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外科理例
- 汪機
- 4999字
- 2015-12-26 19:06:33
木香(五錢為末) 生地黃(一兩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熱熨斗熨之。
附方
沒藥降圣丹
川烏頭(炮去臍) 骨碎補(炙) 白芍藥 沒藥(另研) 當歸(焙) 乳香(各研) 生地黃川芎 蘇木(各一兩) 自然銅(火 醋淬十次為末一兩)上為末。生姜汁與蜜和丸。每一兩作丸。每服一丸。水酒各半盞。煎至八分。空心熱服
附方
乳香定痛散
治瘡痛不可忍。
乳香 沒藥(各二錢) 寒水石(囗) 滑石(各四錢) 冰片(一分)為細末。搽患處。痛即止。甚妙。此方乳、沒性溫。佐以寒劑制之。故寒熱之痛皆有效也
附方
青州白丸子
白附子(炮二兩) 半夏(姜制) 南星(各二兩) 川烏(炮去皮臍半兩)為末。用糯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癱瘓溫酒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
附方
失笑散
治產后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知人事及尋常腹內瘀血。或積血作痛。婦人血氣痛之圣藥也。亦治疝氣疼痛。
五靈脂 蒲黃(俱炒等分)每服二三錢。醋一合。熬或膏。入水一盞。煎七分。食前熱服。
附方
解毒散
治一切毒蛇惡蟲并獸所傷。重者毒入腹。則眼黑口噤。手足強直。此藥平易不傷氣血。
大有神效。不可以為易而忽之。
白礬 甘草(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冷水調下。更敷患處。
附方
五福化毒丹
玄參 桔梗(各一兩半) 茯苓(二兩半) 人參 牙硝 青黛(各一兩) 甘草(七錢半)麝香(少許) 金銀箔(各十片)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痘毒上攻。口齒生瘡。以生地黃汁化服。及用雞翎敷患處。
附方
連翹丸
連翹 防風(去蘆) 黃柏 肉桂(去粗皮) 桑白皮 香豉 獨活 秦艽 牡丹皮(各半兩) 海藻(二錢半)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附方
當歸飲子
治血燥作癢。及風熱瘡疥瘙癢或作痛。
當歸(酒拌) 川芎 白芍 防風 生地黃(酒拌) 白蒺藜 荊芥(各錢半) 黃 何首烏甘草(各五分)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附方
葛根橘皮湯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 知母 黃芩 甘草(各等分)每服二錢。水煎服。
附方
龍膽丸
龍膽草 赤茯苓 升麻 苦楝根皮 防風 蘆薈 油發灰(各二錢) 青黛 黃連(各三豬膽浸 。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薄荷湯下。
附方
地黃清肺飲
紫蘇 前胡 防風 黃芩 赤茯苓 當歸 連翹 桔梗 甘草 天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一錢) 桑白皮(半兩炙)每服三錢。水煎。食后服。次進化 丸。
附方
化丸
蕪荑 青黛 蘆薈 川芎 蝦蟆灰 白芷 胡黃連(各等分)豬膽浸 。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后并臨臥杏仁湯下。
附方
大蘆薈丸
黃連 蘆薈 木香 青皮 胡黃連 雷丸(用白者) 白蕪荑 鶴虱(各半兩炒) 麝香(二錢另研)用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附方
六味地黃丸
(即腎氣丸)治腎氣素虛。不交于心。津液不降。敗濁為痰。咳逆。
干山藥(四兩) 澤瀉(蒸) 牡丹皮(白者佳) 白茯苓(各三兩) 山茱萸(去核四兩酒拌)熟(四兩酒拌瓷器蒸半日搗膏)余為末。加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滾湯或鹽湯溫酒下。
附方
槐花酒
治一切瘡毒。不問已成未成及 痛者。并治之。槐花四五兩微炒黃。乘熱入酒二鐘。煎沸。去渣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又治濕熱瘡疥。腸風。痔漏諸瘡作痛。尤效
附方
黃連消毒飲
(即黃連消毒散方見第一卷)
附方
紫金錠
(一名神仙追毒丸又名太乙丹)治一切癰疽。
五味子(焙三兩) 山慈菇(焙二兩) 麝香(三錢別研入) 紅牙大戟(焙一兩半) 續隨子(去殼去油一兩)上除續隨子麝香外。三味為細末。卻入研藥令勻。用糯米煮濃飲為丸。分為四十錠。每錠。各根據后項湯使服。如治一切藥毒蠱毒瘴氣吃死牛馬駝騾等肉。毒發惡瘡。癰疽發背。無名疔腫。及蛇犬惡蟲所傷。湯蕩火燒急。喉閉纏喉風。諸般頭風。牙疼。用涼水磨搽。并治四時瘟疫。感冒風寒。暑熱悶亂。及自縊溺水鬼迷驚死未經隔宿。心頭微溫。并用涼水磨灌。良久復蘇。男子婦人急中顛邪鬼氣狂亂。及打撲傷損。中風中氣。口眼 邪。牙關緊急。
語言謇澀。筋脈攣縮。骨節風腫。手腳疼痛。行履艱辛。應是風氣。并用熱酒磨服。小兒急慢驚風。八疳五痢。脾病黃腫。癮疹瘡瘤。并用蜜水磨服。并搽有效。諸般瘧疾。不問新久。發日用桃柳枝煎湯磨服。
附方
玉真散
治破傷風。重者牙關緊急。腰背反張。并蛇犬所傷。(又名定風散)天南星 防風(各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更搽患處。若牙關緊急。腰背反張者。每服三錢。童便調服。雖內有瘀血亦愈。
至于昏死。心腹尚溫者。連進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瘋犬咬。用嗽口水洗凈搽之。神效
附方
奪命丹
(又名蟾蜍丸)治疔瘡發背及惡證不痛。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服此。不起發者即發。不痛者即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蘇。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有回天之功。乃惡證中至寶也。
蟾酥(干者酒化) 輕粉(各五分) 白礬(枯) 銅綠 寒水石(囗)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 朱砂(二錢) 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效)上研細末。將蝸牛研爛。入藥末搗勻。丸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糊些少。每服一二用生蔥白三五寸。病者自嚼爛。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包藥在內。熱酒連蔥送下。如人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附方
茯苓丸
茯苓(一兩) 半夏(二兩) 枳殼(五錢) 風化樸硝(一兩)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湯下。
附方
控涎丹
甘遂(去心) 大戟 真白芥子(各等分)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臨臥姜湯下。
附方
制甘草法
(詳見外科精要)治懸癰腫痛。或發寒熱。不問腫潰。神效。其法大甘草每一兩切三寸許。開澗水一碗浸慢火炙干。仍投前水浸透。再炙再浸。以碗水干為度。銼細。以無灰酒一碗。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附方
五苓散
澤瀉(一錢二分) 肉桂(五分) 白術 豬苓 赤茯苓(各一錢)作一貼。水煎服。
附方
忍冬酒
(一名金銀花一名鷺鷥藤詳見外科精要)忍冬藤(生者四五兩如干者只用一兩搗) 大甘草節(一兩生用)二味入瓷器內。以水二碗。慢火煎至一碗。再入無灰酒一碗。再煎十余沸。去渣飲之。
查敷患處。
附方
回陽玉龍膏
治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或潰而不斂。或筋攣骨痛。及一切冷癥。
草烏(三兩炒) 南星(一兩煨) 軍姜(二兩煨) 白芷(一兩) 肉桂(半兩) 赤芍藥(一為末。蔥湯調搽。
附方
蛇床子散
治風癬疥癩瘙癢。膿水淋漓。
蛇床子 獨活 苦參 防風 荊芥穗(各一兩) 枯礬 銅綠(各五錢)為末。麻油調搽。
附方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人參 陳皮(去白)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青皮 天門冬(去心) 五味子(搗炒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附方
如圣柘黃丸
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唾膿瘀。不問膿盛否。并效。肺家雖有方。惟此功效甚捷。
柘黃(一兩為末) 百齒霜(即梳垢二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柘黃乃柘樹所生。色黃。狀如靈芝。江南最多。北
附方
萬金散
治癰疽惡核腫痛。發背等瘡。不問已潰未潰。
栝蔞(一棵全) 沒藥 乳香(各一錢研) 甘草節(二錢)先以栝蔞、甘草用無灰酒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入乳、沒不拘時服。
附方
皮丸
治痔久而不愈。或作漏。
皮(一兩炙) 槐花(微炒) 艾葉(炒) 枳殼(炒) 白芍藥 地榆 川芎 當歸(酒洗)礬(囗) 黃 (鹽水炒) 貫眾(各半兩) 頭發(三錢燒存性) 豬后懸蹄甲(十枚炙) 盈尺皂角(一挺去弦醋炙)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若氣血虛。或腫痛。先投他藥。
待氣血稍復。腫痛已去。方可服此。此乃收后之劑。)
附方
苦參丸
治一切瘡毒。 痛作渴。或煩躁。苦參不拘多少。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錢溫酒下。
附方
秦艽蒼術湯
治腸風痔漏。大小便秘澀。
黃柏(酒拌) 澤瀉 歸尾(酒拌) 防風(各一錢) 皂角仁(燒存性) 秦艽 蒼術(米泔浸炒) 桃仁(各錢半) 檳榔(五分) 大黃(炒量入)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
附方
卷柏散
治臟毒便血。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黃如絲上有黃點焙干) 黃 (鹽水浸炒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空心米飲調下。
附方
寒水石散
治痔發熱作痛。
寒水石 樸硝(各等分)為末。溫水調服。
附方
內托羌活湯
(見臀癰條)
附方
白芷升麻湯
治臀癰腫痛。右手脈大。未成膿者。
白芷(一錢半) 升麻 桔梗(各一錢) 生黃芩(三錢) 紅花 甘草(炙各五分) 酒黃芩作一服。水一鐘。酒半鐘。煎至八分。食后服。
附方
內托黃柴胡湯
(見附骨癰條)
附方
內托升麻湯
治婦人乳中結核。或腫痛。并效。久而不消者。宜以托里藥為主。間服此藥。
栝蔞仁(三錢)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作一服。水煎服。若數劑不消。宜以托里。
附方
升麻牛蒡子散
治時毒瘡疹。發于頭面或胸膈之際。及一切瘡毒。并效。
升麻 桔梗 葛根 玄參 牛蒡子 麻黃 甘草(各一錢半) 連翹(二錢)作一帖。水姜煎。食遠服。
附方
黃人參湯
治潰瘍。虛熱無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
人參 白術(炒) 歸身(酒拌) 麥門冬(去心) 蒼術(米泔浸各一錢) 甘草(炙) 陳皮升麻 神曲(炒各五分) 黃 (鹽水拌炒二錢) 黃柏(酒炒三分) 五味子(九粒搗碎)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附方
雄黃解毒散
治一切癰腫毒爛。毒勢甚者。先用此藥二三次。后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 白礬(四兩) 寒水石( 一兩)用滾水二三碗。乘熱入前藥末一兩洗患處。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附方
玉粉散
治一切疳瘡。
輕粉 銀朱 滑石 寒水石 孩兒茶(各二錢) 片腦(二分)上為細末。香油調搽。干搽亦可。若腫硬不消。以防風、荊芥、牛膝、甘草、滑石、各五錢。用水三碗。煎二碗。乘熱熏洗。
附方
千兩金丸
治喉風喉閉。及一切急癥腫塞。立效真起死回生之藥也。
蚵 草 銅青 大黃 牙硝(各五錢)上為末。以白梅肉爛研一處。搗勻。每一兩作五丸。以新棉裹噙化咽。津涎吐出。
附方
破關丹
治乳蛾、喉閉、纏喉風等癥。
硼砂末(五錢) 霜梅肉(一兩)搗爛為丸如芡實大。噙化咽下。內服荊防敗毒散。重者服防風通圣散
附方
如圣黑丸子
治風寒襲于經絡。腫痛或不痛。或打撲跌墜。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腫毒。及風濕四肢疼痛。或手足緩弱。行步不前。并婦人血風勞損。
白芨 當歸(各四錢) 白蘞(一兩六錢) 南星(焙三錢) 百草霜 芍藥(各一兩) 牛膝(焙六錢) 川烏(炮二錢) 赤小豆(一兩六錢) 骨碎補(焙八錢)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酒下。風疾更煨蔥一莖。溫酒下。孕婦勿用
附方
如圣丸
治癩風(即大麻風。蘇州斂院使方甚效。)全蝎(酒洗) 連翹 天麻 防風(各一兩半) 荊芥 川芎 白芷 當(酒洗) 黃柏 羌活 桔梗 大黃(煨) 滑石 石膏(囗) 白術 麻黃 苦參 僵蠶(炒)蟬蛻 芍藥 山梔 枳殼 細辛 皂角刺 大風子(肉各一兩) 獨活 人參 郁金 芒硝黃連(各五錢)共三十味為細末。用紅米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用六安茶煎湯送下。日進三半年全愈。小便尿如靛水黑色。此病之深者。只用此藥二料。如眉毛須發。脫落日漸生者。
切不可食羊肉、鵝、雞、豬頭、蹄、鯉魚、生冷。如肯食淡。百日全愈。如瘡破裂。只風子殼煎湯洗。春夏滑石、石膏根據方用。秋冬二味減半。遇春分、秋分服防風通圣散一貼。空心服。利三四次。以粥補之。
附方
四七湯
半夏(五兩) 紫蘇(二兩) 茯苓(四兩) 濃樸(三兩)水鐘半。姜三片。棗一枚。煎。熱服。
附方
玉燭散
治便癰初起。腫痛發熱。大小便秘。用此行散。
川芎 當歸(酒拌) 芍藥 芒硝 生地黃(酒拌) 大黃(煨各二錢) 甘草(炙五分)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神效活絡丹
官桂 羌活 麻黃(一半去節) 貫眾 白花蛇(酒浸) 甘草(炙) 草豆蔻 天麻 白芷兩頭尖(去皮油浸微炒) 零陵香 黃連 熟地黃 黃芩 何首烏(酒浸) 大黃 木香(芍藥 細辛(去土) 天竹葉(另研) 沒藥(另研) 朱砂(水飛另研) 乳香(另研) 丁香 白僵蠶(炒) 虎骨(酒炙) 玄參 龜板(酒炙) 人參 黑附子(炮去皮臍) 烏藥 青皮 香附子茯苓 安息香(另研) 白豆蔻 白術 骨碎補 沉香(各一兩) 威靈仙(酒浸) 全蝎(新者) 葛根 當歸(各兩半) 麝香 烏稍蛇(去皮骨酒浸) 烏犀屑(地龍去土) 松香脂(各五錢) 血竭(七錢半另研) 防風(二兩半) 牛黃(二錢半另研) 金箔為衣 冰片(二錢半另上共五十二味。
為末。煉蜜和杵千余杵。每藥兩半作十丸。如彈子。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細嚼。溫酒漱下。臨臥空心各一丸。隨癥上下。食前后服。頭擂茶下。男婦卒暴中風。不省人事。 斜口噤。失音。涎盛。拘攣。臨睡爛研一丸。好酒化下便睡覺。有汗將病患手背。隨即舒拳。
天明用人扶行。早飯日西再服一丸。可痊。產后暗風及破傷風。內外一切傷寒。人年四十以上。間二三日服一丸。永無風疾。
一方無白花蛇、零陵香、黃連、黃芩、熟地黃、大黃、虎骨、龜板、烏藥、安息香、青皮、白豆蔻、骨碎補、茯苓、白術、松香脂。多藿香。
附方
內托復煎散
治瘡瘍腫 在外。其脈多浮。邪氣勝。必侵內。
地骨皮 黃芩(炒) 茯苓 人參 白芍藥(炒) 黃 (鹽水拌炒) 白術(炒) 肉桂 甘草(炙) 防己(酒拌) 當歸(酒拌各一錢) 防風(二錢)先銼蒼術一升。水五升煎。先去術入藥再煎至二升。終日飲之。蒼術渣外再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