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翰林院編修陳夢雷撰說卦傳第一回言圣人因理數之自然而立揲蓍求卦之法、使學者安於義命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蓍。

幽贊神明、猶言贊化育也。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生長丈、其叢滿百莖。伏羲非因有蓍而后畫卦、蓋因生蓍而用之以求卦也。

參天兩地而倚數。

天圓地方。圓者徑一圍三、三各一奇。陽道常饒、故天用其全、參天而為三。方者徑一而圍四、四合二偶。陰道常乏、故地用其半、兩地而為二。數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變之末其余三奇、則三三而九。三偶、則三二而六。兩二一三則為七。兩三一二則為八。三奇為乾、為老陽。三偶為坤、為老陰。二奇一偶為巽離兌、為少陰。二偶一奇為震坎艮、為少陽。

此立卦之生爻之本。是數倚此而起也。

觀變於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揲蓍先有爻而后有卦。此先言卦而后言爻、就圣人作易言之也。在造化曰陰陽、就人事曰剛柔。數既形矣、卦斯立焉。圣人因其變之或九或七而為陽、因其變之或六或八而為陰。變至十有八而成卦。圣人無與也、特觀其變而立之爾。卦既立矣、爻斯生焉。圣人因其數之陽、而發明其為爻之剛。因其數之陰、而發明其為爻之柔。圣人無與也、特發揮其義爾。

和順於道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此言圣人作易之極功也。吉兇消長之道。易皆和順從容、無所乖逆、默契其本原之謂也。理於義、又就其細者析言之。隨事皆得其條理、應變合宜之謂也。和順於道德、體也。理於義、用也。窮理、以知言。盡性、以行言。易書於天下之理無所不備、而能盡人物之性而自合於天道也。理必窮之、性必盡之。天命但可言至、則自然之謂也。易之妙皆因天地之自然如此。

右第一回

第二回言易具三才之道、故有取於六爻。而因筮求卦者、當盡人道以合乎天地也。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回。

理在人為性、在天地為命。天無陰陽則氣機息、地無剛柔則地維墜、人無仁義則人道滅而禽獸矣。故曰立天立地立人。陰陽以氣言、剛柔以質言、仁義以理言。仁、體剛而用柔、屬乎陽。義、體柔而用剛、屬乎陰。

兼三才而兩之。以全體言。則上兩畫為天、五陽而上陰。中兩畫為人、三仁而四義。下兩畫為地、初剛而二柔。以兩卦分言。則上與三為天、三陽而上陰。五與二為仁、五仁而二義。四與初為地、四柔而初剛。分陰分陽以位言。初三五為陽、二四上為陰。陰陽各半故曰分。迭用柔剛以爻言、柔六剛九也。陽位剛爻居、柔爻亦居。陰位柔爻居、剛爻亦居。經緯錯綜、粲然有文。所謂成回也。人負陰陽之氣以有生、肖剛柔之質以有形、具仁義之理以成性、亦具三才之道。分陰陽用柔剛以斷吉兇、成亹亹而盡仁義之道。則性命之理在天地者、皆在吾心矣。

右第二回

第三回就伏羲先天圓圖而言其對待之體、復即卦氣之流行而分其左右之順逆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此伏羲先天圓圖八卦之位也。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兩儀之位也。

艮為山居西北、兌為澤居東南。通氣者。澤氣升於山、為云為雨。山氣通於澤、為水為泉也。震為雷居東北、巽為風居西南。相薄者、勢相迫也。

雷迅而風益烈、風激而雷益迅也。離為日居東、坎為月居西。不相射者。

水得火以濟其寒、火得水以濟其熱、不相滅息也。先天八卦之位如此。皆陰陽相對而居、故曰八卦相錯也。重為六十四卦。為圓圖、其位亦然。其左以震離兌乾為主。與八卦相錯、為自復至乾三十二陽卦。其右以巽坎艮坤為主。與八卦相錯、為自姤至坤三十二陰卦也。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此就圓圖卦氣之行。準之橫圖、卦畫之序、從中而分其左右之順逆也。

覆數已生之卦為順、豫推未生之卦為逆。天道運行為四時八節、以冬至夏至為樞紐。圓圖配八節之運行、以姤復二卦為樞紐。天道左旋、故圓圖配八節皆左旋。萬事出於心、故圖自中起。天開於子、故卦始終復。天道運行始於陽、陽生於極陰。故坤生復為陽始、冬至配之。盡震宮八卦至明夷、立春配之。盡離宮八卦至於臨、春分配之。盡兌宮八卦至於泰、立夏配之。

盡乾宮八卦至於乾、陽極陰生得姤卦、夏至配之。盡巽宮八卦至於訟、立秋配之。盡坎宮八卦至於遯、秋分配之。盡艮宮八卦至於否、立冬配之。

盡坤宮八卦至於坤、陰極陽生又為復卦。復至乾、由震四而離三而兌二而乾一、皆得已生之卦。如從今日計往日、順而易知也。自姤至坤、由巽五而坎六而坤八。如今日預推明日、逆而難知也。然以橫圖觀之。則自乾一而兌二而離三而震四而巽五而坎六而艮七而坤八、皆預推之、是皆逆也。

逆所以知來、故易皆逆數也。以其位言之、則對待有順有逆。以其數論之、則皆逆而可以知來。先天圓圖之妙如此。

右第三回

第四回言先天方圖之位、六子之用統於乾坤、而造化流行有生長收藏之功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

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動則物萌、散則物解。二者生物之功。潤則物滋、晅則物舒。二者長物之功。止則物成、說則物遂。二者收物之功。君則物有所歸、藏則物有所息。二者藏物之功。雷動風散、乾坤初爻相易為震巽也。雨潤日晅、中爻相易為坎離也。止之說之、終爻相易為艮兌也。此六子、生物之序也。

然六子致用、主於乾而動、歸於坤而藏。此又父母之功也、故以乾坤終之。

自動至晅、物之出機。自止至藏、物之終極。出無於有、氣之行也。故以象言。入有於無、質之具也。故以卦言。先天方圖中始震巽而始終於乾坤。

蓋陽生於北而極於南、陰生於南而極於北、天之道也。圓圖法天、故乾南坤北也。陽始於東北而盛於西北、陰始於西南而盛于東南、地之道也。方圖法地、故乾西北而坤東南也。乾坤初爻相易而為震巽。故震巽居中、為物之始生。中爻相易為坎離。故次外坎離、為物之方長。終爻相易為艮兌。

故次外艮兌、為物之所收。終則乾居西北、坤居東南以藏之。以其位之尊卑而言、則宜先乾坤而后六子。以造化之流行而言、故先言六子而統於乾坤、此方圖之位具造化流行之妙也。

右第四回

第五回言文王后天八卦之位。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此文王后天八卦之位。此節言八卦之流行也。帝者、天之主宰。出者、發露之謂。震居東方、於時為春。三陽開泰、萬物從此發生、則帝即從此出矣。齊、相見、致役以下皆帝也。齊者、畢達之謂。巽居東南、春夏之交、萬物畢達矣。尚有未盡生者、彼此未得相見也。離居南方、於時為夏、則明盛可見矣、致、猶委也。委役於萬物、無不養也。坤居西南、夏秋之交。萬物皆養於土、得向實也。說者、物形至此充足而說。兌居西方、於時為秋、物至此充足可說也。戰者、陰極陽剝、疑而戰也。乾居西北、秋冬之交。戰乎乾、非與乾戰、言陰陽戰於乾之方也。勞、去聲、慰勞之意。

坎居北方、於時為冬、萬物歸藏於內而未息也。成言者、陽氣至此成終而成始。艮居東北、冬春之交、止乎此矣。復出乎震、不終止也。此皆萬物生成之序。然生之成之、必有主宰之者、故謂之帝。此就八卦之流行言之也。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上言帝、此節言萬物之隨帝以出入。蓋帝之出入不可見、而為物者可見、故又以物言之。以見八卦流行生物之功也。離明以德言、八卦之德可推。坤地坎水以象言、八卦之象可推。兌秋以時言、八卦之時可推。圣人象八卦之義以治天下、不獨取諸離。亦舉一可通其余也。坤於方不言西南、坤土之用不止於西南也。上言致役乎坤、此言致養者。蓋上言帝。坤、臣也。帝、君也。君之於臣、役之而已。此言萬物。則坤、母也。萬物、子也。母之於于、則無所不養也。乾曰陰陽相薄者。九十月之交、陰盛陽微。

陰疑於陽必戰。坤之上六亦言龍戰於野者、此也。上言帝之所乘、此言萬物之所主。觀此而后天八卦之義可見矣。蓋以其方位言之。則坎離者、天地之大用、得乾坤之中氣。故離火居南、坎水居北也。震、動也。物生之初、故居東。兌、說也。物成之后、故居西。此四者居於四正也。震木、巽亦木、震陽木而巽陰木。故巽居東南、巳之位也。兌金、乾亦金、兌陰金而乾陽金。故乾居西北、亥之方也。坤艮皆土、坤陰土、艮陽土。坤居西南、艮居東北者。所以均旺於四時也。此四者居於四隅也。以其流行之序言之、則以震巽離坤兌乾坎艮為次。蓋春為木、震巽屬木。木生火。夏為火、故離次之。夏而秋、火克金者也。火金之交、有坤土焉。則火生土、土生金。克者又順以相生。秋為金、兌乾屬金。金生水。冬為水、故坎次之。冬而春水生木者也。水木之交、有艮土焉。木克土、土克水。生者又逆以相克。土金順以相生、所以為秋之克。水土逆以相克、所以為春之生。

生生克克、變化無窮、而皆有帝以宰之、此后天之妙也。

右第五回

第六回去乾坤而專言六子、以見神之所為。前即文王卦次、以明四時之序。后即伏羲卦次、以明對待之偶。蓋總先后天二圖言之、以見不可偏廢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后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此去乾坤專言六子。由后天流行之用、而推本於先天對待之體也。以主宰言曰帝、以功用言曰神。八卦各有所在、神無在無不在、故曰妙萬物。

乾坤合而為神、言神則乾坤皆在其中。去乾坤而專言六子、見六子之為皆乾坤之為也。五卦皆言象、艮獨不言者。終始萬物、不係於山也。文王后天卦次順四時之序而兌震以長男合少女、艮巽以長女合少男、則非其偶。

陰陽不相對待、則無由生成萬物矣。故此回先欲言神運萬物之妙、即文王卦次、以明四時之流行。后則推原其體、必由陰陽對待、各得其偶。故又本於先天之卦、以見陰陽交合之妙、而后有此變化之神。蓋合先天后天之妙總言之也。

右第六回

第七回言八卦之性情。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

艮、止也。兌、說也。

此節言八卦之性情。因下文欲言其象、先別其性情如此。蓋象者其似、性情者其眞也。性者其本體、情者其作用也。乾純陽剛故健、坤純陰柔故順。震一陽生二陰之下、剛而進故動。坎一陽在二陰之中、剛為陰所掩故陷。艮一陽出於二陰之上、無所往矣故止。巽一陰藏于二陽之下、順而伏故入。離一陰在二陽之中、順而附故麗。兌一陰在二陽之上、順而見故說。

然乾健坤順。震坎艮三陽卦皆從健、巽離兌三陰卦皆從順。健則能動、順則能入。此震巽所以為動為入也。健遇上下皆順則必溺而陷、順遇上下皆健則必附而麗。此坎離所以為陷為麗也。健極於上、前無所往必止。順見於外、情有所發必說。此回以八字斷八卦之德、下回乃依類而分言之。自此以下乃以陰陽純卦及初中終為序、不用先天后天之序也。

右第七回

第八回遠取諸物之象。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此回言遠取諸物者如此。馬健行而不息、其蹄圓、故乾為馬。牛順而載重、其蹄析、故坤為牛。龍潛於淵在重陰之下、與地雷同其動奮、故震為龍。雞、羽屬、能飛。其性則入而伏。知時而善應、鳴於丑半重陽之時。

又其行則首動於前、足動於中、身不動而隨其后。能動象二陽在前、不動象一陰在后。故巽為雞。豕主污濕、其性趨下。前后污濁、中心剛躁。故坎為豕。雉性耿介。中心柔懦而外文明。故離為雉。狗外剛內媚。止於人而能止人。故艮為狗。羊外柔說羣而中剛狠、故兌為羊。此回取象於經有不盡合者。周公以乾為龍、夫子以為馬。文王以坤為牝馬、夫子以為牛。

變通以觀、可悟而不可執。八者之中、乾馬、兌羊、巽雞、離雉、坎豕、與卦爻間有合者。如大畜乾爻稱馬、大壯似兌稱羊、中孚巽爻稱雞、鼎三應離稱雉、睽互坎稱豕是也。至坤牛、震龍、艮狗、畢夫子所自取。善觀之、則萬物無非卦也。

右第八回

第九回言近取諸身之象。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此言近取諸身者。首會諸陽、尊而在上。腹藏諸陰、大而容物。足在下而動。股兩垂而下。耳輪內陷、陽在內而聰。目睛附外、陽在外而明。

手動在前。口開於上。此一身之合於八卦者也。近取諸身者、六子皆反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乐业县| 宿松县| 永川市| 阳曲县| 尼勒克县| 峨边| 桂林市| 胶南市| 奉化市| 广河县| 株洲县| 瑞丽市| 正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咸丰县| 满洲里市| 吴川市| 拉萨市| 无锡市| 百色市| 都兰县| 临猗县| 睢宁县| 利川市| 双牌县| 略阳县| 郧西县| 昌宁县| 循化| 嘉兴市| 怀柔区| 山东省| 长岛县| 曲阜市| 永胜县| 怀来县| 垣曲县| 陆川县| 吉安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