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業志
祭彤注皆棄兵裸身 原兵作衣又邊無寇警原寇作后據后漢書祭彤傳改
陳禪注憚其威強 原強訛疆據后漢書陳禪傳改
馮緄注巴郡宕渠人 原宕訛巖據后漢書馮緄傳改
龐參注拜左校令 原令作尉據后漢書龐參傳改
范明友注為度遼將軍將二萬騎 原二上奪將字據遼東志補又烏桓新敗原桓訛囗囗亙據遼東志改
張邈注著自然好學論在嵇康集 原嵇訛稽據遼東志改
薛仁貴注會郎將劉君昂 原昂作邛據舊唐書薛仁貴傳改
遇高麗大將戰于橫山 原奪于字又石城有善射者原奪石字破九姓突厥十余萬原奪突厥二字均據舊唐書薛仁貴傳補
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原奪戰士長歌句據舊唐書薛仁貴傳補
竇參注參捕理當兄弟重辟 原奪捕理二字據舊唐書竇參傳補按竇參唐德宗時人原列張儉前序次不合茲移列契苾何力后
韓慶民 按韓慶民遼人原誤列荅里麻后茲移此
移剌福僧注福僧被牒如鄰郡 原奪鄰郡二字據金史移刺福僧傳補
完顏阿里不孫注宣撫使蒲察移刺都 原蒲上衍撫字據金史刪
劉敏中注濟南章邱人 原邱作丘又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原二十誤一十卒封齊國公原齊誤濟均據元史劉敏中傳改
耶律留哥注仕金為北邊千戶 原奪金字又遁至隆安韓州原奪隆字均據元史耶律留哥傳補
會留哥與金兵對陳 原與訛于又削平疆宇原宇訛圉均據元史耶律留哥傳改
會帝征西域皇太弟承制 原奪皇太弟三字據元史耶律留哥傳補
朵爾直班注禮儀院 原儀誤義據元史改
慶童注字明德 原作德明據元史慶童傳改
唐仁祖注欲如戶籍口數大小給之 原戶下奪籍字口下奪數字據元史唐仁祖傳補
王結注泰定中 原泰誤大又發粟數萬石原奪數字據元史王結傳改補
董搏霄注從侍御史郭貞讞獄 原御下奪史字據元史補
王翱注又移鎮松潘 原潘作番據遼東志改又于是三軍股栗原股栗訛服栗據遼東志改
如施聚焦禮輩 原輩訛單又強而毅原強訛疆今祀廣寧名宦祠原宦誤官據遼東志及明史王翱傳改
羅綺注宣德庚戌進士 原奪庚戌二字據明史羅綺傳補
強珍注珍除籍戍鐵嶺 原籍誤藉戍誤戊
李善注數百千萬 原千作十據遼東志改
劉大謨注不為鉤距 原距訛巨據遼東志改
曾銑注字子重 原作子聲據明史曾銑傳改
嘉靖己丑進士 原己誤乙據明史曾銑傳改
周斯盛注俾與平糴 原平誤乎又預調金州島船至關自芝麻灣運至三汊河原芝上奪自字茲改補
王撫民注以故牒為華格 華格二字疑有誤
王懋中注遲回觀望 原觀誤探據遼東志改
許進注成化丙辰進士 原奪成化二字據明史許進傳補
太監錢能汪直申救 原汪誤法據遼東志改
侯綸注初任苑馬寺卿 原馬下奪寺字據本書職官志補
馮時雍注充陜西苑馬寺卿 原充誤先馬下奪寺字茲改補
張鏊注充浙江提學副使 原充誤先又諸生不知向進原向訛響
呂能注今附祀廣寧名宦祠 原附訛柎又嘗條列六禮本文公說請于當道原文公誤公文
葉旺注廬州府六安州人 原淮安六安州人遼東志淮安作淮西明史葉旺傳作六安人不著府名按明史地理志六安州隸廬州府茲據改
遂至遼東完城郭 原完上衍城字據明史刪
積冰為壘 原冰訛兵又自海岸至蓋牟城下密置釘板于沙中原自訛至密訛蜜據明史葉旺傳改
諸山響應 原響誤向據遼東志改
據橋力戰虜不能過 原據橋下奪力戰二字能字誤作令據遼東志及明史葉旺傳補改
升后軍府都督 遼東志無府字
馬云注元未為泰山義兵萬戶 原泰誤大據遼東志改
劉江注領兵赴堡外 原赴誤是據遼東志改又給鐵券原券訛卷并據改
巫凱注七歲賦牡丹詩人咸異之 原牡誤壯咸上奪人字
王真注泗州盱貽人 原盱貽訛旴囗〈日臺〉下文鄒溶注同據遼東志改
周鶚注調定遼右衛既至 原既訛即據遼東志改
戊辰領兵鐵嶺創立衛站自黃域招致江界萬戶 原領兵之領字誤作嶺招致誤作招至據遼東改
陳玉注獲虜酋輜重 原酋誤酉據遼東志改又還至王寨河原還誤遠據遼東志改
徐玉注至一述河虜踵其后 遼東志述作迷
吳立注能周知部伍疾苦 原苦誤若
韋富注湖廣黃岡人 原湖誤溯遼東志作番陽黃崗人
房暠 遼東志作方嵩
張良佐注隨以故元敕印并逆黨 原并誤拜又械送京師原械送誤椷逆據遼東志改
魯全注輒爇薪投之 原輒訛轍
方盛注庭無爭訟 原爭誤事據遼東志改
胡珍注賊從鴉鶻關入 原鴉誤鴨據本書山川志改
李涇注義切同胞 原切誤功
人物志
賢行
李胤注參領北軍事 遼東志領作鎮
晁清注例降為梁城戍將 遼東志例降下有為伯二字
高謙之注為河陰令 原河陰為令據遼東志改又后奏復縣令面陳得失疏原后奏復縣令疏奪面陳得失四字據遼東志補
高恭之注人生立心制行 原生誤在據遼東志改
中尉元匡引為御史 遼東志作正光中為御史
李澄注又從永平節度李勉軍 原從誤平據舊唐書李澄傳改
馬人望注性穎悟 原性訛姓又人不敢干以私原干誤于
大公鼎注咸雍二年登進士第 遼東志二作十此下并有調瀋州觀察判官七字又時盜殺留守蕭保先遼東志此句上有天祚復擾以南京副留守十字
斡勒忠注任大理執法 遼東志執作知又卒年七十遼東志十下有一字性敦愨 原愨誤懿據遼東志改
張九思注初補行臺省 遼東志省下有女直譯史四字又三遷亳州防御副使遼東志副使二字互易
高衎注登進士第 原士誤仕又托以檢閱舊籍久滯遼東志滯下有留字
梁肅注孰堪為詳問使不辱君命者 原詳誤洋使字下奪不字據遼東志改補
高竑注后為河西北路按察轉運使 遼東志西北二字互易
高楨 遼東志楨作禎從示旁又注判官廣寧尹遼東志無官字
李英注并州縣以省民力 原并誤侍據遼東志改
孟奎注完顏守真 遼東志真作貞
大懷真注皇統五年累官安武軍節度使 遼東志五年下有除閣門祇候五字
石抹元注殺吾典于座 原典誤與據上文改
鳥古倫仲溫 遼東志仲溫二字作小注不作大書
應奉翰林文字 原字下衍吏字據遼東志刪又遼東志字字下有累改滑州刺史河東南路按察副使壽州防御使十九字
以鄉兵救中都 遼東志此下有因馳驛入平陽將與益謙會于絳不能進抵平陽而還二十一字
夾古守中注歷官北京路按察副使 遼東志作歷官嵩涿北京臨洮路按察副使
遷通遠軍節度使 原奪遠字據遼東志補
要以招降守中即大呼曰 遼東志降下有府人二字守中下有佯許至城下五字
慎勿降 原奪降字據遼東志補又詔贈資善大夫原大誤次據遼東志改
石抹元毅注本名仲思 遼東志仲作神
敵去而復合元毅鏖戰久之 遼東志元毅下有氣愈勵三字
遂遇害事上上驚悼 原遇害下奪事上二字據遼東志補
李三錫注字懷印 遼東志印作邦
盧克忠注高永昌據遼陽克忠走詣金源郡王斡魯營降遂以撤屈出為鄉導斡魯克東京 原遼陽下奪克忠以下至鄉導二十字據遼東志補
裴滿亨注擢進士第 原士誤上又內侍梁道兒恃恩驕橫原道下脫兒字恃訛作侍據遼東志補改
巨猾縱橫莫制 遼東志作先是豪猾縱橫前政莫制
闔境帖然 原闔誤關
蒙古綱注會桃林寨總領張林 原會誤奏
劉瑋注器瑋材干 遼東志此下有及卒上三字
王政注尋改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遼東志作尋除同知金勝軍節度使
溫迪罕達注初舉進士 原初上衍先字又搜閱官易達藐小原搜訛授藐訛貌汝欲求作官耶原汝誤改取人以才學原取誤馭均據遼東志改
耶律楚材注俄頃帝少蘇因入奏請肆赦 原因誤固
高塔失不花注遷榮祿大夫大司農 原奪夫字
耶律鑄注徙山后 原徙訛徒據遼東志改
劉世英注異日我師復來 原日訛曰又此其時也原此誤北
攸哈剌拔都注云梯數十 原數誣教
郭全注居廬三載 原三誤二又悉自取朽敝者原敝訛弊據遼東志改
張升注所著有柳庵稿行于世 遼東志柳庵作裔庵
顧能注能居首 遼東志能居御史楊繼宗之次
徐景嵩注定遼中衛人 原作遼陽中衛人據遼東志改
經術
李經注字文英 遼東志文作天
耶律希亮注所著詩文 原文誤史據遼東志改
郭宗注色甚鮮麗 原鮮誤解
將才
李密注出其不意 原其訛奇
女希烈資祿 原女誤文據遼東志及金史改又資祿二字遼東志列注文中謂為字也累官西寧州刺史原州誤川據金史改遼東志西寧下無州字
郭振注召其酋詰之 原詰訛結又必舉于幕府原幕訛慕
蕭滓注鎮守山西 原守誤中
隱逸
公孫永注俱被慕容暐征 原被訛披又苻堅修禮征之原苻訛符
高仲振注遼陽人 遼東志作遼東人
賀士諮注志帝王 原志誤忠
貞淑
姚里氏注留哥不從 原哥誤奇
傅氏與娣婦王氏范氏同居守志 原娣婦訛弟夫
張氏注柏舟高風 原舟誤丹
胡氏注今五十四歲節操如一 原五誤立
劉氏注氏守節終身 原氏訛事
張氏注舍余邵倫妻 原邵訛召據遼東志改
張氏注斌故子未歲 原斌誤趙
金氏注朝夕奉侍湯藥莫辭勞苦 原勞誤芳
畢氏注不以無子改節貞心寒苦 原貞訛真
華氏注纖毫無議 原纖誤織
丁氏注蕭士清妻 遼東志妻作妾
朱氏注姑何托焉 原焉誤烏
汪氏注翁姑相繼卒氏復經營喪葬 原作氏終姑經營喪葬據遼東志改
曹氏注清病卒 原病誤痛
石氏注年二十四歲夫故 原夫誤大
陳氏注孝養舅姑 原舅訛舊
劉氏注父母令女師柏氏授孝經 原令誤今又奈何以犬豕畜妾妾嘗誓天效死原畜妾下奪妾字嘗誤作當天誤作夫據遼東志補改
典禮志
楊都督祠注與虜戰于蓮子湖 原蓮誤運據本書山川志改
鄉飲注參議蔡天佑 原佑訛佑據本書職官志改
朝鮮入貢注領正從書狀 原狀訛壯據遼東志改
拜圣母東宮方物 遼東志拜作并又地方連山關遼東志方作名
轉報都司候陪臣至高麗市住歇 原候訛候據遼東志改住歇遼東志作往歇
女直入貢注中等六衛 遼東志中作左按本書著定遼各衛序次以中衛為首遼東志以左衛為首蓋亦今昔體制稍異也
祥異志
元封中星孛河戍注此城為胡門 遼東志此城作北成
景初間注歘有小兒蒸死甑中 遼東志歘作炊
唐貞觀注為謀兵 遼東志作為兵謀
故跡志
釣魚臺注為渤海游觀處今廢 原奪今字據上下文各注文例補
棲云寺注遼陽城東二十里 遼東志作三十里
報恩寺注海州城東南十里 遼東志作二十里
白塔寺注蓋州城北六十里 遼東志作城東北六十里
福田寺注廣寧泰安門外 原泰安誤作泰和據遼東志改
船城注俗傳前元養鷹所 原奪所字據遼東志補
開州城注唐太宗駐蹕于此 原蹕訛驛據遼東志改
大黑山城注獲男婦人千口 別書作男婦八千口
開元城 原元訛原按開元古城名遼東志作元是也茲據改
京之南曰建州 原建誤逮又金改為利涉軍原金訛今據遼東志改
唐壘注閭陽故鄉 原閭誤遼據遼東志改
宜豐縣 原奪宜字據遼東志補
鶴野縣注渤海為雞山縣 原雞誤鶴據遼東志及遼史地理志改
熊岳縣注本渤海杉盧郡 原盧訛廬據遼東志改
南蘇縣 原奪蘇字據遼東志補
望平縣注漢置又廢 原又誤久據遼東志改
雙城縣注在境外 遼東志在上有今字
大王墓注名世未詳 原世訛氏又李王墓注名世未詳原世訛氏均據遼東志改
按遼東志宮室門有蝎臺注云故東京城東北隅金大定中修城毀臺取土得石函中有塊石破之二大蝎尾梢相鉤見風死又陵墓門有王珣墓注云義州城南四十里均為本書所無
薛子曰雖醲化懿網 遼東志網作綱又遼未有知今日否也遼東志有知二字互易
雜志
方伎
亦有至妙至妙者存乎 按至妙二字重言疑有一誤
白仲理注隱徐無終山 遼東志無終字
殷馗注距前凡五十歲 原距訛據
張三豐注一粒一衲 原衲訛納又后往來于鶴鳥山遼東志鳥作鳴
黃袍老人 遼東志袍作花
流寓
管寧注爭井鬬鬩 原鬩誤閱又吾嘗一朝科頭原科誤秤
太史慈注奏功曹 遼東志作奏曹史
孫策東渡 原渡作度據遼東志改
高瞻注渤海人 遼東志作渤海蓚人
北依遼東崔毖與三國伐慕容廆 原與上奪毖字又且大禹出于西羗原且誤旦據遼東志補改
胡嶠注石晉亡為遼蕭翰掌書記 原石誤右又周廣順中歸遼東志無順字
耶律良注進秩游賦 遼東志秩作秋又封遼西郡王遼東志作卒追封遼西郡王
劉觀注洪武己丑進士 遼東志己作乙
任良弼注升吏科給事中 原吏誤史據遼東志改
胡世寧注榜掠備至幾瘐死 原瘐訛瘦
劉濟注僑居寧遠 原僑訛矯
黃正色注中貴來福等 原中誤申來誤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