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 邵氏聞見錄
- 邵博
- 2838字
- 2015-12-26 15:30:27
張浮休云:盜夜發咸陽原上古墓,有火光出,用劍擊之,鏗然以墜,視之,白玉簾也。豈至寶久埋藏欲飛去邪?既擊碎之,有中官取以作算籌,浮休亦得一二。
宣和殿聚殷周鼎鐘尊爵等數千百種。國破,虜盡取禁中物,其下不禁勞苦,半投之南壁池中。后世三代彝器,當出于大梁之墟云。
主父齊賢者自言:少羈貧,客齊魯村落中。有牧兒入古墓中求羊,得一黃磁小褊瓶,樣制甚樸。時田中豆莢初熟,兒欲用以貯之,才投數莢,隨手輒盈滿,兒驚以告,同隊兒三四試之皆然。道上行人見之,投數錢,隨手亦盈滿,遂奪以去。兒啼號告其父,父方筑田,持鋤追行人及之,相爭競,以鋤擊瓶破。猶持碎片以示齊賢,其中皆五色畫,人面相聯貫,色如新,亦異矣。齊賢為王性之云。近歲,犍為、資官二縣接境地名龍透,向氏佃民耕田,忽聲出地中,耕牛驚走,得銅劍一,長二尺余,民持歸,掛牛欄上。入夜,劍有光,欄牛盡驚。移之舍中,其光益甚,民愚亦驚懼,擲于戶外,即飛去,蓋神物也。士聶椿云:向,其婦家也。
牛僧孺李德裕相仇,不同國也,其所好則每同。今洛陽公卿園圃中石,刻奇章者,僧孺故物;刻平泉者,德裕故物,相半也。如李邦直歸仁園,乃僧孺故宅,埋石數冢,尚未發,平泉在鑿龍之右,其地僅可辨,求德裕所記花木,則易以禾黍矣。
世傳李太白草書數軸,乃葛叔忱偽書。叔忱豪放不群,或嘆太白無字畫可傳。叔忱偶在僧舍,縱筆作字一軸,題之曰“李太白書”,且與其僧約,異日無語人,每欲其僧信于人也。其所謂得之丹徒僧舍者,乃書之丹徒僧舍也。今世所傳《法書要錄》、《法書苑》、《墨藪》等書,著古今能書人姓名盡矣,皆無太白書之品第也。太白自負王霸之略,飲酒鼓琴,論兵擊劍,煉丹燒金,乘云仙去,其志之所存者,靡不振發之,而草書奇倔如此,寧謙退自悔,無一言及之乎?叔忱翰墨自絕人,故可以戲一世之士也。晁以道為予言如此。
大儒宋景文公學該九流,于音訓尤邃,故所著書用奇字,人多不識。嘗納子婦三日,子以婦家饋食物書白,一過目即曰:“書錯一字。姑報之!”至白報書,即怒曰:“吾薄他人錯字,汝亦爾邪!”子皇駭,卻立緩扣其錯,以筆涂“暖”字,蓋婦家書“以食物暖女”云,報亦如之,子益駭,又緩扣當用何暖字?久之,怒聲曰:“從食從而從大。”子退檢字書《博雅》,中出“饣Й”字,注云:“女嫁三日,餉食為饣Й女。”始知俗聞饣Й女云者,自有本字。
東坡《謝滕達道書》云:“前日得觀所藏諸書,使后學稍窺家傳之秘,幸甚!恕先所訓,尤為近古。某方治此書,得之頗有開益,拜賜之重,若獲珠貝,老朽不揆,輒立訓傳,尚未畢功,異日當為公出之。古學崩壞,言之傷心也。”李方叔云;“東坡每出,必取聲韻音訓文字復置行篋中。”予謂學者不可不知也。陶隱居《與梁武帝啟》云:“逸少有名之跡,不過數種。《黃庭》、《勸進》、《像贊》、《洛神》,不審猶得在否?”褚遂良《逸少正書目》:《樂毅論》、《黃庭經》、《書贊》、《墓田》、《丙舍》以次,共十四帖,合五卷。《勸進》已亡,《洛神》不錄,蓋遂良誤以《洛神》為子敬書,故柳公權亦云。褚、柳于書工矣,其鑒裁尚有失,古語二王以來,評書之妙,惟隱居為第一,不誣也。崇寧初,經略天都,開地得瓦器,實以木簡札,上廣下狹,長尺許,書為章草,或參以朱字,表物數曰:縑幾匹,綿幾屯,錢米若干,皆章和年號。松為之,如新成者,字遒古若飛動,非今所畜書帖中比也。其出于書吏之手尚如此,正古謂之札書。見《漢武紀》、《郊祀志》,乃簡書之小者耳。張浮休《跋王君求家章草月儀》云爾。
崔,淳化中判國子監,有字學。太宗問曰:“李覺嘗言四皓中一人姓,或云用上加一撇,或云用上加一點,果何音!”曰:“臣聞刀下用擢音,兩點下用為鹿音,用上一撇一點俱不成字。”四皓中一人,甬里先生也。予謂今書“角里”,用上加撇者非是。
俗語借與人書為一癡。還書與人為一癡,予每疑此語近薄,借書還書,理也,何癡云?后見王樂道《與錢穆四書》《出師頌書》,函中最妙絕,古語:借書一,還書一,欲以酒二尊往,知卻例外物不敢。因檢《說文》,,抽遲反,亦音。注云:酒器。古以借書,蓋俗誤以為癡也。
荊浩論曰:“山水之學,吳道子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王維、李思訓之流不數也。”其所自立可知矣。然入吾本朝,如長安關同、營丘李成、華原范寬之絕藝,荊浩者又不數也。故本朝畫山水之學,為古今第一。
國初,營丘李成畫山水,前無古人。后河陽郭熙得其遺法。成之子覺,熙之子思,俱為從官,頗廣求兩父之畫,故見于世者益少,益可貴云。
觀漢李翕王稚子高貫方墓碑,多刻山林人物,乃知顧愷之、陸探微、宗處士輩尚有其遺法,至吳道玄絕藝入神,然始用巧思,而古意少減矣。況其下者,此可為知者道也。
畫花,趙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非高于畫者,不能以似不似,第其遠近。蓋意不在似者,太史公之于文,杜少陵之于詩也。獨長安中隱王正叔以予為知者。蜀人重孫知微畫筆,東坡獨曰:“工匠手耳。”其識高矣。宣和中,遣大黃門就西都多出金帛易古畫本,求售者如市,獨于郭宣猷家取吳生畫一剪手指甲內人去,其韻勝出東坡所賦周員外畫背面欠伸內人尚數等。予少年時,嘗因以作《續麗人行》云。
予舊于氵雖城孔寧極家,見孔《私紀》一編,有云:“退之豐肥喜睡,每來吳家,必命枕簟。”近潮陽劉方明摹唐本退之像來,信如之記,益知世所傳,好須髯者,果韓熙載也。
晁以道言:當東坡盛時,李公麟至,為畫家廟像。后東坡南遷,公麟在京師遇蘇氏兩院子弟于途,以扇障面不一揖,其薄如此。故以道鄙之,盡棄平日所有公麟之畫于人。
郭恕先畫重樓復閣,間見疊出,善木工料之,無一不合規矩。其人世外仟者,尚于小藝委曲精致如此,何邪?
予收南唐李侯《閣中集》第九一卷,《畫目》:上品九十五種。內《蕃王放簇帳》四。今人注云:一在陸農師家,二在潘景家。《江鄉春夏景山水》六。注云:大李將軍;又今人注云:二在馬粹老家。《山行摘瓜圖》一。注云:小李將軍;又今人注云:在劉忠諫家。《盧思道朔方行》一。注云:小李將軍;又今人注云:在李伯時家,《明皇游獵圖》一。注云:小李將軍;又今人注云:在馬粹老家。《奚人習馬圖》三。注云:韓干;又今人注云:一在野僧家。中品三十三種。內《月令風俗圖》四。今人注云:在楊康功龍圖家。《楊妃使雪衣女亂雙陸圖》一。注云:李;又今人注云:在王粹老家,今易主矣。《竹》四。今人注云:在王仲儀之子定國處,其著色臥枝一竿尤妙。下品百三十九種。內《回紋圖》二。注云:殷嵩;又今人注云:在仲儀家。《詩圖》二,《敘》一:樓臺人物分兩處,中為遠水紅橋小山,作竇滔從騎迎若蘭,車輿人物甚小而繁,大概學周而氣制甚遠。《貓》一。注云:汀州李交;又今人注云:在劉正言家。《花而行者》一,小者三,如生。后有李伯時《跋》云:“江南《閣中集》一卷,得于邵安簡家。其中名品多流散士大夫家,公麟尚見之,有朱印曰‘建業文房之印’,曰‘內合同印’,有墨印曰‘集賢院御書記’,表以回鸞墨錦,簽以潢經紙。”予意今注出于伯時也,然不知集有幾卷?其他卷品目何物也?建業文房亦盛矣,每撫之一嘆。