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 學仕遺規
  • 陳宏謀
  • 4857字
  • 2015-12-26 16:30:43

陳仲膚以家務叢委。妨于學問為憂。朱子曰。此固無可柰何。然即此便是用功實地。每事看得道理真。不容易放過。更于其閑。見得平日弊病。痛加翦除。為學之道。何以加此。為學有用精神處。有惜精神處。有合著工夫處。有枉了工夫處。

黃勉齋曰。為學須隨其氣質。察其所偏。與其所未至。擇其最切者而用吾力焉。譬如用藥。古人方書。亦言其大概。而病證多端。則亦須對證而謹擇之也。

胡敬齋曰。見義理不怕見得鈍。只怕見得淺。雖見得快。若不精細。亦不濟事。

窮理非一端。所得非一處?;蛟谧x書得之。或在講論得之?;蛟谒紤]得之。或在行事得之。讀書得之至多。講論得之尤速。思慮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實。

薛敬軒曰。讀書以防檢此心。猶服藥以消磨此病。病雖未除。常使藥力勝。則病自衰。心雖未定。常使書味深。則心自熟。

為學不是虛談道理。須隨處詳審。每日不問大事小事。處置合宜。便是學力到處。若泛觀天下之書。不知善處事物。究于實際何益。

林志惟讀薛文清讀書錄。掩卷而嘆。家人問故。曰予覺昨評一人。傷于刻矣。纔見薛錄云。圣人取人極寬。如仲叔圉王孫賈祝鮀。皆未必賢。以其才可用。猶皆取之。后之好議論者。于人小過必辨論不置。而遺其大者。予是以悔也。又覺昨處一事。動于氣矣。纔見薛錄云。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辨是非。較短長。惟謹于自修愈約。彼將自服。不服者。妄人也。又何校焉。予是以悔也。又覺昨言一事。近于誕矣。纔見薛錄云。常見人尋常事處之合宜。數數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滿天地。德冠人羣。視之若無者。分定故也。予是以悔也。又覺昨諾一人。涉于輕矣。纔見薛錄云。凡與人言。即當思其事之可否??蓜t諾。不可則不諾。

若不思可否而輕諾之。事不可行。則不能踐厥言矣。予是以悔也。噫。由前之悔。原于弗覺。今尚可諉于弗覺乎。

又曾讀大學誠意章。毛竦泣出。掩卷深思曰。爾閑居豈無流于不善而不自知乎。抑知之竟不羞恥而冒為之乎。千古小人。肺肝如見。爾肺肝豈能獨深藏而不令人見也。欲人勿知。莫如勿為。慎之哉。舉目皆我視。舉手皆我指。縱有逃于視之指之者。而鬼神己指視于冥冥中。為譴愈大矣。王少湖曰。學者須于人情所甚難處。打得過。方是學問。若平日雖曉得。臨時卻打不過。無貴乎學問矣。如處大拂逆。無忿怒意。處大變故。無驚亂意。處大困窮。無憂悶意。處甚卑賤。無輕褻意。見甚貴顯者。無沮喪意。處大紛雜大煩勞。無厭惡意。當眾人大崇敬。無自喜自滿意。見甚相狎者。無輕慢意。處幽獨之地。無自肆意。聲色貨利滿前。無動心意。凡此皆于人所甚難處。打得過也。此非平日學問。大本原明白。主宰立得定。涵養工夫深。豈能如此。義理與客氣常相勝。只看消長分數多少。為君子小人之別。

治怒難。治懼亦難??思嚎梢灾闻C骼砜梢灾螒帧?

尹和靖曰。克己在克其所好。如好色即于色上克。好酒即于酒上克。人只看得事事皆好。便沒下手處。然須擇其偏好甚處失克。

朱子曰。人之病痛一個人是一樣。須仔細體察。自覺自病。便自治之。不須問人。亦非人所能預也。

人之為學。最當于矯揉氣質上用工夫。如懦者當強。急者當緩。視其偏而用力焉。人有終身好學。而氣質不變者。學非其學也。

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藥。若更問何由得如此。則是騎驢覓驢。只成一場閑話說矣。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要做好人。上面煞有等級。要做不好人。則立地便至。

曰如登。便有一步高于一步。難于一步之意。曰如崩。便有一步易于一步。下于一步之勢??晌吩?。

古人云。人之情猶水也。規矩禮法為堤防。堤防不固。必至奔潰。又曰。駿馬馳奔而不敢肆足者。銜轡之御也。小人強橫而不敢肆惰者。刑法之制也。意識流浪而不敢攀援者。覺照之功也。學者無覺照。猶駿馬無銜轡。小人無刑法。何以絕貪欲。治妄想乎。

吳康齋曰。凡處順不可喜。喜心生。驕侈之所由起也。處逆不可厭。厭心生。即怨尤之所由起也。

臥云子曰。圣賢貴剛。蓋以制欲。非以制人。今人貴剛。用以制人。不以制欲。以制欲則為天德。以制人則為強梁矣。

人之不幸。偶一失言而人不察。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恬不為意。以致敗行喪檢。此莫大之患也。

高忠憲公曰。受些窮光景。每事節省盡過得。臨事著一茍字便壞。自身享用。著一茍字便安。吾一生得此力。

邵子存為先人營葬。求助當道。魏莊渠貽書曰。令先公正人。汝為冢嗣。必也遵禮執義。生者不愧。死者愈安。乃可謂孝。今不免俯徇俗態。令先公難瞑目矣。義助之事。一則沒了朝廷厚恩。二則壞令先公清德。三則汝還做人否。大巡是令先公門人。若不能自持。有所請托。則汝不成人矣。

許臺仲曰。主婦職在中饋。烹飪必親。米鹽必課。日守閨閾。躬督紡織。至老勿踰中門。下及侍女。亦同約束。如有恣性越禮。游山涉湖。賽神燒香。出露體面。即非士族家法。子孫必泣諫之。丈夫必痛遏之。

顧涇陽戒其長君曰。今考試在即。吾終不以汝名聞于有司者。吾自有說。就義理上看。男兒頂天立地。如何向人開口道個求字。就命上看。窮通利鈍。墮地已立。若可以勢求。可以賄求。那不會求的。便沒分造化。亦太炎涼矣。就吾分上看。再仕再不效。有邱山之罪。猶然安享太平。在昔圣賢。往往流離顛沛。不能自存。我何人斯。不啻過分矣。更為汝干進。是無厭也。就汝分上看。若肯刻苦讀書。工夫透徹??萍滓嘧圆浑y。何有于一秀才。若更肯尋向上去。要做個人。即如吳康齋胡敬齋兩先生。只是布衣。都成大儒。連科甲亦無用處。汝識得此意。便是一生真受用也。

致仕家居。為子弟應考求托。惡習已久。難得此平情至論。

顏氏家訓曰。人之愛子。多不能均。不知賢俊者固可賞愛。而愚魯亦宜矜憐。有偏寵者。厚之適以禍之。共叔之死。母實為之。趙王之戮。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蔀殍b也。

顧豫齋致政歸。呼其子問之曰。汝曾學吃虧否。林退齋臨終訓子弟曰。汝等只要學吃虧。

勸子弟學吃虧。非有遠識者不能。時時事事慮子弟吃虧。而以得便宜喜者。非愛子弟者也。

程子曰。凡人家法。須月為一會以合族。古人有花樹韋家宗會??扇∫?。吉兇嫁娶之類。更須相與為禮。使骨肉之意常相通。骨肉日疏者。只為不相見。情不相接耳。劉漫堂每月朔治湯餅會族人。曰今日會飲。善相勸。過相規?;蛴惺碌株跽摺1舜艘灰姟W韵嗤诒崎e耳。

朱子曰。朋友不善。情意自是當疏。但疏之以漸。若無大故。則不必峻拒之。所謂親者無失其為親。故者無失其為故也。

王陽明曰。朋友之交。以相下為主。故相會之時。須虛心遜志。相親相敬?;蜃h論未合。要在從容和藹。相感以誠。不得動氣求勝。長傲遂非。又曰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

黃陶庵曰。交道之喪久矣。高者不過鬬炫詩文。下者乃至征逐酒食。其聚會也?;蚋恃郧尚σ匀偂;蛏钋楹衩惨韵喽荨G笃湄熒戚o仁者。善百不得一焉。近有同志斯道者十余人。為直言社。諸子奮志進修。茍一言不合乎道。一行未得乎中。小經指摘。立自刻責。飲食俱忘。

胡振曰。富貴之家。常有窮親戚往來。便是忠厚。今人以貧賤親戚。常上富貴之門。則為削色。為不祥。予以為此正有光。吉祥之事。所謂大將軍有揖客。顧不重耶。

宋時有人喪父。夢父曰。汝但學鎮江太守葛繁足矣。其人往謁。葛曰。吾始者。日行一利人事。或二或三或至十數。今四十年。未嘗少廢。又問何為利人事。公指坐凳曰。此物置之歪。則礙人足。吾為正之。若人渴。吾與之杯水。皆利人事也。自卿相至乞丐。皆可行。行之悠久。乃有益耳。

袁了凡曰。有財有勢者。其作福易。易而不為。是自暴也。易而愈為。是錦添花也。無財無勢者。其作福難。難而不為。是自棄也。難而肯為。是一當百也。

薛西原好施。人有疾。親為簡方合藥。嘗解棉衣以衣寒者?;蛟?。焉得人人而濟之。曰。但不負此心耳。又曰。天地閑福祿。若不存些憂勤惕厲的心。聚他不來。若不做些濟人利物的事。消他不去。

林和靖曰。費多金為一瞬之樂。孰若散而活凍餓之人。處微軀于廣廈之閑。何如庇寒士一席之地。

樵說。天不能家喻戶曉。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不能家瞻戶給。富一人以濟眾人之貧。

高忠憲曰。昔日語科第。動曰半積陰功半讀書。然陰功非但分人以財。孜孜汲汲。惟以救人濟人為事。行之既久。此意純熟。動念即是。方是陰功。此乃仁心也。仁心充足。仁術廣被。百祥咸集。科第在其中矣。

家訓曰。世閑好事。莫如救難憐貧。若不遭天禍。施舍能費幾何。故濟人不在大費己財。但以方便存心。殘羹剩飯。亦可救人之饑。破衣敗絮。亦可救人之寒。酒筵省得一二品。饋贈省得一二器。衣服少置一二套。長物省去一二件。切切為貧人算計。存些贏余。以濟人急難。去無用可成大用。積小惠可成大德。此為善中一大功課也。

范文正在淮揚。有孫秀才上謁。公助錢一千。明年復謁。又助一千。因問何汲汲如此。孫蹙然曰。母老無復養。若日得百錢。則甘旨足矣。公曰吾為子補學職。月得三千以供養。子能安于學乎。孫大喜。后十年有孫明復先生。以春秋授囗。道德高邁。朝廷召至。則前索助者也。公乃嘆貧之累人。雖才如明復。猶將汨沒。況其下者乎。

囗康公為刑部主政。宿獄中。細訪諸囚。情罪均無辜者若干人。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臨審。堂官摘其語詢諸囚。無不服者。釋冤抑十余人。一時輦下咸頌尚書之明。

朱子曰。讀書則實究其理。行己則實踐其跡。念念向前。不輕自恕。則在我者雖甚孤高。然與他人原無干預。亦何必私憂過計。而陷于同流合污之地乎。

程子曰。人惡。多事。世事雖多。盡是人事。人事不教人做。更教誰做。先輩曰。一味不耐煩。是學者大病。日用應酬。雖極鄙瑣。能從此處尋出一團精細光景。纔是學問工夫。若徒避事避人。自圖安靜。此暴棄之尤也。

真西山曰。趙文子之賢。出于天資。而未嘗輔之學。故志不能帥氣。年未及耋。而偷慢形焉。其視畢公弼四世而克勤小物。衛武過九十而以禮自防。何相去之遠也。此無他。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敗于戕賊。未耄而巳衰矣。

黃陶庵曰。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安。不知有戰陣之危。保俸祿之厚。不知有稼穡之苦。居吏民之上。不知有役使之勞。故難以應務經世。

陳幾亭曰。憂勤惕厲四字。反之便是般樂怠敖。大圣大賢。只是憂勤。鄉人鄙夫。只是般樂。民安物阜。只因憂勤。綱解紐弛。只因般樂。非但此也。士子習舉業者。一火鑄就。亦為憂勤。斷續無成。亦為般樂。四民溫衣飽食。亦在憂勤。破家喪身。亦在般樂。此八字徹上徹下。舜禹訖于途人。帝王訖于氓庶。為人在世。不有益于養。必有益于教。不然。即天地閑一蠹物。貧賤閑游為小蠹。富貴閑享為大蠹。

王陽明云。人在仕途。比之退處山林時。其工夫之難十倍。非得良友時時警發砥礪。則其平日志向。鮮有不潛移默奪。弛然日就于頹靡者。

陸象山云。吾家合族而食。每輪差子弟管庫三年。某當其職。所學大進。可知學者于煩冗事務劮。皆是進德修業之處。不可錯過。

周文襄公忱。巡撫江南。諸郡錢谷巨萬。一屈指無遺算。嘗為冊。厯記日所行事。及陰晴風雨。有告報輒據訊詰。人莫能欺。每出會計。視地豐兇事。緩急為張弛。調劑變通。民無逋負。官無后累。

三吳賦繁事宂。人皆云官斯地者。止能主持大綱。不能親及細務。殊不知人多智巧。事多變幻。細事不理。釀成大事。故以細而實大也。惟耐煩乃能不煩。畏事益覺事多。周文襄所以為不可及。

范文正用士。多取氣節。而闊略細故。辟置幕客。多取居謫籍者?;蛞芍?。公曰。人有才能而無過。朝廷自應用之。若其實有可用之才。不幸陷于吏議深文。不因事起之。遂為廢人矣。公嘗稱諸葛武侯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或問奏議似屬空言。比見之行事者。善力得無減乎。袁了凡曰。善念滿時。鬼神已知。況行事所以施濟下民。奏議所以轉移主意。一人有慶。四海永賴。其為福德。寧可計算。言事及覆旨者。但實以天下生全。萬世太平為心。則婉轉懇至。自有效驗。鋤邪扶正。自有神鑒。不然而矜名負氣。致天子愎諫。權貴褊心。其害事亦正不少。此皆直道。猶恐有失。若借事權以報私怨。植邪黨以排正人。逢主意而希奧旨。則更不可言矣。

了凡先生。以禍福訓世。以功過律官。故于善念充滿。鬼神鑒察。諄諄及之。實至理。非報應也。

齊昭帝斬人于前。問王晞曰。此人合死否。對曰。罪實合死。但恨不得死地。臣聞刑人于市。與眾棄之。殿廷非殺戮之所。帝改容曰。自今當為王公改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资兴市| 个旧市| 泰兴市| 朝阳市| 广州市| 奉贤区| 休宁县| 莱芜市| 濮阳县| 盖州市| 黔西县| 桓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缙云县| 连州市| 泰兴市| 平远县| 龙门县| 侯马市| 大兴区| 富川| 永嘉县| 荣昌县| 祥云县| 鱼台县| 汽车| 婺源县| 望都县| 屏东市| 璧山县| 双峰县| 英德市| 龙江县| 泸州市| 山东省| 大竹县| 隆安县| 德州市| 宜君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