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自山岳鍾靈,前圣著文明之象;英材薈萃,后人遵典則之規,所以黍稷馨香,春秋祀典,統官紳而一致,合遠近而皆孚也。友聲社創設自道光年間,先達諸君,醵金入會,崇祀文昌帝君,建立樂器,置買田租,以為祭祀之費,每年仲秋,由爐主值東,備辦禮物致祭。初設至今歷五十載,而凡值東之人偏獲吉利,亦足見神之福庇為可憑也。乃滄海桑田,幾經變易,雖頻年祭祀,而音樂不修,衣冠不振,昔為躋躋蹌蹌之日,今反為滔滔擾擾之秋,觸景興懷,輒增感慨。王君朝文繼承前緒,時恐隕墜,用是率由舊章,重新整頓,再募諸友入會,集捐金額,修葺樂器,永垂久遠。從此祭祀以時式禮莫愆,庶幾來格來饗,而神受其歆,而人蒙其澤,群黎百姓且遍為爾德,尤愿董斯事者誠意憯孚,恪恭匪懈,乃能世世勿替也。謹就新舊社友姓名,并舉會中章程,逐一列明于左:
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
社友姓名錄記:
王朝文張元榮王棟梁陳杰昌施磬聲張建光黃毓元陳家駒吳世臣何文蔚陳修文林大元王國俊張詠松許紫鏡高蕃薯李以文林玉昆石望泉黃達云莊伯容張濟美蔣少卿蔡冠三王浩如王子璋陳煥其魏博文張云谷郭錦如張仙戴云奇黃錫材陳克培林寬敏蘇育奇林柳青陳國華葉瑞階陳章祺吳封謝龔決然徐石卿陳哲臣陳石溪
友聲社規則
第一條:本社繼承前緒,重修丕謨,希欲崇圣教、興文物,啟仁讓之風,存禮樂之制,為典祀綿長之主旨。
第二條:本社創始自清代道光年間,先達諸君,醵金入會,創置祀田樂器。延至光緒廿一年間,適兵燹之災,樂器廢墜無余,僅存祀田。寥寥無幾,若照年例致祭,需用不敷。議自光緒三十一年起,祀田所收租谷由干事變價收存在賬,以資社長查核施為。
第三條:本社逐年原就祀田所收谷項,以為祭費。祗緣歷年屢遭荒歉,以致值東之人常形拮據。茲社員協議,募集有志之人捐金入會,按就醵金生放每年利子金,以補費之缺。自光緒三十一年起,每年按定龍銀四十元,付值東備辦祭費一切事務。
第四條:本社自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起,不論新舊社員,概由社長贈給締盤狀執憑,以杜局外之人冒名頂替之弊;若本社員之子孫可以承繼執存。
第五條:今后凡有入會之人,宜將住所、姓名、年齡、身份報明社,查察可否合式,然后準其入會。醵金務須登時交納,由干事值東請社長給發締盟狀,付本人領執外,應將社員錄添記姓名。
第六條:本社社長、干事系由諸社員協議推戴,而值東系逐年憑筶輪換。社長主理社中事務,干事監理祀田及基本金收支事務,值東辦理年例致祭事務。但本社應完之錢糧、大租,舊約系值東辦理,今改歸干事一手經辦。本社所有之田契、丈單、租單及謄本,議交陣修文保管。其基本金出借之單據,公議隨爐流交值東之人保存,一年一換,庶事有分掌,不至被人埋沒;倘遇災異遺失,宜將事實通知社友,隨時稟報地方官。
第七條:本社年例,每年以舊歷八月初十日,值東例應準備辦帖,分送邀請諸位社員涓定。是月十二日,開局演習樂器;至十五日辰刻,致祭圣神。諸社員屆期,宜自備辦衣冠,親臨拈香;如遇社員之子孫年少,不諳禮儀,值東之人宜從旁訓導,勿致失儀,以昭誠敬。
第八條:本社基本田產一宗,分兩處,坐落嘉義西堡北社尾莊、姜母寮莊。此二處合契一宗,價銀一百八十四元,年贌租谷十石,又十五石,合計二十五石。又鳩集基本金臺票一百元生放利息,以為將來擴張本社事業。此后,凡有本社請借基本金者,宜將產業為質方可;然必須邀集社友公同協議,而后可以施行。
一、祀田因光緒二十九年囗囗月間土地調查,列在嘉義西堡竹圍仔莊。地番三四八號,畑九分零九毫五絲;地番四三七號,田一厘二毫五絲;嘉義西堡北社尾莊,地番四二○號,畑六分三厘四毫五絲,但謄本填業主文昌帝君管理人美街陳修文。
第九條:所有社內基本金及田產,系自光緒三十年八月十五日,交付干事掌管;該干事應盡力收租,糶谷生放利息,以擴張社務。至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為一年,乃有利息金可交值東辦理祭祀。除祭費以外,有余剩須留存下年生息,所以第三條內敘明自三十八年起。
第十條:本社干事若滿年,須將其一年內收支賬項,于祭祀宴會之日,分布諸社友以備察核;若滿二年,則由眾社友再行選舉。
不敷。議自光緒三十一年起,祀田所收租谷由干事變價收存在賬,以資社長查核施為。
第三條:本社逐年原就祀田所收谷項,以為祭費。祗緣歷年屢遭荒歉,以致值東之人常形拮據。茲社員協議,募集有志之人捐金入會,按就醵金生放每年利子金,以補費之缺。自光緒三十一年起,每年按定龍銀四十元,付值東備辦祭費一切事務。
第四條:本社自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起,不論新舊社員,概由社長贈給締盤狀執憑,以杜局外之人冒名頂替之弊;若本社員之子孫可以承繼執存。
第五條:今后凡有入會之人,宜將住所、姓名、年齡、身份報明社,查察可否合式,然后準其入會。醵金務須登時交納,由干事值東請社長給發締盟狀,付本人領執外,應將社員錄添記姓名。
第六條:本社社長、干事系由諸社員協議推戴,而值東系逐年憑筶輪換。社長主理社中事務,干事監理祀田及基本金收支事務,值東辦理年例致祭事務。但本社應完之錢糧、大租,舊約系值東辦理,今改歸干事一手經辦。本社所有之田契、丈單、租單及謄本,議交陣修文保管。其基本金出借之單據,公議隨爐流交值東之人保存,一年一換,庶事有分掌,不至被人埋沒;倘遇災異遺失,宜將事實通知社友,隨時稟報地方官。
第七條:本社年例,每年以舊歷八月初十日,值東例應準備辦帖,分送邀請諸位社員涓定。是月十二日,開局演習樂器;至十五日辰刻,致祭圣神。諸社員屆期,宜自備辦衣冠,親臨拈香;如遇社員之子孫年少,不諳禮儀,值東之人宜從旁訓導,勿致失儀,以昭誠敬。
第八條:本社基本田產一宗,分兩處,坐落嘉義西堡北社尾莊、姜母寮莊。此二處合契一宗,價銀一百八十四元,年贌小租谷十石,又十五石,合計二十五石。又鳩集基本金臺票一百元生放利息,以為將來擴張本社事業。此后,凡有本社請借基本金者,宜將產業為質方可;然必須邀集社友公同協議,而后可以施行。
一、祀田因光緒二十九年囗囗月間土地調查,列在嘉義西堡竹圍仔莊。地番三四八號,畑九分零九毫五絲;地番四三七號,田一厘二毫五絲;嘉義西堡北社尾莊,地番四二○號,畑分三厘四毫五絲,但謄本填業主文昌帝君管理人美街陳修文。
第九條:所有社內基本金及田產,系自光緒三十年八月十五日,交付干事掌管;該干事應盡力收租,糶谷生放利息,以擴張社務。至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為一年,乃有利息金可交值東辦理祭祀。除祭費以外,有余剩須留存下年生息,所以第三條內敘明自三十八年起。
第十條:本社干事若滿年,須將其一年內收支賬項,于祭祀宴會之日,分布諸社友以備察核;若滿二年,則由眾社友再行選舉。
第十一條:本社會員自入社后,各宜言歸于好,以守箴規,切勿畛域攸分,視同秦越。
第十二條:本社昔時創始,系在奎閣致祭。延至光緒二十一年新政以來??w為官借用,行儀祭品無處陳設,是以改就值東處所致祭,便宜行事。倘官無借用之時,仍歸故址,率由舊章,使禮樂嚴肅,祭典隆盛,式禮有嘉,是所愿望焉!
第一七杜賣盡根店契字
立杜賣盡根店契字人楊江游、楊江亨等,有承祖父遺下應份鬮業瓦店一坎、瓦店二落、草店一落,并過水,坐北向南,址在桃園街福德祠前。第二坎東至楊家合壁透車路為界,西至李家合壁為界,南至車街路中為界,北至佛祖廟埕溝為界,四至界址明白為界,帶樓坊、門窗、戶扇、楹屐、梁柱、木料、水井、深井、庭仔腳及浮沈、石器一并在內,年納業主地基租銀四錢正。今因乏銀別創,愿將此應份瓦店、草店等項出賣與人,先盡問房親人等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招賣與金漳安開漳圣王主事陳江波、蕭正道、吳振生、簡國安等出首承買,當日同中三面議定,照時值杜賣盡根店價銀二百大元正。其銀即日同中交江游、江亨等親收足訖;隨即同中將此店踏明四至界址,及店中所帶物件,一并盡行交付與承買主金漳安掌管,收稅納課,永為己業。一賣千休,寸土無留,葛藤永斷,江游、江亨及子孫日后不敢言贖,亦不敢言找。保此店系江游、江亨等承祖父遺下應份鬮業,與房親人等無干,亦無重張典質他人財物以及來歷交加不明,亦無地基租不清等情;如有此情,系江游、江亨出首抵擋,不干承買主之事。此系現銀明買,出自甘愿,并無抑勒,永無反悔,口恐無憑,立杜賣盡根店契一紙,帶印契連司單一紙,鬮書字一紙,共三紙,付執為照。
即日江游、江享等同中收過契內杜賣盡根店價銀二百大元正完足,再照。
再批明:其上手契券、鬮約等字經巳遺失,日后取出,不堪行用,批照。
再批明:契內添注「內」字,批照。
同治四年(乙丑歲)正月日。
代筆人黃紹源
為中人黃水深、陳沃生
在場知見胞叔金標
立杜賣盡根店契人楊江游
楊江享
第一八杜賣盡根水田契字
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人范楊清,先年承祖父遺下應得有合約內水田一段,址在霄里廣福莊門首第十一份,東至陂壆為界,西至崁下為界,南至周家田為界,北至黃家田為界,四至界址分明。原食大陂圳水,照汴均分,應得左汴水二寸五分,右汴水二寸五分,并一切泉源、陰溝、水圳通流灌溉,并帶埔地等項,周年配納大租谷二石正。今因乏銀別創,情愿將此田業盡行出賣,先問房親人等俱各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與福仁季首事林本源、李廷標、邱乃辛十八份等出首承買,當日同中三面言定,時值盡根價銀四百大元正。即日同中銀、契約兩相交付清親收足訖;其水田并水分埔地等項,亦即同中踏明界址,四至內盡交付與買主掌管出贌,收租納課,永遠為業。保此業系清承祖父遺下應得合約內之業,與房親人等無干涉,并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亦無上手來歷不明等情;如有此情,系清一力抵擋,不干承買人之事。一賣千休,四至界內寸土無留,日后永不敢言贖,亦不敢言找等情。此系二比甘愿,各無反悔,口恐無憑,立杜賣盡根田契字一紙,并帶合約字一紙,又上印契一紙,計共三紙,付執永遠為照。
即日批明:清同中親收過契內盡根價銀四百大元正足訖,批照。
同治元年十二月日。
業主吳振順(收租記)
代筆人江上峰
為中人古史榮
知見族親新發、成業
在場男水田
立杜賣盡水田契字人范楊清
第一九杜賣盡根水田契字
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人黃香德、黃石旦同兄弟等,有自置水田一處,坐落土名廣福莊犁份半張。其界址東至凹底坵灣岸黃家毗連為界,西至崁眉分水為界,南至車路直透嵌眉為界,北至福仁季田毗連圳溝中直透至崁眉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原帶食五份頭湳溝水,透落到西尾大公汴,分水一十五份半,德應得一份。又帶私陂一口,有圳路通流灌溉。又帶竹圍,余埔、雜物等項,周年配納大租谷三石正。今因乏銀別創,情愿將此水田物業盡行出賣,先問房親人等俱各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與福仁季首事李延標、江排呈同出首承買,當日同中三面議定,時值盡根極價佛面銀四百六十大元正。即日同中銀、契兩相交收足訖明白;其水田、雜物等項,亦即同中踏明界址,四至內俱交付福仁季經理人李廷標起耕掌管,收租納課,永遠為業。保此業系德兄弟自置之業,與房親人等無干涉,并無重張典掛他人財物以及上手來歷不明等情;如有此情,系德兄弟等一力抵擋,不干買主之事。一賣千休,四至界內寸土無留,日后永不得言贖,亦不得言找等情。此系現銀明買,二比甘愿,各無反悔,恐口無憑,今欲有憑,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一紙,又帶買契一紙,并帶上手印契連司單一紙,又鬮書一紙,合共四紙,付執永遠為照。
即日同中德親收過契內盡根極價佛面銀四百六十大元正足訖,批照。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日。
立杜賣盡根水田契字人黃香德、黃石旦
第二○丈單
丈單
臺灣布政使司,為掣給丈單事。照得全臺田園,奉爵撫部院劉,光緒四年董媽意、陳朝來杜賣,奏明清丈升科。今淡水縣丈報梧字第囗囗囗號業主文昌祠,坐落桃澗堡大檜溪莊下下則田四甲四分七厘八毫八絲,其四至并賦則由縣編造圖冊外,合行掣給丈單,永遠管業。嗣后倘有典賣,應將丈單隨契流交,推收過割,須單。
光緒十四年七月 日。
給右 給縣主文昌祠收執
臺灣布政使司囗囗字第三千一百三十二號
第二一丈單
丈單
臺灣布政使司,為掣給丈單事。照得全臺田園,奉爵撫部院劉,同治二十一年范揚清、黃香德杜賣,奏明清丈升科。今淡水縣丈報紫字第囗囗囗號業主福仁季,坐落桃澗堡南興莊下則田園四甲一分一厘五毫四絲囗忽囗微,其四至并賦則由縣編造圖冊外,合行掣給丈單,永遠管業。嗣后倘有典賣,應將丈單隨契流交,推收過割,須單。
光緒十四年月 日 給。
右給淡水縣業主福仁季收執
臺灣布政使司淡字第一千二百三十號
第二二丈單
丈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