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 嘉泰吳興志
- 談鑰
- 4826字
- 2015-12-26 15:42:12
賢貴事實下
烏程縣
據舊圖經所載七人吳吾粲晉王談潘綜吳逵齊丘靈鞠丘遲丘仲孚以今所錄加漢錢讓沈喻沈儀吳徐詳晉吳慶之宋丘泉之齊丘寂之太史叔明又陳武宣章后羊緝女佩任事見郡志賢貴事實下以本縣之境自秦至吳合與長興歸安三邑自晉以來分合不常故并附之郡 【宋朝人物載附于后】
葉參字次公國初州人業儒者寡參卓然自立咸平中登第為舉子倡景佑中自兵部郎中出守鄉郡金部尚書王雅正作詩送之三司度支韓琦太常丞呂公綽薛紳秘書丞余靖曾公亮皆有詩餞其行今刻石郡庠葉清臣字道卿參之子天圣三年擢進士第二人不踰數年踐西掖北門之選訓章炳蔚馳譽當世父參知本郡公志便省親以太常丞集賢校理知宣州拜親于郡治桑梓榮焉公自為詩在墨妙亭
葉夢得字少蘊參之族人年二十一中進士第初為議禮選編修官對便殿徽宗異之除祠部郎累遷至翰林學士詔令得體建炎中召為戶部尚書上疏論金賊利害凡數萬言除左丞再知建康移軍屯要害立廬室民皆復業以崇慶軍節度使致仕嘗筑室卞山號石林遂歸老焉有易傳書傳春秋傳春秋讞論語釋言孟子通議又有文集奏議自序燕語避暑錄巖下放言家訓金石類考老子解審是集行于世
張先字子野登進士第詩格清麗尤長于樂府有云破月來花弄影浮蘋破處見山影無數楊花過無影之句時號為張三影李公擇守吳興招子野及楊元素陳令舉蘇子瞻劉孝叔集于郡圃號六客晚歲優游鄉里常泛扁舟垂釣為樂至今號張公釣魚灣公仕至都官郎卒年八十九葬卞山多寶寺之右有文集一百卷惟樂府傳于世
賈收字耘老有詩名喜飲酒其居有水閣曰浮暉李公擇蘇子瞻為州與之游唱酬極多子瞻常游何山道場山回值風雨艤舟于浮暉命官奴秉燭埽風雨竹于壁閑或刻之石今在墨妙亭收素貧東坡每念之嘗寫古木怪石書其后以贈耘老云今日舟中霜寒十指如懸槌適有人致嘉酒遂獨飲一杯醺然徑醉念賈處士貧甚無以慰其意為作古木怪石一紙每遇饑時輒一開看飽人否莫若吳興有好事者能為君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終君之世者當便以贈之不爾可令雙荷葉收掌 【雙荷葉耘老侍姬】 須添丁長以付之也 【添丁耘老之子】 蘇去公作亭以懷蘇名之有詩一編號懷蘇集
賈安宅字居仁收之從孫年十八入太學升上舍二十二廷試魁天下召對除校書郎累遷至戶部侍郎兼太上皇帝潛邸贊讀建炎中以舊學為給事中封駁無所回避歷仕三朝累司文柄其所選掄皆得成材徽宗嘗手詔獎諭之子選詳明典故通達法理今為刑部侍郎吳倜字公度邃經術妙言語幼補太學為第一崇寧五年群試禮部又中第一吳興素號多士自開寶迄是年未有魁禮部者至倜鄉人榮之仕至刪定官所在又莫不敬禮
芮曄字國器烏程人與弟暉力學起家號二芮同入太學占選舍上游同登紹興戊辰第在館學雍容儒雅人推重之后為司業四方學者為得所師晚歲詩益奇有文集藏于家暉今為兵部尚書
胡仔字符任父舜陟官至法從叔舜申舜舉為郡守皆能知名仔少無宦情自號苕溪漁隱留心吟詠取自古詩人所作考之傳記為叢話百卷行于世弟仰今為郎官見舊編
沈清臣字正卿登紹興丁丑進士第上書論諫官不當用歸正人語侵時宰貶封州放還隱居城南號晦巖刱書堂以來四方學者召入遷至皇子嘉王府翊善丐祠即所居沼圃筑亭揭閣目曰潛溪多所賦詠后以秘閣修撰終于家
歸安縣
囗囗囗囗囗囗沈伯儀其余并互見烏程宋朝人物附載于后
朱臨登皇佑元年進士第嘗從安定先生學及安定歿以其學為鄉邦學者所崇儒風日盛仕至秘書丞有學田記宣化院記傳于世
劉述字叔孝登景佑元年進士第為溫州守民俗婚嫁以資幣相高述為裁制之為三第階等過時者有罰入為侍御史知雜事大臣新用事置條例司述與劉琦錢顗力詆之又新制謀殺人自首者減等坐述又奏長惡惠奸不可啟乞重議被劾司馬光上疏申救不報謫居江左曾孫岑亦中第紹興中至戶部侍郎倜儻高義人多稱之
劉一止字行簡述之族孫登宣和三年第為紹興府教授太守翟汝文閑出所為文屬之定槁紹興初召試除校書郎為類試考官眾啟得文章典重者一止袖出一卷曰是宜第一及揭榜乃張九成眾甚厭服后為給事中封駁不避權貴致仕歸年八十三卒為制誥有體詩典麗樂府尤工有類槁五十卷苕溪集三十卷傳于世從弟寧止亦中第至法從立朝鯁亮建炎中論疏多剴切
莫君陳字和中從安定先生學登嘉佑二年第熙寧中新置大法科首中其選甚為王安石器重御家嚴整如官府東坡有西湖跳珠軒詩贈莫同年即君陳也長子砥字彥平智識疏通嘗知永嘉生徒頗眾而養士額少公為增額士感之為立生祠子伯虛為郎繼守溫立思齊堂為文以記其事后知常州和氣所召春有瑞梅甘露夏麥秀兩歧秋禾合穎皆瑞應也后退居里社注意佛書撰修行凈土書法門華嚴經意并刊行于世又釋楞嚴圓覺經意藏于家諸孫蒙法科進至刑部侍郎漳登進士第今為郎漳子柯戊戌年登進士第
莫磻字彥輔君陳第二子有子曰伯镕字器之少有高世志年五十即歸休以迎師教子為事子三人曰濟曰汲曰沖皆有俊聲擢進士第時號三莫后濟沖又中博學宏詞科濟溫粹和易而立朝鯁亮毅然不可移為給事中封駁有聲嘗知溫州以儒雅飾吏事為明州長史輔以正道后知泉州所至皆稱循良磻有孫曰澄庚辰登進士第亦知名于時
俞汝尚字退翁以字行登慶歷二年第嘗為益州新繁令御史員闕驛召至都下以疾力辭后為青州僉判致仕還鄉滕甫有送行詩云清明沖節是身謀御史郎官不肯留回首軒裳雙脫屣放懷天地一輕漚卞云苕月柴門靜菱雨蘋風野艇秋仰羨冥鴻空自媿區區圖報未知休歸逾年臥病夫人視之公曰人生七十者稀吾與夫人皆過之可往矣夫人曰我先去退翁曰善后三日夫人黃氏沐浴化去退翁自為文志墓明日召諸子曰我行矣俄而隱幾而終高郵孫覺撰墓表秦觀書
姚舜仁字令由元豐八年登第為太學正召對稱旨除館職遷庫部員外郎進明堂定制圖并敘上賜對褒獎降詔可其奏又撰明堂訓解一卷擬復上之而疾弗果后兄舜哲表進以成其志
沈該字守約歸安人 【王志】 父時升兄調皆中第該亦以上舍釋褐處鄉里以和易謙退稱每出人喜見之日為三大夫紹興八年金人在淮泗遣使請和上疏論之朝奏夕召后為禮部侍郎出知潼川夔府召還除參知政事舊吳興丁身歲輸三十有奇公奏減五分之四鄉人德之公邃于易撰小傳六卷其說以左氏變卦為文嘗進之高宗降詔褒獎今刻石于其私第又有文集五十卷律詩三百五十篇雜著一百篇
周操字符持氣岸磊落登紹興乙卯第知徽州黟縣以忤權要出職后除國子學錄嘗論對上意欲興武學以問操操歷以本朝建置之因對遂兼武學博士后歷言路升入座及為詹事東宮加禮敬焉有奏議二百篇藏于家 【見舊編】
葛邲字楚輔孝宗時同知樞密院事光宗時升右丞相配享光宗廟廷
長興縣
吳興自錢林于漢元始中隱于平望鄉陂門里梓山其名已顯及晉陳達悅其山水乃遂家焉后達生陳高祖傳世者五一時人物之盛表表可紀已載賢貴事實及唐錢九隴徐齊(日冉)徐堅及其諸女相繼于后事亦書賢貴事實下宋朝人物附見于此
劉誼字宜翁許安世榜中丙科熙寧中持節南方請罷買沈香減鹽價凡四十余事帝詔輔臣曰劉誼論事有陸贄之風王安石銳意新法誼上疏極諫其不便坐是廢黜從異人授出世法遂隱三茅山十年不出有詩云曾跨江西使者鞍舊言讒上使休官三茅得夢全清瘦頭發鬅鬙布襖寬東坡自嶠南以書問道曰或有外丹已成可助成梨棗者望不惜分惠又曰先生筆端有口足以形容難言之妙軾亦眼中無翳必能洞曉不傳之意有文集三十卷奏議四十卷今傳于世
劉燾字無言宜翁次子未冠游太學與陳亨伯俱以八俊稱會試史官策或戲之曰子平時好論將教授以破題乎燾即下筆曰秉史筆者權猶將也君命有所不受焉眾嘆服東坡知元佑三年舉讀其文曰必巖谷閑苦學者中第三人廷對又中甲科東坡薦燾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帥中山時以蜜漬荔枝遺之詩末章云詩清真合與君嘗歸朝趙民彥嘗云在虜中飽觀君文尤善書筆勢遒邁山谷謂江左復生羊欣薄紹之矣在館中時被旨修閣帖十卷所謂續法帖者是也嘗注圣濟經編修道史有遺文五十卷號南山集
劉(王玉)字希范宜翁之侄幼入太學時道鄉先生鄒浩在諫垣以直言竄謫后召為舊職(王玉)以書規切之京師傳誦比韓愈諍臣論登進士第累官至主客郎靖康初詣中書極論天下事除中書舍人建炎初以資政殿學士同知三省樞密院事累疏陳守御之策時黨籍子孫尚未錄用公悉奏任之有吳興集二十卷奏議五卷藏于家
劉度字汝一博覽強記內翰汪藻奉祠領日歷寓居西寺一見異之以制科表薦登紹興己丑第后歷臺諫辛巳歲虜人叛盟條陳三策大駕巡邊留居諫省上即位抗疏陳春秋正始之道去國居里貧無戚戚之態有傳言鑒古五十篇雜文三十卷藏于家見舊編
施元之字德初官至左司諫
劉三杰字漢臣累至臺諫后為臺端擢為吏部侍郎
武康縣
武康人物舊圖經所載沈勁以下二十七人余英志黜其二 【沈眾姚紹】 而增十有五而八為近世之名卿士則自唐以前為三十有四而統記所載沈伯儀等九人則又不志去取猶有未盡今摭史傳所載自吳以下總三十七而三十一為沈姓焉時尚未分德清也以故因史傳所書曰武康人合于郡之賢貴事實下宋朝人物附載于后
成無玷字士(殼去幾改王)登進士第建炎中自刪定官除知鄂州守御遵古兵法都督張俊薦之朝太上皇帝累賜御札獎諭未幾靺(革葛)孛堇圍之甚急無玷堅守堇竟引去后因晨起巡城霜滑墜足而卒
劉上英字沖發以上舍擢第為溫州教授方寇之擾士大夫皆遯去士英獨留聚官兵保甲守御州賴以全后通判太原金人大入與將王稟堅守自乙巳冬至丙午秋城中食盡王稟赴火自盡士英戰死見舊編
施巨字大任官至參知政事
德清縣
德清縣在武康未析之前人物并見武康志自唐天授已析之后如沈傳師統記以為德清人唐史又以為不然及本朝王文正公作墓表其言自有證今附之德清人物
沈嚴字叔寬幼負器識善屬文大中祥符八年中禮部第四人廷試甲科國家興山澤之利主計薦公監洪州武寧茶場兼領本邑事吏畏其廉民愛其慈及卒貧不能葬太守滕元發葬于縣之永和鄉范文正公與之同年為銘其墓
沈管字次律嚴之族人父彥明叔彥聲皆登第管少游學深于春秋為文章尚氣節尤好吟詠后至燕云提舉郭藥師敗粘沒罕勢甚熾士大夫皆束手管獨毅然不屈雖臨以刀刃終不變逃歸詣闕獻策不用著南歸錄以攄忠憤遂還里中自號柯田山人終老焉子正度今為郎
沈與求字必先管之從父中何木榜第為杭州儀曹胥吏畏其剛介召試授館職后為侍御史遷中丞風采聳動一時中興臺綱之振始于此為吏部尚書銓選清明為翰林學士詔令有西漢風骨后除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有龜溪集三十卷傳于世
沈介字德和彥聲之孫年十八登進士第又中博學宏詞科除秘書省正字后為中書舍人以次對出知平江府召歸上疏甚剴切備言虜人必為患明年虜犯兩淮乃以兵部尚書為荊湖制置使風采震聳邊郡再知平江一知成都皆繁劇郡為政綽有余暇豪猾斂避平生奏議及著述皆未編次見舊編
沈夏字得之嘗為蜀帥孝宗時僉書樞密院事
李彥穎字秀叔孝宗朝兩為參知政事獨當國柄
安吉縣
圖經載施咸等八人許頤于數吳均共十一人統記載共三十一人施十五人 萬十四人 吳二人據三國志朱治然績各有功業已載郡圖經宋朝人物附載于后
吳可幾好古博雅與弟知幾相繼登進士第時號二吳可幾仕至太常少卿著千姓編凡論姓氏所出囗囗囗囗囗于世知幾至郎官嘗守其父屯田郎墓三年平地出泉人皆異之號孝子泉見舊編
沈樞字持孝官至太子詹事
進士題名
郡之登進士科者唐至宋初無題名嘉佑八年知州事張田始刻石于郡學經史閣下之右序自慶歷二年本州島及游學之士咸追書之爾后相繼不絕至崇寧二年后止書本州島之士政和八年以來又闕不錄紹興三十年提點本路刑獄呂廣問攝郡事乃屬教授陳叔達并錄刻焉淳熙二年教授虞儔又附載其在祖父昆弟之登科者名于下今錄如右
慶歷二年楊寘榜 俞可 俞尚 臧緯 劉達
慶歷六年賈黯榜 陳舜俞 李軻
皇佑元年馮京榜 盧秉 劉握 丁伯初 朱臨 沈伸 姚舜諧 丁錞 陳樞 徐絳 周之彥
皇佑五年鄭獬榜 周景賢 李恂 沈振 周之道 莫士光
嘉佑二年章衡榜 張修 施碩 莫君陳
嘉佑四年劉輝榜 陳皓
嘉佑六年王俊民榜 陳幾 姚安世
嘉佑八年許將榜 俞溫父
治平二年彭汝礪榜 吳彖 范彖 劉塢
治平四年許世安榜 劉誼
熙寧三年葉祖洽榜 俞純父 朱早 劉損 許彥 臧詵 戚山 方蓁 施耕 劉極 沈佑 管太初
熙寧六年余中榜 朱服 陶兌 沈彥明 丁注 蔡蹈 汪聞 張易直 張著 陸元光 徐唐臣 胡解 周之才 沈特 方景 沈寅 丁演
熙寧九年徐鐸榜 霍同 沈倚 葉勤 丁維 徐允文 張茂直 葉劭 沈倫
元豐二年時彥榜 沈千 陸元賓 沈仍 陳 丁掌 黃居 朱率 臧詢 沈偕 吳植 宋前 嚴應期
元豐五年黃裳榜 袁應中 楊詢 莫倚 張湜 周需 陸元成 沈彥聲 李谷 莫群 徐元 張稚通
元佑八年焦蹈榜 姚舜仁 魯伯能 周天倪 沈純誠 姚佑 王履 鄭奕 太史章 劉定國 朱級 張諶
元佑三年李常寧榜 劉燾 李肱 丁沔 莫偕 李畸 陳敏功 史先能 俞隆道 戴懷 王頤 劉全
元佑六年馮涓榜 劉安止 朱任
紹圣元年畢漸榜 朱南強 宋彥弼 卜僵本 姚侯
紹圣四年何昌言榜 張大成 周敦 周知微 沈章 曾綸 盧蕡 何逵 顧天經 葉筠 周袞臣 王霖
元符三年李金榜 余拂 陶旐 吳彥 沈時升 費若 周天益 范蕡 吳天將 徐繹 吳塤 韓奕 王遵道
崇寧二年霍端友榜 沈純道 楊天倪 莫汝明 張維 吳升 張汝舟 張湍 朱種 丁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