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棗林雜俎和集(5)

  • 棗林雜俎
  • 談遷
  • 4923字
  • 2015-12-26 19:15:00

太仆市馬專給京軍,互市馬給邊。凡官市皆駑,駿足必私買。

總督體統(tǒng):

藩憲見巡撫都御史有常儀。自韓雍總督兩廣,極威重,三司官至庭跽伏謁,唐珣繼之,仍其禮。左布政龍溪林同曰:「公昔為福州府守,且長揖上官,況方伯耶?」亦長揖,珣不懌。以事挫之,不為動。云南三天子:云南人謂沐國公「中天子」,撫臺「東天子」,按臺「西天子」,以公署相次也。土人尊其土司多稱天子,或呈守令云天子爺」、「千歲爺」,夷習如此。昔田州岑猛,播州楊應龍,上官輒責其帝制,亦拘于漢法,未諳其俗也。華亭包爾庚守羅定州,有投牒云千歲爺」,杖而遣之。

香稅:

泰安州泰山碧霞元君祠,均州太和山真武祠,俱官征香稅給諸司俸。涿州娘娘廟亦有稅。

北新關稅:

宋黃震東發(fā)志《提干趙宗英墓》云,淳佑九年秋,予始居行都北新關稅,田君穆騷人也云云。觀此,今杭州城北新關稅雖始成化時,南宋亦有之矣。

武廟賜詩:

武廟南巡至鎮(zhèn)江,幸楊一清第,作七言絕句,見《車駕三幸錄》。又王九思作《刑部左侍郎咸寧張鸞墓志》云,戊辰三月廷試進士,充讀卷官。是時纂修《資治通鑒》成,得賜,又御制《寫懷》、《回文》諸詩。

朝儀:

外吏入觀,春正月天子郊祀畢,越旬日,御奉天門視朝,諸司始奏事。方岳守令咸趨御橋南跽,免冠俛伏待罪。刑部尚書率左右侍郎上御街北,跽讀彈文。繼而科道皆有彈文,各推老成一人,北面跽讀。大意言方岳守令等若弗能事事,宜寘之法,以示懲勸。天子咸口出德音,特宥之,以勉圖后效。于是各頓首謝,呼萬歲,出。翌日早,具公服謝午門外,然后吏部以黜陟上閣聞。

御史出差,以都察院題定。命下之日,必兩人并跽,傳制云東邊的起去」,蓋國初臺班聽特主。今雖題定,猶徇其例。外官候吏部注選考科,堂吏曰「進士官打躬,舉人官不許打躬。」于是,乙榜聞之深自色沮。此例或起嘉靖間,意以前科貢掾史并用,何軒輊乃爾。又吏部直房有坐杌,止坐甲榜。如乙榜群集,一甲榜至,并起避,不且班役呵之矣。

行人司藏書:

翰林院、國子監(jiān)雖藏書,俱不及行人司。以行人出使,例攜書歸,各輸公署。

薩琦變俗:

閩縣侍郎薩琦廷圭,上世色目人。至侍郎喪葬遵朱文公禮,變其俗。

觀場儒士:

嘉隆前,學使臨場大考諸生,又大考儒士,錄之入闈,不售,得附學。其不愿者棄去,故人稱「觀場儒士」。萬歷猶大考儒士,然鮮中棄者,后大考儒士絕矣。

古醋:

延平府城東北報國寺,五代唐時建。初開山僧嘗留醋一缶,經數(shù)百年色味不變。

酒:

桑落酒,秦人訛桑為喪,改稱秦酒。徐宗伯學謨曰:「予憶十五年前,京師貴人席最珍喪落酒,當是時已多避忌,亦未聞避桑作何稱者。而今秦酒之名,為俑者誰哉?痛乎人情,蓋習軟媚,世江河下矣。且桑落酒名極雅,本無所觸犯,而且易之,又何有于他事哉!可發(fā)一噱。」(《海隅集》)

瓊州人醞酒不用曲蘗。有木曰嚴樹,搗其皮葉,浸以清水,以粳釀和之,或取石榴葉花釀醞之,數(shù)日成酒,能醉人。

杜進:

嘉靖初,臨穎杜宏任九江通判。于三年夏四月朔,見兩頭蛇不殺,曰修短豈彼尸之哉。越十四日疾卒。見崔后渠《墓志》中。

陳紫峰論學:

晉江陳紫峰先生琛,子思獻,蔡文莊高第也。官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歸養(yǎng)母,起歷貴州、江西提學僉事,并不赴。西方從學甚眾。其言曰:道一也,無高深大小顯微遠近精粗常變同異。自吾人所見,則有高深大小顯微遠近精粗常變之殊,此所以有難知易知,有可以語有不可以語。茍能一日豁然,則剛風上摶不為高,南極下入不為深。茫茫載地不為大,涓涓穿石不為小,鬼神屈伸往來不為微,草木榮悴開落不為顯,經濟乎四海九州島不為遠,致慎乎闔門衽席不為近,圣賢制禮作樂之本不為精,童子灑掃應對之節(jié)不為粗,周公誅兄不為不弟,石碏殺子不為不慈,大禹之家傳不為德衰于堯舜,湯武之放伐不為得罪于夷齊,陸象山之主靜不為枯寂,朱晦翁之分析不為破碎,周濂溪專受太極于二程不為私學,二程不授太極于諸子不為吝教。蓋太極渾然,事事物物無不各具。吾人耳目所見有常有不常,心思所測有得有不得,此高深大小顯微遠近精粗常變異同所繇分。而學者之進入,不容無難易。教者之指引,不容無差等也。

陳祠仆像:

丹陽宋陳少陽(東)先生祠,鐵鑄汪伯彥、黃潛善赤體跽庭下,長可三四尺,泥苔滅膝,推不可動。嘉靖戊戌,南安鄭普以無錫令為南戶部郎。舟泊祠下,登堂瞻拜畢,守祠者出紙筆求聯(lián)句。普題云:「一片忠肝,千古綱常可托;荒庭虜膝,平生富貴何為?」二像應筆而仆,頭抵頑石,石為斷。時張黃門選,黃二守希雍在焉,咸駭異之。

劣考稱師:

洪侍郎朝選督學四川,寘大寧譚啟劣等。啟登嘉靖壬戌進士,知晉江縣,至則修弟子禮甚恭。后巡撫勞堪誣執(zhí)朝選按察司獄,啟時正為副使,嘆曰:「吾師被構,吾不能救,而尚仕哉?」即解組歸。

相國父不祀鄉(xiāng)賢:

晉江王遵嚴先生作《同安楊憲副逢春墓志銘》云,在昆山邑有故相,嘗欲奉其父祀于鄉(xiāng)賢祠,邑子論有異同,君持之,故相滋不悅。按故相則顧文康鼎臣也,位極鼎軸,鄉(xiāng)議難徇。今半綸崛起,輒靡然趨之。萬歷中,錢塘機戶傅時冒錦衣百戶,其先人某祀鄉(xiāng)賢,時敗,追奪。崇禎中,吾寧吳中彥先以布衣納貲武英殿中書舍人,其大父璧故贈御史,亦祀鄉(xiāng)賢,中彥敗,追奪。二贈君雖未叢垢,然瞽宗之祭,政自宜慎。

方太古:

王陽明先生過錢塘,山人蘭溪方太古享之脫粟野簌,明日陽明報如山人。方曰:「野人為野人固當,公徹侯而野具,得毋非情耶?」陽明為笑謝。

胡僖神助:

蘭溪胡副使僖,性惡殺生。嘉靖口省試,寓潘氏園,群蟻數(shù)十萬聚于室,童子欲火之,胡不忍,徙于他所。暨入棘,三書義至乙夜而就,蟻戢戢筆端不可逐。久之始別構四經義,思忽坌涌如泉注,蟻亦絕不見,遂高薦。主司謂公四經義殆神助也。

詹杰:

休寧詹杰松山,年八十二,屬末疾。晨有黃冠叩門曰:「吾欲游白岳,愿一見而翁。」杰見之,則曰:「吾有藥可以益之子七齡,而子未能服也。」命取盂水置案,出瓢中末少許內之水,忽涌熱,凡百余沸,而藥自團為二,如梧桐子顆,摶之堅于石。復盂之,曰扃家廟七日而發(fā)也。贈以一緡錢二襲衣,不受,出中門忽不見。滿七日啟扃,則異香襲鼻,水半耗矣。將服之,疑其非常,復扃之。后十余日疾大發(fā),更啟藥失矣。

季宗道:

常熟西門內虞山言子游墓,或嘉靖時明府季宗道瘞鶴。以子游土人,不可無抔土,故飾之。

言子游婿申詳,同子游子口仕衛(wèi)。(以上俱許子洽說)

藏金變石:

諸暨駱增鋤山中,得大鏹可五十金,鐫有字。方晨臥,見四人奔,語曰「非爾物也。」問所歸,曰「汝兄物也。」時兄對寢,急授其兄,兄亦枕臥。明晨兄弟謀禳于神,視金色漸變如石,其字如蘚。以示市人,猶大鏹也。

三過鄖陽:

泰州徐蕃孫女適沈良才,徐沈并鄖陽巡撫。從大父、從父、從夫,凡三至鄖陽。父嵩,湖北按察副使、都御史。

王恩民棄妖書:

云南臨安王得民買屋城外,庭鑿魚池三尺許,起石版有小方塘,四周磚甃,一小幾,幾上有書一小冊,開視兵書也。末載采戰(zhàn)、引魂二方,得民試之殊效。其引魂方,于婦人則咒一物與食,其婦夜即至,于女子則得其生時咒之,無不驗。其弟諸生恩民,借閱溺之。恩民戊辰進士,位中丞,人謂棄此書之功也。

盛端明同鄰:

廣東揭陽盛尚書端明起宅,鄰人質成。辭曰:「我先世舊鄰,一旦舍我去,何所稱兄弟乎?」

曾氏譜:

嘉靖初山東曾氏,口合譜江西過杭州,宿仁和嚴氏,疾卒。嚴氏得其譜,改冒曾。今立先賢曾子祠。

慶成王百子誤:

晉府慶成王鍾鑒,子四十四,長子(奇湞)襲封外,一早夭,二廢庶人,余四十人封鎮(zhèn)國將軍。女四十九人,孫百六十三人,曾孫五百十人,見《玉牒》。王元美《皇明盛事》述云慶成王百字」,誤也。鍾鎰謚溫穆,《獻征錄》誤端順王奇湞。

張?zhí)走d弟:

仁和張元洲(瀚),其弟濂先發(fā)解登第。嘗赴人席,時輩群向濂揖,元洲笑曰「舍弟年長。」又元洲婦初怒其以斥場屋,未免室謫,元洲走靈隱寺僧舍,倦臥一榻。時僧新沒,方接散無費,故其徒暫出,而元洲不知也。須臾鬼入視,呼曰「此人乃張?zhí)旃俣埂?

故宦優(yōu)免:

華亭顧文僖宗伯(漬)曰,鄉(xiāng)先輩任公勉之沒,未葬,里長編其子弘為養(yǎng)馬夫。教授張公以白太守上虞葉公冕,葉大書榜于門曰:「今后均徭,故官子孫一例優(yōu)免。」

嚴世蕃養(yǎng)子:

嚴世蕃,分宜相嵩之螟蛉子。見趙時春作《王與齡行狀》。

總兵撻知縣:

嘉靖丁酉,梁震為陜西總兵,之平涼迎劉都督。知縣王詡素廉能,謁惟長揖,震棰之二十。諸學生哄與震辨,震縱僮搏之,各毀發(fā)敗面。(《平涼府志》)

駱文盛:

嘉靖辛丑,編修武康駱文盛分考禮闈。其從兄孝廉錦以屢困公交車,欲編修免入,庶得應試。編修不聽,錦引避,恚甚,尋卒于家。勉其子力學,安知后人不詞林也。錦孫從宇,萬歷甲辰進士,歷南京禮部尚書。

張烈:

華亭張烈,官都水主事。微時作《三字銘》:不能詐,寧守之以直。惟其然,故無悖于德。不能諂,寧守之以貞。惟其然,故無傷于誠。不能貪,寧守之以廉。唯其然,故無愧于天。(寶日堂)

張二郎辭官賞:

上海張二郎,勇戇善泅水。嘉靖末,太守方廉募之偵倭斬級,賞銀寄庫,支酒食。事平錄功,世百戶,賜官妓。并辭不受,行乞宿岳廟。廉后撫吳,召予庫釜,仍辭,以乞終。(《上海縣志》)

功成不受賞,長揖大將軍。如張二郎鶉結乞食,尤奇。

金杰棄官:

嘉靖戊午,江寧令蘭溪金杰由貢生,性恬澹持正,不事鞭樸,裁省供億,致忤上官。任半載,一夕謁上官,授吏以印,竟去,不知所適。家人號泣,倉皇而歸。后聞隱九華山學仙。(《江寧縣志》)

張承:

安陽張承伊嗣,教諭南宮。善詩,與盧柟、謝榛善,所著《石湖集》。柟嘗題四溟書舍云,石湖詩如蒼山老人,奇豐峻骨。四溟詩如金閨冶婦,雜繒錯錦。張承曰,丁巳余教諭魏縣,盧仲木寫詩,余告以詞畫俱弱;戊午與謝子獻寫詩,予訝詞畫更弱。嗚呼!豈知二兆為死之兆,前言為仲木之絕筆也哉?

孫思聰:

嘉靖四十五年春,甘露降項城縣,典史孫思聰宅槐樹甘香殊常,未幾思聰卒于官。

東洋行縣:

福建東洋行縣,在寧德縣十五都。嘉靖辛酉倭難作,東洋民乘亂恣掠。以其地僻民頑,設一縣。縣令林時芳,申建行縣于周墩,分主簿一員駐札其處,賦稅就其征收。

朝鮮慕王元美汪伯玉:

朝鮮吏曹參判尹根壽子固,同子進士昭,至京云:「小邦極慕王元美汪伯玉集,即童子皆能授讀。」隨有詩懷兩先生云:「大海雄文回紫瀾,齊盟狎主有新安。平生空抱投鞭愿,悵望南云不可攀。」

十友:

武康編修駱文盛《兩溪書》款山寺十友:蒼髯翁(松),抱節(jié)君(竹),冰雪主人(梅),晚香居士(菊),懷素子(水仙),碧菜道人(菖蒲),秋江逸客(木芙蓉),月露主人(梧桐),幽芳處士(蘭),云華仙(蓮)。嘉善錢塞庵相國(士升)傳十友:茶醒友,鷗閑友,雪潔友,菊貞友,石介友,松高友,蘭芳友,香清友,竹篆友。(其一)蓮花凈友,蒲團禪友,麈尾談友,柱杖老友,青氈舊友,紙帳夢友,孤鴻遠友,落日西友,寒蛩吟友,楓葉紅友。(其二)

田千秋葬像:

蒲州田千秋,好學善擊劍。嘗鑄銅像,鐫己名氏葬之。語人曰,使千百年以后人得之,即神仙也。

海鹽煙火:

海鹽人善制庭燎,元夕特盛。吾縣硤石西山廣福寺,有宋碑,勒名曰「監(jiān)海鹽縣澉浦鎮(zhèn)兼煙火公事某。」夫庭燎,細事耳,見于帶銜,亦見前代綜核處。

汀人善舟:

汀州九龍灘險激,舟人世居灘上,習水性也,精其業(yè)。舟人入灘,例倩最能者為護,護一舟下,反護其次者。世業(yè)亦數(shù)姓,又僅數(shù)人,誓不外傳也。

販海:

閩粵人顓販海,今延及浙直。自太倉、崇明出洋,載淡水,人日給六甌,泊島亦可汲或未易泊。抵日本對馬島,或早彌島,將至舟聲三炮,島人出迓,登貨于邸主。延款一日,聽島主定直。華人多雜居者,亦好花木書籍。

王希周自刎:

嘉靖辛酉,和平知縣閩縣王希周蒞事三月,有東壩張德杰所寓人已行,通判王佳以縱盜迫德杰死。曰以東壩人藪盜欲屠之,希周不聽。夜勒開門發(fā)兵,希周度不能止,拔劍自刎,佳乃已。

吳承恩報仇:

吳江吳邦棟,大司寇讱庵公(山)之幼子,以諸兄聯(lián)第,意營秋試,為怨家所訐,少年惶急,飲酖死。邦棟仲子承恩,壯而憤其事,誓必報。陰結力人某刺殺之,人無知者,數(shù)年后力人與婦詬,婦呼曰「爾不嘗以吳王孫殺某氏乎?」鄰人訟于官,承恩下獄,論后得釋。雖事不以正,其志足矜也。

汪在前:

歙縣汪在前父炎,丞平湖,忤太守徐口口,下之獄。在前以諸生視橐饘,日伏謁求解,不為禮。是年丁卯,在前舉南闈,戊辰成進士,任嘉興司理,其去橐饘時未隔歲也。太守郊迎,素好貨,至是廉潔。士民傳誦,為一時之奇,士固不易皮相哉。徐敗官去,在前遷南京刑部主事而止。蓋兩相構云。

丁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凤翔县| 西和县| 靖江市| 鲜城| 理塘县| 三门县| 云龙县| 武宣县| 张北县| 夹江县| 蚌埠市| 双柏县| 商都县| 昭苏县| 安庆市| 林州市| 凤阳县| 尉氏县| 吴堡县| 庆阳市| 丰宁| 五原县| 克什克腾旗| 民和| 普兰县| 上思县| 军事| 望江县| 辽源市| 科技| 永胜县| 金沙县| 兰溪市| 集贤县| 白沙| 科尔| 仁寿县| 正阳县| 泰顺县| 桑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