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 新綴白裘
- 佚名
- 4963字
- 2015-12-26 18:37:27
琵琶記15出
(南浦、辭朝、吃糠、賞荷、思鄉、剪發賣發、賞秋、描容、別墳、盤夫、諫父、彌陀寺、廊會、書館、掃松)
(自《集粹曲譜》)
●南浦琵琶記 (小工調) 元·高明
(正旦)官人此去,蟾宮須穩步,休教別戀房幃,公婆年老怎支持,一朝波浪起,鴛侶兩分離。(小生)娘子,堂上雙親嚴命,不容分剖推辭,如今暫且守孤幃,晨昏行孝道,全仗妳扶持。(正旦)咳。(唱):
【尾犯序】無限別離情。兩月夫妻。一旦孤另。此去經年。望迢迢玉京。思省。(小生界)娘子。敢是慮著卑人山遙路遠。(正旦連唱)奴不慮山遙水遠,(小生界)莫非慮著衾寒枕冷么。(正旦連唱)奴不慮衾寒枕冷。(小生界)慮著何來。(正旦連唱)奴只慮,公婆沒主一旦冷淸淸。(小生)娘子,(唱):
【前腔】何曾。想著那功名。(正旦界)既不想功名。去做甚么。(小生連唱)欲盡子情難拒親命。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畢竟。妳休怨朝云暮雨,暫替我冬溫夏凊。思量起,如何敎我割舍得眼睜睜。(正旦接唱):
【前腔】儒衣纔換靑。快著歸鞭早辦回程。十里紅樓休重娶娉婷。叮嚀。不念我芙蓉帳冷,也思親桑楡暮景。頻囑咐,知他記否空自語惺惺。(小生)娘子。(唱):
【前腔】妳寬心須待等。我肯戀花柳,甘為萍梗。只怕萬里關山,那更音信難憑。須聽。沒奈何分情破愛,誰下得虧心短行。(同唱)從今去,相思兩處一樣淚盈盈。(正旦)官人此去。得不得官,須要早奇音書回來。(小生)我音書是要寄的。(唱):
【鷓鴣天】只怕萬里關山萬里愁。(正旦接唱)一般心事一般憂。(小生接唱)桑楡暮景應難保,客館風光怎久留。(正旦接唱)他那裏,漫凝眸。(小生)娘子請回罷。(正旦)官人慢行。(小生下介)(正旦唱)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歸家只恐傷親意,擱淚汪汪不敢流。(下介)
======
囗編囗訂囗者囗後囗註:本出里的第二只及第三只的【尾犯序】,聲腔格律譜的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收有正確配腔譜,以供曲師們做為譜曲正腔的范例之,今從之,而曲辭依九宮大成所引者。而第一及第四只的【尾犯序】,則以清道光年間的遏云閣曲譜為底本,并綜以葉堂的納書楹曲譜與劉鳯叔的集成曲譜并參(但基本上,遏譜及集成都系抄自納譜),并以由魏良輔創腔,而由蘇州派集大成之聲腔格律譜南詞定律,以及乾隆時期皇室集當時昆曲人材擴編完成之聲腔格律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其二書系用來厘正錯腔,返回魏良輔昆腔昆腔正聲之正確聲腔格范書)校訂及正譜。第一只的【尾犯序】,『別』字各譜依葉堂都太低,聽似把陽入聲字譜成上聲;『一』陰平聲的基準腔位為Mi,各譜從葉堂之擅改都移到Sol ,但從第二只同位置上的『難』的基腔葉堂配Mi,第四字的同位置上的『甘』字基腔也在Mi,可知本來應配Mi系此字的基腔所在,只是在第一只牌子由,葉堂隨心改掉了正確的腔,而轉成某一別只曲牌去了。從這里去比對同只曲牌,可以比對出葉堂擅改某處,這也同時可以印證了,昆曲里的各字的有一定的基腔的存在,當葉堂沒有想要亂改的時候,他仍是依照魏氏基腔(只是他不自覺,且不曉得聲腔格律之理:基腔不可以隨心動,不然就不是原本曲牌的旋律了)。不像是哪些當世的主腔論者,不去審視曲譜的實際,還拿著有錯誤的譜,如集成曲譜,憑誤幻想結構,為證其說,不惜不把和其說法不合的譜例都一并列出,讓大家看明白主腔的不存在。『公』的基腔在Mi,也被葉堂擅改為Sol,但第二只同位置上的『如』,第三只同位置上的『知』,第四只同位置上的『相』,基腔全部葉堂都是依魏良輔所訂的Mi,沒有擅改,所以此四只【尾犯序】就算是把葉堂的訂譜拿來相互比對,也可以找出葉堂自己擅改基腔之跡,像是劉鳯叔如此有心正昆曲之腔之士,也沒有詳細對勘葉堂之各譜,而只是直抄,實是可惜。『旦』字,葉堂譜在陰平聲位上,聽如唱成『擔』字。第四只【尾犯序】的『待等』葉堂的行腔大有問題,按『行』字基腔在La,『等』字基腔在Soli或La。,而有依聲腔格律譜來看文字格律譜,此【尾犯序】的第一句五字句的末一字必得要填平聲字(或與平聲字配同腔的入聲字),但《琵琶記》的高明填制這四只曲辭時偏偏這第二句就填了個上聲字;
按依南詞引正,魏良輔要大家熟唱昆腔的琵琶記,當然必定為琵琶記譜全譜,以做為大家習唱之本,不然未定出此昆曲新聲,如何大家唱得。當然,他也為此第二只訂了腔,但是未能經由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把它傳承下來,也就是說,以聲腔格律譜而言,南詞定律所收譜體太少固眾盡皆知,但九宮大成所收譜例很多,但并不如一般從事曲學研究,光從文字格律譜角度看九宮大成,認為又一體太多,反而以聲腔格律譜角度來看,九宮九大成所收譜法的體數太少,很多腔格后世再也無法訂下,這是因為九宮大成對于某字的配腔,像是只訂平聲字或上聲時之配腔,未訂去聲字或上聲字時應配何腔;反之亦然,等等。這樣一來,后世昆曲己衰,懂昆曲聲腔格律的訂南詞定律及九宮九成的那些葉堂友人王文治口中的“老教師”不再存世,只剩下一些戲班循師口傳的曲師,因為知識水平低,不會拿筆寫書,只要一出聲表示魏氏聲腔被葉堂『杜撰』(見本曲譜《題曲》出的后注)或『所收曲文,不分出正儭,,貽誤后人不少』(梁廷枏為王文治所寫雜劇所撰跋文),馬上就被自鳴精音律通聲韻,如何地了不得而筆之于書,讓后人看笑話的葉堂及又梁廷枏等輩,葉堂講不出不同意的道理,而梁廷枏則舉極其可笑的歪論(本曲譜另有專文評之),都極口詬罵,使之沉寃沒名地終老而死去,隨昆曲退出中國戲場主流,淪亡而后繼無人。真正的昆曲聲腔格律就只存在于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就看后世子孫有沒有出息去繼承了。也因為兩本惟二的聲腔格律譜里沒有列完全,篇幅太小,就根本再也無法訂出某曲牌里某字在陰陽八聲某聲位上的腔。因為,兩本聲腔格律譜都沒有對其的譜法存世;以此來看,坊間研究者講什么格律譜每只曲牌都訂一體即可,或還舉九宮大成什么幾大缺點,都是主題沒有拿正,從文字格律去看,而不是從做為曲師制譜訂腔之用的聲腔格律譜之理則上去看,而做出和事實大有出入的學術結論,以文字格律做考古而不切昆曲制譜參考之用的案頭學問的角度固可(如吳梅的《南北詞簡譜),或鄭騫的《北曲新譜》),但以聲腔格律譜角度來看,因九宮九成沒有再多許多倍的篇幅變成像四庫全書那樣巨大文庫,以列盡所有曲牌內每一字的不同陰陽八聲下的逐一的譜法,而所列體數太少了,后世譜法上造成會有紛爭不定的情形產生。而此【尾犯序】之聲腔格律譜之譜例太少,雖九宮大成列出五體,但都是正常應譜第一句末字填標準的平聲字(或入聲字亦同)的應配何腔的譜例(其所舉各集曲所列涉及此曲牌第一句的譜例也沒有上聲字時的譜例),沒有列出若系上聲字時如何才系正譜,于是只能以昆腔常格之行腔來判斷之。以行腔來看,葉堂把『待』此一陽去聲字配在基腔上,沒有從基腔向上行,形成516, 6216,或從陽平聲位的3,向上行形成36. 316(數字下的雙線,表高八度音程)等陽去聲字的行腔,而直接下行,接下一上聲字,此分明乃陰平聲配腔的行腔,唱似『呆』字的發音了;下一上聲字『等』的基腔既為Sol,且此一第一句的收末字的腔至Sol音,故葉堂配21違反了【尾犯序】第一句末字的收腔法,遏譜及集成俱襲鈔之,應正之;『梗』字葉堂等各譜配如陰平聲腔,應改正為上聲腔格;『怕』上聲字,雖系襯字無基腔,但要注意行腔,葉譜譜如陰平聲腔,和上一陰入聲的『只』同腔,各譜襲之,當改正;『音』基腔在Mi,葉堂擅改為Sol,各譜襲誤;『離』字葉堂基腔正確遵守,但行腔太低聽似上聲字『里』,各譜皆沿之,今為正之;去聲字『奈』、『下』葉堂配在陰平聲位上,此又非襯字,應嚴格守聲律之格,各譜承襲俱誤;『從』字及第一個『盈』字,葉堂譜法,及襲鈔葉堂的各譜基腔正確符合南詞定律及九宮大成的老教師之格,但行腔則不符,今改為王文治口中所崇尚的九宮大成的老教師們之行腔之格(另定律亦然),以正王文治口稱九宮大成,為葉堂參訂納書楹曲譜,卻對葉堂未遵老教師之處未加指正的失誤予以補正之。而末只【鷓鴣天】,系引子做尾聲用,納書楹未譜腔,而始于遏云閣曲譜,加上了由戲班演出時自加的配腔,和聲腔格律不合者很多,今為其重新厘正之。(劉有恒)
========
●辭朝琵琶記 元·高明
(末扮黃門官上唱):
(正工調)
【北點絳唇】夜色將闌。晨光欲散。珠簾卷,移步丹墀,擺列著金龍案。(白)下官乃漢朝一個黃門官是也。往來紫禁,侍奉丹墀,領百官之奏章,傳一人之命令。正是。圣德無瑕因宦集,天顏有喜近臣知。如今天色漸明,正是早朝時分,官里升殿,只得在此伺候。(內)怎見得早朝時分。(末)但見銀河清淺,珠斗斕斑。數聲角,吹落殘星。三通鼓,報傳清曙。銀箭銅壺,點點滴滴,尙有九門寒漏。瓊樓玉宇,聲聲隱隱,已聞萬井晨鐘。曈曈曚曚,蒼茫紅日映樓臺。拂拂霏霏,蔥蒨翠煙浮禁苑。裊裊巍巍,千尋玉掌,幾點瀼瀼露未晞。澄澄湛湛,萬里璇空,一片團圓月初墜。三唱天雞,吚吚啞啞,共傳紫陌更闌。百轉流鶯,間間關關,報道上林春曉。午門外,碌碌喇喇,車兒碾得塵飛。六宮里,嘔嘔啞啞,樂聲奏如鼎沸。只見那建章宮,甘泉宮,未央宮,長楊宮,五柞宮,長秋宮,長信宮,長樂宮,重重迭迭,萬萬千千,盡開了玉關金鎖。又見那昭陽殿,金華殿,長生殿,披香殿,金鑾殿,麒麟殿,太極殿,白虎殿,隱隱約約,三三兩兩,多卷上繡箔珠簾。半空中,忽聽得一聲轟轟劃劃如雷如霆震耳的鳴梢響。合殿里,惟聞得一陣氤氤氳氳非煙非霧撲鼻的御爐香。飄飄渺渺,紅云里雉尾扇遮著赭黃袍。深深沉沉,丹陛間,龍鱗座覆著彤芝蓋。左列著森森嚴嚴前前后后的羽林軍,期門軍,控鶴軍,神策軍,虎賁軍,花迎劍佩星初落。右列著濟濟鏘鏘高高下下的金吾衛,龍虎衛,拱日衛,千牛衛,驃騎衛,柳拂旌旗露未干。金間玉,玉間金,閃閃爍爍燦燦爛爛的神仙儀從。紫映緋,緋映紫,行行列列整整齊齊的文武官僚。螭頭階下,立著一對妖妖嬈嬈花容月貌繡鸞袍鴛鴦靴的奉引昭容。豹尾班中,擺著一對端端正正銅肝鐵膽白象簡。獬豸冠的糾彈御史。拜的拜,跪的跪,那一個敢挨挨拶拶縱喧嘩。升的升,下的下,那一個不欽欽敬敬依禮法。但愿得常瞻仙仗,圣德日新,日新,日日新。與羣臣共拜天顏,圣壽萬歲,萬歲,萬萬歲。正是。從來不信叔孫禮,今日方知天子尊。道猶未了,奏事官早到。(內介)下驢。(小生扮蔡伯喈上唱):
(凡調)
【南點絳唇】月淡星稀,建章宮里,千門曉。御爐煙裊。隱隱鳴梢杳。(白)不寢聽密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下官為父母在堂,今日上表辭官,來此已是午門,不免徑入。(末)奏事官排班,整冠,束帶,整衣,執笏,(咳嗽)上御道,三舞蹈,跪山呼。(小生)萬歲。(末)再山呼。(小生)萬歲。(末)齊祝山呼。(小生)萬萬歲。(末)我乃黃門,職掌奏事。有何文表,就此披宣。(小生唱):
【入破】議郞臣,蔡邕啟。今日蒙恩旨。除臣為議郞官職。重蒙賜婚牛氏。干瀆天威。臣謹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伏念微臣,初來有志。誦詩書。力學躬耕修已。不復貪榮利。事父母樂田里。初心愿如此而已。不想州司。謬取臣邕充試。到京畿。豈料愚蒙,叨居上第。
【破第二】重蒙圣恩,婚賜牛公女。臣草茅疎賤,如何當此隆遇。但臣親老,一從別后,光陰有幾。廬舍田園,荒蕪久矣。
【袞第三】那更老親,鬢發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單,無弟兄,誰奉侍。況隔千山萬水。生死存亡,雖有音書難寄。最可悲。他甘旨不供,我食祿有愧。(末)圣上主婚,太師聯姻,何必推辭。(小生唱):
【歇拍】不告父母,怎諧匹配。臣又聽得。家鄉里,遭水旱,遇荒饑。多想臣親,必做溝渠之鬼。未可知。怎不敎臣,悲傷淚垂。(末)此非哭泣之處,休得驚動天庭。(小生唱):
【中袞五】臣享厚祿,紆朱紫出入承明地。獨念二親,寒無衣。饑無食。喪溝渠。憶昔先朝,買臣出守會稽。司馬相如,持節錦歸。
【煞尾】他遭遇圣時。皆得還鄉里。臣何故別父母,遠鄉閭。沒音書,此心違。伏望陛下,特憫微臣之志。遣臣歸。得侍雙親,隆恩無比。
【出破】若還念臣有微能,鄉郡望安置。庶使臣忠心孝意得全美。臣無任瞻天仰圣,激切屏營之至。(末)奏事官平身。退班。(小生)萬歲,萬歲,萬萬歲。大人。(末)殿元,我當與汝轉達天聽便了。疾忙移步上金階,叩闕封章達帝臺。(小生)黃門口傳天語降。(末)殿元端聽玉音來。(下介)(小生)黃門大人已將我奏章達上,未知圣意允否,不免望空禱告天地一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