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宮在縣城北門口。乾隆七年,同知莊年、守備陳士挺建。嘉慶二十四年,鋪戶同修。廟宇五十坪、地基百坪。
水仙王宮在天后宮左側(cè);祀夏王。同治二年,鋪戶捐建。廟宇三十坪、地基五十坪。
歷年租項(xiàng)
一、槺榔莊水田年納小租榖九十石。
一、番仔陂水田年納小租榖九十石。
一、番仔湖水田年鈉小租榖九十石。
一、鳳鼻尾水田年納小租榖六十七石三斗。
一、泉州屋水田年納小租榖五十五石。
一、浸水莊水田年納小租榖九十三石。
一、北門米市街瓦屋三座,年納稅銀六十圓。
一、舊港老開(kāi)成年納銀二圓。
名宦、鄉(xiāng)賢、昭忠、節(jié)孝、孝友五祠在學(xué)宮左畔。總豎一「崇祀」門樓,前后圍墻高九尺六寸、長(zhǎng)八十丈。名宦、鄉(xiāng)賢、昭忠合一祠,計(jì)三間;高一丈六尺、深二丈五尺、寬四丈二尺。道光九年,李慎彝建。名宦祠,前擬祀曹謹(jǐn)、曹士桂,經(jīng)紳士鄭用錫等迭次稟請(qǐng),均未準(zhǔn)行。至光緒年間,奏準(zhǔn)同知曹謹(jǐn)入祠。鄉(xiāng)賢祠,祀鄭崇和;道光十三年,奏準(zhǔn)入祀。昭忠祠,中龕祀北路副將盧植、知縣銜壽同春、竹塹巡檢張之馨、鎮(zhèn)標(biāo)中營(yíng)把總尹仰舟、蓬山汛把總尹貴各牌位,左龕祀鎮(zhèn)標(biāo)左營(yíng)千總郭云秀、竹塹息莊把總吳洪、霄里汛把總高茂、白沙墩汛外委虞文光各牌位,右龕祀艋舺營(yíng)游擊李天華、都司陳庭梅、千總陳必升、滬尾營(yíng)把總劉高山各牌位,東廊祀艋舺營(yíng)兵丁邱安、阮覲照、陳國(guó)祥、李得勝、竹塹北路右營(yíng)兵丁王學(xué)政、范文英、范朝龍、陳連高、陳得華、黃金寶、王國(guó)祥、于定國(guó)、鄭天華、葉得魁、嚴(yán)得標(biāo)、鄭國(guó)清、辜鵬飛、葉先榮、許連標(biāo)、林朝安等二十名牌位,西廊祀義勇張德、鄧常德、謝超彰、徐賡揚(yáng)、賴啟亮、徐大義、薛察、吳決、陳阿賢、劉土、謝佳沐、鄭紅、吳抽成、劉昌盛、李漢生、謝大英、黃南、徐來(lái)伯、許雅、陳勝、廖齋公、徐觀泰、徐興隆、黃任速、李四、番勇加?xùn)U已烏踏、六觀嘎務(wù)、加匏九骨、商船水手吳蘭、吳賽、蔡蘭、蔡川等三十二名牌位;俱李慎彝照奏恤案設(shè)牌入祀。九年十一月,李慎彝籌捐城隍廟口充公店屋一所二進(jìn)、又北畔一間,以給香燈、祭祀諸費(fèi)。節(jié)孝祠,祀林門楊氏、余門林氏、鄭門江氏、鄭門張氏、吳門蘇氏各牌位。光緒十七年,另建節(jié)孝祠于旁;將原建節(jié)孝祠改為孝友祠,祀李聯(lián)起、張首芳、張輝耀、林文蘭、陳紫垣、陳清準(zhǔn)、陳大器、潘榮光、潘清溪。
德政祠在縣城內(nèi)明志書院左。舊為敬業(yè)堂,今祀同知袁秉義、薛志亮、婁云、曹謹(jǐn)、曹士桂、李慎彝,凡六公。后增祀知府林達(dá)泉、知縣李郁階、方祖蔭。兩旁配祀獻(xiàn)充院租貢生胡焯猷、監(jiān)生郭宗嘏兩生牌位。
地藏庵在縣城東門內(nèi)。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守備洪志高等捐建。廟宇十五坪、地基五十坪。
天公壇在縣治東門內(nèi)。同治六年,紳民捐建。
土地廟一在縣署內(nèi)左畔。一在文廟邊,道光九年曾清華建。一在縣治東城內(nèi)暗街仔。一在縣治南門外。一在縣治北門外水田街。
南壇廟在縣治南門外巡司埔,距縣治南里許;俗呼大眾廟。旁有義冢。嘉慶二十一年建。廟宇三十八坪、地基一百二十八坪。年征香燈榖十石。
千家祠在縣治南門外大眾廟西廊。祀孤魂。
東壇廟在縣治東城內(nèi)。咸豐元年建。廟宇十三坪、地基三十六坪。
天后宮在縣城內(nèi)武營(yíng)頭。廟宇十二坪。
媽祖廟在縣城內(nèi)武營(yíng)頭。廟宇十三坪、地基三十六坪。
證善堂在縣城南門外竹篙屋。光緒十九年建。廟宇四十坪。
竹蓮寺(即觀音亭)在南門外巡司埔,距縣治里許。乾隆四十六年,莊德建。同治十二年,紳民由故址重新改建一座二進(jìn),左右建兩廊;計(jì)費(fèi)銀六千五百六十二圓二角。廟宇一百坪、地基二百坪。
歷年租項(xiàng)
一、蜈蚣窩坑年納大、小租榖七十六石一斗九升五合。
一、土地公坑年納大、小租榖四十六石二斗。
一、南勢(shì)坑年納大、小租榖十九石二斗五升。
一、出粟湖年納大、小租榖二十石二斗二升。
一、陳和興年給油四矺。
一、大眾廟年納租榖十石。
印月堂在縣城東門內(nèi)。同治二年建。廟宇三十五坪、地基四十六坪。
證原堂在縣城南門內(nèi)公館庭。咸豐八年建。廟宇五十六坪。年征香燈榖二十五石。
良善堂在縣城南門外。廟宇三十六坪。年征香燈榖十五石。
慎修堂在縣城北門內(nèi)前布埔。咸豐三年建。廟宇四十九坪。年征香燈榖三十石。
敬德堂在樹林頭莊,距縣治西北二里。同治七年建。廟宇六十四坪、地基二百三十坪。
福林堂在樹林頭莊。乾隆二十二年建。廟宇四十八坪、地基七十五坪。
境主公宮在樹林頭莊。光緒三年建。廟宇三十八坪、地基四十五坪。年征香燈榖三石。
金闕殿在縣城南門外隙仔莊,距縣治西里許。乾隆年聞建,光緒年間重修。廟宇四十八坪、地基八十坪。園一所,年征銀十二圓。
北極殿在縣城南門外隙仔莊。光緒年間建。廟宇八坪、地基二十九坪。
花橋公宮在香山塘,距縣治西八里。同治年間建。廟宇十三坪、地基二十四坪。
大眾廟在香山頂寮莊,距縣治西八里許。道光年間建。廟宇二十五坪、地基四十坪。
福德廟在香山頂寮莊。同治年間建。廟宇八坪、地基十五坪。
夫人媽廟在香山大莊。光緒十五年建。廟宇十九坪、地基三十六坪。
一善堂在香山莊。光緒十一年建。廟宇八十九坪、地基百九十二坪。
天后宮在香山莊。道光五年建。廟宇三十三坪、地基七十九坪。
靈興宮在香山莊。道光十三年建。廟宇三十二坪、地基四十坪。
長(zhǎng)佑宮在香山頂寮,距縣治西十里。
王爺宮在十塊寮莊,距縣西北七里。道光十四年建。廟宇三十八坪、地基百七十六坪。年征香燈榖十八石。
真福地在東門外田心仔莊,距縣治東二里許。咸豐九年建。廟宇八坪、地基十五坪。
靈泉寺(舊名香蓮庵)在金山面冷水坑,距縣南八里。郭家獻(xiàn)充地基;咸豐三年,編茅為廟宇。同治年間,紳民改建。有泉,清冷沁人心脾;騷客到此品茶,謂之「靈泉試茗」。光緒十五年,職員林汝梅捐款重新改建。廟宇百坪、地基百五十坪。
福安宮在新社莊,距縣東北八里。光緒八年建。廟宇十四坪、地基二十坪。
觀音寺在犁頭水山,距縣東十一里。光緒三年,例貢陳朝綱等捐建。一座二進(jìn),東西建兩廊;計(jì)費(fèi)銀五千余圓。
新埔堡廟宇
褒忠廟在枋寮莊,距縣治東二十二里。乾隆五十三年,林先昆等捐建。廟宇七十六坪二合五勺、地基一百一十五坪二合五勺。祀粵民陣亡義民,巡撫徐宗干賞給「同心報(bào)國(guó)」匾額、巡撫劉銘傳賞給「赴義捐軀」匾額。祠田三十六町五反六畝二十四步,年征榖一千三百四十八石。
土地公祠在枋寮莊。同治十一年建。廟宇二坪三合、地基四坪六合。年征榖一百三十石。
三元宮在內(nèi)立莊,距縣治東二十里。同治八年建。廟宇七坪三合、地基一十五坪七合一勺。年征榖三石。
三元宮在波羅粉,距縣治北十六里。咸豐元年建。廟宇一十一坪五合、地基九十二坪五合七勺。年征銀一十四圓。
香心堂在大北坑涼傘頂,距縣治東北三十七里。咸豐元年建。廟宇四坪零三勺、地基四十八坪。祀田九反零一十七步,年征榖五十三石五斗。
蒼穹廟在咸菜甕街,距縣治東四十二里。同治六年建。廟宇六十四坪、地基四百二十坪八合四勺。年征銀二圓。
文昌祠在新埔街,距縣治東北二十二里。道光二十三年建。廟宇一十三坪三合、地基五百六十坪一町九反零五步。年征榖九十三石。
廣和宮在新埔街。咸豐九年建。廟宇一十五坪三合、地基四十二坪五合。祀田八反四畝一十八步,年征榖七十九石二斗。
集義亭在新埔街。光緒四年建。廟宇五十四坪九合、地基六百坪。年征銀一十六圓。
萬(wàn)善祠在新埔街。光緒五年建。廟宇二十四坪四合、地基八十坪。
土地公宮在貓兒錠下山腳莊,距縣治北十一里。乾隆九年建。廟宇二坪四合、地基二十六坪。鳳山崎祀田年納租榖一十石,山腳莊祀田年納租榖一十二石。
三王爺宮在貓兒錠嵌仔腳,距縣治北十里。咸豐四年建。廟宇十坪、地基一十六坪。
三元宮在汶水坑,距縣治東三十五里。道光二十六年建。廟宇一十六坪八合八勺、地基二十七坪九合七勺。
三元宮在石岡仔大茅埔莊,距縣治東四十里。嘉慶二十五年建。廟宇四坪九合六勺、地基二十四坪三合二勺。
文昌廟在咸菜甕嵌腳莊,距縣治東四十里。光緒五年建。廟宇二十四坪七合三勺、地基八十一坪四合。
國(guó)王廟在咸菜甕上三墩莊,距縣治東囗囗囗里。道光八年建。廟宇二十七坪七合七勺、地基一百五十五坪。
甘泉寺在石觀音街,距縣治北五十五里。同治元年,相傳甘泉中得一石像,酷肖觀音,土人立一小寺;后累次改建。光緒二十年,曾阿房等重新改造。廟宇九十四坪零八勺、地基三百八十坪零四勺。
溥濟(jì)宮在白沙墩管內(nèi)兩座屋,距縣治北五十里。光緒十四年建。廟宇四十三坪六合八勺、地基四十五坪三合六勺。
福興宮在笨仔港莊管內(nèi)蚵殼港莊,距縣治北二十三里。光緒七年建。廟宇一十二坪二合、地基六十一坪。
萬(wàn)善祠在五分埔管內(nèi)石坑仔莊,距縣東二十八里。光緒十六年建。廟宇八坪一合九勺、地基一十六坪五合。
錫福宮在楊梅壢街,距縣治東北三十二里。道光十一年建。廟宇六十坪、地基一百一十二坪八合八勺。
福德廟在紅毛港管內(nèi)新莊仔,距縣北二十里。光緒二年,徐景云建。廟宇九坪、地基一十六坪。
三元宮在嵌頭屋管內(nèi)中侖莊,距縣治北二十里許。咸豐元年建。廟宇二十坪五合、地基三十坪八合。
龍?zhí)鞂m在枋寮管內(nèi)太平窩,距縣治東北一十八里。光緒元年建。廟宇一十二坪五合、地基一百七十五坪。
圣母廟在草漯莊,距縣治六十二里。光緒十年建。廟宇三坪八合、地基十二坪二合。
樹杞林堡宇
觀音廟在北埔街。同治十三年建。廟宇三十四坪、地基四百二十五坪六合。祠田八反六畝二十五步,年征榖四十石。
萬(wàn)善祠在北埔街。光緒二十三年建。廟宇一十五坪三合六勺、地基一十九坪二合。
王爺宮在中興莊。光緒六年建。廟宇一十六坪零八勺、地基三百二十三坪八合六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