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腹痛論
- 癥因脈治
- 朱丹溪
- 4847字
- 2015-12-26 18:03:23
秦子曰∶痛在胃之下,臍之四旁,毛際之上,名曰腹痛。若痛在脅肋,曰脅痛。痛在臍上,則曰胃痛,而非腹痛。今列外感者五,內傷者十。
外感腹痛
【風氣腹痛之癥】風冷著腹,即患腹痛,或發寒熱,腹中攻注,或腹中作響,大便作瀉【風氣腹痛之因】偶值衣被太薄,外又風氣所傷,風與寒常相因,風氣入于腸胃,傳于【風氣腹痛之脈】浮緩不數,乃是風冷。或見沉緩,風邪內伏。左關浮弦,風入肝膽。
【風氣腹痛之治】脈浮緩者祛風,脈沉弦者和里,寒熱脈浮,防風湯。腹中作響,大便瀉,平胃五苓散,加防風。脈遲者,建中湯加防風。左脈浮,柴胡湯。右脈浮,干葛湯。
防風湯防風 葛根 柴胡 桂枝 甘草 白芍藥平胃五苓散 見痢疾門。
建中湯桂枝 飴糖 甘草 生姜 白芍藥胸前飽悶加砂仁、木香,以行甘甜之滯。有寒加炮姜。
柴胡湯 見前。
干葛湯 見前。
外感腹痛
【寒氣腹痛之癥】面黃唇白,手足多冷,惡寒不熱,二便清利,腹中綿綿作痛,此寒【寒氣腹痛之因】腹主太陰,其人陽氣不足,又冒外寒。《內經》云∶寒氣入經,卒然而痛,此寒氣之能令入腹痛也。
【寒氣腹痛之脈】脈多沉伏,或見微弱,或見弦緊,或見遲弦。
【寒氣腹痛之治】左關弦緊者,宜散寒,桂枝芍藥湯。右關遲弦,《金匱》建中湯。六脈沉伏,四肢冷,四逆湯。六脈微弱,中氣虛寒,理中湯。
桂枝芍藥湯桂枝 陳皮 甘草 生姜 白芍藥《金匱》建中湯桂枝 生姜 芍藥 甘草 飴糖 大棗 廣皮 砂仁四逆湯甘草 干姜 附子理中湯 見前。
外感腹痛
【暑濕腹痛之癥】熱令當權,忽爾腹中作痛,腸中作響,痛瀉交作,此暑濕霍亂之類【暑濕腹痛之因】夏令暑濕之邪,與腸胃水谷互相混亂,暑熱不得發越,食氣不得運化,而諸腹作痛之癥成矣。
【暑濕腹痛之脈】傷暑脈虛,腹痛脈大。虛大弦數,暑熱之痛。滑大而數,暑食所傷。
痛極郁遏,脈反沉伏。
【暑濕腹痛之治】脈洪大者,黃連香薷散。脈弦數者,清熱勝濕湯。痛一陣,瀉一陣,平胃散煎湯,調六一散。寒熱脈伏,或寒熱脈浮大,皆宜發表,敗毒散。大便結,濃樸三物湯。腹痛嘔吐,藿香正氣散。
黃連香薷散川黃連 香薷 白扁豆 濃樸嘔吐加藿香。胸前飽悶加枳殼。小便不利加六一散、木通湯。大便結加大黃。惡寒身熱加羌活、防風。
清熱勝濕湯黃柏 黃連 澤瀉 蒼術 濃樸 白茯苓 陳皮 甘草平胃散濃樸 陳皮 甘草 熟蒼術六一散滑石 甘草敗毒散羌活 獨活 川芎 荊芥 防風 前胡 柴胡 桔梗 陳皮 甘草濃樸三物湯濃樸 枳實 大黃藿香正氣散濃樸 陳皮 蒼術 甘草 半夏 藿香
外感腹痛
【燥火腹痛之癥】滿腹刺痛,攻注脅肋,口渴身熱,煩躁不寐,小便黃赤,不吐不瀉,此燥火腹痛之癥也。
【燥火腹痛之因】或令值燥熱,或燥金司政,燥氣傷人,腸胃干涸,不得流利,不通則痛,此燥火腹痛也。
【燥火腹痛之脈】多見躁疾,躁則為燥,疾則為熱,躁疾兼見,則為燥熱。
【燥火腹痛之治】脈數應下者,芍藥黃連湯。攻刺脅肋者,柴胡清肝飲。目黃便赤,痛連小腹,合本事涼膈散。
芍藥黃連湯當歸 川連 大黃 甘草 赤芍藥失氣者倍大黃。
柴胡清肝飲 治肝膽有熱。
柴胡 青皮 枳殼 山梔 木通 鉤藤 蘇梗 黃芩 知母 甘草龍膽瀉肝湯黃芩 山梔 知母 天冬 麥冬 龍膽草 黃連 柴胡 人參 甘草葛根石膏湯干葛 石膏 知母 粳米木通湯 見前。
益元散 即六一散。
四順飲當歸 大黃 白芍藥 懷生地《本事》涼膈散芍藥 連翹 薄荷 大黃 桔梗 山梔仁 葛根
外感腹痛
【痧脹腹痛之癥】忽爾胸腹脹痛,手足厥冷,指甲帶青,痛不可忍,不吐不瀉,或吐或瀉,按之痛甚,俗名絞腸痧,此即痧脹腹痛之癥也。
【痧脹腹痛之因】或沿海之地,或山嵐之間,或風木之邪,燥金之勝,一切不正之氣,襲人腸胃,則為痧毒而腹痛作矣。
【痧脹腹痛之脈】脈多數大,或多促結,痛極而結,脈反停歇。
【痧脹腹痛之治】十指青冷,刺指出血,欲吐不吐,鹽湯探吐,攻刺脅肋,則刺期門。
或人名曰放痧。惡寒發熱,脈浮大者,敗毒散。
羌獨敗毒散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防風 荊芥 廣皮 甘草 川芎楨按∶以上五條,皆外感腹痛,故另列于前。
內傷腹痛
【熱積腹痛之癥】身熱腹熱,煩躁不寐,時作時止,痛則汗出,或痛而作聲,或痛而一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熱積腹痛之癥也。
【熱積腹痛之因】或膏粱酒熱,曰積于中,或心肝火動,煎熬于內,或多食過飽,停積發熱,凡此皆熱積腹痛之癥也。
【熱積腹痛之脈】右關滑數,腸胃積熱。左關弦急,肝膽有火。熱積內伏,脈反沉伏,按之良久,應指劈劈。
【熱積腹痛之治】膏粱濃味者,枳殼川連湯。痛而欲痢,痢后稍減,片時復痛,承氣湯選用。酒熱成積者,梔連平胃散,加枳、葛。食積發熱者,保和丸,加枳、連。右關洪數者,清胃湯。左關洪數者,龍膽瀉肝湯。
枳殼川連湯枳殼 川黃連胸前滿悶加砂仁末。小便不利加木通、滑石。大便結加大黃、玄明粉。
承氣湯大黃 枳殼 濃樸 芒硝梔連平胃散濃樸 陳皮 甘草 山梔 葛根 熟蒼術 川連 枳殼小便赤加木通、滑石。大便結加大黃、芒硝。胸滿悶加砂仁、白蔻仁。目黃膽色保和丸山楂 神曲 半夏 白茯苓 萊菔子 陳皮 連翹積熱重加川連。胸滿悶加枳殼、濃樸。
清胃湯升麻 山梔 甘草 丹皮 川黃連龍膽瀉肝湯柴胡 黃芩 山梔 知母 天冬 麥冬 膽草 人參 甘草 川黃連
內傷腹痛
【寒積腹痛之癥】綿綿而痛,無增減,得熱稍止,得寒更甚,身無熱,小便清利,痛則下痢,此寒積腹痛之癥也。
【寒積腹痛之因】真陽不足,身受寒邪,口傷生冷,胃陽不能腐熟消化,則寒積凝滯,不得宣行,而腹痛矣。
【寒積腹痛之脈】脈多沉遲,或見沉緊,或見沉弦,或見沉澀,寒冷太甚,脈至沉伏。
【寒積腹痛之治】脈沉遲,理中湯。脈沉緊者,豆蔻丸。脈沉弦者,建中湯。脈沉澀者理中湯人參 白術 炮姜 炙甘草豆蔻丸青皮 半夏 麥芽 神曲 草豆蔻 吳茱萸 甘草 益智仁建中湯 見前風腹痛。
治中湯 即理中湯,加青皮、木香。
內傷腹痛
【食積腹痛之癥】胸腹脹滿,痛不欲食,噯氣作酸,痛而欲利,利后稍減,或一條扛起,手按則痛,此食積腹痛之癥也。
【食積腹痛之因】飲食不節,或饑飽傷損,或飽時強食,或氣食相凝,或臨臥多食,皆成腹痛之癥也。
【食積腹痛之脈】右關滑大,或見沉實。遲緩主寒,實數主熱。食填太倉,脈乃促結。
食下腸胃,脈必數實。
【食積腹痛之治】胸脹腹痛,不能飲食,枳殼化滯湯。一條扛起,痛而欲利,承氣湯選用。食在上脘,宜消不宜下,保和丸、枳術丸。熱積應下,三承氣湯;寒積應下,煮黃丸。
枳殼化滯湯枳殼 濃樸 神曲 陳皮 麥芽 萊菔子 砂仁承氣湯保和丸 以上二方,見前積熱腹痛。
煮黃丸 見前氣結腹痛條。
內傷腹痛
【痰積腹痛之癥】時痛時止,利下白積,光亮不臭,或惡心眩運,或響如雷鳴,此痰積【痰積腹痛之因】飲食入胃,賴脾土運化,其人胃陽不能腐熟,脾陰不能運化,則停積【痰積腹痛之脈】脈多滑大,滑主于痰,大主于積;滑大兼見,必是痰積。痰積內伏,【痰積腹痛之治】眩運惡心者,二陳湯。胸膈不舒,痰熱結聚上焦,《濟生》栝蔞丸。
白積自下,導痰湯。痛甚應下者,滾痰丸。
二陳湯陳皮 甘草 白茯苓 制半夏濟生栝蔞丸栝蔞 枳實 桔梗 制半夏導痰丸陳皮 枳殼 甘草 制半夏 陳膽星 赤茯苓應下者,加大黃。
滾痰丸大黃 黃芩 沉香 青礞石
內傷腹痛
【酒積腹痛之癥】痛而欲利,利下黃沫,天明即發,飲酒痛甚,小便赤澀,此酒積腹痛之癥也。
【酒積腹痛之因】其人浩飲無度,谷肉留滯于中,熱氣聚積于內,濕熱傷脾,則酒積腹【酒積腹痛之脈】多見洪大,洪數主熱,實大主積,滑大洪數,酒濕之積。酒積內伏,【酒積腹痛之治】痛而欲利,脈沉數者,枳殼大黃湯。口苦舌干,干葛清胃湯。利下黃沫,梔連平胃散加枳殼。小便赤澀,益元散。
枳殼大黃湯枳殼 大黃 陳皮 木通 葛根 濃樸 甘草胸滿悶加豆蔻、砂仁。
干葛清胃湯升麻 葛根 甘草 川黃連口干脈大加石膏、知母。
梔連平胃散 即平胃散加川連、山梔、枳殼、桔梗。
益元散 即六一散,見前。
內傷腹痛
【蟲積腹痛之癥】腹中有塊,塊或耕起,痛而能食,時吐清水,或下長蟲,面見白點,唇無血色,或愛食一物,肚大青筋,此蟲積腹痛之癥也。
【蟲積腹痛之因】脾為太陰,專主于腹,喜燥惡濕。若脾胃濕熱,則水谷停留,濕熱化生,蟲積易成,而腹痛矣。
【蟲積腹痛之脈】乍大乍小,乍數乍緩,或見沉滑,或見沉澀,蟲積牢固,其脈沉實。
【蟲積腹痛之治】腹中有塊,秘方萬應丸。時下長蟲,追蟲丸。平居調理,宜用健脾消秘方萬應丸三棱 莪術 檳榔 陳皮 橘紅 蕪荑 雷丸 鶴虱 干漆 砂仁 神曲 使君子 麥芽 木香胡黃連 炙甘草追蟲丸黑丑 檳榔 雷丸 南木香 史君子 苦楝根皮
內傷腹痛
【血滯腹痛之癥】不作脹,不飽滿,飲水作呃,遇夜更痛,痛于一處,定而不移,服行氣消化之藥不應,以熱物熨之稍減,此血滯停瘀之癥也。
【血滯腹痛之因】氣血通流,人乃不病,若惱怒傷肝,思慮傷脾,焦勞傷心,甚至跌撲傷損,辛辣不禁,血乃凝滯,腹乃痛矣。
【血滯腹痛之脈】多見芤澀。或見沉細,血滯停瘀,或亦牢實,停蓄發熱,脈亦數疾。
者,去桂枝,血行之后,腹仍痛者,戊己湯加陳皮以和其氣。
桃仁當歸湯桃仁 當歸 丹皮 郁金 澤蘭葉 楂肉 紅花 山梔 赤曲 赤芍藥桃仁承氣湯桃仁 大黃 芒硝 甘草 桂枝家秘戊己湯 治血虛腹痛,加陳皮,并治氣滯。
白芍 甘草 陳皮
內傷腹痛
【血虛腹痛之癥】偎偎作痛,如細筋牽引,下引小腹,上引肋梢,肢體瘦弱,面色痿黃,腹雖痛而不飽悶,痛無定處,此血虛腹痛之癥也。
【血虛腹痛之因】或瘦人多火,陰血日涸,或去血過多,陰分日虧,或憂思過度,煎熬真陰,則諸經凝泣而腹痛矣。
【血虛腹痛之脈】多見細澀,或見虛微,陰虛陽旺,乃見細疾。氣離血散,弦細而極。
旺,脈見細數,知柏四物湯、歸芍地黃丸。
戊己湯 治血虛腹痛。家秘加陳皮。
白芍 甘草補肝散 家秘治血虛諸痛。
當歸 川芎 秦艽 羌活 熟地黃 白芍藥逍遙散茯苓 柴胡 白術 陳皮 甘草 當歸身 白芍藥知柏四物湯當歸 川芎 知母 黃柏 白芍藥 熟地黃加黃 即合當歸補血湯。
歸芍地黃丸 見前。
內傷腹痛
【氣結腹痛之癥】胸腹脹滿,痛應心背,失氣則痛減,氣閉則痛甚;服破氣之藥稍減,服補氣這藥則愈痛,此氣結腹痛之癥也。
【氣結腹痛之因】怒則氣逆,思則氣結。若人憂愁思慮,惱怒悲哀,皆能郁結成病。或氣食相凝,用力勞動,起居不慎,則氣亦傷結而痛作矣。
【氣結腹痛之脈】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遲氣寒,沉數氣熱。沉伏氣凝,沉澀氣結。
【氣結腹痛之治】心腹脹者,枳樸香砂湯。痛應背心,氣結痰凝者,二陳四七湯。痛攻脅肋者,枳殼青皮飲。氣食相凝,脾家中氣郁結,調氣散。惱怒傷肝,木氣不得條達,柴胡清肝飲。氣結便實,脈數應下者,濃樸大黃湯。脈遲應下者,煮黃丸。氣寒而結,當歸散。氣熱而枳樸香砂湯枳殼 濃樸 香附 砂仁二陳四七湯茯苓 陳皮 甘草 蘇梗 濃樸 制半夏枳殼青皮飲枳殼 青皮 木通 蘇梗調氣散沉香 木香 藿香 蘇梗 砂仁 白豆蔻 甘草 白檀香柴胡清肝飲柴胡 山梔 丹皮 青皮 蘇梗 白芍藥 鉤藤濃樸大黃湯 治腹痛脈數應下之癥。
濃樸 大黃 枳殼煮黃丸 治腹痛脈遲應下之癥。
雄黃 巴豆霜
內傷腹痛
【氣虛腹痛之癥】面色痿黃,言語輕微,飲食減少,時時腹痛,勞動則甚,按之稍減,此氣虛腹痛之癥也。
【氣虛腹痛之因】或久病汗下,久瀉傷元,勞形氣散,饑餓損傷,或急于奔走,或勉強行房,氣道虛損,則腹為之痛矣。
【氣虛腹痛之脈】多見微弱,或見空大,或見細澀,元氣虛憊,脈反動急。
【氣虛腹痛之治】氣怯神倦,脈見微細,四君子湯。遇勞痛甚,脈大無力,補中益氣湯。飲食減少,香砂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補中益氣湯 治氣血兩虧,元氣下陷之癥。
人參 白術 當歸 黃 陳皮 柴胡 甘草 升麻加茯神、棗仁,又合歸脾湯。
香砂六君子湯人參 白術 陳皮 白茯苓 熟半夏 藿香 砂仁 炙甘草
附腸癰腹痛
【腸癰腹痛之癥】縮腳皺眉,小便如淋,痛有腫處,手不可按,夜來每發寒熱,或繞臍生瘡,或腹皮緊急,肌膚甲錯,或時時出汗,此腸癰腹痛之癥也。
【腸癰腹痛之因】或膏粱濃味,蘊積腸胃,或勞動跌撲,損傷氣血,或六淫之邪內伏,或惱怒郁結,氣血凝聚,或偶有他病,誤用溫熱補塞之藥,亦能成癰。
【腸癰腹痛之脈】多見滑數。脈小而數,將有膿也。洪大而數,已有膿也。脈遲而小,未有膿也。脈遲而澀,內蓄血也。
【腸癰腹痛之治】脈小數,將有膿者,四圣散。脈洪而數,已有膿者,薏苡仁湯排之。
內蓄血者,桃仁承氣湯。
四圣散栝蔞(一個) 甘草(四錢) 沒藥(二錢) 乳香(一錢五分)研末酒調服。
薏苡仁湯排膿散 上二方,見蓄血。
桃仁承氣湯 見血滯腹痛。
凡作痛于內,即防內癰。以其外不現形,最能誤人。今以腸癰列入腹痛門,則咳嗽胸痛之肺癰,脅痛寒熱之肝膽疽,能食胃痛夜間寒熱之胃癰,腰痛之腰注,推之身痛寒熱未發之流注,腿痛內潰之附骨癰,皆有下手真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