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7章

  • 清代學人列傳
  • 佚名
  • 2184字
  • 2015-12-26 23:57:22

朱駿聲

朱駿聲(1788--1858),字豐芑,號允倩,江蘇吳縣人。

年十三,受許氏《說文》,一讀即通曉,時有神童之譽。十五冠群試補府學生。適錢竹汀主紫陽講席,亦十五歲入泮,國重游泮宮,一見奇其才,遂受業門下,益專力古學。嘉慶戊寅舉于鄉。屢躓春官,郁郁不得志。以知名早,蘇撫張師誠延入幕,繼復就館浙江、揚州,疊主江陰、吳江、蕭山各書院。會試數留京,又因事出居庸、大同。如是奔走風塵,窮愁落寞者積計余年,未嘗一日廢學。道光六年始用大挑詮黟縣訓導。教諸生多暇,更肆力探討,著述日富。弟子恒數十人持筆禮為錄所著書。

研究許書,功深且久。嘗謂;“自二徐以后至本朝段、錢、嚴、桂,推衍已極精密,而六書中轉往假借二義究未有確詁。因獨創義例,以為轉往者,即一字而推廣其義,非合數字而雷同;其訓通其所可通者,為轉注;通其所不可通者,為假借。假借不異聲而役異形之字,可以悟古人之音語;轉注不異字而有無形之字,可以省后世之俗書。”乃成《說文通訓定聲》三十二卷。又取百六韻而權衡之,作《古今韻》、《東韻》各二卷。循《爾雅》之條例,貫許氏之說解,作《說雅》四卷。會廣西學政孫鏘鳴奏請許海內文學士獻所著書,咸豐元年遂繕定由禮部進呈。文宗披覽,嘉其賅洽,賞國子監博士銜。尋升揚州府學教授,未之官,居黟八年卒,年七十一。

馀所著初刊者,曰《臨嘯閣群書》,為:《儀禮經注一隅》二卷,《夏小正補傳》二卷,《春秋左傳識小錄》二卷,《小爾雅約注》一卷,《通訓定聲補遺》一卷,《離騷補注》一卷。其他續刊及刊入別家叢書者為:《春秋三家異文核》一卷,《春秋亂蛾考》一卷,《小學識馀》四卷,《六書假借經征》四卷,《歲星表》一卷,《經史答問》二十六卷,存稿校定未刊者為;《六十四卦經解》八卷,《尚書古注便讀》四卷,《春秋平議》三卷,《秦漢郡國考》四卷,《天算瑣記》四卷。尚有未經校定者,為:《學易札記》等四十二種,又《詩傳簽》等七種,存稿已佚。

朱為弼

朱為弼,字右甫,號某堂,浙江平湖人。

通經學兼長詞翰。其祖含叔以兄弟牽累羈成都獄,待質二十馀年始歸,旋卒。事祖母以孝聞。撫諸弟讀書,皆成立。方蘭士薰為寫慈竹居圖。嘉慶十年成進士,授主事,轉員外郎,擢御史。奏刻倉場侍郎和桂、張映漢覆奏海運倉立石處變情形不實,按治如其言,和、張并革職,累遷至兵部左侍郎,尋署倉場侍郎,調漕運總督。在任條疏剔弊速漕章程九條,均下所司議行。未幾,因病請致仕,卒年七十四。

先生少耽六書,尤嗜吉金文字。官京師時,與漢陽葉志詵交甚歡。遇古器未嘗不手拓,遇拓本未嘗不手摹。其用心之專,鑒古之當,指天性使然。既出阮元門,阮萃并世同好十二家拓本益所自藏,成《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二十卷,以續宋薛尚功書,而考義釋文遠秩薛作,編定蓋全出右甫。原稿藏于家,題《吉金古文釋》者是也。并為撰序文三千言,博綜弇雅,冠絕等倫,一時士林傳誦。好為詩,興會高遠,不專工字句之末,有《茮聲館詩集》十六卷。

朱文藻

朱文藻,字映漘(chun),號朗齋,浙江仁和人。諸生。

嘗館汪氏振綺堂,任校讎之役者三年。汪氏富藏書,自是所學日益,文名日盛。漁獵百家,取材宏富。精六書,自說文系傳佩觿漢簡以及鐘鼎款識博古圖等,無不貫穿源流,會其指要,且能手摹,非徒以形聲點畫自名小學者可比。韓城王相國督浙學時,訪而延之至京師,佐校《四庫全書》。尋奉敕在南齋,考核事宜,亦俱諳習。又通史學,凡合紀傳編年紀事通典諸書,輒復考其缺略,審其是非。久之,錢塘黃小松司馬招游山左,時督學為阮文達,兵備為孫淵如,同任一方,篤嗜金石,與之商訂,拓本甚富,成《山左金石志》。嗣阮公編《兩浙輶軒錄》,修《嘉興府志》,并分任其役。王侍郎蘭泉更招君于三泖漁莊,纂輯《金石萃編》,《大藏圣教解題》各若干卷。會侍郎下世,未及竟業。師沈耕寸先生衰疾困頓,躬視湯藥者十馀年,比卒,營喪葬備至,行誼類漢人風。所著《說文系傳考異》四卷,已收入《四庫》。馀有《續禮記集說》,《東城小志》,《東皋小志》,《朗齋碑錄》,《碧溪叢抄》,《東軒隨錄》,《金箔考》,《苔譜》,《萍譜》,《青鳥考原》,《碧溪草堂詩文集》,《碧溪詩話》,稿藏于家。

朱一新

朱一新,字鼎甫,浙江義烏人。

生而穎異,長嗜濂洛關閩之學,務通經以致用。學政徐樹銘亟賞之。同治庚午舉鄉試,出李文田門。光緒丙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翰林時,與袁昶、朱采、黃國瑾相友善。嘗遇雨感疾發狂言,所語皆民窮財盡,不力求振作,非只外患,必有內憂,而尤以俄為慮。聞者皆感其忠義。尋擢御史,封事數上,率侃侃盡陳,惟論是非,罔顧利害。會上遇災修省求直諫,疏劾及內侍李蓮英,懿旨詰責,降主事,告歸。

兩廣總督張之洞延主廣雅書院講席。為設院規,先讀書而后考藝,重實行而屏華士。仿古顓蒙之學,分經史理文四者,延四分校主之。豬生人賦以冊記,質疑問難,以次答焉,成就甚眾。因輯其講學之詞,成《無邪堂答問》五卷。

其論學術,謂:“近世漢與宋分,文與學分,道與藝分;豈知圣門設教,但有本末先后之殊,初無文行與學術治術之別。”又以道、咸以來,士夫好講西漢公羊之學,流弊至于蔑古荒經。因反覆論難以正其失。至論西學、西教、新疆鐵路、吉林邊防數十條,尤稱閎達。

他所著:《漢書管見》四卷,《京師坊巷志》二卷,《佩弦齋文詩存》五卷,外集四卷。總題曰《拙盦叢稿》。尚有《法慶州志》、《東三省內外蒙古地圖考證》各若干卷。卒年四十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永州市| 揭西县| 无棣县| 若羌县| 西华县| 满洲里市| 集安市| 陇川县| 通渭县| 胶南市| 凤台县| 洞口县| 上栗县| 朝阳县| 上思县| 东安县| 临汾市| 儋州市| 泊头市| 清丰县| 庆城县| 五莲县| 墨玉县| 南溪县| 北海市| 安化县| 临夏市| 白沙| 察雅县| 曲水县| 安溪县| 宣威市| 克东县| 毕节市| 兰溪市| 富阳市| 祁连县| 东兴市| 淳化县|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