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 元豐九域志
  • 王存
  • 5087字
  • 2015-12-26 19:27:49

◇福州

九仙山,越王無諸九月九日嘗宴于此,大石為樽尚存。越王山,即越王舊城

中,有越王井。金崎江。鱔溪,溪大鱔長丈余。石鼓山。行山,郡國志云:閩縣

有行山,一名霍山,形似香鐘。飛山,越王時,自海飛來。越王石,方輿記:常

隱云霧,惟清廉太守乃得見,宋虞愿觀見之。營頭戍,越王所置。螺江,搜神記

云:閩人謝端釣得異螺,因名之。香爐山,道士章壽于此學道。延平津有蛟龍害

人,壽入水斬之。香爐山仙人壇,唐天寶七載置。仙游山,列仙霍童游處之所。

本名霍童山,天寶中改之。峰上有壇,又有一小石甕,中有水,味甚甘。峰南有

石步廊、石堂,東復有石橋,跨澗,居人或時聞鐘鼓之音。佛跡石,大盤石上有

大足跡,昔有胡僧經此,云是佛跡。海壇山。石亢嶺。大妃小妃山,故老云:越

王葬溪岸大石上。

◇建州

黎山,郡之勝概也。梅福山,方輿記云:福煉丹于此,今有仙壇。茶山。

仙人洲,一名墜馬洲,蕭子開建安記云:梅真人上墜馬于此。小松溪。玉清洞,

圖經云:晉世有漁者游潭中,見石室,額有金字云“玉清洞”,因前其庭。有

人出曰:此司命之府也。漁者駭而退。蘿筆山,俗云:江淹蘿筆之所。武夷山。

漢祀山。浮石山。芹溪。子期山,建安記:華子期嘗師角里先生,得隱仙靈寶之

法,后居此山。湛爐山,圖經云:昔湛王鑄劍于其上,因而為名。九石潭。越王

臺。武夷山君廟。雞巖,建安記:與武夷山相對,半巖有雞窠焉。洞宮山,圖經

云:洞中有蓮花石,又嘗有人游之,獲石龜、鶴、藤、竹、仙人繩。蓮花峰。

◇泉州

夾山廟,每歲旱,祈禱多應,故祠祀特盛。島嶼在海中,上居民。晉江。樂

洋江。放生池。天水淮,唐太和三年刺史趙所開,長二百三十步。尚書塘,唐

刺史趙昌置,號常稔塘,昌后為戶部尚書,鎮南海,因改名。趙淮,在晉江縣西

一百步,刺史趙所開,長二百三十步,闊一十六步。飛陽神廟,晉太康年,夜

有雷電起于廟庭,明已移于江北,故曰飛陽廟。延福寺,中有西峰,即唐徵君所

處,有石硯、石器等并存,并有石篆題曰“高士峰”。佛跡山,上有足跡,故老

相傳以為佛跡。金雞山,昔常有金雞見于上。蕉山。桃林溪。九竇山。臥龍山。

三髻山。嶼山,在海中。錦田山。越王山。唐翰林學士韓墓。

◇南劍州

演仙山,圖經云:仙人演氏煉丹于此。演仙水。天階山,蕭子開建安記云:

山下有寶華洞,即赤松子采藥之所。金泉山。石帆山。落星穴,建安記云:晉義

熙年,長星墮其處為此穴也。并櫚山,上有天柱石,不生群木,有徑號走馬埒,

石上仙人馬跡存焉,中多產并櫚木。七臺山。

◇汀州

至道宮,唐開元一十八年置,本名開元宮,內有明皇真容,皇朝改今額。靈

蛇山。雞龍山。{襄}荷嶺。九龍水。寅湖。勤江溪,或曰龍潭,歲旱,祈禱多

應。

◇潭州

苦竹溪。九侯山。天公山,陰晦則聞簫鼓之聲。藿溪。雙髻山。羅溪。董奉

山,仙人董奉游此,石上琴臺、丹灶猶存。牛嶺。龍溪。馬嶺。

◇邵武軍

九龍觀,唐貞觀中,九龍見于陂池,各有天尊馭之。長圖寫以聞,遂置觀。

高平苑,建安記云:越王校獵之所。烏君山,山頂有二石,各十丈,蒼黑,間葉

分枝,狀如雙蔓,謂之“雙石”。鳴鐃山,圖經云:越王無諸嘗畋獵于此,鳴鐃

載旗,因以名焉。龍門溪。

◇興化軍

壺公山,昔有人隱于此,遇一老人引于絕頂,見宮闕臺殿,云此壺中日月也。

九仙山,何氏兄弟九人棲此登仙。九鯉湖。壺公廟。龜山,院圖經云:僧無了嘗

隱于此,遇一神龜,躡四小龜而行,無了異之,遂居其地為院。大飛山,山地本

平湖數頃,一夕風雨暴至,旦見此山聳峙,因名焉。飛烏溪。大目溪。百丈嶺。

百丈溪。轉水臺,在百丈溪山巖下,有水,或歲旱,居人壅之回流入城,即應期

澍雨。

◇廣州

南越王墓,南越志云:尉佗葬于此。南海廣利王廟。王仙囗菖蒲,因菖蒲澗

為名。番山,山海經云:桂林八樹,在賁禺東。賁禺,即番禺也。禺山,吳錄云:

尉佗葬。靈洲山,南越志云:肅連山西有靈洲。郭璞云:南海之間有衣冠之氣,

即斯地。羅浮山。鳳水,自高流下,巨石激散,如鳳舞之形。貪泉,晉刺史吳隱

之飲而成詩,即此泉。菖蒲澗,有菖蒲叢生于澗中,一寸九節。浮練洲,有白沙,

望之如練。荔支洲,南越志云:其上多荔枝。琵琶洲,圖經云:形若琵琶。萬歲

井、千秋井,皆都督劉巨置。牛潭,昔有漁人見金牛自水而出。廢番禺縣。鼓門,

廣州刺史周敞采龍山木杰門鼓,一給桂林郡,一給交州,擊則二鼓相應。五羊城,

南越志:昔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至此。貪泉碑,唐陳元伯文。會仙觀,記云:何仙

居此食云母,唐景龍中白日仙。白水山。杯渡山,世傳杯渡禪師渡海來居此山。

珊瑚洲,昔有人于海中綱得珊瑚。紫溪水。金芝巖,舊記云:唐開元中于此獲靈

芝。龍磨角石,相傳云:每春有龍于上磨角,新舊跡存焉。金钅巢潭,秦時昆侖

貢犀牛,帶金钅巢入此潭。葛洪丹井。任囂墓,漢南越尉。

◇韶州

唐張九齡廟。芙蓉山,郡國志云:漢末,道士康容仙于此。靈鷲山,山似

天竺靈鷲山,因名。桂山,上多菌桂。玉山,昔有人得玉璞于此。蓮花嶺。韶石,

郡國志云:舜嘗登石,奏韶樂。湞水。桂水。曹溪水。張九齡宅。靈池山,有碑

云:開山和尚靈震于山頂開池。仙人石室。昌山,士庶嬉游。唐武德中,夜有星

如銀,墜于山頂。錦石。

◇循州

白鹿山,唐開元中,有白鹿游于羅浮山。博羅山,郡國志:循州有博羅山,

浮海而來,博著羅山,故名。龍川江,有龍穴,潛通于海。大萬湖。

◇潮州

越王走馬埒。古義昭縣。鳳凰山,南越志為翔鳳山,一名鳳皇。金城山。惡

溪水。揭陽樓,唐刺史韓愈建。

◇連州

桂陽山,舊名靈山,唐天寶中改。方山,與九疑相對,高下相等。貞女峽,

荊州記云:秦時有女子化為石,在東岸穴中。湟水,漢路博德討南越,出桂陽,

下湟水。古連州城。陽巖山,日出先照此山。安樂水。二桃水,源出桃泉山。山

梯,山經云:山高偏見四野,因名。

◇賀州

橘山,上有名橘樹。臨賀水。白云觀,圖經云:張天師于此上仙。仙溪水,

多菖蒲。龍溪水。是陂龍水,郡國志云:魚登此門化為龍,不過者曝鰓黠額。

桂嶺山,山多桂竹。蘿水。

◇封州

騏ら山。白馬山,有巨石,上如馬。西江,源出邕州。封口水。忠讜山。猿

居山,多猿。忠讜水,源出忠讜山。

◇端州

端溪,州以此溪名。至道觀,本名白鶴觀,至道中改。石室山,以其下有石

室。歌樂山,風起聲如音樂。古鵠奔亭,搜神記曰:漢何敝為交趾刺史,行部宿

此。夜半,有婦人稱冤。敝命掘之,有雙鵠奔出。

◇新州

思龍水,源出思龍山。氵索水。

◇康州

陸賈廟。利人山,亦名香山。吳錄云:端溪山有五色石,石上多香草,俗謂

香山。端溪水。石斛山,山出石斛。

◇南恩州

龍鼉山,郡國志云:山有龍鼉水。昆山。仙人石,郡國志云:又名仙人床。

金雞石,出郡國志。昆水,源出昆山。朱華谷。

◇梅州

西洋山。程江,昔程文家此江口,鄉里推服,州為上言,遂以為程鄉。六

目池,按圖經云:有六目龜游于池。

◇南雄州

貞仙二女祠,圖經云,秦時二女子避地于此,得道飛仙。大庾嶺。龜湖山。

湞昌水 ,齊范云為始興太守,至此賦詩云:且汲修仁水,不飲斜階流。樓船水,

漢楊仆為樓船將軍,出豫章,下湞水,即此。梵云寺。

◇英州

望夫岡,昔有人南征,其妻于此登望而死。鳴弦峰,圖經云:舜南巡,援琴

于此,峰南有薰風亭。沱水,爾雅云:江有曲水曰沱。堯山,始興記云:堯南巡

經此山。浮云嶺。熊耳嶺,狀如熊耳。古衡州城。白鹿山,始興記:晉張方為含

光令,有德化,感白鹿群游。

◇惠州

無古跡。

◇桂州

訾洲亭石記,唐柳宗元撰。隱山。獨秀山。陽江。白石水。顏延之宅。唐李

襲志為桂州總管。齊裴昭明為始安內史。唐李靖為嶺南道安撫使,平蠻頌碑。草

書巖,唐有僧名云,學王羲之書,居此。乳洞,垂乳萬數,其色湛然。楚王城。

橄欖山。翠眉山。鳳凰山,唐初有鳳皇棲其上。越王廟,即佗也。

◇容州

牛山,方輿記云:石如牛。昆侖水。都嶠山,即洞天之一也。石抱山,方輿

記云:山多竹木,蔥翠如抱。舊繡州城。勾漏山,即洞天之一也。鬼門關,漢伏

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此,立碑,石龜尚在。古銅州城。勾漏縣城。射爐山,

形如香爐。簫韶山,常聞樂聲。

◇邕州

苦竹山,多苦竹。郁水。邕水。銀甕,昔有仙人居是巖,煉藥既成而去,遺

此甕,人或上山觀之,則失其處,及下瞻望,復見之。石魚,在江灘下,有石壁,

壁上有魚形。仙人床,在左江溪洞臨流山上巖中,往來舟人咸望見之。昆侖山。

石燕山,故老傳云:天欲雨,其中石燕皆飛焉。

◇象州

象山舊城。舊縣城。龍泉臺,春夏冷,秋冬溫。古長風城。舊州城。雷江古

城。仙巖山,中有涌泉,經冬不竭。仙人山,有仙人換骨函在。穿山,有穴,南

北相遇。漢馬援獲白鹿,因立此州。象山,其形如象。居鹿山,天欲雨,云氣如

鹿。陽口溪水。龍泉水。雷山,每雷雨,皆從此山而起。仙人嶺,嶺表記云:象

州武仙縣舊有神人聚集高山,羽駕時見。大藤溪。郁林水。舊桂林縣城。思玉山。

雷江。古郎城,在古郎山,因名。

◇融州

蓉山。筒嶺。真仙崖,巖洞中有白石,高丈余,如天尊像,道服霞披儼然。

本名靈巖山,咸平元年改今名。鸕鶿山,多鸕鶿。潯江。真仙巖溪。武陽江。古

龍溪水。

◇昭州

開元觀,有唐明皇帝御容。目巖山。荔浦水,源出桂州荔浦縣。平樂水。樂

州城。銀殿山。甘巖山,有泉甘美。龍母廟,蒼梧郡有媼,因浣得卵,大如斗,

貯器中,浹旬有物如守宮出焉。秦始皇聞之曰,此龍子也,乃具禮聘之。媼戀土

不樂。及媼殞,因立廟。

◇梧州

火山,嶺表錄云:每三五夜一見于山頂。鶴奔岡,漢太守劉曜嘗鑿斷岡,有

雙鶴飛去。班石,輿地志云:廣信縣東有孤巖,有班石,皆五色。桂江。三江,

郡國志云:州有朱丘臨水,南枕廣江,左帶郁江,謂之三江。鱷魚池,搜神記云:

扶南王范尋常養鱷魚十頭,若有犯罪者,投與鱷,不噬,乃赦之。

◇藤州

龍母廟,圖經云:昔有溫姥,后人立廟。

◇龔州

石人山,每亢陽,祈禱有應。在子州,上有黑石狀人。

◇潯州

思靈山。石鹿山,有石如鹿。師子山,狀如師子。潯水。郁江。思苑水。

◇貴州

南山,在郁林縣南,故老相傳葛仙翁于此煉丹。龍馬山,狀如馬。文章嶺,

以山石文,故名。石牛,郡國志云:歲旱,民割牲取血以和泥,涂牛背,祀畢即

雨。郁林石。龍山。府城,俚人藤氏。

◇柳州

仙人山,有石形如仙人。烏巖山。龍壁山。潯江水。龍江水。羅池。羅池侯

廟碑,唐吏部侍郎韓愈文。伏波將軍廟,即漢馬援也。

◇宜州

玉虛觀。會仙山,常有紫云、玄鶴乘空而下,止于此山,如神仙之會。龍江,

相傳江道如龍。高峰山,昔有陸猿仙隱于此山。

◇賓州

貞翠亭。壁仙亭。古漏關。錢山,圖經云:昔有居人蕆銅錢于此。賓水。古

漏水,經古漏山,因名。鏌耶山,昔得古劍于此。

◇橫州

烏蠻山,昔有烏蠻人居此。登高嶺,九月九日居人置酒聚樂于此。香桷山,

傍有稻田。

◇化州

三江水。靈山,昔士俗嘗聞山上有音樂聲,遂名。陵山,昔有鄉人姓陵居此。

特思山。水。大海。水月臺。

◇高州

射狼山,圖經云:有人于山中射得白狼。高涼山。龍湫山,下有泉,邑人置

龍湫廟。潘山,昔有方士潘茂于此煉丹。仙山,藩茂于此仙。方輿記:故潘州。

◇雷州

威化雷公廟,嶺表異錄云:雷州之西有雷公廟,每歲配率造連鼓、雷車,置

廟內,有以魚彘肉食者立為雷震,人皆畏憚。擎雷水。陷湖,圖經云:本陸地,

陷為湖。貞女臺,故老傳云:昔有女子父母歿后獨居此。

◇白州

宴石山。二角山,二峰角立,因名。蟠龍山,形蟠屈如龍。大江,源出容州

大容山。博白水。馬門灘,馬援南征,以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疏作盡去其石。

余有二巨石,雙立若門,因謂之馬門,如奔馬。溫湯。綠珠宅基。

◇欽州

欽水。羅浮水。羅浮山,見隋書。

◇郁林州

寒山,南越王尉佗遣人入山采橘,經七日方回,問其故,云山中大寒,不得

歸,因名。獨蓮山,上有池,中有蓮。漸大山。郡國志云:黨州山北漸大,狀如

塔,一名寶塔山。鬼門關。郡國志云:在牢州界。諺云,若度鬼門關,十去九不

還。言多瘴也。羅望江。故牢州城。故黨州城,郡國志云:在黨州界,即古城。

黃都山,昔有樵夫迷路,見五黃衣黃冠語曰,吾都此山。

◇廉州

開元宮。狼頭山,方輿記云:昔南越王尉佗屯軍于此,舂谷而如山。北龍山,

其形似龍,山從北來。五黃山,有樵者迷路,見五人黃冠朱顏相與談笑,指示迷

者得歸。蘇磨橋,見南越志。明月溪。綠云溪。珠池,郡國志云,合浦海曲出珠,

號曰珠池。合浦水,方輿記云:去合浦八十里有圍州,其地產珠。古城,在古廉

州西南,即漢孟嘗為太守還珠之處。古城,在古廉城東,宋太始中,陳伯紹獲青

牛之處。

◇瓊州

漢朱崖儋耳郡地。黎母水,源出黎母山。龍眼水,在瓊山界。龍母廟,事見

昭州。焚ズ。小江水,舊經:水即漢將平儋耳焚ズ船之處。連延水,在瓊山縣界。

◇昌化軍

景星觀,唐乾封中置。伏波王廟,即漢馬援也。天慶觀,大中祥符四年置。

師子石,形如師子。昭山。黎母山水。昌化石,云極靈異,祈禱多應。

◇萬安軍

唐貞觀中,崖州都督、云南公馮世接分所部文昌縣地,立為此州。

◇朱崖軍

開寶中,準敕改今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灌南县| 东源县| 定结县| 新乡县| 浮山县| 芦山县| 浏阳市| 科技| 句容市| 和政县| 玛多县| 仲巴县| 安宁市| 巴青县| 洛浦县| 大理市| 仁布县| 岳池县| 钟祥市| 通州市| 准格尔旗| 郓城县| 永年县| 元阳县| 临沧市| 邹平县| 拜泉县| 客服| 邓州市| 改则县| 鄂托克前旗| 大方县| 克拉玛依市| 辽源市| 无极县| 阳泉市| 图木舒克市| 永济市| 陇南市|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