安乎大順蓋動
與天游靜與道俱易所謂大人魯論所謂至德者也
用集天命大開厥祥篤生我太祖皇帝其仁如天其
智如神道冠百王德侔五帝汛掃六合綏寧萬邦正
天紀立人極詩書禮樂之華典章法度之懿超越隆
古矣皇祖太宗皇帝以大德承大統神武赫著圣仁
弘施近悅遠來內安外服茂勛洪烈允光于前皇考
仁宗皇帝丕宣大猷恢張美化仁恩惠澤益廣益深
是以普天之下莫不尊親同心愛戴至于今日顧予
菲薄克遂承繼揆度所自厥有明徽實由仁祖皇帝
源本之隆肆太祖皇帝開創之大而我皇祖皇考得
以恢廓而維持之萬世之業所由定也列圣之德與
天為一謹序述為詩九章以詔后世
永陵編年史嘉靖四年三月囗曰皇考嘉言善行宜
大書特書以垂萬世其以大學士費宏石瑤賈詠為
總裁遣寺丞周璧之安陸采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