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開元釋教錄略出
- (唐)智升
- 3762字
- 2015-12-26 23:44:45
差摩婆帝受記經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不增不減經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造塔功德經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繞佛塔功德經一卷 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大乘四法經一卷 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一卷 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大乘流轉諸有經一卷 唐天后代三藏義凈譯妙色王因緣經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一卷 唐至相寺沙門智嚴譯般泥洹后灌臘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八部佛名經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留支譯。
上二十二經二十二卷同帙計一百四十八紙 [景]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一卷 后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菩薩投身餓虎起塔因緣經一卷 北涼高昌沙門法盛譯金剛三昧本性清凈不壞不滅經一卷 失譯師子月佛本生經一卷 失譯長者法志妻經一卷 失譯薩羅國經一卷十吉祥經一卷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一卷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一卷四經俱失譯金剛三昧經二卷 北涼失譯法滅盡經一卷 僧祐錄中失譯甚深大回向經一卷 僧祐錄中失譯天王太子辟羅經一卷 僧祐錄中云安公關中異經優波夷凈行法門經二卷 僧祐錄中異經安公涼土出八大人覺經一卷 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三品弟子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四輩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當來變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過去佛分衛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十二頭陀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樹提伽經一卷 求那跋陀羅譯長壽王經一卷 僧祐錄云安公失譯法常住經一卷 僧祐錄云安公失譯。
上二十三經二十五卷同帙計一百四十三紙 [行]。
菩薩調伏藏
二十六部五十四卷五帙菩薩地持經八卷(或名地持論)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自一帙八卷計一百九十一紙 [維]菩薩善戒經十卷(一名菩薩地)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等譯凈業障經一卷 失譯。
上二經十一卷同帙計二百七紙 [賢]優婆塞戒經七卷(是在家菩薩戒)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梵網經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受十善戒經一卷 后漢失譯。
上三經十卷同帙計一百九十四紙 [克]菩薩瓔珞本業經二卷(或無菩薩字)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佛藏經四卷(一名釋諸法) 姚秦三藏羅什譯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品中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菩薩戒本一卷(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彌勒說) 唐三藏玄奘譯菩薩戒羯磨文一卷(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玄奘譯菩薩善戒經一卷(南藏注優婆離問菩薩受戒法)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上六經十卷同帙計一百七十四紙 [念]菩薩內戒經一卷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文殊師利凈律經一卷(或云凈律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清凈毗尼方廣經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寂調音所問經一卷(一名如來所說清凈調伏經) 宋沙門釋法海譯大乘三聚懺悔經一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譯菩薩五法懺悔文一卷(或云菩薩五法懺悔經) 失譯菩薩藏經一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一卷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菩薩受齋經一卷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文殊悔過經一卷(一名文殊五體悔過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舍利弗悔過經一卷(亦直云悔過經) 后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法律三昧經一卷(亦直云法律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十善業道經一卷 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羅譯。
上十四經十四卷同帙計一百五十五紙 [作]。
菩薩對法藏
九十七部五百一十八卷五十帙。
大乘釋經
二十一部一百五十五卷一十五帙大智度論一百卷(或一百一十或七十)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自一十帙計二千一百五十五紙 [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十地經論十二卷(或十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等譯。
自一帙計二百五十紙 [谷]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六卷(或六卷或七卷或十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大乘寶積經論四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寶髻菩薩四法經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譯。
上三論十一卷同帙計二百二十四紙 [傳]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亦云能斷金剛論) 唐三藏義凈譯金剛般若論三卷 隋三藏達摩笈多譯佛地經論七卷 唐三藏玄奘譯。
上三論十一卷同帙計一百七十紙 [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 天親菩薩造 元魏菩提留支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三卷 無著菩薩頌 世親菩薩釋 唐三藏義凈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亦云功德論) 功德施菩薩造 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二卷(一名伽耶山頂經) 婆藪槃豆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妙法蓮華經論一卷 婆藪槃豆菩薩造 元魏中天竺三藏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譯。
上五論十一卷同帙計一百七十九紙 [虛]法華經論二卷(初有歸敬頌者或一卷) 元魏北天竺三藏菩提留支共曇林等譯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四卷(或三卷成) 元魏菩提留支譯涅槃論一卷(略釋涅槃) 婆藪槃豆菩薩造 元魏沙門達磨菩提譯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釋涅槃一頌)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遺教經論一卷(新遺教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無量壽經論一卷 婆藪槃豆釋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三具足經論一卷(有釋論無經本)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譯轉法輪經論一卷(有釋論無本經)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譯。
上八論十二卷同帙計一百六十五紙 [堂]。
大乘集義論
七十六部三百六十三卷(十五帙)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玄奘譯
一十帙計一千八百七十五紙 [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顯揚圣教論二十卷 無著菩薩造唐三藏玄奘譯
二帙計三百三十八紙 [尺][璧]瑜伽師地論釋一卷 最勝子等菩薩造唐三藏玄奘譯顯揚圣教論頌一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玄奘譯王法正理論一卷 彌勒菩薩造唐三藏玄奘譯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七卷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玄奘譯。
上四論十卷同帙計一百四十九紙 [非]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十六卷 安慧菩薩糅釋上集論 唐三藏玄奘譯中論四卷 龍樹菩薩本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上二論二十卷二帙計三百五十九紙 [寶][寸]般若燈論釋十五卷 龍樹菩薩本 分別明菩薩釋 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十二門論一卷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十八空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百論二卷 提婆菩薩造 婆藪開士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廣百論一卷 圣天菩薩造 唐三藏玄奘譯。
上五論二十卷二帙計三百六十六紙 [陰][是]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 圣天本護法釋 唐三藏玄奘譯。
自一帙計一百一十三紙 [竸]十住毗婆沙論十五卷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菩提資糧論六卷 圣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上二論二十一卷二帙計三百七十五紙 [資][父]大乘莊嚴經論十三卷(或十五卷) 無著造 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自一帙計二百一十一紙 [事]大莊嚴經論十五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順中論二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攝大乘論三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上三論二十卷二帙計三百一紙 [君][曰]攝大乘論二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本三卷 唐三藏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十五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梵云拘羅他陳曰親依或云波羅末陀此云真諦)
上三論二十卷二帙計五百二十三紙 [嚴][與]攝大乘釋論十卷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自一帙計一百五十九紙 [敬]攝大乘論釋論十卷 唐三藏玄奘譯。
自一帙十卷計一百八十四紙 [孝]攝大乘論釋十卷 唐三藏玄奘譯。
自一帙計二百二十七紙 [當]佛性論四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決定藏論三卷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辯中邊論頌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中邊分別論二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上四論十卷同帙計一百八十六紙 [竭]辯中邊論頌三卷 唐三藏玄奘譯究竟一乘寶性論五卷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譯業成就論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毗目智仙等譯大乘成業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大域龍菩薩造(出內典錄) 唐三藏玄奘譯。
上五論十一卷同帙計一百七十五紙 [力]因明正理門論一卷(新編入錄第二譯舊理門論周錄單本新勘為重譯) 大域龍菩薩造 唐三藏義凈譯因明入正理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顯識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轉識論一卷 陳三藏真諦譯大乘唯識論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大乘唯識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唯識二十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成唯識寶生論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唯識三十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
上九論十三卷同帙計一百四十九紙 [忠]成唯識論十卷 唐三藏玄奘譯。
自一帙計一百八十五紙 [則]大丈夫論二卷 北涼沙門釋道泰譯入大乘論二卷 北涼沙門釋道泰譯大乘掌珍論二卷 唐三藏玄奘譯大乘五蘊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大乘廣五蘊論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寶行王正論一卷 陳三藏真諦譯大乘起信論一卷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上七論十卷同帙計一百八十五紙 [盡]大乘起信論二卷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發菩提心論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二無性論二卷 陳三藏真諦譯方便心論一卷 元魏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如實論一卷 梁三藏真諦譯無相思塵論一卷 陳三藏真諦譯觀所緣緣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觀所緣論釋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
上八論十一卷同帙計一百五十一紙 [命]回諍論一卷 元魏三藏毗目智仙等譯緣生論一卷 隋三藏達摩笈多譯十二因緣論一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壹輸盧迦論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 唐三藏玄奘譯百字論一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解卷經(南作論)一卷 陳三藏真諦譯掌中論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取因假設論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觀總相論頌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止觀門論頌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手杖論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唐三藏義凈譯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云般若譯破外道小乘四宗論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破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
上十六論十六卷同帙計一百一十二紙 [臨]。
總計合大乘經律論見流行者凡 六百三十八部二千七百四十五卷二百五十八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